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五 (6)

1. 腳氣

脈弦者風。濡弱者濕。洪數者熱。遲澀者寒。微滑者虛。牢堅者實結則因氣。散則因憂。緊則因怒。細則因悲。

腳氣者。濕熱在足而作氣痛也。濕熱分爭。濕勝則令人憎寒。熱勝則令人壯熱。此其為症。亦有兼頭痛者。頗類傷寒。惟其得病之始。本於腳氣為異耳。又不可以腳腫為拘。亦有痛而不腫者。名曰乾腳氣。亦有緩縱不隨者。名曰緩風。亦有疼痛不仁者。名曰濕痹。亦有轉筋攣急者。

名曰風毒。此在醫者體會而辨症耳。各有治法不同。大抵腳氣之疾。壅疾也。喜通而惡塞。故孫真人曰。腳氣之疾。皆由氣實而死。終無一人以服藥致虛而殂。故腳氣之人。皆不得大補。亦不得大瀉。是方也。木通、防己、檳榔。通劑也。可以去熱。蒼白二術。燥劑也。可以去濕。

然川芎能散血中之氣。犀角能利氣中之血。先痛而後腫者。氣傷血也。重用川芎。先腫而後痛者。血傷氣也。重用犀角。若大便實者加桃仁。小便澀者加牛膝。有熱。加芩、連。時熱。加石膏。有痰。加竹瀝。全在活法。切勿拘也。凡腳氣攻心。喘急不止。嘔吐不休。皆死。

水犯火故也。一論專治腳氣。憎寒壯熱者。此濕熱在足而作氣痛也。

防己飲

蒼朮(鹽水炒),白朮,黃柏(酒炒),防己,生地黃(酒炒),川芎,檳榔,木通,犀角,甘草梢

上銼。水煎。空心服。

一論腳氣初發。一身盡痛。或肢節腫痛。便溺阻隔。先用此藥導之。次用當歸拈痛湯服愈。

羌活導痰湯

羌活,獨活(各一錢),防己(炒一錢),當歸(一錢),大黃(酒煎一錢五分),枳實(炒一錢)

上銼。水煎服。

一論濕熱腳氣為病。肢節煩痛。肩背沉重。胸脅不利。兼遍身疼痛。下注足脛腫痛。腳膝生瘡赤腫。及內外生瘡。膿水不絕。或癢或痛。並宜服

當歸拈痛湯

羌活,茵陳(各一錢),防風,豬苓,苦參,白朮(去蘆各五分),葛根(四分),黃芩(酒炒),澤瀉,當歸(酒洗),知母(去毛),人參,升麻,蒼朮(米泔浸炒各四分),甘草(一錢)

上銼。水煎。空心服。

一論三陽經腳氣。流注腳踝上。焮熱赤腫。寒熱如瘧。自汗惡風。用人參敗毒散各一錢。方見感冒門。加蒼朮米泔炒。大黃酒蒸。各二錢。作一服。加生薑煎。空心服。皮膚搔癢赤疹。加蟬蛻。

一論風濕流注經絡間。肢節緩縱不隨。老人腳膝疼痛。不能履地。

七聖散

川牛膝(酒浸),杜仲(姜酒炒),續斷,川萆薢,防風,川獨活,甘草(各三兩)

上焙乾為末。每服二錢。酒調服。

一治腳氣止痛奇方。

乳香,沒藥,天麻,白附子,殭蠶

上銼。各等分。為微末。每服五分。空心。酒調服。

一治濕氣攻注。腰腳痛。行步不得。

白話文:

脈象呈現弦狀,代表有風邪;脈象濡弱,代表有濕氣;脈象洪數,代表有熱邪;脈象遲澀,代表有寒邪;脈象微滑,代表身體虛弱;脈象牢堅,代表身體有實邪。症狀若聚結不散,多因氣機不暢;症狀若消散不定,多因憂慮;症狀若呈現緊繃,多因怒氣;症狀若細微,多因悲傷。

