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三 (3)
卷三 (3)
1. 喘急
脈滑而手足溫者生。脈沉澀而四肢寒者死。數者亦死。為其形損故也。肺受邪則喘。手太陰肺專主外感。無汗而喘屬表實。有汗而喘屬表虛。凡久喘未發。扶正氣為要。已發。攻邪為主。大概喘急甚者。不可便用苦藥。火氣盛故也。
一論外邪在表。無汗而喘者。
五虎湯
麻黃(三錢),杏仁(去皮三錢),石膏(五錢),甘草(一錢),細茶(一錢),有痰。加二陳湯。
上銼一劑。生薑、蔥。水煎熱服。加桑白皮一錢。尤良。
一論在裡。邪實不便。脈實而喘者。
三一承氣湯
大黃,芒硝,厚朴,枳實,甘草,加木香,檳榔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熱服。
一論痰盛而喘者。此治痰喘不能臥。人扶而坐。數日。一服而安。
千緡導痰湯
南星(一錢),半夏(七個水泡破皮分四片),赤茯苓,枳殼(麩炒各一錢),皂角(一寸炙去皮一錢),甘草(一寸炙)
上銼。生薑一指大。水煎服。
一論七情郁上氣而喘者。用
四磨湯
人參,檳榔,沉香,烏藥
上四味。各用水磨汁。合一處。溫服之。
三子湯,治氣喘如神。
蘇子,白芥子,蘿蔔子
水煎服。立愈。
一論腹脹氣喘。坐臥不得者。宜服
沉香散
沉香(二錢半),木香(二錢半),枳殼(麩炒三錢),蘿蔔子(三錢)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一論喘急。因內傷元氣。氣不接續而喘者。宜用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一論陰虛火動。火炎上攻而喘者。宜此清離滋坎湯。(方見勞瘵)一用六味丸加黃柏、知母。亦效。
一論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喘促短氣。咳嗽而喘者。
蘇子降氣湯
蘇子(三錢),陳皮,厚朴(薑汁炒各一錢),前胡,肉桂(各二錢),半夏(薑汁炒五錢),當歸(三錢),甘草(一錢)
上銼。薑、棗煎服。
一論凡人痰嗽氣喘。宜服
三子養親湯
白芥子(研八分),蘿蔔子(研八分),南星(水泡八分),半夏(水泡八分),陳皮(去白六分),枳實(炒六分),片芩(去朽八分),赤茯苓(去皮八分),蘇子(研八分),甘草(二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一人體肥善飲。仲秋痰喘。用二陳、芩、連。益甚。加桑皮、杏仁。盜汗氣促。加貝母、枳殼。不時發熱。予以為脾肺虛寒。用八味丸(見補血)以補土母。補中益氣湯接補中氣。
白話文:
[對於喘息急促的情況]
脈象滑順且手足溫暖的患者有存活的機會。如果脈象沉澀且四肢冰冷的患者則預後不良,甚至可能死亡。頻繁出現這種情況的患者也可能會死亡,這是因為身體機能受到損害。肺部受邪氣影響就會導致喘息。手太陰肺部主要負責對抗外界的感染。沒有汗卻喘息的情況屬於表實,有汗且喘息的情況屬於表虛。對於長期喘息但尚未發作的患者,提升自身抵抗力是首要任務。一旦病發,主要目標就是清除邪氣。一般來說,喘息急促嚴重的患者,不能立即使用苦味的藥物,這是因為體內的火氣旺盛。
對於外邪在表層,無汗且喘息的患者,可以使用五虎湯。成分包括麻黃、杏仁、石膏、甘草、細茶。如果有痰,可以加入二陳湯。將這些藥材混合一劑,加入薑和蔥,用水煎煮後熱服。加入一錢的桑白皮效果更佳。
對於病在體內,邪氣實在且不便,脈象實且喘息的患者,可以使用三一承氣湯。成分包括大黃、芒硝、厚朴、枳實、甘草,可以加入木香和檳榔。將這些藥材混合,加入三片薑,用水煎煮後熱服。
