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七 (16)
卷七 (16)
1. 虛勞
夫人之生。以氣血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傷其氣血者。世有室女童男。積想在心。思慮過當。多致勞損。男子則神色先散。女子則月水先閉。何以致此。蓋憂愁思慮則傷心。心傷則血逆竭。血逆竭則神色先散。而月水先閉也。火既受病。不能榮養其子。故不嗜食。脾既虛。
則金氣虧。故發嗽。嗽既作。水氣絕。故四肢干。水氣不充。故多怒。發焦筋痿。傳變五臟。至此成勞。最為難治。或有以為血熱。用涼藥解。殊不知血得熱則行。冷則凝。凡經水少。漸至不通。手足骨肉煩疼。漸至羸瘦。漸生潮熱。脈來微數。此陰虛血熱。陽往乘之。水不能滅火。
火逼水涸。當養陰血。慎勿以藥通之。
一論治婦人。以氣衰血旺為本。心生血。肝藏血。今血衰而氣衰者。由心氣虛耗。又不能生血。又不能制乎肺金。使肺氣得以乘乎肝木。肝至虧損。則不能藏血。漸至枯涸。不榮經絡。因至月信不調矣。此藥專補心元之虛。抑其肺金之盛。調和榮衛。滋養血脈。其疾自愈。兼治血氣過多。
虛勞發熱。及吐血衄血。咳嗽痰喘上壅。胸膈不利。虛勞熱嗽。痰喘無汗者。可用
茯苓補心湯
當歸(酒洗),川芎,白芍(酒炒),懷熟地黃,陳皮,半夏(湯泡切片薑汁炒),白茯苓(去皮),桔梗(去蘆),枳殼(去穰麩炒),前胡(去蘆各一錢),乾葛,紫蘇(各七分),人參,木香(各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棗子。煎服。
一論婦人諸虛百損。五勞七傷。經水不調。肢體瘦弱。此藥專治經水。和血脈。補虛勞。扶元氣。健脾胃。養心肺。潤咽喉。清頭目。定心慌。安神魄。除骨蒸。退潮熱。止喘嗽。化痰涎。收盜汗。住泄瀉。開鬱氣。利胸膈。療腹疼。解煩渴。散寒熱。祛體痛。大有奇效。不能盡述。
濟陰至寶丹
當歸(酒洗),白朮(去蘆炒各八分),白芍(酒炒八分),白茯苓(去皮八分),生知母(去毛),貝母(去心),香附(童便炒),地骨皮,麥門冬(去心),陳皮(各八分),薄荷,柴胡,甘草(各三分)
上銼一劑。煨姜三片。水煎。溫服。
一論婦人脾經失血少寐。發熱盜汗。或憂思傷脾。不能攝血。以致妄行。或健忘怔忡。驚悸不寧。或心脾傷痛。嗜臥少食。或憂思傷脾。血虛發熱。或肢體作痛。大便不調。或經候不準。晡熱內熱。或瘰癧流注。不能消散潰斂。宜用
歸脾湯
黃耆(蜜水炒),人參,白朮(去蘆炒),白茯苓(去皮),當歸(酒洗),遠志(甘草水泡去心),酸棗仁(炒),龍眼肉(各一錢),木香,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
加味歸脾湯,治瘀血已去。或脾經失血。小腹作痛無寐。發熱盜汗。或脾傷不能攝血。或心脾傷痛。嗜臥少食。或憂思傷脾。血虛發熱。或肢體腫痛。大便不調。或經候不準。晡熱內熱等症。依前方。加柴胡、梔子是也。
白話文:
虛勞
