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一 (25)
卷一 (25)
1. 藥性歌括
(共四百味)
諸藥之性。各有奇功。溫涼寒熱。補瀉宣通。君臣佐使。運用於衷。相反畏惡。立見吉凶。
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止渴生津。調榮養衛。(去蘆用。反藜蘆)
黃耆性溫。收汗固表。托瘡生肌。氣虛莫少。(綿軟如箭乾者。瘡瘍生用。補虛蜜水炒用。)
白朮甘溫。健脾強胃。止瀉除濕。兼祛痰痞。(去蘆。淘米泔水洗。薄切曬乾。或陳東壁土炒。)
茯苓味淡。滲濕利竅。白化痰涎。赤通水道。(去黑皮。中有赤筋。要去淨。不損人目。)
甘草甘溫。調和諸藥。炙則溫中。生則瀉火。(一名國老。能解百毒。反甘遂、海藻、大戟、芫花)
當歸甘溫。生血補心。扶虛益損。逐瘀生新。(酒浸。洗淨切片。體肥痰盛。薑汁浸酒。身養血。尾破血。全活血。)
白芍酸寒。能收能補。瀉痢腹痛。虛寒勿與。(有生用者。有酒炒用者。)
赤芍酸寒。能瀉能散。破血通經。產後勿犯(宜用生)
生地微寒。能消濕熱。骨蒸煩勞。兼消破血。(一名苄。懷廣出者。用酒洗。竹刀切片。)
熟地微溫。滋腎補血。益髓填精。烏須黑髮。(用懷廣生地黃。酒拌蒸至黑色。竹刀切片。勿犯鐵器。忌蘿蔔蔥蒜。用薑汁炒。除膈悶。)
麥門甘寒。解渴祛煩。補心清肺。虛熱自安。(水浸。去心用。不令人煩。)
天門甘寒。能治肺癰。消痰止嗽。喘熱有功。(水浸。去心皮。)
黃連味苦。瀉心除痞。清熱明眸。厚腸止痢。(去須。下火童便。痰火薑汁。伏火鹽湯。氣滯火吳萸。肝膽火豬膽。實火朴硝。虛火酒炒。)
黃芩苦寒。枯瀉肺火。子清大腸。濕熱皆可。(去皮枯朽。或生或酒泡。)
黃柏苦寒。降火滋陰。骨蒸濕熱。下血堪任。(去粗皮。或生或酒或蜜或童便或乳汁炒。一名黃櫱。)
梔子性寒。解鬱除煩。吐衄胃痛。火降小便。(生用清三焦實火。炒黑清三焦鬱熱。又能清曲屈之火。)
連翹苦寒。能消癰毒。氣聚血凝。濕熱堪逐。(去梗心)
石膏大寒。能瀉胃火。發渴頭疼。解肌立妥。(或生或煅。一名解石。)
滑石沉寒。滑能利竅。解渴除煩。濕熱可療。(細膩潔白者佳。粗紋青黑者勿用。研末。以水飛過。)
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癰肺痿。開鬱除煩。(去心。黃白色輕鬆者佳。)
大黃苦寒。實熱積聚。蠲痰潤燥。疏通便閉。
柴胡味苦。能瀉肝火。寒熱往來。瘧疾均可。(去蘆。要北者佳。)
前胡微寒。寧嗽化痰。寒熱頭痛。痞悶能安。(去蘆。要軟者佳。)
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去須。青綠者佳。)
桔梗味苦。療咽腫痛。載藥上升。開胸利壅。(去蘆。青白者佳。)
紫蘇葉辛。風寒發表。梗下諸氣。消除脹滿。(背面皆紫者佳)
白話文:
藥性歌括 (共四百味)
各種藥物的性質,各有其獨特功效。有溫、涼、寒、熱的區別,又有補、瀉、宣、通的作用。君、臣、佐、使的搭配,運用時要心中明瞭。藥物間有相反、畏懼、憎惡的關係,使用不當立即會產生吉凶禍福。
人參味甘,大補元氣,能止渴生津,調養營衛(去除蘆頭使用,與藜蘆相反)。
