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二 (5)
卷二 (5)
1. 出汗良法
一嚴冬傷寒。不得汗出。宜薑蔥各半斤。煎湯一斛。傾大盆中。用小板一塊。橫加盆上。令患人坐臥其上蒸之。外以席被圍定。露其口鼻。外可進發汗藥。
一病人用大指捏住中指中節。緊捏莫放。十指俱屈。合掌夾在兩大腿中。緊緊坐住。待良久汗自出。
一用發表藥不出汗。將蘇葉煎湯。以器盛之。置於被內兩膝下熏之。
又法。用姜渣綿裹。周身擦之。汗即出。
一傷寒連日不出汗。昏睡不省。身熱語亂。此汗不得出也。用滾水一大茶壺。布包。放病人腳下。踏之。一時汗自下而上。其病即愈。
一傷寒不得汗出。用樟樹白皮搗爛炒熱。絹巾包烙渾身上。一時汗出即已。
白話文:
冬天得了伤寒,不能出汗,可以用生姜、葱各半斤,煎成一大锅汤,倒入一个大盆中,放一块小板横在盆上,让病人坐在上面蒸,用席子被子围住,只露出口鼻,可以服用发汗药。
如果病人用大拇指紧紧捏住中指中节,十指都弯曲,双手合掌夹在两条大腿中间,坐稳,过一段时间就会自然出汗。
如果服用发汗药不出汗,可以用苏叶煎汤,盛在容器里,放在被子里病人两膝下熏。
也可以用姜渣用棉布包裹,擦拭全身,也会出汗。
如果伤寒好几天都出不了汗,昏睡不醒,身体发热神志不清,这是因为汗出不来。可以用滚烫的水一大壶,用布包好,放在病人脚底下,让他踩着,很快就会从下往上出汗,病就好了。
如果伤寒不能出汗,可以用樟树皮捣烂炒热,用丝绸手帕包好,熨烫全身,很快就会出汗。
一傷寒發熱。頭疼身痛。用生薑、連須蔥、淡豆豉等分。共搗爛為餅。搭臍上。帛緊勒。汗自出而已。(王景明傳)
一傷寒無汗。或日久汗不出者。用甜梨一個。生薑一塊。同搗為汁。再入童便一碗。量湯煮熱服之。即汗。
一傷寒單潮發熱無汗。五七日不大便。死在旦夕。以桃仁承氣湯。打下硬糞如石二次。即出大汗而已。後以溫膽湯二劑。調理而安。
一治傷寒發熱頭痛。亦治感冒。
生薑(一塊),核桃(七個打碎連殼),蔥白(連須七根),茶葉(一撮)
白話文:
傷寒發熱、頭疼身痛時,可以用生薑、連須蔥和淡豆豉等量搗爛成餅,貼在肚臍上,用布緊緊綁住,就會自然出汗。
如果傷寒沒有出汗,或者已經很久不出汗,可以用甜梨一個、生薑一塊搗成汁,再加入一碗童尿,用湯煮熱後服用,就會出汗。
如果傷寒發熱無汗,而且已經五到七天沒有大便,情況危急,可以用桃仁承氣湯打下堅硬的糞便兩次,就會出汗,之後再服用溫膽湯兩劑調理,就能恢復健康。
生薑、核桃、蔥白和茶葉可以治療傷寒發熱頭痛,也可以治療感冒。
上水三碗。煎熱服。蓋被出汗。
一論傷寒昏迷不省人事。以皂角刺燃煙入鼻。有嚏可治。無則不治。肺氣上絕也。可治者。隨用皂莢、半夏、生白礬一錢五分。共為末。入薑汁調服。探吐痰去。甦醒為效。
一論汗出不止。將病人發按在水盆中。足冷於外。用炒麥麩皮、糯米粉、龍骨、牡蠣煅。為末和勻。周身撲之。其汗自止。
白話文:
喝三碗熱水,蓋被發汗。
如果有人因傷寒昏迷不醒,可以點燃皂角刺,將煙熏入鼻孔,能打噴嚏則可治癒,打不出噴嚏則無藥可救,因為肺氣已經上絕。如果可以治療,就用皂莢、半夏、白礬各一錢五分,研磨成粉末,加入薑汁調服,引吐出痰液,甦醒即可見效。
如果有人汗出不止,可以將病人頭部按在水盆中,腳冷於外,再用炒麥麩皮、糯米粉、龍骨、牡蠣煅燒成粉末,混合均勻,塗抹全身,汗水就會自行止住。
2. 傷寒諸方
一論冬月正傷寒。頭疼發熱惡寒。項脊強重。脈浮緊無汗。是足太陽膀胱經表症。若頭如斧劈。身似火炙者。宜此方。
升陽發表湯
麻黃(一錢),杏仁(三錢),桂枝(一錢),川芎(一錢五分),白芷(二錢),羌活(二錢),防風(一錢五分),升麻(八分)
上銼。薑、蔥、豆豉。水煎。熱服出汗。汗出藥止。勿多服。
白話文:
冬月傷寒治療方
一論冬月正患傷寒,症狀為頭痛發熱、怕冷、頸項僵硬沉重、脈象浮緊無汗,此乃足太陽膀胱經表證。若頭部感覺像被斧頭劈開,身體像被火烤一般,則宜用此方。
方名:升陽發表湯
藥物組成:
- 麻黃(一錢)
- 杏仁(三錢)
- 桂枝(一錢)
- 川芎(一錢五分)
- 白芷(二錢)
- 羌活(二錢)
- 防風(一錢五分)
- 升麻(八分)
用法:
- 將藥材研碎成粉末。
- 加入生薑、蔥白、豆豉。
- 用水煎煮。
- 熱服,服用至出汗,出汗後即可停止服用。
- 注意藥量不可過多。
一論冬月正傷風。頭疼發熱惡寒。鼻塞項脊強重。脈浮緩自汗。為表症也。此足太陽膀胱經受邪。當實表散邪。無汗者不可服。
疏邪實表湯
桂枝(一錢),白朮(一錢五分去蘆),芍藥(二錢),甘草(一錢),防風(一錢五分),羌活(二錢),川芎
上銼。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溫服。汗不止。加黃耆蜜水炒。喘加柴胡八分。杏仁三錢。胸中飽悶。加枳殼一錢。麩炒去穰。桔梗八分。
白話文:
冬月傷風的治療
一、論述:
冬天正是容易傷風的季節。患者常出現頭痛、發熱、惡寒、鼻塞、頸項僵硬沉重等症狀,脈象浮緩,自汗出,屬於表證。這表示足太陽膀胱經受了邪氣侵襲,應該用實表散來散邪。如果患者沒有出汗,則不可服用此方。
二、藥方:疏邪實表湯
- 桂枝 一錢
- 白朮 一錢五分 去蘆
- 芍藥 二錢
- 甘草 一錢
- 防風 一錢五分
- 羌活 二錢
- 川芎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
- 生薑 三片
- 大棗 二枚
將藥材和生薑、大棗一起用水煎煮,溫服。
三、加減法:
- 汗不止者: 加黃耆(蜜水炒)。
- 喘者: 加柴胡 八分,杏仁 三錢。
- 胸中飽悶者: 加枳殼 一錢(麩炒去穰),桔梗 八分。
一論春夏秋。非時感冒暴寒。頭疼。發熱惡寒。無汗。脊強。脈浮緊。此足太陽膀胱受邪。是表症。宜發表。不與冬時正傷寒同治法。此方非獨治三時暴寒。春可治溫。夏可治熱。秋可治濕。治雜病亦有神也。可代麻黃、桂枝、大青龍湯、各半湯。乃太陽經神藥也。
羌活沖和湯(又名神解散。)
蒼朮(泔制一錢),羌活(一錢),防風(一錢五分),川芎(一錢五分),白芷(一錢),細辛(二分),黃芩(一錢),生地(一錢),甘草(二分)
白話文:
春天、夏天、秋天,若非時節感冒,突然出現暴寒,伴隨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脊背強直、脈浮緊,這是足太陽膀胱經受邪氣入侵,屬於表症,應該發表散寒。這與冬天正傷寒的治療方法不同。此方不只治療三季的暴寒,春天可治溫病,夏天可治暑熱,秋天可治濕邪,治療雜病也十分有效。可以代替麻黃、桂枝、大青龍湯等藥方,是太陽經的靈藥。
羌活沖和湯(又名神解散)
蒼朮(泔制一錢)、羌活(一錢)、防風(一錢五分)、川芎(一錢五分)、白芷(一錢)、細辛(二分)、黃芩(一錢)、生地(一錢)、甘草(二分)
上銼。生薑、蔥白。水煎。熱服出汗。胸中飽悶。加枳殼去穰。桔梗去蘆。夏月。加石膏、知母。有汗。去蒼朮。加白朮。再不止。去細辛。加黃耆蜜炙。如再不止。以小柴胡湯加桂枝、芍藥一錢。名神術湯。不作汗。加蘇葉。
一論足陽明胃經。身熱。鼻乾不眠。微惡寒。頭痛。眼眶痛。脈微洪。宜解肌。此屬陽明經病。其正陽明腑病。別有治法。
柴葛解肌湯
柴胡(八分),黃芩(二錢),芍藥(二錢),葛根(二錢),羌活(二錢),石膏(三錢),桔梗(八分),甘草(八分),白芷(一錢)
白話文:
上銼,用生薑、蔥白加水煎煮,趁熱服用,逼出汗水。如果胸中感到飽脹悶塞,可以加入枳殼(去除種子)和桔梗(去除蘆頭)。夏季服用,可以加入石膏和知母。如果已經出汗,就去除蒼朮,加入白朮。如果仍然不見效,就去除細辛,加入黃耆(蜜炙)。如果再不見效,就用小柴胡湯加入桂枝和芍藥各一錢,稱為神術湯。如果沒有出汗,就加入蘇葉。
