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五 (19)
卷五 (19)
1. 心胃痛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入真芝麻油一二點。打勻服之。其蟲小者化為水。大者自下。一婦年四旬。心胃刺痛。時痛時止。不思飲食。食則即吐。手足厥冷。胸中痞悶。口乾作渴。余曰。此胃中有蟲也。以二陳湯加檳榔、枳實、烏梅、花椒、炒黑乾薑、苦楝根皮、生薑煎一服。打蟲下一大碗。遂止。
一論急心痛。
元靈散
五靈脂(去砂石),元胡索(炒),莪朮(火煨),良薑(炒),當歸(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醋湯送下。
一論諸心氣痛不可忍者。
絳靈散
白礬(枯一兩),硃砂(一錢),生薑(二片)
上為末。每服一錢五分。輕者一錢。空心。白湯送下。
一治心痛方
白礬(枯一兩),白硼砂(一錢五分)
上為末。薑汁打麵糊為丸。如黃豆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
一治心胃氣痛如神。用生礬、枯礬等分為末。麵糊丸如櫻桃大。每服三丸。燒酒下立止。
一治心胃刺痛。砂糖半鍾。熱酒調服即愈。
一治心氣痛。五靈脂一錢。枯礬二分。為末。溫酒調下。
一治心胃痛欲死。用良薑末三分。米湯調下立已。
一徐四可治胃脘痛。用炒鹽一錢。生薑七片。水煎一鍾。溫服立止。
一論心腹痛。不問寒熱新久。一服立止。
官桂(一錢五分),白芍(二錢酒炒),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服。如感冒寒邪。加香、蘇。如有熱。加芩、連。如大便閉。及下痢初起。任服涼藥不通。腹痛不止。加大黃、枳殼。立效。
一治胃脘痛甚。諸藥不效者。
黃連(六錢),大附子(去皮臍炮一錢)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稍熱服。
一治心疼痛。荊子炒焦為末。米飲調下。
又方。蜜一小鐘。酒一碗。同蜜煎滾。調枯礬末一錢。溫服出汗。
一治諸血諸氣。痛不可忍。及心脾氣血諸痛。又治血滯腰痛。
三香沉麝丸,內翰蘇沈方。
硃砂,血竭,沒藥(各一分),沉香(三分),木香(五分),麝香(半分)
上銼為末。瓷器煮。生甘草膏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姜鹽湯嚼下。
婦人產後氣血痛並主之。亦治脾痛血滯腰痛。用續斷、牛膝、桃仁炒。煎溫湯送下。血暈。用乳香泡湯研化服。
白話文:
心胃痛
文中記載許多治療心胃痛的古代方劑,這些方劑的組成和用法如下:
第一個方劑用於治療心胃刺痛、不思飲食、嘔吐、手足厥冷、胸悶、口乾等症狀,認為是胃中有蟲引起。方劑包含二陳湯加檳榔、枳實、烏梅、花椒、炒黑乾薑、苦楝根皮、生薑。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米湯送服,並加入一兩滴真芝麻油。蟲體較小則化為水,較大則會排出體外。
第二個方劑(元靈散)用於治療急性的心痛。方劑包含五靈脂、元胡索、莪朮、良薑、當歸,等量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醋湯送服。
第三個方劑(絳靈散)用於治療劇烈的難以忍受的心氣痛。方劑包含枯白礬、硃砂、生薑,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五分(輕症服用一錢),空腹服用,用白開水送服。
第四個方劑用於治療心痛,方劑包含枯白礬和白硼砂,用薑汁打成麵糊做成黃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溫酒送服。
第五個方劑治療心胃氣痛,方劑包含等量生礬和枯礬,做成櫻桃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燒酒送服,可立即止痛。
第六個方劑治療心胃刺痛,方法是服用半鍾砂糖,用熱酒調服,即可痊癒。
第七個方劑治療心氣痛,方劑包含五靈脂和枯礬,用溫酒調服。
第八個方劑治療劇烈的心胃痛,方法是用良薑末,用米湯調服,可立即止痛。
第九個方劑(徐四可方)治療胃脘痛,方劑包含炒鹽和生薑,水煎服用,可立即止痛。
第十個方劑治療心腹痛,不論寒熱新舊,服用後即可止痛。方劑包含官桂、白芍、甘草,根據病情可加其他藥材,例如感冒寒邪加香薷,有熱加黃芩黃連,大便閉塞或下痢初起服用涼藥不通加 大黃、枳殼。
第十一個方劑治療頑固的胃脘痛,其他藥物無效時使用。方劑包含黃連和大附子,加生薑和棗一起水煎服用,稍溫服下。
第十二個方劑治療心痛,方法是將荊芥子炒焦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
另一個心痛方劑,用蜂蜜和酒煎煮後,加入枯礬粉末服用,可以發汗。
第十三個方劑(三香沉麝丸)治療各種疼痛,包括心脾氣血諸痛和血瘀腰痛。方劑包含硃砂、血竭、沒藥、沉香、木香、麝香,用生甘草膏做成藥丸服用,用薑鹽湯送服。
最後一個方劑用於治療產後氣血痛和脾痛血瘀腰痛,方劑包含續斷、牛膝、炒桃仁,用溫水送服。治療血暈,則是用乳香泡水研磨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