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9)

1. 中濕

脈浮而緩。濕在表也。脈沉而緩。濕在裡也。或弦而緩。或緩而浮。皆風濕相搏也。脈經曰。濕家為病。一身盡疼。發熱而身色似熏黃也。濕者。因坐臥濕地。遠行涉水。或冒風雨。久著汗衣。多食生冷濕面。酒後多飲冷水。類能致之。不自覺耳。蓋濕能傷脾。脾土一虧。百病由是生焉。

滯而為喘嗽。漬而為嘔吐。滲而為泄瀉。溢而為浮腫。濕淤熱則發黃濕遍體。則重著。濕入關節。則一身盡痛。濕聚痰涎。則昏不知人。至於為身熱。為鼻塞。為直視。為鄭聲。為虛汗。為腳氣。為腹中脹。臍下堅。為小便難。大便自利。皆其症也。治濕之法。必以健脾燥濕分利為主。

經云。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宜蒼朮、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車前之類。或因濕而生痰。故用二陳湯加羌活、防風、酒芩。去風行濕。蓋風能勝濕故也。大抵宜微汗及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濕。是其治也。

一論中濕而一身盡痛者。乃風濕相搏。邪在表也。

除濕羌活湯

羌活(一錢五分),防風,升麻,柴胡(各一錢),藁本,蒼朮(米泔浸各二錢)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

一論中濕而腫脹泄瀉者。乃濕傷脾。邪在裡也。

滲濕湯

蒼朮(米泔制),白朮(去蘆),陳皮,豬苓,甘草(三分),澤瀉(一錢),厚朴(姜炒),撫芎(各七分),砂仁,香附,茯苓(各一錢五分)

上銼一劑。薑、棗、燈心煎服。

一論腎氣虛弱。坐臥濕地。腰背拘急。筋攣骨痛。當風取涼過度。風邪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痹緩弱。疼痛牽引。腳重行步艱難。並白虎歷節風痛。

獨活寄生湯

獨活,桑寄生,牛膝(去蘆酒炒),杜仲(薑汁炒),秦艽,細辛,桂枝,川芎,白芍(酒炒),茯苓(去皮),人參,當歸(酒洗),熟地黃,防風(去蘆各等分),甘草(鹽炒)一方用各一兩。好酒炒。日飲三次良驗。

上銼。薑、棗煎。空心。溫服。外用金鳳花、柏子仁、朴硝、木瓜煎湯洗浴。每日洗三次。

一論寒濕客於經絡。腳膝痠痛。渾身麻木。五積散主之。(方見中寒)

一論脾胃受濕。身重倦怠好臥。背脊痛。項強似折。頂似拔。上衝頭痛。及足太陽經不行。

羌活勝濕湯

羌活,獨活(各一錢),藁本,防風(各五分),蔓荊子(二分),川芎(二分),甘草(五分),白朮(一錢),防己(一錢),加黃耆(一錢)

上銼作一劑。生薑煎服。如身重。腰沉沉然。經中有濕熱也。加黃柏一錢。大附子五分。蒼朮二錢。

一論中濕遍身疼痛。不能轉側。及皮肉痛難忍者。

經驗白朮酒

白朮(去蘆油土炒一兩)

上銼一劑。好酒煎。溫服。

一論濕氣作痛。或腫或脹。或黃或瀉。

蒼朮膏

蒼朮(米泔浸揉去黑皮切片曬乾不拘多少)

上用水熬成膏。白湯調服。如暴發紅腫痛甚者。以臘糟敷之。

一論筋骨疼痛。或濕熱流注。腰下作痛。

二妙湯

川黃柏(鹽酒炒五錢),蒼朮(米泔浸炒一兩)

上為末。每用一匙沸湯。入薑汁調。食前服。痛甚者。加蔥三根。水煎。空心。熱服。

一論中濕遍身骨節疼痛。

除濕膏

廣膠(三兩),生薑(半斤搗汁),乳香,沒藥(取末各一錢半)

上入銅杓內。火上熬化。移在滾湯內頓。以筋攪勻。入花椒末少許。再攪勻。攤厚紙或絹上。貼患處。用鞋底烘熱熨之。

一夏月患濕。不能行走足腫者。九月間收茄根、蔥。檐下煎湯洗之。

一凡空室久閉者。不宜輒入。欲入先以香物及蒼朮之類焚之。俟鬱氣發散。然後可入。不然感之成病。久閉井窖。尤宜慎之。

一凡濕氣流注之病。痛不可忍。用金銀花帶葉。和酒糟研爛。用淨瓦罐於火中烘熱。敷患處立已。

膏藥方

生薑帶皮取汁一碗。蔥汁一碗。蔥連青帶須用。加牛膝半斤。慢火熬成膏。入麝一錢在內。用布帛攤膏藥貼痛處。收出濕水。如汗出。即愈。

白話文:

標題:[溼症]

內容:脈象浮而緩,表示溼在體表;脈象沉而緩,則溼在體內深處。脈象有時弦且緩,有時緩而浮,這些都是風溼相互影響的症狀。根據《脈經》記載,溼症的病狀爲全身疼痛,發熱且膚色呈燻黃狀。溼症的起因,可能是因爲長時間坐在潮溼的地方,遠行時涉水,或是淋雨後未及時更換衣物,過量食用生冷或溼性食物,酒後喝過多冷水等,這些都可能導致溼症,但往往不易察覺。溼氣會傷害脾臟,一旦脾臟功能減弱,各種疾病就會隨之而來。

