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中寒

中寒脈緊者。陰陽俱盛。法當無汗。有汗傷命。

一論中寒卒倒。昏迷不省者。先用熱酒、薑汁各半盞灌服。稍醒後。進理中湯。(方見於後)

一論真陰症。四肢厥冷。腹痛如錐。脹急。服大附薑桂壯火。此中焦寒冷之症。宜急灸臍上二穴。臍下一穴。臍左右兩穴。每七壯。即效。

一論四肢渾身冷極。唇青。厥冷無脈。陰囊縮者。宜急用蔥熨法。並艾灸臍中。與氣海開元二三十壯。

一論三陰中寒。一切虛冷厥逆。嘔噦。陰盛陽虛。及陰毒傷寒。四肢厥冷。臍腹刺痛。咽痛嘔吐。下利。身背強。自汗流。脈沉細。唇青面黑。諸虛寒等症。宜用

蔥熨法

蔥(細切),麥麩(各三升),鹽(二升)

上用水和勻。分作二次。炒令極熱。用重絹包之。乘熱熨臍上。冷更易一包。其蔥包既冷。再用水潤濕炒焦。依前用之。至糜爛不用。別取蔥麩。日夜熨之勿住。如大小便不通。用此亦可以行其勢矣。

一論五臟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強直。兼胃脘停痰。冷氣刺痛。又治臟毒下寒。泄痢腹脹。大便或黃或白。或青黑。或有清穀。宜此方。

理中湯

人參(三錢),白朮(二錢去蘆炒),乾薑(一錢),甘草(一錢炒)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熱服。如寒冷之甚。加大附子麵裹煨去皮臍一錢。名附子理中湯。苦寒。加乾薑五分。腹痛去白朮。加附子一錢。

一中寒。脈虛而微細。躁熱煩渴。可煎理中湯。水中浸冷服之。不可熱服。用寒涼之藥。服之決死。

一論中寒怕寒。身涼四肢厥冷。腹痛吐瀉。無脈者。此寒中陰經也。宜服此方。

回陽急救湯

人參(三錢),白朮(二錢去蘆炒),白茯苓(三錢),陳皮(一錢五分),半夏(二錢),肉桂(八分),大附子(八分炮去臍),五味子(三分),甘草(八分),乾薑(八分)

上銼。生薑煎服。無脈。加豬膽汁一匙。

一論中寒。外感寒邪。頭疼身痛。內傷生冷。肚腹脹痛。表裡皆中寒邪也。宜此方。

五積散

白芷,陳皮,厚朴(姜炒),桔梗,枳殼(去穰麩炒),川芎,白芍(酒炒),白茯苓(去皮),蒼朮(米泔浸),當歸(酒洗),半夏(湯泡各一錢),乾薑,官桂(各五分),麻黃(八分),甘草(三分)

上銼。薑、棗煎。熱服。

一治陰毒傷寒。面青心硬。四肢冷。

正陽散

大附子(八分),乾薑(八分),甘草(八分),麝香(一釐),皂莢(一錢),引入厥陰經也。

上銼。水煎。熱服。

白話文:

[中寒]

若脈象緊繃的人是因為陰陽都處於亢盛狀態,按照規則這種情況下是不應該出汗的,若出汗反而會傷害身體。

一旦因寒氣過重突然昏倒,意識不清的情況發生,首先應使用熱酒和薑汁混合後灌服病人。待其稍微恢復意識後,再服用理中湯來調理。

對於真陰證狀,如四肢冰冷,腹部疼痛劇烈,脹痛緊迫,服用大量附子薑桂來壯旺身體的火氣。這是中焦寒冷的症狀,應立即在肚臍上方、下方、以及左右兩側的穴位進行灸療,每個穴位灸七次,即可見效。

對於全身冰冷到極點,嘴脣發青,四肢厥冷無脈搏,且睪丸收縮的情況,應立即採用蔥熨法,並在肚臍中間和氣海開元兩個穴位灸療二三十次。

對於三陰中寒,所有虛弱寒冷、四肢厥逆、嘔吐、陰盛陽虛、以及寒毒傷寒等症狀,如四肢厥冷、肚臍周圍刺痛、咽喉痛、嘔吐、腹瀉、背部僵硬、自汗不止、脈搏細弱、嘴脣青色、面色發黑等虛寒症狀,宜採用蔥熨法。

蔥和麥麩各三升,鹽二升,用水調和均勻後分成兩次,炒至極熱,用厚重的布包裹起來,趁熱熨在肚臍上。當布包變冷時,換另一包繼續熨,已經冷卻的蔥包,再用水潤濕後炒熱,再依舊使用,直到完全磨損無法再用,再換新的蔥和麥麩。日夜持續熨燙,不要停止。如果大小便不通暢,使用此法也能促進排泄。

