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一 (3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0)

1. 藥性歌括

紫草苦寒,能通九竅,利水消膨;痘疹最要。

紫葳味酸,調經止痛;崩中帶下,癥瘕通用。(即凌霄花)

地膚子寒,去膀胱熱;皮膚瘙癢,除濕甚捷。(一名鐵掃帚子)

楝根性寒,能追諸蟲,疼痛立止,積聚立通。

樗根味苦,瀉痢帶崩,腸風痔漏;燥濕澀精。(去粗皮,取二唇白皮,切片酒炒。)

澤蘭甘苦,癰腫能消,打撲傷損,肢體虛浮。

牙皂味辛,通關利竅;敷腫痛消,吐風痰妙。(去弦子粗皮,不蛀者佳。)

蕪荑味辛,驅邪殺蟲;痔癭癬疥,化食除風。(火煅用)

雷丸味苦,善殺諸蟲;癲癇蠱毒,治兒有功。(赤者殺人,白者佳,甘草煎水泡一宿。)

胡麻仁甘,疔腫惡瘡;熟補虛損,筋壯力強。(一名巨勝,黑者佳。)

蒼耳子苦,疥癬細瘡;驅風濕痹,瘙癢堪嘗。(一名枲耳,實多刺)

蕤仁味甘,風腫爛弦,熱脹胬肉,眼淚立痊。

青葙子苦,肝臟熱毒,暴發赤瘴,青盲可服。

穀精草辛,牙齒風痛,口瘡咽痹,眼翳通用。(一名戴星草)

白薇大寒,療風治瘧;人事不知,鬼邪堪卻。

白蘞微寒,兒瘧驚癇;女陰腫痛,癰疔可啖。

青蒿氣寒,童便熬膏;虛寒盜汗,除骨蒸勞。

茅根味甘,通關逐瘀,止吐衄血,客熱可去。

大小薊苦,消腫破血;吐衄咯唾,崩漏可啜。

枇杷葉苦,偏理肺臟;吐噦不已,解酒清上。(布拭去毛)

木律大寒,口齒聖藥;瘰瘰能治,心煩可卻。(一名胡桐淚)

射干味苦,逐瘀通經;喉痹口臭,癰毒堪憑。(一名烏襄根)

鬼箭羽苦,通經墮胎,殺蟲祛結,止痛驅邪。(一名衛茅)

夏枯草苦,瘰瘰癭瘤,破癥散結;濕痹能瘳。(冬至後發生,夏至時枯瘁。)

卷柏味苦,癥瘕血閉;風眩痿躄,更驅鬼瘈。

馬鞭味甘,破血通經,癥瘕痞塊,服之最靈。

鶴蝨味苦,殺蟲追毒;心腹卒痛,蛔蟲堪逐。

白頭翁溫,散癥逐血;癭瘰瘡疝,止痛百節。

旱蓮草甘,生須黑髮;赤痢可止,血流可截。

慈菇辛苦,疔腫癰疽,惡瘡癮疹,蛇虺並施。

榆皮味甘,通水除淋;能利關節,敷腫痛定。(取裡面白皮,切片曬乾。)

鉤藤微寒,療兒驚癇,手足瘛瘲,抽搐口眼。(苗類釣鉤,故曰鉤藤。)

豨薟味甘,追風除濕;聰耳明目,烏須黑髮。(蜜同酒浸,曬為丸服。)

葵花味甘,帶痢兩功;赤治赤者,白治白同。

辛夷味辛,鼻塞流涕,香臭不聞;通竅之劑。(去心毛)

續隨子辛,惡瘡蠱毒;通經消積,不可過服。(一名千金子,一名拒冬實;去皮殼,取仁,紙包,壓去油。)

海桐皮苦,霍亂久痢;疳慝疥癬,牙疼亦治。

石楠藤辛,腎衰腳弱,風淫濕痹;堪為妙藥。(一名鬼目。)

鬼臼有毒,闢瘟除惡;蟲毒鬼瘈,風邪可卻。

大青氣寒,傷寒熱毒;黃汗黃疸,時疫宜服。

白話文:

藥性歌括

紫草性味苦寒,能通暢九竅,利水消腫,治療痘疹效果最佳。

紫葳味酸,能調經止痛,治療崩漏帶下、癥瘕等症。 (即凌霄花)

地膚子性寒,能清膀胱濕熱,治療皮膚瘙癢,除濕效果迅速。 (一名鐵掃帚子)