足陽明胃經病症,表現為身體發熱、鼻腔乾燥、失眠、微微發冷、頭疼、眼眶疼痛、脈搏微弱而洪大,應當解肌。這是陽明經病,屬於陽明腑病,有另外的治療方法。
柴葛解肌湯
柴胡(八分)、黃芩(二錢)、芍藥(二錢)、葛根(二錢)、羌活(二錢)、石膏(三錢)、桔梗(八分)、甘草(八分)、白芷(一錢)。
上銼。薑、棗煎服。本經無汗惡寒。去黃芩。加麻黃一錢。
一論足少陽膽經。耳聾脅痛。寒熱。嘔而口苦。脈來弦數。屬半表半裡。宜和解。此膽經無出入。有三禁。不可汗下利小便也。
柴胡雙解散(即小柴胡湯)
柴胡(一錢),黃芩(二錢),半夏(二錢湯泡),人參(二錢),甘草(八分),白茯苓(三錢),白芍藥(二錢)
上銼散。薑、棗煎。嘔。加陳皮一錢五分。竹茹四錢。薑汁。痰多。加栝蔞三錢。貝母三錢。口乾。加知母一錢五分。石膏三錢。心中飽悶。加桔梗三分。枳殼一錢。心下痞滿。加枳實二錢。黃連八分。內熱甚。錯語心煩。不得眠。合黃連解毒湯。小便不利。大便泄瀉。合四苓散。夾熱而利。加炒黃連八分。白芍二錢。
白話文:
上藥磨成粉末,用生薑、大棗煎水服用。如果患者無汗惡寒,就不要用黃芩,改用麻黃一錢。
這篇論述足少陽膽經,症狀包括耳聾、脅痛、寒熱、嘔吐伴口苦,脈象弦數,屬於半表半裡證。治療應以和解為主。膽經沒有出入,有三個禁忌:不可發汗、下利、小便。
柴胡雙解散(即小柴胡湯)
柴胡一錢,黃芩二錢,半夏二錢(用熱水泡過),人參二錢,甘草八分,白茯苓三錢,白芍二錢。
上藥磨成粉末,用生薑、大棗煎水服用。如果患者嘔吐,加陳皮一錢五分、竹茹四錢,用薑汁調服。如果痰多,加栝蔞三錢、貝母三錢。如果口乾,加知母一錢五分、石膏三錢。如果心中飽悶,加桔梗三分、枳殼一錢。如果心下痞滿,加枳實二錢、黃連八分。如果內熱很重,伴有錯語心煩、不得眠,可合用黃連解毒湯。如果小便不利、大便泄瀉,可合用四苓散。如果夾雜熱證且有腹瀉,可加炒黃連八分、白芍二錢。
一論足太陰脾經。腹滿而痛。咽乾而渴。手足溫。脈沉而有力。此因熱邪從陽經傳入陰經也。
桂枝大黃湯
桂枝(一錢),大黃(二錢),芍藥(二錢),甘草(八分),枳實(二錢),柴胡(八分)
上銼。生薑煎。臨服。加檳榔磨水二匙入藥。溫服。
一論傷寒。自受其寒。病直中陰經是也。初得病無熱。無頭痛。止有腹痛。怕寒厥冷。或下利嘔吐不渴。脈沉遲無力。
加味理中湯
白話文:
腹脹疼痛,口乾舌燥,手腳溫熱,脈象沉而有力,這是因為熱邪從陽經傳入陰經所致,可用桂枝大黃湯治療。桂枝、大黃、芍藥、甘草、枳實、柴胡共煎,臨服用時加入檳榔磨水,溫服。
若患傷寒,直接受寒而病,病邪直中陰經,初期無發熱、頭痛,僅有腹痛,怕冷發寒,或腹瀉嘔吐,不渴,脈象沉遲无力,可用加味理中湯治療。
人參(三錢),白朮(一錢五分),乾薑(一錢炮),甘草(八分),肉桂(八分),陳皮(一錢五分)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臨服。加木香磨一匙薑汁同服。
一論足太陰脾經腹滿。身目發黃。小便不利。大便實。發渴。或頭汗至頸而還。脈來沉重者。宜此方。
茵陳將軍湯
茵陳,大黃,梔子,黃芩,枳實(各一錢),甘草梢(三分),滑石末(二錢),厚朴(八分)
白話文:
人參三錢,白朮一錢五分,乾薑一錢炮製,甘草八分,肉桂八分,陳皮一錢五分。
以上藥材切碎。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快喝的時候,加入木香磨成的粉末,用薑汁一起服用。
這個方子適用於足太陰脾經腹脹,身體和眼白發黃,小便不暢,大便乾硬,口渴,或者頭部出汗流到脖子就回來的症狀,脈象沉重的患者。
茵陳將軍湯
茵陳、大黃、梔子、黃芩、枳實各一錢,甘草梢三分,滑石末二錢,厚朴八分。
上銼。滾水煎。熱服。以利為度。但頭汗出。身無汗。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身目發黃。小便不利。宜此藥調下五苓散。
一論傷寒小水不利。小腹滿。或下焦蓄熱。或引飲過多。或小水短赤而澀。脈沉數者。以利小便為先。惟汗後亡津液。與陽明汗多者。則以利小便為戒。
導赤飲
茯苓(三錢),豬苓(二錢),澤瀉(二錢),桂枝(八分),白朮(一錢五分),甘草(八分),滑石(三錢),山梔(三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滾水煎煮,趁熱服用,以利尿為原則。但如果服用後只出頭汗,身體不出汗,小便不順暢,口渴想喝水,身體和眼睛發黃,小便不順暢,則可以使用五苓散來調整體內水分。
一種治療傷寒導致小便不順暢,小腹脹滿,可能是下焦積熱,或是喝水過多,或是小便量少顏色深且澀,脈象沉而數的方子。應以利尿為首要目標,但如果出汗後體液流失,或屬於陽明經汗多的情況,則應避免利尿。
導赤飲:茯苓三錢、豬苓二錢、澤瀉二錢、桂枝八分、白朮一錢五分、甘草八分、滑石三錢、山梔三錢。
上銼散。生薑一片。燈心十根。入鹽二字調服。中濕身目黃者。加茵陳三錢。水結胸症。加木通二錢。燈心十根。如小水不利。而見頭汗出者。乃陽脫也。如得病起無熱。多譫語。煩燥不安。精采不與人相當。此藥治之。
一論傷寒。邪熱傳裡。大便結實。口燥咽乾。怕熱譫語。揭衣狂妄。揚手擲足。斑黃陽厥。潮熱自汗。胸腹滿硬。繞臍疼痛等症。可代大小承氣、調胃承氣、三一承氣、大柴胡、大陷胸等湯之神藥也。譫語妄語。身當有熱。脈宜洪大。手足厥冷。脈沉細而微者死。
六一順氣湯
白話文:
上銼散,用生薑一片、燈心十根,加入少許鹽調和服用。若患中濕而導致身體和眼睛發黃的,可再加入茵陳三錢。若水結胸症,可加木通二錢、燈心十根。若小便不順暢,又伴隨頭部出汗,則屬陽氣脫落。若發病時沒有發熱,卻出現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精神不振等症狀,此藥也能治療。
一論傷寒,邪熱入侵內裡,大便乾燥,口乾舌燥,怕熱神志不清,揭衣亂跑,揮手踢腳,身上出現黃斑,手足發冷,身體發熱又出汗,胸腹脹滿硬痛,繞著肚臍疼痛等症狀,可用上銼散代替大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三一承氣湯、大柴胡湯、大陷胸湯等藥方。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身體應當發熱,脈象宜洪大,手足發冷,脈象沉細微弱者則凶險。
柴胡(八分),黃芩(二錢),芍藥(二錢),枳實(二錢),厚朴(八分),大黃(二錢),芒硝(一錢),甘草(八分)
上銼散。水煎。臨服。入鐵鏽水二匙調服。
一論身熱。渴而有汗不解。或經汗過。渴不解者。脈來微洪。無渴不可服。
如神白虎湯
石膏(三錢),知母(一錢五分),甘草(八分),糯米(一撮),人參(二錢),麥門冬(三錢),瘛瘲(四分),山梔子(三錢),天花粉(四錢)
白話文:
柴胡、黃芩、芍藥、枳實、厚朴、大黃、芒硝、甘草各取適量,磨成粉末。用清水煎煮,快喝之前加入兩匙鐵鏽水調勻服用。
適用於發燒、口渴但出汗不止,或已經出過汗但口渴不止,脈搏微洪的人。沒有口渴就不要服用。
類似神白虎湯,另外還包含石膏、知母、甘草、糯米、人參、麥門冬、瘛瘲、山梔子、天花粉。
上銼。生薑一片。棗一枚。竹葉十片。同煎。溫症熱不退而大便溏者。依此方加蒼朮一錢。
一論陽毒發斑。身黃如塗朱。眼珠如火。狂叫欲走。六脈洪數。煩渴不堪。鼻乾面赤齒黃。過經不解。已成壞病。表裡皆然。欲發其汗。病熱不退。又復下之。大便遂頻。小便不利。亦有錯治溫病而成此症者。又治汗下後。三焦生熱。脈洪譫語。晝夜喘息。鼻時加衄。狂叫欲死者。
