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六 (11)
卷六 (11)
1. 口舌
脈左寸洪數。心熱口苦。右寸浮數。肺熱口辛。左關弦數而虛。膽虛口苦。洪甚而實。肝熱口酸。右關沉實。脾胃有實熱。口甘。兼洪數者。口瘡。或為重舌木舌。脈虛者。中氣不足。口舌苦服涼藥不愈者。宜理中湯。
夫口舌之為病。或為重舌木舌。為糜爛生瘡之類。經云。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有口淡者。胃熱也。口臭者。乃臟腑臊腐之氣。蘊積於胸臆之間。而生熱沖發於口也。口瘡者。脾氣凝滯。加之風熱而然也。治當以清胃瀉火湯方之。
此正治之法也。如服涼藥不已者。乃上焦虛熱。中焦虛寒。下焦虛火。各經傳變所致。當分別而治之。如發熱作渴飲水口瘡者。上焦虛熱也。補中益氣湯主之。如手足冷。肚腹作痛。大便不實。飲食少思口瘡者。中焦虛寒也。附子理中湯主之。如晡熱內熱。不時而熱。作渴痰唾。
小便頻數口瘡者。下焦陰火也。六味地黃丸主之。如食少便滑。面黃。肢冷。火衰土虛也。八味丸主之。若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見晝伏。不時而動。或無定處。若從腳起。乃無根之火。亦用八味丸。及十全大補湯。加麥門、五味。更以附子末。唾津調搽湧泉穴。若概用涼藥。
損傷生氣。為害非輕。一論心肺蘊熱。口瘡咽痛。膈悶。小便淋濁不利。
清金導赤散
黃連(六分),黃芩(一錢五分),梔子(二錢),木通(二錢),澤瀉(二錢),生地黃(四錢)麥門冬(三錢),甘草(八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食後頻頻服之。
一論上焦實熱。心胃二經之火。而作口舌生瘡腫痛者。並咽喉牙齒耳面腫痛皆效。
清胃瀉火湯
連翹,桔梗,黃連,黃芩,梔子,乾葛(各七分),元參,升麻,生地(各一錢),薄荷(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水煎。頻頻溫服。
一論飲酒過度。舌本強腫。言語不清。此脾虛濕熱。以益氣湯加神麯、麥芽、乾葛、澤瀉。一論上焦虛熱。發熱作渴。飲食勞役則體倦。此內傷氣血。而作口舌生瘡者。宜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依本方加麥冬、五味子。
一論中焦虛寒。手足冷。肚腹痛大便不實。飲食少思。而作口舌生瘡者。以附子理中湯(方見中寒)依本方。
一論晡熱內熱。不時而熱。作渴痰唾。小便頻數。而作口舌生瘡者。此下焦陰火也。以六味地黃丸(方見補益)依本方。
一論如食少便滑。面黃肢冷。而作口舌生瘡者。此火衰土虛也。以八味丸(方見補益)依本方。一論若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見晝伏。不時而動。或無定處。而作口舌生瘡者。若從腳起。乃無根之火也。以八味丸及十全大補湯。(方見補益)依本方加麥門冬、五味子。
白話文:
左手寸脈浮大且快,表示心有熱,所以口會覺得苦。右手寸脈浮且快,表示肺有熱,所以口會覺得辛辣。左手關脈弦而快且虛弱,表示膽虛,所以口會覺得苦。如果脈象浮大且有力,表示肝有熱,所以口會覺得酸。右手關脈沉實有力,表示脾胃有實熱,所以口會覺得甜。如果同時脈象浮大且快,就容易有口瘡,或者出現重舌、木舌的情況。如果脈象虛弱,表示中氣不足。如果因為口舌苦而服用寒涼藥物卻沒有改善,就應該用理中湯來調理。
口舌的疾病,有時候會出現重舌、木舌,或者糜爛、生瘡等情況。《黃帝內經》說,肝有熱會口酸,心有熱會口苦,脾有熱會口甜,肺有熱會口辛,腎有熱會口鹹。如果口淡,那是胃熱的緣故。口臭是因為臟腑腐敗的氣味,積聚在胸部,然後產生熱氣衝到口部所致。口瘡是因為脾氣鬱結,加上風熱所引起的。治療上應該用清胃瀉火湯。
以上是針對病因來治療的方法。如果服用寒涼藥物沒有效果,可能是上焦虛熱、中焦虛寒、下焦虛火,各經脈的病變所導致。應該根據情況分別治療。如果發熱、口渴、喝水、有口瘡,這是上焦虛熱,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手腳冰冷、肚子痛、大便稀溏、食慾不振、有口瘡,這是中焦虛寒,應該用附子理中湯。如果午後發熱、體內發熱、發熱時間不定、口渴、多痰、小便頻繁、有口瘡,這是下焦陰火,應該用六味地黃丸。如果食慾不振、大便稀滑、面色發黃、四肢冰冷,這是火衰、脾土虛弱,應該用八味丸。如果發熱時好時壞,白天發作晚上消失,晚上發作白天消失,或者發熱不定時、位置不固定,甚至從腳部開始發熱,這是無根之火,應該用八味丸和十全大補湯,再加麥門冬、五味子,並且用附子末調和唾液塗抹在湧泉穴。如果隨便使用寒涼藥物,會損傷身體的元氣,危害很大。還有一種情況是心肺積熱,導致口瘡、咽喉痛、胸悶、小便混濁不利,可以使用清金導赤散。
清金導赤散的成分是:黃連(六分)、黃芩(一錢五分)、梔子(二錢)、木通(二錢)、澤瀉(二錢)、生地黃(四錢)、麥門冬(三錢)、甘草(八分)。將這些藥材切碎,加上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在飯後頻繁服用。
還有一種情況是上焦實熱,心胃兩經有火,導致口舌生瘡腫痛,甚至咽喉、牙齒、耳朵、面部腫痛,都可以使用清胃瀉火湯。
清胃瀉火湯的成分是:連翹、桔梗、黃連、黃芩、梔子、葛根(各七分)、玄參、升麻、生地(各一錢)、薄荷(五分)、甘草(三分)。將這些藥材切碎,用水煎煮,頻繁溫服。
如果飲酒過量,導致舌頭僵硬腫脹、說話不清,這是脾虛濕熱,應該用益氣湯,再加神麴、麥芽、葛根、澤瀉。還有一種情況是上焦虛熱,發熱、口渴、勞累後身體疲倦,這是內傷氣血導致的口舌生瘡,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方子見內傷),再加上麥門冬、五味子。
還有一種情況是中焦虛寒,手腳冰冷、肚子痛、大便稀溏、食慾不振,導致口舌生瘡,應該用附子理中湯(方子見中寒)。如果出現午後發熱、體內發熱、發熱時間不定、口渴、多痰、小便頻繁,導致口舌生瘡,這是下焦陰火,應該用六味地黃丸(方子見補益)。如果食慾不振、大便稀滑、面色發黃、四肢冰冷,導致口舌生瘡,這是火衰脾土虛弱,應該用八味丸(方子見補益)。如果發熱時好時壞,白天發作晚上消失,晚上發作白天消失,或者發熱不定時、位置不固定,甚至從腳部開始發熱,這是無根之火,應該用八味丸和十全大補湯(方子見補益),再加上麥門冬、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