對於五臟受寒,口閉不能言語,四肢僵硬,同時胃部有痰停留,冷氣刺痛的情況,還能治療臟腑毒素下寒、腹瀉脹痛、大便顏色黃白或青黑,或有未消化的食物等症狀,可用理中湯。

人參三錢,白朮二錢(去蘆炒),乾薑一錢,甘草一錢(炒)。將這些藥材切碎,加入三片生薑和一枚棗子,用水煎煮後熱服。若寒冷嚴重,可加一大附子(麵裹煨去皮臍)一錢,稱為附子理中湯。若苦寒,加乾薑五分。若腹痛,去掉白朮,加附子一錢。

對於中寒,脈象虛弱細微,煩躁熱渴的情況,可以將理中湯煎煮後,放在水中冷卻再服用,千萬不能熱服。如果使用寒涼藥物,服用後必定會致命。

對於中寒畏寒,身體冰涼,四肢厥冷,腹部疼痛,嘔吐或腹瀉,脈搏消失的情況,這是寒氣侵入陰經的表現,應服用此方。

人參三錢,白朮二錢(去蘆炒),白茯苓三錢,陳皮一錢五分,半夏二錢,肉桂八分,大附子八分(炮去臍),五味子三分,甘草八分,乾薑八分。將這些藥材切碎,加入生薑煎煮後服用。若脈搏消失,可加一匙豬膽汁。

對於外感寒邪導致頭痛身痛,內傷生冷導致肚子脹痛,身體表裡都被寒邪侵襲的情況,宜使用此方。

白芷、陳皮、厚朴(姜炒)、桔梗、枳殼(去瓤麩炒)、川芎、白芍(酒炒)、白茯苓(去皮)、蒼朮(米泔浸)、當歸(酒洗)、半夏(湯泡各一錢)、乾薑、官桂(各五分)、麻黃(八分)、甘草(三分)。將這些藥材切碎,加入薑、棗煎煮後熱服。

對於寒毒傷寒導致面色發青,心臟硬化,四肢冰冷的情況,宜使用此方。

大附子(八分)、乾薑(八分)、甘草(八分)、麝香(一釐)、皁莢(一錢)。將這些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熱服。

2. 瘟疫

脈陽濡弱。陰弦緊。更遇濕氣。變為瘟疫。

溫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厥逆汗自出。脈堅強急者生。虛軟者死。

一論天行瘟疫傳染。

凡患瘟疫之家。將出病人衣服於甑上蒸過。則一家不染。若親戚鄉里有患瘟疫。欲去看問。先將清油抹鼻孔。任進候。出外又將紙捻於鼻內。探取噴嚏三五個。則不染。

一論瘟疫之氣。令人不相傳染。瘟病及傷寒。用

屠蘇酒,(屠蘇是羽帳名。豐貴之家。正月眷屬會羽帳之中。飲此酒以闢瘟疫邪氣。)

大黃(十五銖),白朮(十銖),桔梗(十五銖),川椒(十五銖炒出汗六錢二分),防風(六銖),烏頭(六銖),桂枝(十五銖),菝契(六銖即古之二錢半二十四銖為一兩)

上㕮咀。絳囊盛。以十二月晦日早。懸沉井中至泥。正旦平曉。出藥置酒中。屠蘇之東向戶中飲之。屠蘇之飲。先從小起。多少自在。飲藥酒三朝。還置井中。當家內外。並皆著藥。闢瘟疫也。忌豬肉生蔥桃李雀肉等物。

一宣聖闢瘟方。

用臘月二十四日井花水。在平旦第一汲水。盛淨器中。量人口多少。浸乳香。至歲旦五更暖令溫。從小至大。每人用茶杯盛一小塊。飲水一二呷嚥下。則一年不患疫。

一論瘟疫之病。皆是大熱之症。不可妄用熱藥。

一治瘟疫不相傳染。方用小赤豆。以新布袋盛。入井中。浸二日。與家人各服二十一粒。

闢穢丹

乳香,蒼朮,細辛,甘松,川芎,真降香

上為末。烈火焚之。疫邪遠闢。

一九味羌活湯。治瘟疫初感。一二日間服之。取汗而愈。其效如神。

一論眾人病一般者。天行時疫也。其症頭面腫大。咽喉不利。舌乾口燥。憎寒壯熱。時氣流傳。不問四時瘟疫。通用此方。

加減敗毒散

防風(一錢五分),荊芥(二錢),羌活(二錢),獨活(二錢),前胡(二錢),升麻(五分),乾葛(一錢),赤芍(二錢),桔梗(八分),川芎(一錢五分),白芷(二錢),薄荷(八分),牛蒡子(三錢),甘草(八分),柴胡(八分)