三黃石膏湯
黃連(八分),黃芩(二錢),黃柏(二錢),梔子(三錢),麻黃(一錢),石膏(三錢),豆豉(二錢)
白話文:
將生薑一片、紅棗一枚、竹葉十片一起煎煮,溫症熱度不退而拉肚子的人可以用此方。如果患者伴隨有蒼朮一錢,則需加入蒼朮。
有些陽毒發作後,皮膚出現斑點,全身發黃如塗抹朱砂,眼珠紅得像火,患者狂叫亂跑,脈搏洪大而快,口渴難耐,鼻乾、面紅、牙齒發黃,病症持續不退,已經演變成危重病症,表裡都受到了影響。想要發汗,但發熱不退;又想瀉下,但腹瀉頻繁,小便不利,也有因錯誤治療溫病而導致這種情況的。另外,汗出後三焦生熱,脈搏洪大,神志不清,晝夜喘息,鼻子經常流鼻血,患者狂叫亂喊,快要死了,可以用三黃石膏湯治療。
三黃石膏湯的組成是:黃連八分,黃芩二錢,黃柏二錢,梔子三錢,麻黃一錢,石膏三錢,豆豉二錢。
上銼。生薑,細茶煎服。
一治傷寒發黃症。身口俱黃如金色。小便如濃煎柏汁。諸藥不效者。
茵陳退黃散
柴胡(八分),升麻(八分),茵陳(二錢),龍膽草(二錢),木通(二錢),甘草(八分),滑石(三錢),黃連(八分),黃芩(二錢),梔子(三錢),黃柏(一錢五分)
上銼散。燈草煎服。大便實。加大黃一錢。目睛黃。倍龍膽草。虛弱人。加人參三錢。外用生薑搗爛。時時於黃處擦之。其黃自退。
一論陽毒發斑。狂妄亂言。大喝叫喊。面山楂數有力。發斑發黃。大渴。大便燥實。上氣喘急。舌卷囊縮者難治。
白話文:
將生薑切碎,用細茶煎服。此方可治傷寒引起的發黃症,症狀包括全身和口部都呈金黃色,小便像濃稠的柏樹汁,其他藥物都無效。
方劑名稱為茵陳退黃散,由柴胡、升麻、茵陳、龍膽草、木通、甘草、滑石、黃連、黃芩、梔子、黃柏等藥材組成。將藥材切碎,用燈草煎服。若大便乾燥,可加生大黃一錢。若眼睛發黃,可加倍龍膽草。體虛者可加人參三錢。另外,可將生薑搗爛,經常塗抹在發黃的地方,黃色自然會消退。
此方還可治療陽毒引起的發斑,症狀包括狂妄亂語,大聲喊叫,臉色發紅,發斑發黃,口渴,大便乾燥,呼吸急促,舌頭捲縮等,難以治療。
三黃巨勝湯
石膏(三錢),黃芩(二錢),黃連(八分),黃柏(二錢),甘草(八分),大黃(二錢),芒硝(一錢),枳實(二錢)
上銼。薑、棗煎。
一論兩感傷寒。頭疼身熱惡寒。舌乾口燥。以陽先受病者。先以此湯投之。如陰先受病者。當先以六一順氣湯攻裡下之。如里先下利。身體痛者。又當以項脊強。
沖和靈寶飲
羌活(二錢),防風(一錢五分),生地黃(四錢),川芎(一錢五分),細辛(八分),甘草(八分)黃芩(二錢),柴胡(八分),白芷(二錢),葛根(二錢),石膏(三錢)
白話文:
三黃巨勝湯
石膏(三錢),黃芩(二錢),黃連(八分),黃柏(二錢),甘草(八分),大黃(二錢),芒硝(一錢),枳實(二錢)
以上藥材切碎。用薑、棗煎煮。
此方主治兩感傷寒,症狀為頭疼、身熱惡寒、舌乾口燥,屬於陽氣先受病者。可先用此湯服用。若陰氣先受病者,則應先用六一順氣湯攻裏下之。若里先下利、身體疼痛,又當以項脊強。
沖和靈寶飲
羌活(二錢),防風(一錢五分),生地黃(四錢),川芎(一錢五分),細辛(八分),甘草(八分),黃芩(二錢),柴胡(八分),白芷(二錢),葛根(二錢),石膏(三錢)
上銼。薑、棗煎服。加薄荷十片。煎一沸。熱服。中病即止。冬月。去黃芩、石膏。加麻黃。
一論熱邪傳裡。熱蓄膀胱。其人如狂。小水自利。大便黑。小腹滿痛。身目黃。譫語燥渴。為蓄血症。脈沉有力。宜此下盡黑物則愈。未服前而血自下者為欲愈。不必服。
桃仁承氣湯
桃仁(八分),桂枝(一錢),大黃(二錢),芒硝(一錢),柴胡(八分),甘草(八分),青皮(一錢五分),枳實(二錢),芍藥(二錢),當歸(三錢)
白話文:
上藥研末,用薑、棗煎服。加入薄荷十片,煎沸後趁熱服下。病症減輕即停藥。冬季服用時,去掉黃芩、石膏,加入麻黃。
這是治療熱邪入侵內裡,熱氣積聚膀胱,患者神志恍惚,小便自利,大便發黑,小腹脹痛,身體和眼白發黃,胡言亂語,口渴,屬於蓄血症的方劑。脈象沉而有力。服用本方可以排出黑色物,病情就會痊癒。如果在服用前血已經自行排出,說明病情將要好轉,就不需要再服用藥物了。
方劑名稱為桃仁承氣湯,藥物組成包括桃仁八分、桂枝一錢、大黃二錢、芒硝一錢、柴胡八分、甘草八分、青皮一錢五分、枳實二錢、芍藥二錢、當歸三錢。
上銼。薑、棗煎。臨服。入蘇木二錢。煎二沸。熱服。
一論熱邪傳裡。裡實表虛。血熱不散。熱氣乘虛。出於皮膚而為斑也。輕如疹子。重如錦紋。重甚則斑斕皮膚。或本屬陽。誤投熱藥。或當汗不汗。當下不下。或下後未解者。皆能致此。不可發汗。重令開泄。更加斑斕也。其或大便自利。怫鬱短氣。燥糞不通。黑斑。主不治。凡汗下不解。耳聾足冷。煩悶咳嘔。便是發斑之候。
消斑青黛飲
柴胡(八分),玄參(三錢),黃連(八分),知母(一錢五分),石膏(三錢),甘草(八分),生地黃(三錢),山梔子(三錢),犀角(五分),青黛(八分),人參(三錢)
白話文:
先用銼刀刮開藥材,加入生薑、紅棗煎煮。快要喝的時候,加入兩錢蘇木,煮沸兩次,趁熱服用。
關於皮膚上的斑點,多半是由於熱邪入侵,導致內實外虛,血熱不散,熱氣趁虛而出,從皮膚表現出來。輕者像疹子,重者像錦紋,更嚴重則會斑駁一片。有可能是原本就屬於陽虛的人誤服了熱性藥物,或者該出汗時不出汗,該排泄時不排泄,或者排泄後還未完全解毒,都會導致斑點出現。這種情況不能再發汗,應該要疏通排泄,否則斑點會更加嚴重。如果同時出現大便稀溏、胸悶氣短、大便乾結不通、黑色斑點等症狀,預後就很不理想。凡是汗出不暢、耳聾、足冷、心煩意亂、咳嗽嘔吐等情況,都是出現斑點的徵兆。
消斑青黛飲方劑:柴胡八分,玄參三錢,黃連八分,知母一錢五分,石膏三錢,甘草八分,生地黃三錢,山梔子三錢,犀角五分,青黛八分,人參三錢。
上銼。薑、棗煎。臨熟。入醋一匙服之。大便實。去人參。加大黃一錢。
一論鼻血成流不止者。或熱毒入胃。吐血不止者並治。若見耳目口鼻並出血者。則為上厥下竭。不治之症也。
生地芩連湯
生地黃(四錢),柴胡(八分),黃連(八分),黃芩(二錢),犀角(五分),山梔子(三錢),甘草(八分),川芎(一錢五分),桔梗(八分),芍藥(二錢)
上銼。棗煎。臨服。入搗韭汁、磨墨各一匙。調之溫服。
一論煩躁。渴欲飲水。水入不下者。屬瘀血在上焦。則邪熱入里也。
加減犀角地黃湯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薑、棗煎煮。快要煮好時,加入一匙醋服用。若大便不通,則去掉人參,加入一錢大黃。
如果鼻子流血不止,可能是熱毒入侵胃部。吐血不止也可用此方法治療。如果耳、目、口、鼻同時出血,則屬於上厥下竭,無藥可救。
生地芩連湯:生地黃四錢,柴胡八分,黃連八分,黃芩二錢,犀角五分,山梔子三錢,甘草八分,川芎一錢五分,桔梗八分,芍藥二錢。
將藥材切碎,用棗煎煮。服用前加入搗碎的韭菜汁和磨好的墨汁各一匙,調勻溫服。
如果患者煩躁,口渴想喝水,但水喝下去卻無法下咽,屬於瘀血在上焦,邪熱入侵內臟。
加減犀角地黃湯:
犀角(五分),生地黃(三錢),當歸(三錢),黃連(八分),苦參(二錢),甘草(八分),枳殼(一錢),桔梗(八分),赤芍(二錢),紅花(八分),牡丹皮(三錢)
上銼。生薑一片。臨服。入藕汁二匙。如無。韭汁亦可。
一論有傷寒衄血。將解未淨。或熱極及吐血不盡。醫不知其症。遂用涼藥之劑。止住其衄血。留積於心胸之分。故滿痛而成血結胸也。用加減犀角地黃湯治之。
白話文:
犀牛角五分、生地黃三錢、當歸三錢、黃連八分、苦參二錢、甘草八分、枳殼一錢、桔梗八分、赤芍二錢、紅花八分、牡丹皮三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服用時,加入一片生薑,並用藕汁兩匙,若無藕汁可用韭汁代替。