人活著,根本在於氣血。人生病,沒有不是先傷到氣血的。世間有些未婚女子或未婚男子,因為心裡積累了太多想法,思慮過度,往往會導致身體勞損。男子會先出現精神渙散的現象,女子則是月經會先停止。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憂愁思慮會傷害心,心受到傷害就會使血氣逆亂耗竭。血氣逆亂耗竭,精神就會先渙散,月經也就會停止。心火一旦生病,就不能好好滋養身體,所以會食慾不振。脾臟虛弱,則會使肺氣不足,所以會咳嗽。一旦開始咳嗽,身體的水分就會減少,所以四肢會乾枯。水分不足,人就容易發怒,頭髮焦黃,筋脈萎縮。病症會傳遍五臟六腑,到這時就形成了虛勞,最難治療。有些人認為這是血熱,就用寒涼的藥物來解熱,卻不知道血遇到熱就會運行,遇到寒就會凝滯。凡是月經量少,漸漸到閉經,手腳骨肉痠痛,漸漸到身體消瘦,漸漸產生潮熱,脈搏微弱而快。這是陰虛血熱,陽氣趁虛而上,水無法抑制火,火逼迫水耗盡。這時應該滋養陰血,千萬不要用藥來疏通。
關於治療婦女疾病,以氣虛血旺為根本。心臟產生血液,肝臟儲藏血液。現在血氣衰弱,是因為心氣虛耗,又不能產生血液,又不能抑制肺氣,使得肺氣能夠侵犯肝木。肝臟虧損,就不能儲藏血液,漸漸枯竭,不能滋養經絡,因此導致月經不調。這個藥方專門補心氣的虛弱,抑制肺氣的旺盛,調和身體的營養和防禦機能,滋養血脈,疾病自然就會好。同時也能治療血氣過多的情況。
虛勞引起發熱,以及吐血、流鼻血、咳嗽痰喘、呼吸困難、胸悶不適,虛勞導致的發熱咳嗽,痰多氣喘卻不出汗,可以用:
茯苓補心湯 當歸(用酒洗過)、川芎、白芍(用酒炒過)、熟地黃、陳皮、半夏(用湯浸泡後切片用薑汁炒過)、茯苓(去皮)、桔梗(去蘆頭)、枳殼(去內瓤用麩皮炒過)、前胡(去蘆頭,各一錢)、葛根、紫蘇(各七分)、人參、木香(各五分)、甘草(三分)。
將藥材切碎,加生薑、紅棗煎服。
關於婦女各種虛弱、身體虧損、五勞七傷、月經不調、肢體瘦弱,這個藥方專門治療月經問題,調和血脈,補虛勞,扶正氣,健脾胃,養心肺,滋潤咽喉,清醒頭目,安定心慌,安神,消除骨蒸,退潮熱,止喘嗽,化痰,收斂盜汗,止瀉,疏通鬱悶之氣,通利胸膈,治療腹痛,解除煩渴,驅散寒熱,去除身體疼痛,效果顯著,無法全部列舉:
濟陰至寶丹 當歸(用酒洗過)、白朮(去蘆頭炒過,各八分)、白芍(用酒炒過,八分)、茯苓(去皮,八分)、知母(去毛)、貝母(去心)、香附(用童子尿炒過)、地骨皮、麥門冬(去心)、陳皮(各八分)、薄荷、柴胡、甘草(各三分)。
將藥材切碎,加三片煨薑,用水煎煮,溫服。
關於婦女因為脾經失血導致失眠、發熱盜汗,或者因為憂愁思慮傷害脾臟,不能控制血液,以致血液妄行。或者健忘、心悸不安、驚恐不定,或者心脾疼痛、嗜睡少食,或者憂愁思慮傷害脾臟,血虛發熱。或者肢體疼痛、大便不調,或者月經週期不準,午後發熱等情況,或者出現淋巴結核,不能消散癒合,適合用:
歸脾湯 黃耆(用蜂蜜水炒過)、人參、白朮(去蘆頭炒過)、茯苓(去皮)、當歸(用酒洗過)、遠志(用甘草水浸泡去心)、酸棗仁(炒過)、龍眼肉(各一錢)、木香、甘草(炙過,各五分)。
將藥材切碎,加薑、棗煎服。
加味歸脾湯 治療淤血已經去除,或脾經失血,小腹疼痛失眠,發熱盜汗,或脾受傷不能控制血液,或心脾疼痛,嗜睡少食,或憂愁思慮傷害脾臟,血虛發熱,或肢體腫痛,大便不調,或月經週期不準,午後發熱等症狀。在前方的基礎上,加入柴胡、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