《壽世保元》~ 卷一 (32)
卷一 (32)
1. 藥性歌括
金屑味甘,善安魂魄,癲狂驚癇,調和血脈。
狗脊味甘,酒蒸入劑,腰背膝痛,風寒濕痹。
骨碎補溫,折傷骨節,風血積疼,最能破血。
茜草味苦,蠱毒吐血,經帶崩漏,損傷虛熱。
預知子貴,綴衣領中,遇毒聲作,誅蠱殺蟲。
王不留行,調經催產,除風痹痙,乳癰當啖。
狼毒味辛,破積瘕癥,惡瘡鼠瘻,毒殺痛定。
藜蘆味辛,最能發吐,腸澼瀉痢,殺蟲消蠱。
蓖麻子辛,吸出滯物,塗頂腸收,塗足胎出。
蓽茇味辛,溫中下氣,痃癖陰疝,霍亂瀉痢。
百部味甘,骨蒸勞瘵,殺疳蛔蟲,久嗽功大。
京墨味辛,吐衄下血,產後崩中,止血甚捷。
黃荊子苦,善治咳逆,骨節寒熱,能下肺氣。
女貞實苦,黑髮烏須,強筋壯力,去風補虛。
瓜蒂苦寒,善能吐痰,消身腫脹,並治黃疸。
粟殼性澀,泄痢嗽怯,劫病如神,殺人如劍。
巴豆辛熱,除胃寒積,破癥消痰,大能通痢。
夜明砂糞,能下死胎,小兒無辜,瘰癧堪裁。
斑蝥有毒,破血通經,諸瘡瘰癧,水道能行。
蠶砂性溫,濕痹癮疹,癱風腸鳴,消渴可飲。
胡黃連苦,治勞骨蒸,小兒疳痢,盜汗虛驚。
使君甘溫,消疳消濁,瀉痢諸蟲,總能除卻。
赤石脂溫,保固腸胃,潰瘍生肌,澀精瀉痢。
青黛鹹寒,能平肝木,驚癇疳痢,兼除熱毒。
阿膠甘溫,止咳膿血,吐血胎崩,虛羸可啜。
白礬味酸,化痰解毒,治症多能,難以盡述。
五倍苦酸,療齒疳䘌,痔癰瘡膿,兼除風熱。
玄明粉辛,能蠲宿垢,化積消痰,諸熱可療。
通草味甘,善治膀胱,消癰散腫,能治乳房。
枸杞甘溫,添精補髓,明目祛風,陰興陽起。
黃精味甘,能安臟腑,五勞七傷,此藥大補。何首烏甘,種子添精,黑髮悅顏,補血養陰。
五味酸溫,生津止渴,久嗽虛勞,金水枯竭。
白話文:
藥性歌括
金屑味甘,能安神定魄,治療癲癇狂躁,調和血脈。
狗脊味甘,以酒蒸後入藥,治療腰背膝痛及風寒濕痺。(根類金毛狗脊)
骨碎補性溫,治療骨折及骨節疼痛、風血瘀積,最能活血化瘀。(需去毛,即胡孫良薑)
茜草味苦,治療蠱毒、吐血、月經崩漏及外傷引起的虛熱。
預知子,佩戴於衣領之中,能預知毒物,並有驅蟲殺蟲之效。
王不留行,能調經催產,治療風痺痙攣,乳癰可用於內服。(即剪金子花,需以酒蒸後火焙)
狼毒味辛,能破除積聚、癥瘕,治療惡瘡、鼠瘻,能消腫止痛。
藜蘆味辛,最能催吐,治療腸胃脹滿、瀉痢,殺蟲消蠱。(需取根去頭,以川黃連為輔藥,忌用大黃,畏蔥白,反芍藥、細辛、人參、沙參、玄參、丹參、苦參,切忌同用)
蓖麻子味辛,能排出體內滯留之物,塗於頭頂可治療腸胃疾病,塗於足部可幫助胎兒娩出。(需去殼取仁)
蓽茇味辛,溫中下氣,治療痃癖、陰疝、霍亂及瀉痢。
百部味甘,治療骨蒸勞瘵,殺滅疳積、蛔蟲,治療久咳功效顯著。
京墨味辛,治療吐血、衄血、下血及產後崩漏,止血迅速。
黃荊子味苦,善治咳嗽逆氣,治療骨節寒熱,能瀉肺氣。(又名荊實)
女貞子味苦,能烏髮黑鬚,強筋壯骨,祛風補虛。(一名冬青子)
瓜蒂味苦寒,善於催吐痰涎,消腫脹,並能治療黃疸。(即北方甜瓜蒂,一名苦丁香,散劑則吐,丸劑則瀉)
粟殼性澀,治療泄瀉、咳嗽、畏寒,治療久病如同神效,但也能傷人。(不可輕用,需用蜜水炒制)
巴豆辛熱,治療胃寒積滯,破除癥積、消痰,能通利大便。(一名江子,一名巴椒,反牽牛,需去角,根據病情調整用量)
夜明砂(蝙蝠糞)能下死胎,治療小兒無辜瘡、瘰癧。(一名伏翼糞,一名蝙蝠屎)
斑蝥有毒,破血通經,治療各種瘡瘍、瘰瘺,能利水道。(需去頭翅足,米炒熟用)
蠶砂性溫,治療風濕痺痛、癮疹、癱瘓、腸鳴及消渴症。
胡黃連味苦,治療勞傷、骨蒸、小兒疳積、痢疾、盜汗、虛驚。(折斷後有一線煙氣者為佳,忌食豬肉)
使君子味甘溫,消滅疳積、濁氣,治療瀉痢及蟲病。(微火煨,去殼取仁)
赤石脂性溫,能固護腸胃,治療潰瘍,生肌斂瘡,澀精止痢。(色赤黏舌者為佳,需火煅,醋淬,研碎)
青黛鹹寒,能平肝火,治療驚癇、疳積、痢疾,並能解熱毒。(即靛花)
阿膠味甘溫,治療咳嗽帶血、吐血、胎崩,以及虛弱羸瘦。(以阿井產者為佳,蛤粉炒成珠)
白礬味酸,化痰解毒,治療多種疾病,難以盡述。(火煅後名枯礬)
五倍子味苦酸,治療齒疾、疳瘡、痔瘡、癰疽及瘡膿,並能祛風除熱。(一名文蛤,一名百蟲倉,百藥煎即以此藥製成)
玄明粉味辛,能清除宿垢,化積消痰,治療各種熱證。(用朴硝與蘿蔔同製而成)
通草味甘,善治膀胱疾病,消癰散腫,能治療乳房腫痛。
枸杞甘溫,能滋補腎精,明目祛風,壯陽益陰。(紫熟味甘膏潤者為佳,需去枝蒂)
黃精味甘,能安五臟六腑,治療五勞七傷,大補元氣。(與鉤吻略同,切勿誤用,需洗淨,九蒸九曬)
何首烏味甘,其種子能滋補腎精,烏髮養顏,補血養陰。(赤白兼用,需以米泔水浸泡一夜後搗碎)
五味子酸溫,生津止渴,治療久咳虛勞,以及陰虛津液不足。(風寒咳嗽用南方產者,虛損勞傷用北方產者,需去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