對於痰多且喘息的患者,這可以治療痰多到無法躺下,必須有人扶持才能坐起,經過幾天,服用一次就能安穩。可以使用千緡導痰湯。成分包括南星、半夏、赤茯苓、枳殼、皁角、甘草。將這些藥材混合,加入一塊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對於因情緒鬱悶導致上氣喘息的患者,可以使用四磨湯。成分包括人參、檳榔、沉香、烏藥。將這些藥材各自用水磨成汁,混合後溫服。
對於氣喘的患者,蘇子湯有奇效。
對於腹部脹大且喘息,無論坐臥都無法舒適的患者,應該服用沉香散。
對於因內傷導致元氣受損,氣息不連貫而喘息的患者,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
對於陰虛火旺,火氣上攻導致喘息的患者,應該使用清離滋坎湯。或者使用六味丸加上黃柏和知母,也能達到效果。
對於虛陽上攻,氣息不上下流動,上部旺盛下部虛弱,痰多氣喘,咳嗽且喘息的患者,可以使用蘇子降氣湯。
對於痰多且氣喘的患者,可以服用三子養親湯。
有一個體型肥胖且喜愛飲酒的人,在秋季中期出現痰多喘息的症狀。最初使用二陳、芩、連治療,但病情反而惡化。後來加入桑皮和杏仁,出現盜汗且氣喘加劇。再加入貝母和枳殼,隨時都會發熱。我認為這是脾肺虛寒的表現,使用八味丸來補充脾臟和腎臟的活力,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接續中氣。
2. 哮吼
脈大抵浮而滑。易治。脈微而澀。難治。夫哮吼以聲響名。喉中如水雞聲者是也。專主於痰。宜用吐法。亦有虛而不可吐者。治之有以紫金丹導痰。小胃丹劫之而愈者。有以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兼進而愈者。必須量虛實而治之也。
千金定喘湯,治哮吼如神。
麻黃(二錢),桑白皮(蜜制三錢),杏仁(一錢五分),蘇子(二錢),白果(二十一個炒),款冬花(三錢),黃芩(一錢五分炒),半夏(甘草水泡),甘草(各一錢)
上銼。白水煎。食遠服。
諸病原來有藥方。唯愁齁喘最難當。麻黃桑杏尋蘇子。白果冬花更又良。甘草黃芩同半夏。水煎百沸不須姜。病人遇此仙方藥。服後方知定喘湯。
一論人素有喘急。遇寒暄不常。發則哮吼不已。夜不能睡者。用此
蘇沈九寶湯
紫蘇,薄荷,麻黃,杏仁(去皮尖),桑白皮,大腹皮,官桂,甘草
上銼。用生薑三片。烏梅一個。水一碗。煎至八分。食後服。即效且住服。惟慎勞碌。戒厚味。節欲。日間常服些順氣化痰丸。夜臥時服抑火潤下丸。如除根。須合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人參、紫菀、五味子、百合各二兩。浮小麥粉、熟蜜四兩。糊為丸。每服百丸。空心。柿餅湯送下。餅隨食之。
二母丸,治哮喘。
知母(去皮毛二兩),貝母(去心二兩),百藥煎(一兩)
上為細末。將烏梅肉蒸熟搗爛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臨臥或食後。連皮薑湯送下。
一論喘氣哮吼。上喘不休。或是鹽戧水戧肺竅。俗謂之喘氣病。用此秘方。
小薊草一把。用精豬肉四兩。入水同煮令熟。食肉並湯立已。其草三月生。七八月有四稜。莖葉尖。杪有花子。
一論凡遇天氣欲作雨者。便發齁喘。甚至坐臥不得。飲食不進。此乃肺竅中積有冷痰。乘天陰寒氣從背自鼻而入。則肺脹作聲。此病有苦至終身者。亦有子母相作者。每發時即服。不過七八次。覺痰腥臭。吐出白色。是絕其根也。用此方。
紫金丹
白砒(一錢生用),枯白礬(三錢另研),淡豆豉(出江西者一兩水浸去皮蒸研如泥旋加二味末合勻)
