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五 (17)
卷五 (17)
1. 消渴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湯嚼下。
一人消渴。引飲無度。或令食韭苗。或炒或作羹。無入鹽。日二三次。其渴遂止。
一人消中。日夜尿七八升者。鹿角燒令焦為末。以酒調服五分。日三次。漸加至方寸匕。
一治消渴。
天花散
天花粉(一兩),生地黃(一兩),麥門冬(五錢),五味子(三錢),葛粉(五分),甘草(五錢)
上銼。糯米一撮。水煎服。
一論腎水枯竭。不能運上。作消渴。恐生癰疽。
參耆救元湯
黃耆(蜜炒),人參,粉草(炙),麥門冬(去心),五味子
上銼。水煎。入硃砂少許。不拘時服。
一論一常人平日口乾作渴。因飲酒食炙爆。補劑房勞。凡若此類過多。致令腎水枯竭。不能上制心火。故有此症。後必有疽發也。宜先服此。以絕其源。及癰疽發後服此。尤有益也。
八味丸
懷生地黃(酒浸瓦焙乾二兩),山藥(一兩),牡丹皮(八錢),澤瀉(酒浸焙乾八錢),山茱萸(去核焙一兩),肉桂(五錢),白茯苓(去皮八錢),五味(微焙一兩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五更時。淡鹽湯送下。溫酒亦可。
一論心腎不交。消渴引飲。有人病渴用渴藥。累年不愈。用加減八味丸而愈。其疾本以腎水枯竭。不能制火。心火上炎。是以生渴。此藥降心火。生腎水。
一人不時發熱。日飲冷水數碗。寒藥二劑。熱渴益甚。形體日瘦。尺脈洪大而數。時或無力。王太僕曰。熱之不熱。責其無火。寒之不寒。責其無水。又云。倏熱往來。是無火也。時作時止。是無水也。法當補腎。用加減八味丸。不月而愈。
一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發熱作渴。口舌生瘡。或牙齦潰蝕。咽喉作痛。或形體憔悴。寢汗發熱。五臟齊損。以六味丸加肉桂一兩。五味子四兩。
一人形體魁偉。冬日飲水。自喜壯實。余曰。此陰虛也。不信。一日。口舌生瘡。或用寒涼之劑。肢體倦怠。發熱惡寒。以六味丸、補中益氣湯而愈。
一晡熱內熱。不時而熱。作渴痰唾。小便頻數。而口舌生瘡者。此下焦陰火也。以六味丸效。
白話文:
消渴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好的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溫水送服,嚼碎後吞下。
有一位病人患有消渴症,飲水過度。醫生讓他吃韭菜,可以炒著吃或做成羹,但不加鹽,每天吃兩三次,他的口渴症狀就停止了。
有一位病人患有消渴症,每天夜裡尿量達七八升。將鹿角燒焦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每次五分,一天三次,逐漸增加到一匙。
治療消渴症的藥方:
天花散:天花粉一兩,生地黃一兩,麥門冬五錢,五味子三錢,葛粉五分,甘草五錢。將藥材切碎,加少量糯米,水煎服。
關於腎水枯竭,不能上輸,導致消渴症,並且可能產生癰疽的論述:
參耆救元湯:黃耆(蜜炒),人參,粉草(炙),麥門冬(去心),五味子。將藥材切碎,水煎,加入少許硃砂,不拘時間服用。
關於有些人平時口乾舌燥,因飲酒、吃炙烤食物、房事過度等原因,導致腎水枯竭,不能抑制心火,從而產生消渴症,日後可能發生癰疽的論述,宜先服用此方以絕其源,即使癰疽發作後服用也有益處:
八味丸:懷生地黃(酒浸瓦焙乾二兩),山藥一兩,牡丹皮八錢,澤瀉(酒浸焙乾八錢),山茱萸(去核焙一兩),肉桂五錢,白茯苓(去皮八錢),五味子(微焙一兩五錢)。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好的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六十丸,在五更時分,用淡鹽湯或溫酒送服。
關於心腎不交導致消渴症,有人服用渴症藥物多年未愈,而服用加減八味丸後痊癒的論述。其病症的根本原因是腎水枯竭,不能制約心火,心火上炎,因此產生口渴。此藥方可以降心火,滋生腎水。
有一位病人時常發熱,每天喝幾碗冷水,服用寒涼藥物兩劑後,口渴症狀更加嚴重,身體日漸消瘦,寸脈洪大而數,有時感到無力。王太僕說:「熱而不熱,是責其無火;寒而不寒,是責其無水。」又說:「忽冷忽熱,是無火;時作時止,是無水。」治療方法應當補腎,於是服用加減八味丸,不到一個月就痊癒了。
治療腎水不足,虛火上炎,導致發熱口渴,口舌生瘡,牙齦潰爛,咽喉疼痛,或身體消瘦,盜汗發熱,五臟俱損的藥方:在六味丸的基礎上,加入肉桂一兩,五味子四兩。
有一位身材魁梧的病人,冬天也愛喝水,自認為身體強壯。我說:「這是陰虛。」他不信。一天,他口舌生瘡,服用寒涼藥物後,肢體倦怠,發熱惡寒,於是服用六味丸和補中益氣湯後痊癒。
治療午後發熱,時常發熱,口渴,痰多唾液多,小便頻數,口舌生瘡的藥方:這是下焦陰火,服用六味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