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一 (23)
卷一 (23)
1. 醫論
扁鵲論醫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足,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雲林子曰:「越人之論,一、三、四、五、六是矣;二則於予心有未適然者。何也?輕者彼輕也,重者彼重也。
彼輕而我重之,則彼之生可活矣。不然,彼以一吝而喪生,固病者之不智;子以一吝而不治,亦醫者之不仁。噫!古之神醫,於此意猶存,則世醫可知矣!」
白話文:
[醫學討論]扁鵲列舉了六種無法治療的情況。第一,患者態度傲慢,不聽從醫理。第二,患者重視財產超過生命。第三,患者飲食生活無法配合治療。第四,患者陰陽失調且藏氣不足。第五,患者身體虛弱到無法承受藥物。第六,患者相信巫術不相信醫學。
雲林子說,扁鵲的觀點,除了第二點,其餘我都同意。為什麼呢?對患者來說,財物重要,生命次要。但作為醫生,我們應該將生命看得更重。如果我們能讓患者明白生命的價值,他們的生命就有可能被挽救。否則,患者可能因為過度吝嗇而失去生命,這是患者的不明智。但醫生如果因為患者的吝嗇就不願治療,這也是醫生的不仁慈。唉,古代的神醫對於生命的尊重仍然存在,由此可見,現今的醫生應該更懂得珍視生命。
希望這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2. 本草
3. 藥論
夫藥者,天地間之萬物也。昔古神農憫蒼生之疾苦,格物理之精微,其用心可為仁矣。故本草藥品雖多,然其味不過五,乃甘辛鹹苦酸是也;而其性不過六,溫涼補瀉升降是也。且甘辛溫補升者陽也,苦鹹涼瀉降者陰也。淡滲泄而屬陽;酸性陽而味陰。故藥有純陽者,有純陰者,有陰中之陽,有陽中之陰。
有專用其氣者,有獨用其味者。大抵味之厚者必補,氣之重者必降;味淡則瀉,性輕則升。升者治在上在表之病,降者治在下在裡之疾。諸寒涼者治乎血熱;諸溫熱者治乎氣鬱氣虛。潤以濡燥;澀以收脫。又甘為諸補之原,苦為諸瀉之本;辛香者亦升泄之類;酸鹹者皆補降之屬。
所謂補者,性味各有所補;而其瀉者,亦各有所瀉。然補中有瀉,而瀉中有補。如酸入肝,生津以制燥;至苦入心,滋陰以降火;辛能溫肺以退寒;咸可堅腎以御熱。如欲去其邪,在使復其正。瀉陽有以補陰;瀉陰有以補陽。降則通其自升;升則欲其自降。
惟病有兼成,而法當合用。故方有奇偶,而藥有君臣。制之以散者散也;或成之以錠者鎮也。用湯者蕩也,取氣味盪漾而無所不至;用丸者緩也,取氣味緩達而有所及遠。
湯有生熟,瀉則宜生,補則宜熟。丸有大小。病在上者宜小,俱服於食後;或散末以輕調,或含丸以緩化。病在下者宜大,俱服於食前;或服後以食壓,或湯藥以頓服。吞補劑於早於未語之前;服疾藥當脫衣臨睡之際。鬱氣妙舐嚼之方;溫症利丸散之功。
凡用甘草者,解諸藥毒,取甘以緩脾。劑投生薑者,行諸藥力,取辛以開胃。故病以脾胃為主,始得以攻病之力。用酒者欲其上達;用鹽者取其下行。丸用蠟者匱其毒;裹用蠟者藏其氣。水丸求其速化以清利;蜜丸取其緩行以滋潤。用新者速其功;用陳者遠其毒。調脾胃之藥,丸宜五穀;和氣血之劑,利用醋酒。炒以緩其性;泡以剖其毒;浸能滋陰;煉可助陽。但制有太過不及之弊;忌用有相反畏惡之情。
有療之於理者,有療之以意者;又有不藥之術,出乎才智之巧。如針灸、熏熨、淋漬之類,治六淫外病之藥也。有以人事真偽之機,委曲旁求之變,動人耳目,移病者之心志。郁者散之;散者郁之;勞者逸之;靜者動之。乃治七情內病之藥也。