上捻作丸。如綠豆大。但覺舉發。用冷茶送下七丸。甚者九丸。以不喘為愈。再發。勿多增丸數。慎之。小兒服一二丸。
導痰小胃丹(方見痰氣),治哮吼經年不愈。宜久久服之。斷根。
一論哮喘氣急而不息者。宜用
均氣八仙湯
麻黃(二錢),杏仁(二錢),石膏(三錢),桔梗(一錢),片芩(二錢),貝母(一錢用北細辛三分煎湯拌炒三次為末),生甘草(一錢),知母(二錢)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一治上氣喘急。經年咳嗽齁䶎。久不愈。遇發即服三五次。永不再發。
奪命丹
人言(一錢),白礬(二錢),白附子(二錢),南星(四錢),半夏(泡五錢)
上先用人言與白礬一處。於石器內火煅紅。出火。黃色為度。切不可犯鐵器。卻和半夏、南星、白附末。生薑汁煮麵糊為丸。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七丸。小兒三丸。井水化下。忌食熱物。
哮吼靈秘丹,海上異人傳。
膽南星(二兩),大半夏(二兩用白礬五錢牙皂五錢同煅一夜不見白星),赤茯苓(去皮二兩),苦葶藶(二兩),大貝母(二兩),沉香(一兩),青礞石(硝煅五錢),天竺黃(二錢),珍珠(三錢豆腐煮),羚羊角(一支銼末),烏犀角(三錢),白礬(一兩),硼砂(一兩),風化硝(五錢),花蕊石(火煅五錢),孩兒茶(五錢),款冬花(一兩),鉛白霜(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臨臥。薑湯送下。外製六味地黃丸。空心服。百發百中。真仙方也。
一治素患哮吼之病。發則喘急。痰涎上壅。不時舉發。令慎勞役。戒厚味。節欲。早服六味丸。加黃柏、知母、人參、紫菀、五味、百合各二兩。浮小麥粉、熟蜜四兩。打糊為丸。每服百丸。空心。柿餅湯下。餅隨食之。夜臥時服後方。各一料而愈。
千金定吼丸
南星,半夏(各四兩用生薑牙皂各三兩煎湯浸星半一宿切片再加白礬二兩入湯內同星半煮至湯干去姜皂只用星半),貝母,枳實(麩炒),黃連(姜炒),黃芩(酒炒),連翹(去心),白附子,天麻,殭蠶(炒),桔梗,栝蔞(各一兩),錦紋大黃(酒拌九蒸九曬一兩),青礞石(用硝煅如金色者五錢),沉香(五錢)
上為細末。竹瀝、薑汁和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口噙化下。或丸如黍米大。薑湯送下亦可。一人哮吼十數年。發則上氣喘促。咳嗽吐痰。自汗。四肢發冷。六脈沉細。此氣虛脾弱。用
黃耆(二錢蜜水炒),人參(二錢),白朮(二錢去蘆),白茯苓(二錢去皮),半夏(二錢),杏仁(三錢),五味子(三分),麥門冬(二錢去心),陳皮(一錢五分),甘草(八分)
上銼。薑、棗煎服。
一人自幼患哮吼之病。每逢寒即發。發則上氣喘急。咳嗽。痰涎上壅。年久不愈。已成痼疾。百藥罔效。予制此方。一料全愈。
清上補下丸
懷生地黃(炒鍋內酒拌蒸黑四兩),南棗(酒蒸去核二兩),懷山藥(一兩五錢),白茯苓(去皮一兩五錢),牡丹皮(一兩五錢),澤瀉(一兩五錢),遼五味子(一兩五錢),天門冬(去心一兩五錢),枳實(麩炒一兩五錢),貝母(一兩五錢),麥門冬(去心一兩五錢),桔梗(去蘆一兩五錢),黃連(姜炒一兩五錢),杏仁(去皮一兩五錢),半夏(姜炒一兩五錢),栝蔞仁(去油一兩五錢),枯芩(酒炒一兩五錢),甘草(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淡薑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