這個方子主要針對傷寒導致的鼻出血,病症尚未完全解除,或者熱症過盛導致吐血不止,醫生誤診用涼藥止血,導致瘀血積聚在心胸,形成血結胸。所以用加減犀角地黃湯治療。
一論傷寒初起。無頭痛。無身熱。便就怕寒。四肢厥冷。或過於肘膝。或腹痛吐瀉。或口吐白沫。或流冷涎。或戰慄面如刀刮。引衣蜷臥。不渴。脈沉遲無力。即是寒中陰經真寒症。不從陽經傳來。
回陽救急湯
大附子(八分制),乾薑(八分),人參(二錢),肉桂(五分),半夏(二錢),五味子(四分)白茯苓(三錢),甘草(八分炙),白米(一撮炒),陳皮(一錢五分)
上銼。薑、棗煎服。無脈者。加豬膽汁一匙。嘔吐不止。加薑汁。泄瀉不止。加升麻八分。黃耆二錢。嘔泄吐沫。或有小腹痛。加鹽炒吳茱萸。
白話文:
傷寒剛開始,沒有頭痛,也沒有發燒,但很怕冷,四肢冰冷,甚至冰冷到手肘、膝蓋以下,可能伴隨腹痛、腹瀉,甚至吐白沫、流口水,全身顫抖,臉色蒼白,縮成一團,不想喝水,脈搏沉而慢,沒有力量。這屬於寒性疾病,是陰經的真寒症,不是由陽經傳來的。
可以用附子、乾薑、人參、肉桂、半夏、五味子、白茯苓、甘草、白米、陳皮等藥材,加薑、棗煎服。如果脈搏摸不到,可以加豬膽汁。如果一直嘔吐,可以加薑汁。如果一直腹瀉,可以加升麻和黃耆。如果嘔吐、腹瀉、吐白沫,或者肚子痛,可以加鹽炒吳茱萸。
一論陰極發躁。微渴面赤。欲坐臥於泥水井中。脈沉遲無力。或脈全無欲絕者。不可服涼藥。若誤認為熱症而用涼藥。死不可復生矣。服熱藥而躁不止者。宜再服。躁自定矣。決不可服涼藥。
回陽返本湯
大附子(八分麵裹火煨去皮臍),乾薑(八分炒),甘草(八分炙),人參(二錢),肉桂(五分),麥門冬(三錢),五味子(四分),陳皮(一錢五分),臘茶(一錢)
上銼。薑、棗煎。臨服。入蜜二匙。頓合服之。無脈。加豬膽汁一匙。嘔者。入薑汁炒半夏二錢。
白話文:
病人陰氣極盛,出現躁動不安、輕微口渴、面紅,想要坐在泥水井中或躺下,脈象沉遲無力,甚至脈搏消失,快要斷氣。這種情況絕對不能服用涼性藥物。如果誤認為是熱症而用涼藥,就會導致死亡,不可挽回。如果服用溫熱藥物後,躁動不安的症狀仍然沒有緩解,應該再次服用,躁動就會平息。千萬不能服用涼性藥物。
治療這種情況可以用回陽返本湯:大附子(八分,麵粉裹着火煨,去皮和臍)、乾薑(八分,炒)、甘草(八分,炙)、人參(二錢)、肉桂(五分)、麥門冬(三錢)、五味子(四分)、陳皮(一錢五分)、臘茶(一錢)。將藥材切碎,用薑、棗煎煮,快喝時加入蜜糖兩匙,一次服用。如果病人沒有脈搏,可以加豬膽汁一匙。如果病人嘔吐,可以加入用薑汁炒過的半夏二錢。
一論傷寒瘥後。昏沉發熱。渴而譫語失神。及百合、勞復、食復等症。
柴胡百合湯
柴胡(八分),人參(二錢),黃芩(二錢),百合(三錢),知母(一錢五分),茯苓(三錢),芍藥(二錢),鱉甲(三錢),甘草(八分)
上銼。薑、棗煎。臨服。入生地黃搗汁一匙。溫服。
一論傷寒重感寒濕。則成剛柔二痙。頭面赤。項強直。手足搐。頭搖口噤背張。與瘛瘲同治法。
如聖飲
羌活(二錢),防風(一錢五分),川芎(一錢五分),白芷(二錢),柴胡(八分),甘草(一錢),芍藥(二錢),當歸(三錢),烏藥(二錢),半夏(二錢),黃芩(二錢)
白話文:
治療傷寒病癒後,出現昏沉發熱、口渴且神志不清、說話語無倫次,以及勞累後復發、進食後復發等症狀,可以服用柴胡百合湯。
柴胡百合湯的藥方如下:柴胡八分、人參二錢、黃芩二錢、百合三錢、知母一錢五分、茯苓三錢、芍藥二錢、鱉甲三錢、甘草八分。將藥材切碎,用薑、棗煎煮,快喝時加入生地黃汁一匙,溫熱服用。
如果傷寒病後再次感受寒濕,則會導致剛柔二痙,症狀表現為頭面發紅、脖子僵硬、手腳抽搐、頭部搖晃、嘴巴緊閉、背部弓起,與瘲瘲病的治療方法相同。可以服用如聖飲。
如聖飲的藥方如下:羌活二錢、防風一錢五分、川芎一錢五分、白芷二錢、柴胡八分、甘草一錢、芍藥二錢、當歸三錢、烏藥二錢、半夏二錢、黃芩二錢。
上銼散。生薑三片。水煎。臨服。入薑汁、竹瀝。溫服。有汗是柔痙。加白朮一錢五分。桂枝八分。無汗是剛痙。加麻黃一錢。蒼朮一錢五分。口噤咬牙者。大便實。用大黃利之。
一論汗下後。頭眩振振欲倒地。及肉瞤筋惕。或大汗後。衛虛亡陽。汗出不止。或下後利不止。脈來無力。
溫經益元湯
大附子(八分制),人參(二錢),白朮(一錢五分去蘆炒),甘草(八分炙),白芍(二錢炒)當歸(三錢酒炒),黃耆(蜜炒二錢),生地黃(四錢),乾薑(八分),肉桂(五分)
白話文:
上銼散,用生薑三片,水煎。快喝之前,加入薑汁和竹瀝,溫熱服用。如果有汗出來,代表是柔痙,要加白朮一錢五分、桂枝八分。如果沒有汗出來,代表是剛痙,要加麻黃一錢、蒼朮一錢五分。如果患者口噤咬牙、大便不通,就要用大黃通便。
如果汗下之後,患者頭昏眼花,感覺要倒下,或是肉跳筋抽,或者是大汗之後,衛氣虛弱,陽氣不足,汗出不止,或拉肚子不止,脈象无力,就要使用溫經益元湯。
溫經益元湯的配方是:大附子(八分,制)、人參(二錢)、白朮(一錢五分,去蘆炒)、甘草(八分,炙)、白芍(二錢,炒)、當歸(三錢,酒炒)、黃耆(二錢,蜜炒)、生地黃(四錢)、乾薑(八分)、肉桂(五分)。
上銼。薑、棗、糯米炒。水煎。溫服。
一論傷寒瘥後。血氣未平。勞動助熱。復還於經絡。因與婦人交接淫欲而復發。不易有病者。謂之勞復。因交接淫欲而無病人反得病者。謂之陰陽易。予曾見舌出數寸而死者多矣。此症最難治。然瘥後發大熱。昏沉錯語失神。小腹絞痛。頭不能舉。足不能移。眼中生花。百節解散。
熱氣衝胸。男子則陰腫入腹刺痛。婦人則裡急腰胯重。引腹內痛。此男女勞復。陰陽易也。宜服。
逍遙湯
人參(三錢),知母(二錢),竹青(三錢),滑石(三錢),生地黃(四錢),柴胡(八分),犀角(五分),如卵縮腹痛。再加黃連一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以上文本的大致意思是:
上銼:將藥物研磨或切碎;姜棗糯米炒:用生薑、紅棗和糯米一起炒制;水煎:用水煮沸後熬製藥材;溫服:服用時要保持溫度適中。
如果一個人患有傷寒並痊癒之後,但身體還未完全恢復平衡,如果過度勞動會導致熱氣再次進入經絡,並可能因爲與女性發生性行爲而導致病情復發。這種情況被稱爲“勞復”。如果在沒有生病的情況下進行性交反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則稱爲“陰陽易”。
我曾經見過舌頭伸出幾英吋長的人死亡的情況很多。這種病症非常難以治療。然而,在治癒後的發熱期間出現昏迷、錯語等症狀以及失去精神狀態的小腹部絞痛、無法抬頭行走、眼睛模糊不清等現象是常見的症狀。
熱氣衝向胸部,男性可能會出現陰莖腫脹疼痛的症狀,女性則會出現裏急尿頻、腰部痠疼、內臟疼痛等情況。這些情況都是男性的勞復和陽虛的表現。建議使用逍遙湯來緩解症狀。
人參(三錢),知母(兩錢),竹青(三錢),滑石(三錢),生地黃(四錢),柴胡(八分),犀角(五分),如蛋縮腹痛可加入黃連一錢、甘草一錢。
上銼。薑、棗煎。臨服。入燒裩襠末一錢半。調服。有汗出為效。汗不出。再服。以小水利。陰頭腫即愈。
一論傷寒熱症。叉手摸心。循衣摸床。譫語昏沉。不省人事。俗醫不識。見病便為風症。因而用風藥。誤人多矣。殊不知肝熱乘於肺金。元氣虛不能自主持。名曰撮空症。小便利者可治。不利者不可治。
升陽散火湯
人參(二錢),當歸(三錢),黃芩(二錢),柴胡(八分),麥門冬(三錢去心),芍藥(二錢)白朮(一錢五分去蘆炒),陳皮(五分),白茯苓(三錢去心木),甘草(八分)
