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六 (1)
卷六 (1)
1. 卷六
2. 頭痛
頭痛短澀脈病乖。浮滑風痰必易解。寸口緊急或短或浮或弦。皆主頭痛。
夫頭者。諸陽所聚之處也。諸陰至頸而還。惟足厥陰有絡。上頭至顛頂。其脈浮緊弦長洪大者。屬風熱痰火而致也。其脈微弱虛濡者。屬氣血兩虛。必丹田竭而髓海空虛。為難治也。其有真頭痛者。脈無神而腦中劈痛。其心神煩亂。為真頭痛也。旦發夕死。夕發旦死。蓋頭痛暴起者。
如鼻塞發熱惡寒。乃感冒所致也。其曰頭痛者。有虛有火。有痰厥。有偏有正。其偏於左邊頭痛者。宜小柴胡湯加川芎、當歸、防風、羌活。其偏於右邊頭痛者。補中益氣湯加白芷、獨活、蔓荊子、酒芩。其眉稜處痛者。二陳湯加酒炒片芩、羌活、薄荷。其腦頂痛者。宜人參敗毒散加川芎、藁本、酒炒黃柏、木瓜、紅花、酒炒大黃。
一論一切頭痛主方。不問左右偏正新久。皆效。
清上蠲痛湯
當歸(酒洗一錢),小川芎(一錢),白芷(一錢),細辛(三分),羌活(一錢),防風(一錢),菊花(五分),蔓荊子(五分),蒼朮(米泔浸一錢),麥冬(一錢),獨活(一錢),生甘草(三分),片芩(酒炒一錢五分)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
一左邊痛者。加紅花七分。柴胡一錢。龍膽草酒洗七分。生地黃一錢。
一右邊痛者。加黃耆一錢。乾葛八分。
一正額上眉稜骨痛者。食積痰壅。用天麻五分。半夏一錢。山楂一錢。枳實一錢。
一當頭頂痛者。加藁本一錢。大黃酒洗一錢。
一風入腦髓而痛者。加麥門冬一錢。蒼耳子一錢。木瓜、荊芥各五分。
一氣血兩虛。常有自汗。加黃耆一錢五分。人參、白芍、生地黃各一錢。
一論年深日近偏正頭疼。又治肝臟久虛。血氣衰弱。風毒之氣。上攻頭腦而痛。頭眩目暈。怔忡煩熱。百節痠疼。腦昏目痛。鼻塞聲重。項背拘急。皮膚瘙癢。面上遊風。狀若蟲行。及一切頭風。兼治婦人血風。攻注頭目昏痛。並皆治之。
追風散
防風(去蘆一兩),荊芥穗(一兩),羌活(五錢),川芎(一兩),白芷(五錢),石膏(煨一兩),全蠍(去頭尾五錢),白殭蠶(炒二兩),白附子(炮五錢),天南星(炮一兩),天麻(五錢),地龍(五錢),川烏(炮去皮尖一兩),草烏(炮去皮尖一兩),雄黃(二錢五分),乳香(二錢五分)沒藥(二錢五分),甘草(炙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茶湯調。食後臨臥服。清頭目。利咽膈。消風化痰。
一論痰厥頭痛。其症眼黑頭旋。噁心煩悶。氣短促上喘。無力以言。心神顛倒。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頭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臥。此乃胃氣虛損。停痰而致也。
半夏白朮天麻湯
黃柏(酒洗二分半),乾薑(炒二分),澤瀉,白茯苓(去皮),天麻,黃耆(蜜炒),人參,蒼朮(米泔浸炒各五分),神麯(炒),白朮(去蘆炒),半夏(姜炒),陳皮(各八分),麥芽(炒七分)上銼。生薑三片。水煎。熱服。可一劑而愈。
白話文:
頭痛時,如果脈象短而澀,表示病情不順。脈象浮滑,多是風痰引起的,比較容易解決。寸口脈(手腕處的脈搏)如果呈現緊急、短促、浮起或弦緊的狀態,都代表有頭痛。
頭部是身體陽氣匯聚的地方,陰氣只到頸部就返回。只有足厥陰肝經的脈絡,向上連通頭部直到頭頂。如果脈象浮、緊、弦、長、洪大,多半是風熱、痰火引起的頭痛。如果脈象微弱、虛軟,則是氣血兩虛,表示精氣衰竭,髓海空虛,這種情況比較難治療。真正的頭痛,脈象微弱無力,而且腦袋裡面有像被劈開般的劇烈疼痛,同時心神煩亂,這種是真正的頭痛,如果早上發作,晚上就會死亡,晚上發作,早上就會死亡,這種頭痛通常是突然發生的。
