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一 (2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8)

1. 藥性歌括

薏苡味甘,專除濕痹,筋節拘攣,肺癰肺痿。(一名穿穀米,去殼取仁。)

肉蔻辛溫,脾胃虛冷,瀉痢不休,功可立等。(一名肉果,麵包,煨熟切片,紙包,捶去油。)

草蔻辛溫,治寒犯胃,作痛吐嘔,不食能食。(建寧有淡紅花內白色子是真的。)

訶子味苦,澀腸止痢,痰嗽喘急,降火斂肺。(又名訶藜勒,六稜黑色者佳,火煨去核。)

草果味辛,消食除脹,截瘧逐痰,解瘟闢瘴。(去殼取仁)

常山苦寒,截瘧除痰,解傷寒熱,水脹能寬。(酒浸切片)

良薑性熱,下氣溫中,轉筋霍亂,酒食能攻。(結實秋收名紅豆蔻。善解酒毒。餘治同。)

山楂味甘,磨消肉食,療疝催瘡,消膨健胃。(一名糖球子,俗呼山裡紅,蒸,去核用。)

神麯味甘,開胃進食,破積逐痰,調中下氣。(炒黃色。)

麥芽甘溫,能消宿食,心腹膨脹,行血散滯。(炒。孕婦勿用,恐墜胎元。)

蘇子味辛,驅痰降氣,止咳定喘,更潤心肺。

白芥子辛,專化脅痰,瘧蒸痞塊,服之能安。(微炒)

甘遂苦寒,破癥消痰,面浮蠱脹,利水能安。(反甘草)

大戟甘寒,消水利便,腹脹癥堅,其功瞑眩。(反甘草)

芫花寒苦,能消脹蠱,利水瀉濕,止咳痰吐。(反甘草)

商陸辛甘,赤白各異;赤者消風,白利水氣。(一名章柳)

海藻鹹寒,消癭散癧,除脹破癥,利水通閉。(粵海帶昆布,散結潰堅功同。反甘草。)

牽牛苦寒,利水消腫,蠱脹痃癖,散滯除壅。(黑者屬水力速;白者屬金力遲;並取頭末用。)

葶藶辛苦,利水消腫,痰咳癥瘕,治喘肺癰。(隔紙略炒)

瞿麥辛寒,專治淋病,且能墮胎,通經立應。

三稜味苦,利血消癖,氣滯作痛,虛者當忌。(去毛,火煅,切片,醋炒。)

五靈味甘,血痢腹痛;止血用炒,行血用生。

莪朮溫苦,善破痃癖,止渴消瘀,通經最宜。(去根,火煨,切片,醋炒。)

乾漆辛溫,通經破瘕,追積殺蟲,效如奔馬。(搗,炒令煙盡;生則損人傷胃。)

蒲黃味甘,逐瘀止崩;補血須炒,破血用生。

蘇木甘鹹,能行積血,產後月經,兼治撲跌。

桃仁甘寒,能潤大腸,通經破瘀,血瘕堪嘗。(湯浸,尖皮皆去盡,研如泥。)

薑黃味辛,消癰破血,心腹結痛,下氣最捷。

鬱金味苦,破血生肌,血淋溺血,鬱結能舒。

金銀花甘,療癰無對;未成則散,已成則潰。(一名忍冬,一名鷺鷥藤,一名金釵股,一名老翁須。)

漏蘆性溫,去惡瘡毒,補血排膿,生肌長肉。(一名野蘭)

蒺藜味苦,療瘡瘙癢,白癜頭瘡,翳除目朗。

白芨味苦,功專收斂,腫毒瘡瘍,外科最善。

蛇床辛苦,下氣溫中,惡瘡疥癩,逐瘀祛風。

天麻味辛,能驅頭眩,小兒驚癇,拘攣癱瘓。

白話文:

藥性歌括

薏苡:味甘,專門去除濕痺、筋節拘攣、肺癰肺痿等症。(又名穿穀米,去殼取仁食用。)

肉蔻:辛溫,治療脾胃虛冷、瀉痢不止等症,療效迅速。(又名肉果,麵包後煨熟切片,用紙包好捶去油分食用。)