上銼。薑、棗煎。入金首飾同煎。熱服。有痰。加半夏二錢。大便燥實。譫語發渴。加大黃一錢。泄瀉者。加升麻三分。炒白朮一錢。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薑和紅棗煎煮。快要喝的時候,加入燒成灰的舊褲襠末一錢半,調勻服用。如果出汗,就表示有效。如果不出汗,就再服用一次,並用少量的水利尿。陰囊腫脹就會痊癒。
有些傷寒發熱的病人,會叉著手摸胸口,沿著衣服摸床,胡言亂語,昏沉不醒人事。一些庸醫不了解病情,看到這種情況就認為是風症,就用治療風症的藥物,結果誤治了不少人。其實,這是肝熱侵犯肺金,元氣虛弱,無法自我調節,叫做「撮空症」。如果病人能夠正常小便,就能治癒。如果不能小便,就無法治癒。
這方子叫做升陽散火湯,由人參、當歸、黃芩、柴胡、麥門冬、芍藥、白朮、陳皮、白茯苓、甘草組成。將藥材切碎,用薑和紅棗煎煮,再加入金首飾一起煎煮,熱服。如果有痰,就加半夏二錢。如果大便乾燥,胡言亂語,口渴,就加生地黃一錢。如果腹瀉,就加升麻三分,炒白朮一錢。
一論患頭疼發熱。項脊強。惡寒無汗。用發汗藥二三劑。汗不出者。此陽虛不能作汗。名曰無陽症。宜
再造散
黃耆(二錢),熟附子(八分),人參(二錢),桂枝(八分),白芍(二錢炒),甘草(八分),細辛(八分),煨生薑(二片),羌活(二錢),防風(一錢五分),川芎(一錢五分)
上銼。棗一枚。水煎。溫服。夏月。加黃芩、石膏。冬月不必加。
一論有患心下硬痛。下利純清水。譫語發渴。身熱。庸醫不識此症。但見下利。便呼為漏底傷寒。而便用熱藥止之。就如抱薪救火。誤人死者多矣。殊不知此因邪熱傳裡。胃中燥鬱結實。此利非內寒而利。乃逐日自飲湯藥而利也。宜微下之。名結熱利症。身有熱者。宜用此湯。
白話文:
頭痛發燒、脖子僵硬、怕冷不流汗,服用發汗藥兩三劑,仍然不出汗,這是陽氣虛弱,無法發汗,稱為無陽症。應服用再造散:黃耆兩錢、熟附子八分、人參兩錢、桂枝八分、白芍兩錢炒、甘草八分、細辛八分、煨生薑兩片、羌活兩錢、防風一錢五分、川芎一錢五分,上藥研碎,加棗一枚,水煎溫服。夏季加黃芩、石膏,冬季不用加。
有些人患有心窩硬痛、腹瀉純清水、神志不清、口渴、發燒,庸醫不識此症,只看到腹瀉就診斷為漏底傷寒,用熱藥止瀉,如同抱薪救火,誤死病人很多。其實這是邪熱入裡,胃中燥熱鬱結,導致腹瀉,並不是內寒腹瀉,而是因為每天服用湯藥而導致腹瀉。應當輕微瀉下,稱為結熱利症。身體發熱的,應該服用此湯藥。
黃龍湯
大黃(二錢),芒硝(一錢),枳實(一錢),厚朴(八分),甘草(八分),人參(二錢),當歸(三錢)
上銼。薑、棗煎。再加桔梗八分。煎一沸。熱服。年老氣血虛者。去芒硝。
一論有患頭疼身熱。惡寒微渴。濈然汗出。身疼。腳腿痠疼。無力沉倦。脈空浮而無力。庸醫不識。因見頭疼惡寒發熱。便呼為正傷寒。而大發其汗。所以輕變重。而傷人者愈多矣。殊不知勞力內傷氣血。外感寒邪。宜甘溫之劑則愈。名曰勞力傷寒症。宜服。
調榮養衛湯
白話文:
黃龍湯由大黃、芒硝、枳實、厚朴、甘草、人參、當歸等藥材組成,加薑棗煎煮,再加桔梗,煎沸服用。年老體虛者可去芒硝。此方專治勞力傷寒症,症狀包括頭疼、發熱、惡寒、微渴、出汗、身痛、腿腳酸痛、乏力、倦怠,脈象空浮無力。庸醫誤以為普通傷寒而大量發汗,反而加重病情。此症應以甘溫之劑治療,故名勞力傷寒症,宜服黃龍湯。
黃耆(二錢),人參(三錢),白朮(二錢),陳皮(一錢五分),當歸(三錢),柴胡(八分),甘草(八分),即補中益氣湯去升麻。
加川芎,羌活,防風。
上銼。生薑、棗子、蔥白煎服。內傷夾外感者。以補中益氣湯八味為主。從六經所見之症。加減用之。如見太陽症。頭項痛。腰脊強。加羌活一錢。藁本二錢。桂枝八分。如陽明。則身熱目痛而鼻乾。不得眠。加葛根一錢。倍升麻。如少陽。則胸脅痛而耳聾。加黃芩二錢。半夏二錢。
白話文:
用黃耆、人參、白朮、陳皮、當歸、柴胡、甘草等藥材,組成補中益氣湯,去掉升麻,再加入川芎、羌活、防風,將藥材切碎,用生薑、棗子、蔥白煎煮服用。適用於內傷伴隨外感的人,以補中益氣湯八味為主,根據六經病症加減藥物。例如,出現太陽症,頭項疼痛、腰脊僵硬,就加羌活、藁本、桂枝。如果是陽明症,則身體發熱、眼睛痛、鼻子乾燥、睡不著,就加葛根,升麻加倍。如果是少陽症,則胸脅疼痛、耳朵聽不見,就加黃芩、半夏。
倍柴胡。如太陰。則腹滿而嗌乾。加枳實一錢。厚朴八分。如少陰。口燥舌乾。加生甘草八分。桔梗八分。如厥陰。煩滿囊縮。加川芎一錢五分。如變症發斑。加葛根一錢。元參二錢。倍升麻。內傷夾痰。加半夏、竹瀝。仍入薑汁傳送。
一論傷寒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一二旬目赤舌焦。將水與之則咽。不與則不思。形如醉人。此邪傳入心經。因心火上逼肺金。所以神昏。故名曰越經症。宜用
瀉心導赤湯
黃連(八分)黃芩(一錢五分),甘草(八分),犀角(五分),麥門冬(三錢),滑石(三錢),山梔(三錢),茯神(三錢),知母(二錢),人參(二錢)
白話文:
如果病人出現柴胡症狀,像是太陰證,會有腹脹、口乾的症狀,就要加枳實一錢、厚朴八分。如果像是少陰證,會有口乾舌燥的症狀,就要加生甘草八分、桔梗八分。如果像是厥陰證,會有煩躁、小便不利的情況,就要加川芎一錢五分。如果出現發斑的變症,就要加葛根一錢、元參二錢,並加倍升麻。如果內傷夾雜痰濕,就要加半夏、竹瀝,並且用薑汁送服。
有一種傷寒病,患者會漸漸出現神志不清、不說話,或是睡夢中喃喃自語,持續一兩週,眼睛發紅,舌頭乾燥,給水喝就會吞咽,不給水喝就沒有想喝的意願,外貌看起來像醉酒的人。這表示病邪已經傳入心經,心火上炎逼迫肺金,導致神志不清,稱為越經症。治療需要使用瀉心導赤湯,藥方包含黃連八分、黃芩一錢五分、甘草八分、犀角五分、麥門冬三錢、滑石三錢、山梔三錢、茯神三錢、知母二錢、人參二錢。
上銼散。薑、棗、燈心煎。臨服。入生地黃汁二匙。
一論有患傷寒。無頭疼。無惡寒。身微熱。面赤微渴。目無精光。口出無倫語。脈數無力。此汗下太過。下元虛弱。此無根虛火泛上。名曰戴陽症。宜
復元湯
熟附子(八分)甘草(八分),乾薑(八分),人參(二錢),五味子(四分),麥門冬(三錢),黃連(八分),知母(一錢五分),芍藥(二錢)
上銼散。薑、棗、蔥煎。臨臥。入童便三匙。溫服。
一論傷寒初得。症無熱。狂言煩躁不安。精采不與人相當。不可認為發狂。而用下藥。死者多矣。不知因邪熱結膀胱。名曰如狂症。宜服
白話文:
將薑、棗、燈心煎煮,服用前加入生地黃汁兩匙。
如果患了傷寒,沒有頭痛、惡寒,身體微熱、面紅微渴、眼睛無神、胡言亂語、脈搏跳得快但無力,這是因為出汗過多導致下元虛弱,無根虛火上炎,稱為戴陽症,應服用復元湯。
復元湯由熟附子、甘草、乾薑、人參、五味子、麥門冬、黃連、知母、芍藥等藥材組成。
將藥材研成粉末,用薑、棗、蔥煎煮,臨睡前服用,加入童便三匙,溫服。
如果傷寒初期,沒有發燒,但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眼神呆滯,不要誤認為發狂而服用瀉藥,否則容易導致死亡。這是因為邪熱積聚在膀胱,稱為如狂症,應服用藥物治療。
桂苓飲子
豬苓(二錢)澤瀉(二錢),桂枝(八分),甘草(八分),黃柏(一錢五分),知母(一錢五分),白朮(一錢五分),山梔(三錢),滑石(二錢)
上銼。生薑、燈心二十四莖。煎服之。
一論有患無頭疼。無畏寒。止發大渴。小便利。大便黑。口出無倫語。此內傷血鬱肝脾之症。使人昏迷沉重。錯語。名曰夾血。
當歸活血湯
當歸(三錢)赤芍(二錢),甘草(八分),紅花(八分),桂枝(八分),乾薑(八分),枳殼(八分麩炒),柴胡(八分),人參(一錢),生地黃(三錢),桃仁泥(八分)
白話文:
桂苓飲子
豬苓兩錢,澤瀉兩錢,桂枝八分,甘草八分,黃柏一錢五分,知母一錢五分,白朮一錢五分,山梔三錢,滑石兩錢。
