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3)

1. 調經諸方

一口乾煩躁。加麥冬、乾葛、烏梅。

一骨蒸勞熱。加知母、地骨皮、柴胡。

一小便閉塞。加澤瀉、木通。

一大便不通。加桃仁、大黃。

一虛煩不眠。加竹葉、人參、酸棗仁炒。

一心神恍惚。加遠志、酸棗仁、白茯苓、辰朱另研。

一嘔。加藿香、半夏、砂仁、陳皮。

一瀉。加白茯苓、白朮、蓮肉、山藥、炮乾薑。

一婦人經水先期而至。血紫有塊。腰痛。手足冷痹口乾。頭眩胸痞。本方加條芩、荊芥、香附、小茴、玄胡索、續斷、地榆、杜仲、甘草。

一婦人血塊作痛不可忍者。加三稜、莪朮、青皮、陳皮、小茴、香附、吳茱萸、玄胡索、木香、甘草、薑、棗煎服。

一婦人經不下行。逆經吐血不止。本方加川大黃酒浸炒一兩。水煎。入童便同服。立效。

一婦人女子。經行愆期。以至鼻衄。錯經妄行。本方去地黃。加桃仁、山梔炒、大黃酒炒、甘草。共七味。水煎。臨服。入童便同服。一婦人經行三日後。來多不止。本方加伏龍肝、地榆、蒲黃、黃柏、側柏葉、黃連、白茯苓、甘草、梔子十三味。因氣惱。

加香附。脾胃虛食少。加朮。

一論婦人經不調。或腹痛白帶。或淋漓不止。或肌瘦者。頭目眩暈。面色痿黃。四肢無力。以十全大補湯加香附、陳皮、玄胡索、砂仁、阿膠、沉香、小茴香、吳茱萸。

一論室女十四歲。經脈初動。名曰天癸水。至失於調理。心腹脹滿。惡寒發熱。頭身遍疼。此感寒血氣不順。宜服小溫經湯、利氣散主之。

小溫經湯

桂枝(三分),白芷(四分),白朮(五分),川芎(七分),當歸(酒洗一錢),熟地黃(一錢)枳殼(麩炒七分),白芍(酒炒一錢),羌活(四分),柴胡(四分),砂仁(四分),黃芩(七分),香附(炒一錢),甘草(二分),小茴(酒炒四分),血氣刺痛心腹難忍。加玄胡五分。咳嗽。加杏仁去皮尖七分。五味子十粒。桔梗七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熱服。

利氣散

香附(炒五錢),黃芩(四錢),炒枳殼(去穰四錢),陳皮,藿香,小茴(酒炒),白朮(去蘆),玄胡索,砂仁,草果(各三錢去殼炒),甘草(八分),厚朴(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米湯調。酒亦可。

一論室女十五六歲。經脈不通。日夜寒熱。手足麻痹。飲食少進。頭疼噁心嘔吐。腹中忽然結一塊痛者。此症誤食生冷所傷。可服。

加減四物湯

香附(炒一錢),當歸(酒洗),川芎,枳殼(去穰炒),柴胡,白芍(酒炒各八分),黃芩,陳皮三稜(醋炒),莪朮(醋炒各六分),熟地黃(一錢),白芷,玄胡索,小茴(酒炒),白朮(去蘆炒),青皮(去穰),砂仁,肉桂,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調經諸方

口乾煩躁:加麥冬、乾葛、烏梅。

骨蒸勞熱:加知母、地骨皮、柴胡。

小便閉塞:加澤瀉、木通。

大便不通:加桃仁、大黃。

虛煩不眠:加竹葉、人參、炒酸棗仁。

心神恍惚:加遠志、酸棗仁、白茯苓、另研辰砂。

嘔吐:加藿香、半夏、砂仁、陳皮。

腹瀉:加白茯苓、白朮、蓮子、山藥、炮乾薑。

婦人經水提前且血色紫暗有血塊,伴隨腰痛、手腳冰冷麻木、口乾、頭暈、胸悶:加黃芩、荊芥、香附、小茴香、玄胡索、續斷、地榆、杜仲、甘草。

婦人血塊疼痛難忍:加三稜、莪朮、青皮、陳皮、小茴香、香附、吳茱萸、玄胡索、木香、甘草、生薑、大棗,煎服。

婦人經血不下行,逆經吐血不止:加酒浸炒川大黃一兩,水煎,加入童尿同服,可立即見效。

婦人經期延遲或錯亂,甚至鼻出血:去掉地黃,加入桃仁、炒山梔子、酒炒大黃、甘草,共七味,水煎,服用前加入童尿。婦人經期三天後出血不止:加伏龍肝、地榆、蒲黃、黃柏、側柏葉、黃連、白茯苓、甘草、梔子,共十三味。因情緒鬱結加香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加白朮。

婦人經期不調,或腹痛白帶,或淋漓不止,或消瘦,伴隨頭暈目眩、面色萎黃、四肢無力:以十全大補湯加香附、陳皮、玄胡索、砂仁、阿膠、沉香、小茴香、吳茱萸。

十四歲少女初潮,經期失調,心腹脹滿,惡寒發熱,全身疼痛,此為感受寒邪,氣血不順:宜服用小溫經湯、利氣散。

小溫經湯:桂枝、白芷、白朮、川芎、酒洗當歸、熟地黃、麩炒枳殼、酒炒白芍、羌活、柴胡、砂仁、黃芩、炒香附、甘草、酒炒小茴香。 血氣刺痛心腹難忍,加玄胡索;咳嗽,加杏仁(去皮尖)、五味子、桔梗。 每劑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利氣散:炒香附、黃芩、炒枳殼(去瓤)、陳皮、藿香、酒炒小茴香、白朮(去蘆)、玄胡索、砂仁、去殼炒草果、甘草、厚朴。研為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米湯或酒送服。

十五六歲少女經期不通,日夜寒熱,手腳麻木,食慾不振,頭痛噁心嘔吐,腹部突然出現結塊疼痛,此為誤食生冷所傷:可服用加減四物湯。

加減四物湯:炒香附、酒洗當歸、川芎、去瓤炒枳殼、柴胡、酒炒白芍、黃芩、陳皮、醋炒三稜、醋炒莪朮、熟地黃、白芷、玄胡索、酒炒小茴香、去蘆炒白朮、去瓤青皮、砂仁、肉桂、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