草蔻:辛溫,治療寒邪犯胃導致的胃痛、嘔吐、不思飲食等症。(建寧府出產的淡紅色花朵內部白色種子為上品。)

訶子:味苦,澀腸止痢,治療痰嗽、喘急,降火斂肺。(又名訶藜勒,六稜黑色者為佳,火煨去核食用。)

草果:味辛,消食除脹,治療瘧疾、痰飲,解瘟疫瘴氣。(去殼取仁食用。)

常山:苦寒,治療瘧疾、痰飲,解傷寒發熱,治療水腫。(酒浸後切片食用。)

良薑:性熱,下氣溫中,治療轉筋、霍亂,能攻克酒食積滯。(成熟的果實秋季收穫,名紅豆蔻,善解酒毒,其他功效與良薑相同。)

山楂:味甘,消解肉食積滯,治療疝氣、催熟瘡瘍、消腫健胃。(又名糖球子,俗稱山裡紅,蒸熟去核食用。)

神麴:味甘,開胃促進食慾,破積消痰,調和脾胃,降氣。(炒至黃色食用。)

麥芽:甘溫,消解宿食,治療心腹脹滿,行血散瘀。(炒熟食用,孕婦忌用,以免造成流產。)

蘇子:味辛,驅痰降氣,止咳平喘,滋潤心肺。

白芥子:辛,專門治療脅肋痰飲、瘧疾、痞塊等症,服用後能使症狀緩解。(微炒食用。)

甘遂:苦寒,破癥消痰,治療面浮腫、蠱脹,利水消腫。(反甘草。)

大戟:甘寒,消水利尿,治療腹脹、癥堅等症,其功效可能導致暫時的不適。(反甘草。)

芫花:寒苦,能消解脹滿、蠱毒,利水瀉濕,止咳化痰。(反甘草。)

商陸:辛甘,赤白兩種,赤者消風,白者利水消腫。(又名章柳。)

海藻:鹹寒,消散癭瘤、瘰癧,除脹破癥,利水通利閉塞。(粵地所產的海帶、昆布,散結潰堅的功效相同,反甘草。)

牽牛:苦寒,利水消腫,治療蠱脹、痃癖,散瘀除積。(黑色牽牛利水速度快,白色牽牛利水速度慢,均取頭尾兩端使用。)

葶藶:辛苦,利水消腫,治療痰咳、癥瘕,治療喘咳、肺癰。(隔紙略炒。)

瞿麥:辛寒,專門治療淋病,並能墮胎,通經效果迅速。

三稜:味苦,行血消瘀,治療氣滯疼痛,體虛者忌用。(去毛,火煅,切片,醋炒。)

五靈脂:味甘,治療血痢、腹痛,止血需炒熟使用,行血需生用。

莪朮:溫苦,善於治療痃癖,止渴消瘀,通經效果最佳。(去根,火煨,切片,醋炒。)

乾漆:辛溫,通經破瘀,治療積聚,殺蟲效果迅速。(搗碎,炒至煙盡,生用則損傷人體脾胃。)

蒲黃:味甘,活血止血,補血需炒熟使用,破血需生用。

蘇木:甘鹹,能行血化瘀,治療產後血瘀、月經不調,以及跌打損傷。

桃仁:甘寒,潤滑腸道,通經破瘀,治療血瘀。(湯浸,去除尖端和外皮,研磨成泥狀。)

薑黃:味辛,消散癰腫,破血,治療心腹結痛,下氣速度快。

鬱金:味苦,破血生肌,治療血淋、尿血,疏通鬱結。

金銀花:味甘,治療癰疽,效果最佳,未成膿者散腫,已成膿者促使潰爛。(又名忍冬、鷺鷥藤、金釵股、老翁須。)

漏蘆:性溫,治療惡瘡毒,補血排膿,生肌長肉。(又名野蘭。)

蒺藜:味苦,治療瘡瘍瘙癢,白癜風,以及目疾。(又名白蒺藜)

白芨:味苦,專門收斂止血,治療腫毒瘡瘍,外科應用效果最佳。

蛇床子:辛苦,下氣溫中,治療惡瘡疥癩,祛風活血。

天麻:味辛,治療頭暈目眩,小兒驚癇,肢體拘攣、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