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加入生薑、燈心二十四莖,煎煮後服用。
有一種病症,患者沒有頭痛,也不怕冷,但會口渴、小便頻繁、大便黑色、說胡話。這屬於內傷導致血瘀肝脾的病症,會讓人昏迷、沉重、說話錯亂,叫做夾血。
當歸活血湯
當歸三錢,赤芍兩錢,甘草八分,紅花八分,桂枝八分,乾薑八分,枳殼八分(麩炒),柴胡八分,人參一錢,生地黃三錢,桃仁泥八分。
上銼。姜一片。水煎。入酒三匙同服。三劑後。去桃仁、紅花、乾薑、桂枝。加白朮一錢。茯苓三錢。
一論有患憎寒壯熱。頭痛昏沉迷悶。上氣喘急。口出涎沫。此因內傷七情。以致痰迷心竅。神不守舍。神出舍空。空則痰生也。名曰夾痰。痰症類傷寒與此同法。
加味導痰湯
茯苓(三錢去皮)半夏(二錢湯泡),南星(一錢五分礬炮),枳實(一錢麩炒),黃芩(二錢),人參(三錢),白朮(一錢五分),桔梗(八分),黃連(八分),栝蔞仁(二錢),甘草(八分),陳皮(一錢五分)
上銼。薑、棗煎。臨服。入竹瀝、薑汁同服。
白話文:
先將藥材切碎,加入一片薑,用水煎煮。煮好後,加入三匙酒一起服用。連續服用三劑後,將桃仁、紅花、乾薑、桂枝去除,再加入白朮一錢、茯苓三錢。
有些人會感到怕冷、發燒、頭痛昏沉、頭腦迷糊、呼吸急促、口吐唾沫。這是因為內心受到七情所傷,導致痰迷心竅,神志不清,精神渙散,心神空虛。心神空虛就會生痰,稱為夾痰。夾痰症狀與傷寒類似,治療方法也相同。
加味導痰湯的藥材包括茯苓(三錢去皮)、半夏(二錢湯泡)、南星(一錢五分礬炮)、枳實(一錢麩炒)、黃芩(二錢)、人參(三錢)、白朮(一錢五分)、桔梗(八分)、黃連(八分)、栝蔞仁(二錢)、甘草(八分)、陳皮(一錢五分)。
將藥材切碎,加入薑、棗煎煮。快喝的時候,再加入竹瀝、薑汁一起服用。
一論食積類傷寒。頭疼身熱惡寒。氣口脈緊盛。但身不痛。此為異耳。經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輕則消化。重則吐下。宜用
加味調中飲
蒼朮(一錢五分米泔浸炒)厚朴(八分薑汁炒),陳皮(一錢五分),白朮(一錢五分),山楂(二錢),乾薑(八分炮),神麯(二錢炒),草果(一錢),黃連(八分薑汁炒),甘草(八分),枳實(一錢)
上銼。生薑煎服。腹中痛。加桃仁八分。痛甚大便結實。加大黃二錢下之。去草果、乾薑。銼散。薑、棗煎服。入竹瀝、薑汁同服。
白話文:
如果出現食積類傷寒,症狀包括頭疼、發燒畏寒、呼吸急促、脈象緊實有力,但身體不痛,這就與一般的傷寒不同。古籍記載,飲食過度就會損傷腸胃,輕則消化不良,重則嘔吐腹瀉。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加味調中飲,藥方包括蒼朮、厚朴、陳皮、白朮、山楂、乾薑、神麴、草果、黃連、甘草、枳實等。將藥材切碎,用生薑水煎服。如果腹痛,可以加桃仁;如果疼痛劇烈且大便乾燥,可以加大黃,並去除草果和乾薑,切碎後用薑棗水煎服。也可以加入竹瀝和薑汁一起服用。
一論腳氣類傷寒。頭疼身熱惡寒。肢節痛。便閉嘔逆。腳軟屈不能轉動。但起於腳膝耳。禁用補劑及淋洗。宜服
加減續命湯
防風(一錢五分)芍藥(二錢),白朮(一錢五分),川芎(一錢五分),防己(二錢),桂枝(八分),麻黃(八分)甘草(八分),蒼朮(一錢五分),羌活(二錢)
上銼。薑、棗燈心煎服。暑中三陽。所患必熱。脈來數。去附子、桂枝、麻黃。加黃芩一錢。黃柏一錢五分。柴胡八分。寒中三陰。所患必冷。脈來遲。加附子一錢五分。起於濕者。脈來弱。加木瓜二錢。牛膝三錢。起於風者脈來浮。加獨活二錢。元氣虛。加人參少許。大便實。加大黃二錢。
白話文:
腳氣類傷寒,症狀包括頭痛、發燒、怕冷、四肢酸痛、便秘、嘔吐、腿軟無力,無法活動,病灶通常從腳踝、膝蓋或耳朵開始。這種情況禁用補益藥物和水洗,應該服用加減續命湯。藥方包含防風、芍藥、白朮、川芎、防己、桂枝、麻黃、甘草、蒼朮、羌活,以生薑、大棗和燈心草煎服。夏季三陽時,患者體質偏熱,脈搏較快,應去除附子、桂枝、麻黃,加入黃芩、黃柏、柴胡。冬季三陰時,患者體質偏寒,脈搏較慢,應加入附子。若是濕氣引起的,脈搏較弱,應加入木瓜和牛膝。若是風引起的,脈搏浮,應加入獨活。若是元氣虛弱,應加入人參。若大便不通,應加入大黃。
一論天行大頭病。發熱惡寒。頭項腫痛。脈洪。取作痰火治之。其喉痹者。亦照此方治之。
芩連消毒湯
柴胡(八分),甘草(八分),桔梗(八分),川芎(一錢五分),黃芩(二錢),荊芥(一錢),黃連(八分),防風(一錢五分),羌活(二錢),枳殼(一錢),連翹(二錢),射干(二錢),白芷(二錢),鼠黏子(二錢)
上銼散。生薑煎。臨服。加竹瀝、薑汁同服。先加大黃利一二次。後依本方去大黃。加人參二錢。當歸二錢。調理。
白話文:
治療天行大頭病,症狀為發熱惡寒,頭頸腫痛,脈搏洪大,可以用痰火的方法治療。喉嚨阻塞者,也可用此方治療。
方劑為芩連消毒湯:柴胡八分,甘草八分,桔梗八分,川芎一錢五分,黃芩二錢,荊芥一錢,黃連八分,防風一錢五分,羌活二錢,枳殼一錢,連翹二錢,射干二錢,白芷二錢,鼠黏子二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煎煮,服用前加入竹瀝和薑汁。先用大黃瀉下一次或兩次,之後根據此方去掉大黃,再加入人參二錢,當歸二錢,進行調理。
一方。三月前後。謂之晚發。感冒寒疫。頭疼發熱惡寒。體痛而渴。脈浮緊有力。無汗。年力壯盛之人。用羌活沖和湯恐緩。故用此。
六神通解散
麻黃(八分),甘草(八分),黃芩(二錢),石膏(三錢),滑石(三錢),蒼朮(一錢五分),川芎(一錢五分),羌活(二錢),細辛(八分)上銼。薑、蔥、豆豉煎。熱服出汗。中病即止。
一論傷寒虛煩。心驚微熱。四肢無力體倦者。又治六七日別無刑剋症候。昏沉不知人事。六脈俱靜者。無脈欲出汗者。宜此。
安神益志湯
白話文:
方劑說明:
一方。三月前後。謂之晚發。感冒寒疫。頭疼發熱惡寒。體痛而渴。脈浮緊有力。無汗。年力壯盛之人。用羌活沖和湯恐緩。故用此。
這是一個方劑,適用於三月前後發生的感冒寒疫。症狀包括頭痛、發熱、惡寒、身體疼痛、口渴、脈象浮緊有力、無汗。尤其是對於年富力強的人,使用羌活沖和湯可能效果較慢,因此需要用這個方劑。
六神通解散
麻黃(八分),甘草(八分),黃芩(二錢),石膏(三錢),滑石(三錢),蒼朮(一錢五分),川芎(一錢五分),羌活(二錢),細辛(八分)上銼。薑、蔥、豆豉煎。熱服出汗。中病即止。
這個方劑名為「六神通解散」,由麻黃、甘草、黃芩、石膏、滑石、蒼朮、川芎、羌活、細辛組成。將藥材切碎,用薑、蔥、豆豉煎煮,熱服,以求出汗。病症消除即可停止服用。
一論傷寒虛煩。心驚微熱。四肢無力體倦者。又治六七日別無刑剋症候。昏沉不知人事。六脈俱靜者。無脈欲出汗者。宜此。
這個方劑也適用於傷寒導致的虛煩,症狀包括心驚、微熱、四肢無力、體倦。如果病程已經持續六七天,沒有出現其他併發症,患者昏沉不醒、六脈皆無或脈象微弱且有出汗傾向,也適合使用這個方劑。
安神益志湯
[方劑的組成部分省略]
這個方劑名為「安神益志湯」,具體的藥材組成部分沒有列出,但其主要功效是安神益志,用於治療傷寒導致的虛煩等症狀。
總結:
這段文字介紹了兩個方劑:「六神通解散」和「安神益志湯」,分別用於治療感冒寒疫和傷寒導致的虛煩。兩個方劑都有針對性的藥材組成和使用方法,旨在通過發汗、安神等方式緩解病症。
柴胡(八分),人參(二錢),知母(二錢),甘草(八分),竹茹(四錢),茯神(三錢),當歸(三錢),黃連(八分姜炒),麥門冬(三錢),五味子(四分),生地黃(三錢),遠志(一錢甘草湯泡去心)
