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五 (18)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8)

1. 心胃痛

桂附丸,西園公屢驗。

川烏頭(炮去皮臍三兩),附子(三兩),乾薑(炮二兩),官桂(二兩),川椒(去目微炒二兩),赤石脂(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覺至痛處即止。若不止。加至五十丸。以知為度。若是朝服無所覺。至午後再進二十丸。若久心痛。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盡一劑。終身不發。治心痛徹背如神。

一論心腹疼痛。每作必胸滿。嘔吐厥冷。面赤唇麻。咽乾口燥。寒熱不時。而脈洪大。屢服寒涼損真之故。內真寒而外假熱也。且脈弦洪而有怪狀。乃脾氣損虧。肝木乘之而然。當暖補其胃。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依本方加半夏、茯苓、吳茱萸。

一婦人胃脘。當心而痛甚。右寸關俱無。左雖有微而似絕。手足厥冷。病熱已篤。察其色。眼胞上下青黯。此脾虛肝木所勝。用參、朮、茯苓、陳皮、甘草。補其中氣。用木香和胃。以行肝氣。用吳茱萸散脾胃之寒。止心腹之痛。急與一劑。俟滾先服。煎好再進。諸病悉愈。何可泥其痛無補法。而反用攻伐之藥。禍不旋踵。

一婦人懷抱鬱結。不時心腹作痛。年久不愈。諸藥不應。余用歸脾加炒山梔而愈。

一唐儀部胸內作痛。月餘腹亦痛。左關弦長。右關弦緊。此脾虛肝木所乘。以補中益氣加半夏、木香二劑而愈。又用六君子湯二劑而安。此面色黃中見青。

一論有蟲者。必面斑白唇紅。又痛後便能食。時作時止是也。用二陳湯加苦楝根皮煎服。上半月蟲頭向上。易治。下半月蟲頭向下。難治。或曰。痛而久臥不安。自按心腹。時大叫。面色或青或黃。唇緩目無睛光。此蟲痛也。

一治蛔蟲作痛神方。用苦楝根上皮洗淨。白水煎。露一宿。次日早。燒豬肉一塊。嗅其氣。然後服藥。其法。上半月服。其蟲盡下。

一治寸白蟲作痛。用酸石榴東南根二兩。檳榔五錢。大黃五錢。白水煎。露一宿。來日五更冷服。未服先燒些豬肉。嗅其氣。不可食。其藥上半月服之。立效。

一論胃冷。蛔蟲上攻。心痛。嘔吐。四肢冷。

烏梅丸

當歸(四錢),人參(六錢),炮姜(一兩),肉桂(六錢),大附子(炮六錢),川椒(去目炒四錢),細辛(六錢),黃連(一兩酒炒),黃柏(六錢酒炒)

上為末。烏梅三十個。去核搗爛。入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

鹽湯送下。烏梅用好醋浸一宿。去核。於五升米飯上蒸熟。杵如泥。和藥令相得。納臼中杵三千下。入蜜和為丸。又治胃腑發咳。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一論蟲攻心痛。並腹中塊。按之不見。往來痛無休止。

化蟲丸

鶴蝨(三錢),胡粉(炒),枯礬,苦楝根皮(去浮皮),檳榔(各五錢)

白話文:

心胃痛

桂附丸是西園公多次驗證有效的方劑。

配方:川烏頭(炮製,去除皮和臍,三兩)、附子(三兩)、乾薑(炮製,二兩)、官桂(二兩)、川椒(去眼睛,微炒,二兩)、赤石脂(二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丸,溫水送服。如果疼痛沒有減輕,可以增加到五十丸,以疼痛減輕為度。如果早晨服用後沒有感覺,下午再服用二十丸。如果長期心痛,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服用完一劑藥後,終身不再發作。此方治療心痛徹背,效果如同神效。

關於心腹疼痛:每次發作都伴隨胸悶、嘔吐、厥冷、面紅、嘴唇麻木、咽乾口燥、寒熱不定,脈象洪大。多次服用寒涼藥物損傷了正氣,這是內寒外熱的表現。脈象弦洪且異常,是脾氣受損,肝氣乘脾所致。應當溫補脾胃,可用補中益氣湯(方劑見內傷篇),並在此基礎上加半夏、茯苓、吳茱萸。

一位婦女胃脘疼痛,疼痛位於心口部位,非常劇烈,右寸關脈皆無,左寸關脈雖有但微弱,似無脈象,手足厥冷,病情危重。觀察其面色,眼瞼上下青暗,這是脾虛肝木乘脾所致。應當使用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甘草補益脾胃之氣,用木香和胃,疏通肝氣,用吳茱萸散寒止痛。應當緊急服用一劑,先服用煎好的藥汁,然後再服用煎好的藥渣,諸病悉愈。為何要執著於疼痛而不採用補益的方法,反而使用攻伐的藥物呢?禍患很快就會發生。

一位婦女懷抱鬱結,時常心腹疼痛,多年不愈,服用多種藥物均無效。我用歸脾湯加炒山梔子治癒了她的疾病。

一位唐朝儀部員外郎胸內疼痛一個多月,腹部也疼痛,左關脈弦長,右關脈弦緊,這是脾虛肝木乘脾所致。我用補中益氣湯加半夏、木香,服用兩劑便痊癒了。又用六君子湯兩劑鞏固療效。他的面色發黃,夾雜青色。

關於蟲症:如果患有蟲症,面色會出現斑點,嘴唇紅潤,疼痛後就能進食,疼痛時作時停,這就是蟲症。可以用二陳湯加苦楝根皮煎服。上半個月蟲頭向上,比較容易治療;下半個月蟲頭向下,比較難治療。或者,疼痛時臥床不安,經常按壓心腹,時常大叫,面色時青時黃,嘴唇緩慢,眼睛無神,這也是蟲症。

治療蛔蟲疼痛的特效方:用苦楝根上部的樹皮洗淨,用清水煎煮,放在露天地裡過夜,第二天早晨,燒一塊豬肉,聞其氣味,然後服用藥物。上半個月服用此方,蟲子就能全部排出。

治療寸白蟲疼痛:用酸石榴東南方的根二兩,檳榔五錢,大黃五錢,用清水煎煮,放在露天地裡過夜,第二天五更時分冷服。服藥前先燒些豬肉,聞其氣味,但不能吃。上半個月服用此方,效果顯著。

關於胃寒:蛔蟲上攻,導致心痛、嘔吐、四肢冰冷。

烏梅丸

配方:當歸(四錢)、人參(六錢)、炮薑(一兩)、肉桂(六錢)、大附子(炮製,六錢)、川椒(去目,炒,四錢)、細辛(六錢)、黃連(一兩,酒炒)、黃柏(六錢,酒炒)。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烏梅三十個,去除核,搗爛,加入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

用法: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服用,鹽湯送服。烏梅要用好醋浸泡一夜,去除核,放在五升米飯上蒸熟,搗成泥狀,與藥材混合均勻,放入臼中,搗三千下,加入蜂蜜製成丸藥。此方也可治療胃腑咳嗽、咳嗽伴隨嘔吐,嘔吐嚴重時,蟲子會從口中吐出。

關於蟲攻心痛:腹部有腫塊,按壓時摸不到,疼痛往來不止。

化蟲丸

配方:鶴蝨(三錢)、胡粉(炒)、枯礬、苦楝根皮(去浮皮)、檳榔(各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