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五 (20)
卷五 (20)
1. 腹痛
心腹痛不得息。脈細小遲者生。脈大而疾者死。
夫腹痛。寒氣客於中焦。干於脾胃而痛者。有宿積停於腸胃者。有結滯不散而痛者。有痛而嘔者。有痛而瀉者。有痛而大便不通者。有熱痛者。有虛痛者。有實痛者。有濕痰痛者。有死血痛者。有蟲痛者。種種不同。治之皆當辨其寒熱虛實。隨其所得之症施治。若外邪者散之。
內積者逐之。寒者溫之。熱者清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泄則調之。閉則通之。血則消之。氣則順之。蟲則追之。積則消之。加以健理脾胃。調養氣血。斯治之要也。
一論風寒外感。飲食內傷。七情惱怒過度。肚腹疼痛初起者。行氣香蘇散。(方見飲食)
一論外中寒邪。內傷冷物。肚腹綿綿痛不已。而手足厥冷者。五積散。(方見中寒)
一論肚腹疼痛。有寒有熱。有食有氣。治一切肚腹痛之總司也。
開鬱導氣湯
蒼朮(米泔浸炒一錢),陳皮(五分),香附(童便浸炒一錢),白芷(一錢),川芎(一錢),白茯苓(去皮一錢),乾薑(炒五分),滑石(一錢),山梔子(炒黑一錢),神麯(一錢),甘草(少許)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一論綿綿痛無增減。脈沉遲者。寒痛也。
薑桂湯
乾薑,肉桂,良薑(各七分),枳殼(去穰麩炒),陳皮,砂仁,厚朴(薑汁炒),吳茱萸(炒各一錢),香附(一錢五分),木香(五分),甘草(二分)
上銼。生薑煎服。痛不止。加元胡索、茴香、乳香。寒極手足冷。加附子。去吳茱萸、良薑。泄瀉。去枳殼。
一論乍痛乍止。脈數者。火痛也。
散火湯
黃連(炒),白芍(炒),梔子(炒),枳殼(去穰),厚朴(去皮),香附,川芎(各一錢),木香,砂仁,茴香(各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一片。水煎。痛甚不止。加元胡索。
一論肚腹滿硬。痛久不止。大便實。脈數而渴者。積熱也。
枳實大黃湯
枳實,大黃,檳榔,川厚朴(各二錢),甘草(三分),木香(二分)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一論痛不移處者。是死血也。
活血湯
當歸尾,赤芍,桃仁(去皮尖),牡丹皮,元胡索,烏藥,香附子,枳殼(去穰各一錢),紅花,官桂,木香(各五分另磨汁),川芎(七分),甘草(二分)
上銼一劑。生薑一片。水煎服。
一論小便不利而痛。腹中勾引。脅下有聲者。是濕痰也。二陳湯加減。(方見痰飲)
一論以手按之。腹軟痛止者。是虛痛也。
溫中湯
良薑(五分),官桂(五分),益智仁(一錢),砂仁(四分),木香(另研),香附米,厚朴(姜炒),陳皮,小茴香(酒炒),當歸,甘草(各八分),元胡索(六分)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
一論食積腹痛。其脈弦。其痛在上。以手重按愈痛。甚欲大便。利後其痛減是也。
白話文:
心腹部疼痛,呼吸困難。脈搏細小且慢者,多半能痊癒;脈搏大而快者,則可能病危。
腹痛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寒氣侵入中焦,影響脾胃功能所致;也可能是腸胃有宿便積滯;或是氣血阻滯不通而引起疼痛;或是伴隨嘔吐、腹瀉;或是大便不通;或是因熱引起的疼痛;或是虛弱引起的疼痛;或是實證引起的疼痛;或是濕痰引起的疼痛;或是瘀血引起的疼痛;或是蟲積引起的疼痛。情況各有不同,治療時應辨別寒熱虛實,根據不同的症狀來施治。若為外邪入侵,則應發散;內積則應排除;寒痛則應溫熱;熱痛則應清涼;虛痛則應補益;實痛則應瀉下;腹瀉則應調理;便秘則應通暢;血瘀則應消散;氣滯則應順氣;蟲積則應驅蟲;積滯則應消除,並需配合調理脾胃,調養氣血,這是治療的重點。
第一種情況是因風寒外感、飲食不當、或情緒過度激動所引起的初期腹痛,可服用行氣香蘇散。(藥方見飲食篇)
第二種情況是因外感寒邪或吃入寒冷食物,導致腹部持續隱隱作痛,且手腳冰冷的,可服用五積散。(藥方見中寒篇)
第三種情況是腹痛有寒有熱、有食積有氣滯,此為治療一切腹痛的總原則。
開鬱導氣湯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一錢)、陳皮(五分)、香附(用童子小便浸泡後炒過,一錢)、白芷(一錢)、川芎(一錢)、白茯苓(去皮,一錢)、乾薑(炒過,五分)、滑石(一錢)、山梔子(炒黑,一錢)、神麯(一錢)、甘草(少許)。將以上藥材切碎,加水煎煮後溫服。
第四種情況是腹部隱隱作痛,疼痛程度沒有變化,且脈搏沉慢,這是寒痛。
薑桂湯 乾薑、肉桂、良薑(各七分)、枳殼(去除內層白膜,用麩皮炒過)、陳皮、砂仁、厚朴(用薑汁炒過)、吳茱萸(炒過,各一錢)、香附(一錢五分)、木香(五分)、甘草(二分)。將以上藥材切碎,加生薑煎煮服用。若疼痛不止,可加入元胡索、茴香、乳香。若寒極手足冰冷,則加入附子,並去除吳茱萸、良薑。若有腹瀉,則去除枳殼。
第五種情況是腹痛時好時壞,且脈搏數快,這是火熱引起的疼痛。
散火湯 黃連(炒過)、白芍(炒過)、梔子(炒過)、枳殼(去除內層白膜)、厚朴(去皮)、香附、川芎(各一錢)、木香、砂仁、茴香(各五分)、甘草(三分)。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一片,加水煎煮。若疼痛嚴重不止,則加入元胡索。
第六種情況是腹部脹滿堅硬,疼痛持續不止,大便乾硬,脈搏快而口渴,這是積熱引起的疼痛。
枳實大黃湯 枳實、大黃、檳榔、川厚朴(各二錢)、甘草(三分)、木香(二分)。將以上藥材切碎,加水煎煮後溫服。
第七種情況是疼痛固定不移,這是瘀血造成的疼痛。
活血湯 當歸尾、赤芍、桃仁(去皮尖)、牡丹皮、元胡索、烏藥、香附子、枳殼(去內層白膜,各一錢)、紅花、官桂、木香(各五分,木香另外磨汁)、川芎(七分)、甘草(二分)。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一片,加水煎煮服用。
第八種情況是小便不利,腹部牽引疼痛,脅肋下有聲響,這是濕痰引起的疼痛。可服用二陳湯加減。(藥方見痰飲篇)
第九種情況是用手按壓腹部,若疼痛減輕,則是虛痛。
溫中湯 良薑(五分)、官桂(五分)、益智仁(一錢)、砂仁(四分)、木香(另研)、香附米、厚朴(用薑炒過)、陳皮、小茴香(用酒炒過)、當歸、甘草(各八分)、元胡索(六分)。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煎煮服用。
第十種情況是因食積引起的腹痛,其脈弦,疼痛在上腹部,用手按壓會更痛,且想大便,大便後疼痛會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