上銼散。薑棗煎服。
一論傷寒頭疼發熱。身痛惡寒。口乾不思飲食。時醫誤投發表攻擊之藥過多。發得表虛。上氣喘急。口乾不食。肢體昏沉。冷汗大出。以致亡陽等症。用此加減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依本方加柴胡八分。升麻一錢蜜炒。白芍二錢酒炒。桂枝八分。酸棗仁二錢炒。熟附、麻黃根各八分。浮小麥三錢。倍加黃耆。
白話文:
柴胡八分,人參二錢,知母二錢,甘草八分,竹茹四錢,茯神三錢,當歸三錢,黃連八分(用薑炒過),麥門冬三錢,五味子四分,生地黃三錢,遠志一錢(用甘草湯泡過後去掉心)。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和紅棗煎煮後服用。
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發熱、身體疼痛畏寒、口渴不想吃東西的症狀。如果醫生誤用發散解表的藥物過多,導致表虛,出現上氣喘急、口乾不想吃東西、四肢沉重、冷汗直冒,甚至出現亡陽等症狀,可以用這個方子加減補中益氣湯來治療。這個方子需要在原方基礎上添加柴胡八分、升麻一錢(蜜炒過)、白芍二錢(酒炒過)、桂枝八分、酸棗仁二錢(炒過)、熟附子八分、麻黃根八分、浮小麥三錢,並且增加黃芪的用量。
一論傷寒頭痛。發熱口乾。屢服發表解肌之藥。而日晡發熱尤甚。或日經夜重。此陰虛火動也。宜用六味地黃丸。(方見勞瘵)依本方六味作湯藥。加酒炒黃柏一錢五分。知母一錢五分。
一論傷寒狐惑。多眠聲嗄。及唇口生瘡。宜用。
槐子,桃仁,艾(各一兩),棗子(十五個)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溫服。
一論汗吐下後。心胸滿悶。或頭痛微汗。虛煩不得眠。反覆顛倒。心中懊憹。乃燥熱怫鬱於內。而氣不宣通故也。宜服
梔豉湯
肥梔子(三錢),淡豆豉(三錢)
白話文:
傷寒頭痛,發燒口渴,服用過許多發汗解表藥物,但到下午發燒反而更嚴重,甚至整夜都發燒,這是陰虛火旺的表現。應該服用六味地黃丸,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加酒炒黃柏和知母各一錢五分。
傷寒狐惑,容易嗜睡,聲音嘶啞,嘴唇和口腔長瘡,應該服用以下藥方:
槐子、桃仁、艾葉各一兩,大棗十五個。將藥物研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溫服。
汗吐下之後,心胸鬱悶,可能伴隨頭痛和微汗,虛煩失眠,翻來覆去睡不著,心裡煩躁,這是體內燥熱鬱積,氣機不通暢所致。應該服用梔豉湯:
肥梔子三錢,淡豆豉三錢。
上水煎。溫服。煩躁者。懊憹不得眠也。懊憹者。沉悶不舒之貌。煩者氣也。火入於肺也。躁者血也。火入於腎也。故用梔子以治肺煩。豆豉以治腎躁。少氣虛滿。加甘草。嘔噦。加生薑一錢。橘皮二錢。有宿食而煩躁者。加大黃二錢。下後腹滿而煩。加枳實二錢。厚朴八分。
下後身熱而煩。加甘草一錢。乾薑二錢。瘥後勞復。加枳實二錢。一論傷寒已經汗下。表裡俱虛。津液枯竭。心煩發熱。氣逆欲吐。及諸煩熱。並宜服之。
竹葉石膏湯
石膏(二錢),半夏(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甘草(一錢),麥門冬(去心一錢五分)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溫溫地服用。如果病人感到煩躁不安,睡不著覺,這是因為心煩意亂,悶悶不舒,煩躁是氣火上炎,入侵肺部,不安是血火過盛,侵入腎臟。因此,用梔子治療肺部的煩躁,用豆豉治療腎臟的不安。如果病人感到氣虛乏力,肚子脹滿,可以加甘草;如果病人有嘔吐的現象,可以加生薑一錢,橘皮二錢;如果病人有宿食導致的煩躁,可以加大黃二錢;如果病人服藥後,腹部脹滿,煩躁難安,可以加枳實二錢,厚朴八分;如果病人服藥後,身體發熱,煩躁不安,可以加甘草一錢,乾薑二錢;如果病人病癒後體虛乏力,可以加枳實二錢。這一方適用於傷寒病患者,已經發汗退熱,但表裡虛弱,津液不足,心煩發熱,氣逆想吐,以及各種煩熱症狀,都可以服用。
藥方如下:竹葉石膏湯
石膏(二錢),半夏(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甘草(一錢),麥門冬(去心一錢五分)
上銼一帖。青竹葉、生薑各五六片。粳米百餘粒。水煎服。熱極發狂。倍加知母、石膏。
一論陽毒傷寒。藥下雖通。結胸不軟。痛楚喘促。或發狂亂者。宜用。
地龍水
大頭縮地龍四條。洗淨研爛。入生薑自然汁一匙。白蜜半匙。薄荷汁一匙。更入片腦一分。或半分。研勻。徐徐灌令盡。良久漸快。穩睡一頓飯時久。即與。揉心下片時。再令睡。當有汗即愈。若服下半時不應。須再服一次效。
一論傷寒自汗。大便閉結不通。最便於老人。並日久不能服藥者。又恐硝黃變為別症者。有屎已入直腸者。以此法最便益也。蜜煎導法。(方見大便閉)
白話文:
先煎一帖藥,用青竹葉和生薑各五六片,粳米百餘粒,水煎服用。如果熱度極高,出現發狂的情況,就要加倍知母和石膏。
對於陽毒傷寒,即使藥物下肚後通暢,但胸部仍然硬結不軟,伴隨疼痛、喘促,甚至發狂亂,可以用地龍水來治療。
地龍水是用四條大頭縮地龍洗淨研磨後,加入生薑汁一匙、白蜜半匙、薄荷汁一匙,再加入片腦一分或半份,研磨均勻,慢慢灌服。一段時間後,病人會漸漸好轉,沉睡一頓飯的時間。然後揉捏心窩部位,再次讓病人睡覺,等到出汗就會痊癒。如果服藥半個小時沒有效果,就需要再次服用。
對於傷寒引起的盜汗、大便閉結不通,尤其適合老年人,以及長期不能服藥的病人,也適用於擔心硝黃藥物會引起其他併發症的人。如果糞便已經進入直腸,用這個方法最為方便有效。可以用蜜煎導法(方劑請參考大便閉)。
一論傷寒陽明自汗。反小便利。大便燥硬。不可攻者。用此豬膽汁導法。(方見大便閉)
一傷寒小便不通。先將麝香、半夏末。填患人臍中。外用蔥白、田螺。搗爛成餅。封於臍中。上用帶縛住良久。下用皂莢燒煙。熏入陰中。其水竇自通。婦人亦用皂莢煎湯戽洗小便處。小水亦通。
一論傷寒日數過多。其熱不退。夢寐不寧。心驚恍惚。煩躁多痰。宜
竹茹溫膽湯
柴胡(一錢),竹茹(二錢),桔梗(一錢),枳實(麩炒一錢),黃連(一錢),人參(一錢),麥門冬(去心五分),陳皮(一錢),半夏(姜炒八分),茯苓(一錢),甘草(二錢),香附(八分)
白話文:
患傷寒,發燒出汗,反而小便次數減少,大便乾硬,不可服用攻邪藥物,可用豬膽汁來引導排泄。傷寒導致小便不通,先將麝香和半夏末塞入患者肚臍,外用蔥白和田螺搗爛成餅,封在肚臍上,用帶子綁緊,持續一段時間。同時,用皂莢燒煙,熏入患者陰部,使其水道自行通暢。婦女也可以用皂莢煎湯清洗小便處,同樣可以使小便暢通。若傷寒日數過多,熱度不退,睡眠不安,心驚恍惚,煩躁多痰,宜服用竹茹溫膽湯,其中包含柴胡、竹茹、桔梗、枳實、黃連、人參、麥門冬、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香附等藥材。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溫服。
一論傷寒曾經汗下後。而熱不退。頭疼不清。脈數實。心尚煩躁。渴不止。是陰陽交。此症甚危。其人平素有積熱。而或因心事起火也。宜用
加減解毒湯
黃連(一錢五分),梔子(一錢五分),黃芩(一錢五分),柴胡(二錢),知母(二錢),葛根(三錢),羌活(二錢),防風(一錢),連翹(一錢),人參(一錢五分),當歸(一錢),生地黃(一錢),甘草(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一論傷寒新瘥方起。勞動應事。或多言勞神。而身復發熱者。曰勞復。宜
