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五 (16)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6)

1. 消渴

消渴之脈。數大者活。虛小病深厄難脫。

夫消渴者。由壯盛之時。不自保養。任情縱欲。飲酒無度。喜食膾炙。或服丹石。遂使腎水枯竭。心火大燔熾。三焦猛烈。五臟乾燥。由是渴利生焉。心煩口渴。燥渴而強中。二症皆消渴也。多渴而利。燥渴者。由熱中所作。但飲食皆作小便。自利而渴。令人虛極短氣。強中者。

陽具不交。而精液自出。凡消渴之人。常防患癰疽。所怕者。一飲酒。二房勞。鹹食及面。俱宜忌之。大抵脈大者。易治。細小者。難醫也。

一論消渴。引飲無度。脈實是也。

黃連,麥冬,牛乳,生地黃汁,生藕汁(各等分)

上二味熬汁去渣。入和牛乳二汁。佐姜和蜜為膏。徐徐於舌上。以白湯些少送下。或將前二味藥和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送下。一日進十次。

一論治三消總治之方。服之立愈。

人參,白朮(去蘆),白茯苓(去皮),當歸(酒洗),生地黃(各一錢),黃柏(酒炒),知母,黃連,麥門冬(去心),天花粉,黃芩(各八分),桔梗(五分),甘草(二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天池膏,治三消如神。

天花粉,黃連(各半斤),人參,知母(去殼),白朮(炒去蘆各四兩),五味子(三兩),麥門冬(六兩去心),藕汁(二碗),懷生地黃汁(二碗),人乳,牛乳(各一碗),生薑汁(二酒杯)

上先將天花粉七味切片。用米泔水十六碗。入砂鍋內浸半日。用桑柴火慢熬。至五六碗。濾清。又將渣搗爛。以水五碗煎至二碗。同前汁又煎二三碗。入生地等汁。慢熬如餳。加白蜜一斤。煎去沫。又熬如膏。乃收入瓷罐內。用水浸三日。去火毒。每用二三匙。安舌咽之。或用白湯送下。

一論消渴。口乾心煩。用天花粉長流水煎。當茶服之。立效。

一論治三消渴神效。用繅絲湯。如無繅絲湯。卻以原蠶繭殼絲綿煎湯。皆可代之。不時飲之。極效。蓋此物屬火。有陰之用。大能瀉膀胱中伏火。引陰水上潮於口而不渴也。

一論陰虛火盛。煩渴。引飲無度。

養血清火湯

當歸(一錢),川芎(八分),白芍(酒炒一錢),生地黃(酒炒一錢),麥冬(一錢),石蓮肉(五分),天花粉(七分),知母(一錢),黃連(八分),薄荷(五分),烏梅肉(五分),黃柏(蜜水炒五分),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溫服。

一治消渴病通用。

生地黃膏

生地黃束如碗大一把。洗切研細。以新水一碗調開。用冬蜜一碗。煎至半。取出。入人參五錢。白茯苓去皮一兩。為末。拌和。瓷器密收。以匙挑服。夏月可加五味子、麥門冬。

一治消渴。

玉泉丸

人參,黃耆(半生半蜜炙),白茯苓,乾薑,麥冬,烏梅肉,甘草(各一兩),天花粉(一兩五錢)

白話文:

消渴

消渴的脈象,如果脈搏數而有力,代表病情還能治療。但如果脈象虛弱細小,表示病情已經深入,難以痊癒。

所謂的消渴,通常是因為年輕力壯時不注意保養,放縱情慾,過度飲酒,喜歡吃燒烤油膩的食物,或是服用丹石之類的藥物,導致腎臟的精水枯竭,心火過於旺盛,三焦的氣機猛烈,五臟過於乾燥,因此產生口渴和多尿的症狀。出現心煩口渴、乾燥口渴,以及陽痿等症狀,都屬於消渴。多渴多尿,因為燥熱引起的口渴,會導致吃下去的食物都直接變成小便排出,長期這樣會讓人極度虛弱,呼吸短促。而陽痿,則是陽具無法正常勃起,精液會自行流出。凡是患有消渴的人,要特別注意預防癰瘡等皮膚疾病。最忌諱的是飲酒、房事過勞、吃過鹹的食物和麵食。基本上,脈象強大的人比較容易治療,脈象細小的人則比較難以治癒。