溼氣滯留可能導致哮喘咳嗽,溼氣侵蝕可能引發嘔吐,溼氣滲透可能引起腹瀉,溼氣氾濫可能導致水腫,溼氣與熱結合則可能引發黃疸,溼氣遍佈全身則可能感覺沉重,溼氣進入關節則全身疼痛,溼氣聚積形成痰涎則可能使人昏迷,甚至導致身體發熱、鼻塞、直視、語言不清、虛汗、腳氣、腹部脹滿、臍下硬塊、小便困難、大便自利等症狀。治療溼症,主要以健脾祛溼爲主。

古書有言,治療溼症若不從小便着手,治療方法就有問題。適合使用蒼朮、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等藥材。如果因爲溼氣產生痰,則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入羌活、防風、酒芩,既能驅風也能祛溼,因爲風能勝溼。總的來說,輕微發汗和利尿,使溼氣從上下兩個方向排出,就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對於全身疼痛的溼症,是風溼相互作用,邪氣在體表。

除溼羌活湯

藥材包括羌活(1錢5分)、防風、升麻、柴胡(各1錢)、藁本、蒼朮(米泔浸泡,各2錢)。將上述藥材混合,加入生薑一起煎煮服用。

對於腫脹腹瀉的溼症,是溼氣傷脾,邪氣在體內。

滲溼湯

藥材包括蒼朮(米泔制)、白朮(去蘆)、陳皮、豬苓、甘草(3分)、澤瀉(1錢)、厚朴(姜炒)、撫芎(各7分)、砂仁、香附、茯苓(各1錢5分)。將上述藥材混合,加入生薑、大棗、燈心一起煎煮服用。

腎氣虛弱,長時間處於潮溼環境,導致腰背僵硬,筋骨疼痛,過度吹風導致風邪流入膝蓋,引發偏癱、冷痹、軟弱無力、疼痛牽引、腳步沉重,行動困難,以及白虎歷節風痛。

獨活寄生湯

藥材包括獨活、桑寄生、牛膝(去蘆,酒炒)、杜仲(薑汁炒)、秦艽、細辛、桂枝、川芎、白芍(酒炒)、茯苓(去皮)、人參、當歸(酒洗)、熟地黃、防風(去蘆,各等分)、甘草(鹽炒)。將上述藥材混合,加入生薑、大棗煎煮,空腹溫服。外用金鳳花、柏子仁、朴硝、木瓜煎湯洗浴,每天洗三次。

寒溼侵入經絡,腳膝痠痛,渾身麻木,可用五積散(方見中寒)。

脾胃受到溼氣影響,身體沉重疲倦,背部疼痛,頸部僵硬,頭頂感覺被拉扯,上衝頭痛,以及足太陽經不暢。

羌活勝溼湯

藥材包括羌活、獨活(各1錢)、藁本、防風(各5分)、蔓荊子(2分)、川芎(2分)、甘草(5分)、白朮(1錢)、防己(1錢),可加入黃芪(1錢)。將上述藥材混合,加入生薑煎煮服用。如果身體沉重,腰部沉重,可能是體內有溼熱,可加入黃柏(1錢)、大附子(5分)、蒼朮(2錢)。

對於全身疼痛,無法翻身,皮膚疼痛難忍的溼症。

經驗白朮酒

藥材爲白朮(去蘆油土炒,1兩)。將上述藥材混合,用好酒煎煮,溫服。

溼氣導致疼痛,或腫脹,或黃疸,或腹瀉。

蒼朮膏

藥材爲蒼朮(米泔浸泡,去黑皮切片曬乾,數量不限)。將上述藥材用水熬成膏,用白湯調服。如果突然發作紅腫疼痛,可以用臘糟敷貼。

筋骨疼痛,或溼熱流注,腰部下方疼痛。

二妙湯

藥材包括川黃柏(鹽酒炒,5錢)、蒼朮(米泔浸泡,炒,1兩)。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用一匙沸水,加入薑汁調和,飯前服用。疼痛嚴重者,可加入蔥三根,水煎,空腹熱服。

對於全身骨節疼痛的溼症。

除溼膏

藥材包括廣膠(3兩)、生薑(半斤搗汁)、乳香、沒藥(取末各1錢半)。將上述藥材放入銅勺內,用火熬化,然後移至滾燙的熱水中,用筷子攪拌均勻,加入少量花椒末,再次攪拌均勻,攤在厚紙上或絹上,貼於患處,用鞋底加熱熨貼。

夏季患有溼症,無法行走,腳部腫脹,可以在九月間收集茄子根和蔥,在屋檐下煎湯洗腳。

任何長期封閉的空間,不宜立即進入,應先使用香料或蒼朮等藥材燻蒸,待室內悶氣散發後纔可進入,否則容易生病。對於長時間封閉的井窖,更需謹慎。

對於溼氣流注導致的疼痛,難以忍受,可用金銀花帶葉,和酒糟一起搗爛,用乾淨的瓦罐在火中烘熱,敷於患處,立刻緩解。

膏藥方

取一碗生薑汁,一碗蔥汁,加入半斤牛膝,用小火慢慢熬成膏,加入一錢麝香,用布攤開膏藥貼於疼痛處,吸收溼氣,如同出汗一般,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