白話文:
先將藥材黃連、梔子、黃芩、柴胡、知母、葛根、羌活、防風、連翹、人參、當歸、生地黃、甘草各取適量,加水煎煮成藥湯,溫熱服用。
這方用於治療傷寒病患,經過汗法治療後,體熱仍然不退,頭疼不清,脈搏跳動頻快有力,心煩意燥,口渴不止。這是陰陽失調,病情十分危急,可能是患者平時積有熱邪,或是心事過重導致內火上炎。
另一種情況是傷寒剛癒,就過早勞動或說話過多,導致身體再次發熱,稱為勞復。也可用這個方子治療。
益氣養神湯
人參(一錢),白茯苓(七分),當歸(三分),生甘草(三分),麥門冬,知母,梔子(各一錢),前胡(七分),陳皮(五分),升麻(三分),白芍(三分)
上銼一劑。棗一枚。水煎。溫服。
一治傷寒身熱。大小便赤如血色者。
胡黃連(一兩),山梔子(二兩去皮入蜜半兩拌和炒令微焦)
二味搗爛為末。用豬腸子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用生薑二片。烏梅一個。童便三合。浸半日。去渣。食後。暖小便同溫。下十丸立效。
白話文:
益氣養神湯
藥方:
人參(一錢),白茯苓(七分),當歸(三分),生甘草(三分),麥門冬,知母,梔子(各一錢),前胡(七分),陳皮(五分),升麻(三分),白芍(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作為一劑藥。另加紅棗一枚。用清水煎煮,溫熱服用。
主治:
傷寒發熱,大小便如血色者。
另一方:
胡黃連(一兩),山梔子(二兩去皮,加入蜜半兩拌和,炒至微焦)
將上述兩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豬腸衣包成丸,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時,取生薑兩片,烏梅一個,童便三合,浸泡半日,去渣,飯後溫熱服下,並溫服童便。一次服用十丸,可立見功效。
一傷寒婦人得病。雖瘥未滿百日。不可與男子交合。為陰陽易病。必拘急手足拳欲死。丈夫病名為陰易。婦人名為陽易。速當汗之。當瘥。滿四日不可療。宜服此藥。
乾薑四兩為末。
每服二藥。米湯調。頓服。覆衣被出汗。得解。手足伸遂愈。
一論傷寒汗下後不解。或投藥錯誤。致患人困重至死。或陰陽二症不明。七日以後。皆可服。或終日昏悶。不省人事。發熱發渴。似有狂言。一切危急之症。宜此。
奪命獨參湯
揀參(一兩)
上切。作一劑。水煎。不拘時服。渣再煎服。服後額下鼻尖微汗。是其應也。
白話文:
一位患傷寒的婦女,即使病癒未滿百日,也不可與男子交合,因為陰陽交合易使病情復發,導致手足拘緊、拳握欲死。這種病症,男人稱作陰易,女人稱作陽易。應當立即用汗法治療,病就會好轉。但若病程超過四天,則不宜再用汗法治療。此時應服用以下藥方:
乾薑四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米湯調服,服後蓋好被子,使病人出汗,即可解毒,手足伸展,痊癒。
若傷寒病人汗下後病情未解,或因用藥錯誤而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或是陰陽二症不明,病程已超過七天,皆可服用此方。若病人終日昏迷不醒,發熱口渴,甚至出現狂言,一切危急病症,都可用此方。
獨參湯:
參一兩。
將參切片,作一劑,水煎服,不拘時間。藥渣再煎服一次。服藥後額下、鼻尖微微出汗,則為藥效顯現。
一論傷寒見吐蛔者。雖有大熱。不可下之。蓋胃虛寒則蛔上膈。大凶之兆。急用炮薑、理中湯。加烏梅一個。花椒十粒。蓋蛔聞酸苦則安。卻用小柴胡湯退熱。
理中湯
人參(三錢),白朮(二錢),乾薑(一錢炮),甘草(一錢)
上銼。薑、棗煎服。
一論陰陽二症。結胸神效方。此勝陷胸、承氣、瀉心三方。
鶴頂丹
白礬(一錢),銀硃(五分)
白話文:
患了傷寒,病人出現嘔吐蛔蟲的情況,即使有發燒,也不能用瀉藥。這是因為胃氣虛寒,導致蛔蟲上逆到膈膜,是大凶之兆。應該立即服用炮薑配製的理中湯,加入烏梅一個和花椒十粒,因為蛔蟲聞到酸苦的味道就會安靜下來。然後再用小柴胡湯退燒。
理中湯的藥方是:人參三錢、白朮二錢、乾薑一錢(炮製)、甘草一錢,將藥材切碎,用薑、棗煎服。
另外,針對陰陽兩種症狀的結胸病,神效方效果最佳,勝過陷胸湯、承氣湯、瀉心湯。
鶴頂丹的藥方是:白礬一錢、銀硃五分。
上同研為末。用小瓦盞置炭火上炒。末一錢。入盞中熔化。急括為丸。如遇前症。每用一丸研細。茶清調勻。溫服。或入薑湯少許。聽其心上有隱隱微聲。結者自散。不動臟腑。不傷真氣。無問虛實。皆可用之。蓋白礬化痰解毒。銀硃是水銀煉成。能破積。故治結胸。又治痰火聲嘶神效。
姜熨法
有傷寒胸膈不寬。一切寒結、熱結、水結。食積、痞積。血結、痰結、支結。大小結胸、痞氣結者。俱用生薑搗爛如泥。去汁。取渣炒熱。絹包。漸漸揉熨心胸脅下。其滿痛豁然自愈。如姜渣冷。再入薑汁。再炒再熨。熱結不用炒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小瓦罐放在炭火上炒。取一錢粉末放入罐中熔化,迅速刮成丸狀。遇到之前提到的症狀,每次服用一丸,研磨成粉末,用茶水調勻,溫熱服用。也可以加入少許薑湯。聽其心臟部位有隱隱的微弱聲響,結塊就會自行散開,不損傷臟腑,不傷真氣。不論虛實,都可以使用。這是因為白礬能化痰解毒,銀硃是水銀煉製而成,能破除積聚。所以可以治療結胸,又能治癒痰火引起的聲音嘶啞,效果顯著。
姜熨法
如果有傷寒導致胸膈不舒,各種寒結、熱結、水結、食積、痞積、血結、痰結、支結,大小結胸、痞氣結塊,都可以用生薑搗爛成泥狀,去除汁液,取渣炒熱,用絹布包好,慢慢揉熨心胸和脅肋部位,其脹滿疼痛就會自然痊癒。如果薑渣冷了,就再加入薑汁,再次炒熱再熨。熱結不用炒。
一傷寒結胸。有痰、有熱、有滯氣。並咳嗽失聲。喘急口渴等症。
解熱下痰湯
蘇子(三錢),白芥子(三錢),枳實(二錢),黃連(八分),黃芩(二錢),黃柏(一錢五分)杏仁(三錢),烏梅(二錢),石膏(三錢),栝蔞(三錢),桔梗(八分),甘草(一錢)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頻頻服。
一傷寒結胸聲啞。用白果去殼搗爛。加蜜調勻。重湯煮熟。劃成塊。取出。無時服。(濃茶送下立已)
一傷寒濕䘌方
黃連(八分),生薑(一錢),艾葉(一錢),苦參(二錢)
白話文:
患了傷寒,胸口阻塞,伴隨痰多、發熱、氣滯,還會咳嗽失聲、呼吸急促、口渴等症狀。
解熱下痰湯:
蘇子三錢、白芥子三錢、枳實二錢、黃連八分、黃芩二錢、黃柏一錢五分、杏仁三錢、烏梅二錢、石膏三錢、栝蔞三錢、桔梗八分、甘草一錢。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頻繁服用。
另外,傷寒導致胸口阻塞、聲音嘶啞,可以取白果去殼搗碎,加入蜂蜜攪拌均勻,用重湯煮熟,切成小塊,隨時服用。濃茶送服效果更佳。
針對傷寒濕氣導致的病症,可以用黃連八分、生薑一錢、艾葉一錢、苦參二錢來治療。
上銼。水煎服。
一熱病有䘌。上下食人。豬膽一枚。苦酒一合。同煎三兩沸。滿口飲之。蟲立死。即愈。
白話文:
把藥材磨碎,用水煮來服用。 一個熱性疾病伴有腹瀉,症狀是吃進去的食物會從上面或下面排出。用一個生豬膽和一小杯醋一起加熱至沸騰三次,然後一口氣喝下去。蛔蟲立刻死亡,病症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