所謂腳氣,是指濕熱之氣在腳部積聚,導致疼痛。濕熱之氣互相作用,濕氣偏勝則會感到怕冷,熱氣偏勝則會感到發熱。腳氣的症狀,也可能伴隨頭痛,這點和傷寒有些相似,但其發病原因是因腳氣而起,這點不同。另外,腳腫並不一定是腳氣的唯一表現,也有疼痛卻不腫的,稱為「乾腳氣」。還有腳部肌肉鬆弛無力、不受控制的,稱為「緩風」。也有疼痛麻木的,稱為「濕痹」。還有抽筋、痙攣的,稱為「風毒」。這些需要醫生仔細辨別。治療方法各不相同。總體來說,腳氣這種病是屬於阻塞性的疾病,喜歡疏通而厭惡阻塞。所以孫思邈說,腳氣這種病都是因為氣機壅塞而致死的,沒有聽說過有人因為吃藥導致身體虛弱而死亡的。因此,患有腳氣的人,既不能大補,也不能大瀉。這個方子中的木通、防己、檳榔是疏通的藥物,可以去除熱邪;蒼朮、白朮是乾燥的藥物,可以去除濕邪。

另外,川芎能夠疏散血中的氣滯,犀角能夠疏通氣中的血瘀。如果先感到疼痛然後才腫脹,是因為氣滯傷血,要多用川芎;如果先腫脹然後才感到疼痛,是因為血瘀傷氣,要多用犀角。如果大便乾燥,要加桃仁;如果小便不暢,要加牛膝。如果有熱象,要加黃芩、黃連;如果時有發熱,要加石膏;如果有痰,要加竹瀝。總之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切不可拘泥。凡是腳氣上攻心臟,導致氣喘不止、嘔吐不停的,都是危險的,這是因為水邪上犯心火的緣故。下面論述專門治療腳氣,出現怕冷發熱的症狀,這是因為濕熱之氣在腳部積聚,導致疼痛。

防己飲的藥方:蒼朮(用鹽水炒過)、白朮、黃柏(用酒炒過)、防己、生地黃(用酒炒過)、川芎、檳榔、木通、犀角、甘草梢。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下面論述腳氣剛發作時,全身疼痛,或肢體關節腫痛,大小便不暢通,先用此藥引導,然後再用當歸拈痛湯服用即可痊癒。

羌活導痰湯的藥方:羌活、獨活(各一錢)、防己(炒過,一錢)、當歸(一錢)、大黃(用酒煎煮,一錢五分)、枳實(炒過,一錢)。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服。

下面論述濕熱腳氣發病,肢體關節煩痛,肩背沉重,胸脅不舒,同時全身疼痛,並下注到腳脛,導致腳脛腫痛,腳膝生瘡紅腫,以及身體內外生瘡,膿水不斷,或癢或痛的,都適合服用當歸拈痛湯。

當歸拈痛湯的藥方:羌活、茵陳(各一錢)、防風、豬苓、苦參、白朮(去蘆,各五分)、葛根(四分)、黃芩(用酒炒過)、澤瀉、當歸(用酒洗過)、知母(去毛)、人參、升麻、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各四分)、甘草(一錢)。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下面論述三陽經的腳氣,病邪流注到腳踝上方,出現發熱紅腫,時冷時熱如瘧疾一般,自汗且怕風。可以用人參敗毒散,各取一錢,藥方見感冒門。再加入蒼朮(用米泔水炒過)和大黃(用酒蒸過),各二錢,合為一服。加生薑煎煮,空腹服用。如果皮膚瘙癢,長出紅疹,可以加入蟬蛻。

下面論述風濕侵入經絡之間,導致肢體肌肉鬆弛無力,老年人腳膝疼痛,不能行走。

七聖散的藥方:川牛膝(用酒浸泡)、杜仲(用生薑和酒炒過)、續斷、川萆薢、防風、川獨活、甘草(各三兩)。將以上藥材烘乾,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調服。

下面是一個治療腳氣止痛的奇特藥方:乳香、沒藥、天麻、白附子、殭蠶。將以上藥材切碎,等分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分,空腹用酒調服。

下面是一個治療濕氣侵入,導致腰腳疼痛,不能行走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