關於消渴

如果喝水沒有節制,脈象又呈現實脈,也是屬於消渴的範疇。

治療方法:

使用黃連、麥冬、牛乳、生地黃汁、生藕汁(各取等量)。

將黃連、麥冬兩種藥材熬煮成汁,去除藥渣,然後加入牛乳及生地黃汁、生藕汁混合。加入少許薑汁和蜂蜜調製成膏狀,慢慢地含在舌頭上,然後用少量白開水送服。或是將黃連、麥冬兩種藥材的汁液和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一天服用十次。

治療三消的總體方法,服用後可以立刻見效:

使用人參、白朮(去除蘆頭)、白茯苓(去除表皮)、當歸(用酒洗過)、生地黃(各一錢)、黃柏(用酒炒過)、知母、黃連、麥門冬(去除內心)、天花粉、黃芩(各八分)、桔梗(五分)、甘草(二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成一劑,用水煎煮後服用。

天池膏,治療三消有如神效:

使用天花粉、黃連(各半斤)、人參、知母(去除外殼)、白朮(炒過,去除蘆頭,各四兩)、五味子(三兩)、麥門冬(去除內心,六兩)、藕汁(二碗)、懷生地黃汁(二碗)、人乳、牛乳(各一碗)、生薑汁(二酒杯)。

先將天花粉等七味藥材切片,用米泔水十六碗,放入砂鍋內浸泡半天。用桑木柴火慢慢熬煮,熬至五六碗時,過濾去除藥渣。再將藥渣搗爛,加入五碗水煎煮至二碗,將這次的藥汁與先前的藥汁混合,繼續煎煮至二三碗。然後加入生地黃汁等藥汁,慢慢熬煮成濃稠的膏狀。加入白蜜一斤,煎煮去除泡沫,然後繼續熬煮成膏狀。將膏狀藥物收入瓷罐內,用水浸泡三天,去除火氣。每次服用二三匙,放在舌頭上慢慢嚥下,或是用白開水送服。

治療消渴,口乾心煩:

使用天花粉,用長流水煎煮,當茶飲用,可以立即見效。

治療三消的特效方法:

使用繅絲湯,如果沒有繅絲湯,可以用蠶繭殼的絲綿煎煮成湯,都能代替。隨時飲用,效果極佳。因為蠶絲屬火性,卻有滋陰的作用,能夠有效排出膀胱中的伏火,引導陰液上升至口中,從而緩解口渴。

關於陰虛火旺,心煩口渴,大量飲水:

養血清火湯

使用當歸(一錢)、川芎(八分)、白芍(用酒炒過,一錢)、生地黃(用酒炒過,一錢)、麥冬(一錢)、石蓮肉(五分)、天花粉(七分)、知母(一錢)、黃連(八分)、薄荷(五分)、烏梅肉(五分)、黃柏(用蜜水炒過,五分)、甘草(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用水煎煮,溫服。

治療各種消渴症的通用方法:

生地黃膏

使用生地黃一大把,像碗口一樣大小,洗淨切碎研磨成泥,用新水一碗調開。加入冬蜜一碗,煎煮至一半的量,取出。加入人參五錢、白茯苓(去皮)一兩,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瓷器密封保存,用湯匙挑取服用。夏天可以加入五味子、麥門冬。

治療消渴:

玉泉丸

使用人參、黃耆(半生半蜜炙)、白茯苓、乾薑、麥冬、烏梅肉、甘草(各一兩)、天花粉(一兩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