故導引運行,調乎飲食起居,從中正之心,無欺妄之憂者,乃修養之藥也。故藥者非徒藥物之為藥,而人事所宜之門,莫不為之藥也。
白話文:
[藥論]
藥物,是天地間萬物的一種。古時神農氏見到人們深受病痛折磨,深入研究物質的精微奧妙,他的用心可謂仁慈。因此,雖然《本草》中的藥物種類繁多,但其味道不過五種:甘、辛、鹹、苦、酸。而其性質不過六種:溫、涼、補、瀉、升、降。甘、辛、溫、補、升為陽;苦、鹹、涼、瀉、降為陰。淡味能利尿,屬於陽;酸味雖然性屬陽,但味道卻偏陰。所以,有些藥物是純陽的,有些是純陰的。
有些藥物是陰中之陽,有些是陽中之陰。有的藥物專用其氣,有的則獨用其味。一般來說,味道濃厚的藥物具有補益作用,氣味重的藥物具有降逆作用。味道清淡的藥物能瀉,性質輕飄的藥物能升。升能治上部和表層的病,降能治下部和裡層的疾病。寒涼的藥物能治血熱,溫熱的藥物能治氣鬱和氣虛。滋潤的藥物能治療乾燥,收斂的藥物能止血固脫。甘味是所有補益藥物的來源,苦味是所有瀉下藥物的基礎。辛香的藥物也屬於升泄類,酸鹹的藥物都屬於補降類。
所謂的補,就是藥物的性味各有其補益作用,而其瀉,也是各有其瀉下的效果。然而,在補中也有瀉,而在瀉中也有補。例如,酸味的藥物能進入肝臟,生津液以抑制燥熱。苦味的藥物能滋潤心臟的陰分,降低心火。辛味的藥物能溫暖肺臟,驅散寒氣。鹹味的藥物能堅固腎臟,抵抗熱氣。若要除去邪氣,就要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瀉陽能補陰,瀉陰能補陽。降能使其自動上升,升能使其自動下降。
疾病往往複雜,所以治療方法也應綜合運用。因此,處方有奇偶之分,藥物有君臣之別。用散劑是為了散發,用錠劑是為了鎮定。用湯劑是為了清洗,讓藥物的氣味能在全身流動。用丸劑是為了緩慢地達到治療效果。湯劑有生熟之分,瀉下宜用生湯,補益宜用熟湯。丸劑有大小之分,病在上部的宜用小丸,應在飯後服用,或者輕輕調節,或者慢慢含化。病在下部的宜用大丸,應在飯前服用,或者在飯後壓制,或者頓服湯藥。早晨在說話前吞服補益藥物,晚上在脫衣睡覺前服用治病藥物。鬱氣可用咀嚼的方法來治療,溫熱的疾病可用丸散來治療。
使用甘草,可以解毒,取其甘味以緩和脾臟。使用生薑,可以增強藥效,取其辛味以開胃。因此,疾病以脾胃為主要目標,纔能有效地攻擊病源。使用酒是為了使其上達,使用鹽是為了使其下行。製成丸劑用蠟包裹,可以減少其毒性,用蠟封住可以保存其氣味。用水丸可以使它迅速溶解以清利,用蜜丸可以使其緩慢行進以滋潤。使用新的藥物可以加速其功效,使用舊的藥物可以遠離其毒性。調理脾胃的藥物,丸劑應用五穀製成。調和氣血的藥物,應使用醋和酒。炒製可以緩和其性質,泡製可以去除其毒性。浸泡可以滋養陰分,煉製可以幫助陽氣。但是,製造藥物時要注意不要過度或不足,避免使用相反而有害的藥物。
有些疾病是通過道理來治療的,有些是通過意念來治療的。還有不使用藥物的技巧,如針灸、燻蒸、浸泡等,這是治療外感疾病的藥物。有些疾病是通過人的心理狀態來治療的,如讓人聽音樂、看美景,轉移病人的注意力,這是治療內傷七情的藥物。因此,鍛煉身體、調整飲食和作息,保持中正的心態,沒有欺騙和擔心,這是養生的藥物。所以,藥物不僅僅是藥物本身,而是所有對人有益的方法,都可以稱之為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