楝樹根性寒,能驅除體內寄生蟲,止痛消積聚。

樗樹根味苦,能治療瀉痢、崩漏、腸風、痔漏,並能燥濕澀精。 (需去除粗皮,取用內層白色薄皮,切片後用酒炒)

澤蘭味甘苦,能消腫,治療跌打損傷、肢體浮腫。

牙皂味辛,能通利關竅,外敷能消腫止痛,治療中風痰症效果顯著。(需去除粗皮及弦子,以無蛀蟲者為佳)

蕪荑味辛,能驅邪殺蟲,治療痔瘡、癭瘤、癬、疥,並能消食除風。(需火煅後使用)

雷丸味苦,善於殺蟲,治療癲癇、蠱毒,對小兒疾病療效顯著。(紅色雷丸有毒,白色雷丸較佳,需用甘草煎水浸泡一夜)

胡麻仁味甘,能治療疔腫、惡瘡,熟食能補虛損,強筋壯骨。(一名巨勝,黑色胡麻仁較佳)

蒼耳子味苦,能治療疥癬、細瘡,驅風除濕,治療風濕痹痛及瘙癢。(一名枲耳,果實多刺)

蕤仁味甘,能治療風腫、爛弦、眼睛熱脹、胬肉,並能迅速止淚。

青葙子味苦,能清肝臟熱毒,治療暴發性赤眼、青盲。

穀精草味辛,能治療牙齒風痛、口瘡、咽喉腫痛、眼翳。(一名戴星草)

白薇性大寒,能治療風寒、瘧疾,以及人事不省、鬼邪作祟等症。

白蘞性微寒,能治療小兒瘧疾、驚癇,以及女性陰部腫痛、癰疽疔瘡。

青蒿性寒,用童子尿熬膏後服用,能治療虛寒盜汗、骨蒸勞熱。

茅根味甘,能通關活血,止吐血、鼻出血,治療客熱。

大、小薊味苦,能消腫破血,治療吐血、衄血、咯血、唾血、崩漏等症。

枇杷葉味苦,主要治療肺部疾病,能止吐逆,解酒醒酒。(需用布擦拭去除葉毛)

木律性大寒,是治療口齒疾病的良藥,也能治療瘰癧,以及心煩。(一名胡桐淚)

射干味苦,能活血通經,治療喉痹、口臭、癰疽。(一名烏襄根)

鬼箭羽味苦,能通經墮胎,殺蟲消腫,止痛驅邪。(一名衛茅)

夏枯草味苦,能治療瘰癧、癭瘤,破癥散結,治療風濕痹痛。(冬至後發芽,夏至時枯萎)

卷柏味苦,能治療癥瘕、血閉、風眩、痿痺,以及驅除鬼邪。

馬鞭草味甘,能破血通經,治療癥瘕、痞塊,療效顯著。

鶴蝨味苦,能殺蟲解毒,治療心腹疼痛、蛔蟲病。

白頭翁性溫,能散瘀逐血,治療癭瘤、瘡瘍、疝氣,以及各種疼痛。

旱蓮草味甘,能生髮烏髮,治療赤痢,止血。

慈菇味辛苦,能治療疔腫、癰疽、惡瘡、癮疹,以及蛇蟲咬傷。

榆皮味甘,能利水消腫,治療淋證,並能利關節,外敷能消腫止痛。(取用內層白色薄皮,切片曬乾)

鉤藤性微寒,能治療小兒驚癇、手足抽搐、口眼歪斜。(藤蔓狀如釣鉤,故名鉤藤)

豨薟味甘,能祛風除濕,明目聰耳,烏髮。(用蜜酒浸泡,曬乾製成丸藥服用)

葵花味甘,治療痢疾,赤痢用紅色葵花,白痢用白色葵花。

辛夷味辛,能治療鼻塞流涕,以及嗅覺失靈。(需去除花蕊及絨毛)

續隨子味辛,能治療惡瘡、蠱毒,通經消積,但不可服用過量。(一名千金子,一名拒冬實,需去除皮殼,取仁,用紙包好壓榨去油)

海桐皮味苦,能治療霍亂、久痢、疳積、疥癬、牙痛。

石楠藤味辛,能治療腎虛腳弱、風濕痹痛。(一名鬼目)

鬼臼有毒,能辟邪除惡,治療蟲毒、鬼邪、風邪。

大青葉性寒,能治療傷寒熱毒、黃汗、黃疸、時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