如果頭痛時有鼻塞、發熱、怕冷等症狀,通常是感冒引起的。頭痛的原因有很多種,有虛證、實火、痰阻、偏頭痛、正頭痛等。偏左邊頭痛,可以用小柴胡湯加川芎、當歸、防風、羌活來治療。偏右邊頭痛,則用補中益氣湯加白芷、獨活、蔓荊子、酒芩來治療。如果是眉稜骨處疼痛,可以用二陳湯加酒炒黃芩、羌活、薄荷來治療。如果是頭頂痛,可以用人參敗毒散加川芎、藁本、酒炒黃柏、木瓜、紅花、酒炒大黃來治療。
以下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頭痛,不論是左邊、右邊、偏頭痛或正頭痛,新發或舊有的頭痛都有效:
清上蠲痛湯
當歸(用酒洗過,約3克),小川芎(3克),白芷(3克),細辛(1克),羌活(3克),防風(3克),菊花(1.5克),蔓荊子(1.5克),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約3克),麥冬(3克),獨活(3克),生甘草(1克),黃芩(用酒炒過,約4.5克)。
以上藥材切碎,加生薑煎服。
如果偏左邊頭痛,可以加紅花2克、柴胡3克、龍膽草(用酒洗過)2克、生地黃3克。
如果偏右邊頭痛,可以加黃耆3克、葛根2.4克。
如果是前額或眉稜骨處疼痛,通常是食物積滯或痰阻,可以用天麻1.5克、半夏3克、山楂3克、枳實3克。
如果是頭頂痛,可以加藁本3克、大黃(用酒洗過)3克。
如果是風邪進入腦髓引起的頭痛,可以加麥門冬3克、蒼耳子3克、木瓜1.5克、荊芥1.5克。
如果是氣血兩虛,常常會自汗,可以加黃耆4.5克、人參3克、白芍3克、生地黃3克。
以下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多年、時常發作的偏頭痛,也可以治療肝臟虛弱、氣血衰弱、風毒之氣向上侵襲頭部引起的頭痛、頭暈目眩、心悸、煩躁發熱、全身痠痛、腦昏眼痛、鼻塞聲音重、脖子僵硬、皮膚搔癢、臉上遊走性風疹像蟲子爬一樣,以及各種頭風。同時也可以治療婦女血風導致的頭部昏痛。
追風散
防風(去掉蘆頭,約30克),荊芥穗(約30克),羌活(約15克),川芎(約30克),白芷(約15克),石膏(煨過,約30克),全蠍(去掉頭尾,約15克),白殭蠶(炒過,約60克),白附子(炮製過,約15克),天南星(炮製過,約30克),天麻(約15克),地龍(約15克),川烏(炮製過並去掉皮和尖端,約30克),草烏(炮製過並去掉皮和尖端,約30克),雄黃(約7.5克),乳香(約7.5克),沒藥(約7.5克),甘草(炙過,約30克)。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約1.5克,用茶湯調服,飯後臨睡前服用,可以清醒頭目、疏通咽喉、消除風邪、化解痰液。
以下討論痰厥引起的頭痛。這種頭痛會導致眼睛發黑、頭暈目眩、噁心煩悶、呼吸急促、氣短、說話無力、心神不安、不敢睜眼、感覺像在風雲中,頭部劇烈疼痛如裂開,身體沉重如山,四肢冰冷,無法安睡。這是因為胃氣虛弱,痰液停滯導致的。
半夏白朮天麻湯
黃柏(用酒洗過,約0.75克),乾薑(炒過,約0.75克),澤瀉,白茯苓(去皮),天麻,黃耆(用蜜炒過),人參,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各約1.5克),神麯(炒過),白朮(去蘆頭並炒過),半夏(用生薑炒過),陳皮(各約2.4克),麥芽(炒過,約2克)。以上藥材切碎,加生薑三片,用水煎煮,趁熱服用,通常服用一劑就會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