黃耆性溫,能收斂汗液,固護肌表,托舉瘡瘍,促使肌肉生長,氣虛的人不可缺少(選用像箭桿一樣柔軟乾燥的黃耆,瘡瘍生用,補虛用蜂蜜水炒過)。
白朮味甘性溫,能健脾強胃,止瀉除濕,兼能去除痰涎痞塊(去除蘆頭,用淘米水洗過,切薄片曬乾,或用陳年的東壁土炒過)。
茯苓味淡,能滲濕利水,白色部分化解痰涎,紅色部分疏通水道(去除黑皮,裡面有紅色筋絡,要清除乾淨,避免傷眼睛)。
甘草味甘性溫,能調和各種藥物,炙用則溫中,生用則瀉火(又名國老,能解百毒,與甘遂、海藻、大戟、芫花相反)。
當歸味甘性溫,能生成血液,補益心臟,扶助虛弱,消除損傷,驅逐瘀血,產生新血(用酒浸泡,洗淨切片,身體肥胖痰多的人,用薑汁浸酒,當歸身補血,當歸尾破血,全當歸活血)。
白芍味酸性寒,能收斂也能補益,治療瀉痢腹痛,但虛寒體質的人不要使用(有生用的,也有酒炒用的)。
赤芍味酸性寒,能瀉能散,破除血瘀,疏通經絡,產後不要使用(宜生用)。
生地性微寒,能消除濕熱,治療骨蒸勞熱,兼能消除瘀血(又名苄,懷慶廣州出產的最好,用酒洗過,用竹刀切片)。
熟地性微溫,能滋補腎臟,補血,益髓填精,烏黑鬚髮(用懷慶廣州出產的生地黃,用酒拌過蒸至黑色,用竹刀切片,不要接觸鐵器,忌食蘿蔔蔥蒜,用薑汁炒過,可去除胸膈悶脹)。
麥門冬味甘性寒,能解渴祛除煩躁,補益心臟,清瀉肺熱,虛熱自會安定(用水浸泡,去除心使用,不會使人煩躁)。
天門冬味甘性寒,能治療肺癰,消除痰涎,止咳,對喘熱有療效(用水浸泡,去除心皮)。
黃連味苦,能瀉心火,去除痞塊,清熱明目,增厚腸壁,止瀉(去除鬚根,瀉火用童便,痰火用薑汁,伏火用鹽湯,氣滯火用吳茱萸,肝膽火用豬膽,實火用芒硝,虛火用酒炒)。
黃芩味苦性寒,枯黃的能瀉肺火,黃芩子能清大腸,濕熱病症都可使用(去除外皮及朽木,或生用,或酒泡)。
黃柏味苦性寒,能降火滋陰,治療骨蒸濕熱,以及下血等症(去除粗皮,或生用,或酒炒、或蜜炒、或童便炒、或乳汁炒,又名黃櫱)。
梔子性寒,能解除鬱悶,消除煩躁,治療吐血、鼻衄、胃痛,降火利小便(生用清三焦實火,炒黑清三焦鬱熱,又能清曲屈的火)。
連翹味苦性寒,能消除癰腫瘡毒,氣聚血凝,濕熱病症都可驅除(去除梗心)。
石膏性大寒,能瀉胃火,治療發渴、頭痛,解肌效果迅速(或生用,或煅用,又名解石)。
滑石性沉寒,質滑能疏通竅道,解渴除煩,濕熱病症都可治療(選用細膩潔白的為佳,粗紋青黑的不要使用,研成末,用水飛過)。
貝母性微寒,能止咳化痰,治療肺癰、肺痿,開解鬱悶,消除煩躁(去除心,選用黃白色,質地輕鬆的為佳)。
大黃味苦性寒,能治療實熱積聚,疏通痰涎,潤燥,疏通便秘。
柴胡味苦,能瀉肝火,治療寒熱往來,瘧疾都可使用(去除蘆頭,選用北柴胡為佳)。
前胡性微寒,能寧嗽化痰,治療寒熱頭痛,胸腹痞悶能使之安定(去除蘆頭,選用柔軟的前胡為佳)。
升麻性寒,能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的氣機,牙痛可用(去除鬚根,選用青綠色的升麻為佳)。
桔梗味苦,能治療咽喉腫痛,引藥上行,開胸利氣(去除蘆頭,選用青白色的桔梗為佳)。
紫蘇葉味辛,能發散風寒,紫蘇梗能疏理氣機,消除脹滿(選用背面都是紫色的紫蘇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