上銼。薑、蔥煎。熱服出汗。

一論時毒。頭面紅腫。咽嗌堵塞。水藥不下。若素有臟腑積熱。發為腫毒疙瘩。一切惡毒。紅腫而痛。宜此方。

漏蘆湯

漏蘆(二錢),升麻(一錢五分),玄參(一錢),牛蒡子(一錢),連翹(一錢),桔梗(一錢)黃芩(酒洗一錢五分),大黃(酒浸),甘草(各一錢),藍葉(二錢半如無以青黛五分代之)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大便實。加芒硝一錢。

一治大頭瘟病。額大項腫。

八聖散,大尹許即洲傳。

黃芩,黃連,黃柏,蒲黃(各五錢),雄黃,蛇蛻(炒),雞內金,白丁香(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用藍靛根煎湯送下。

白話文:

[瘟疫]

脈象在陽分顯得濡弱,在陰分則弦緊,再遇到濕氣,就會轉變成瘟疫。

溫熱疾病如果不出汗,或是汗只出到腳部以下,病情會危急。若四肢冰冷,但自發出汗,脈象堅硬強勁,這是有生機的徵兆;反之,脈象虛弱柔軟,則病情危急。

接下來討論天行瘟疫的傳染方式。

凡是家中有人罹患瘟疫,可將病人的衣物放在鍋爐上蒸煮,這樣就能防止家人感染。若是親朋好友或鄰居患病,想要前往探望,可在出門前塗些清油在鼻孔,回家後再用紙條插入鼻腔引發數次打噴嚏,這樣就不易被傳染。

這裡介紹一個避免瘟疫傳染的方法,適用於瘟疫和傷寒。使用「屠蘇酒」。(屠蘇是一種羽帳的名字,富貴人家在正月會讓家人聚在羽帳裡,喝這種酒來避開瘟疫和邪氣。)

大黃(15銖)、白朮(10銵)、桔梗(15銵)、川椒(15銵炒出汗6錢2分)、防風(6銵)、烏頭(6銵)、桂枝(15銵)、菝葜(6銵,即古時的2錢半,24銵為1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放入絳色布袋中。在十二月最後一天清晨,將藥袋掛在井底直到碰到泥土。大年初一拂曉時分,取出藥包,將藥材放入酒中,面向東方的戶口飲用。喝屠蘇酒時,應從小孩開始,由小到大依次飲用,飲用量自行決定。連續三天飲用藥酒後,再將藥包放回井中。全家人都應服用藥酒,以預防瘟疫。忌食豬肉、生蔥、桃子、李子、雀鳥等食物。

再來是一個聖人傳下的避瘟方。

在臘月二十四日,於清晨第一次打井水,倒入乾淨容器中。根據家人的數量,放入適量的乳香。到了新年凌晨,將水加熱至溫暖,從最小的孩子開始,每人用茶杯盛一小塊乳香,飲下一兩口水。這樣一年內不會感染瘟疫。

對於瘟疫疾病,都是大熱症狀,不能隨意使用熱性藥物。

這裡有一個防止瘟疫傳染的方子,使用小紅豆,用新的布袋裝好,放入井中浸泡兩天,然後家人各自服用21粒。

「闢穢丹」

乳香、蒼朮、細辛、甘松、川芎、真降香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大火燒燬,可以遠離瘟疫邪氣。

這裡有一個九味羌活湯,適用於剛感染瘟疫的頭一兩天,服用後會出汗,療效如神。

接下來討論當多人出現相同病症,這通常是天行時疫。症狀包括頭面部腫脹、咽喉不適、舌乾口燥、怕冷高熱。無論何時的瘟疫,都可以使用這個方子。

「加減敗毒散」

防風(1錢5分)、荊芥(2錢)、羌活(2錢)、獨活(2錢)、前胡(2錢)、升麻(5分)、乾葛(1錢)、赤芍(2錢)、桔梗(8分)、川芎(1錢5分)、白芷(2錢)、薄荷(8分)、牛蒡子(3錢)、甘草(8分)、柴胡(8分)

將這些藥材切碎,加入薑和蔥一起煎煮,熱服後出汗。

接下來討論一種毒性感染,症狀包括頭面部紅腫、咽部阻塞、無法吞服藥物。若是原本就有臟腑積熱,導致腫毒疙瘩,各種惡性毒瘤,紅腫疼痛,適合使用以下方子。

「漏蘆湯」

漏蘆(2錢)、升麻(1錢5分)、玄參(1錢)、牛蒡子(1錢)、連翹(1錢)、桔梗(1錢)、黃芩(酒洗1錢5分)、大黃(酒浸)、甘草(各1錢)、藍葉(2錢半,若沒有可用青黛5分代替)

將這些藥材切碎,用水煎煮,溫服。若便祕,可加入芒硝1錢。

這裡有一個治療大頭瘟病的方子,症狀包括額頭和頸部腫脹。

「八聖散」,由大尹許即洲傳授。

黃芩、黃連、黃柏、蒲黃(各5錢)、雄黃、蛇蛻(炒)、雞內金、白丁香(各2錢)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1錢,用藍靛根煎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