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麻木

脈浮而濡屬氣虛。關前得之。麻在上體。關後得之。麻在下體也。脈浮而緩屬濕。為麻痹。脈緊而浮屬寒。為痛痹。脈澀而芤屬死血。為木。不在痛癢。內經曰。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故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著痹。河間曰。留著不去。四肢麻木拘攣也。經又曰。痛者。

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痛。皮膚不榮。故為不仁。夫所謂不仁者。或周身。或四肢。唧唧然麻木不知痛癢。如繩扎縛初解之狀。古方名為麻痹者是也。丹溪曰。麻是氣虛。木是濕痰死血。然則曰麻曰木者。以不仁中而分為二也。

雖然亦有氣血俱虛。但麻而不木者。亦有虛而感濕。麻木兼作者。又有因虛而風寒濕三氣乘之。故周身掣痛。兼麻木並作者。古方謂之周痹。治法。宜先汗而後補。醫者亦各以類推而治之。不可執一見也。

一論麻木。遍身手足俱麻者。此屬氣血兩虛。宜

加味八仙湯

當歸(酒洗),川芎,熟地黃(各六分),白芍(酒炒八分),人參(六分),白朮(去蘆二錢),陳皮(八分),半夏曲(七分),白茯苓(去皮一錢),桂枝(三分),柴胡(四分),羌活(五分),防風(五分),秦艽(六分),牛膝(六分),甘草(炙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一片。棗一枚。水煎。食遠服。氣虛。加黃耆蜜炒八分。

一論麻是渾身氣虛也。

加減益氣湯

黃耆(蜜炒),人參,白朮(去蘆),陳皮,當歸(各一錢),升麻,柴胡,木香(各五分),香附,青皮(去穰),川芎(各七分),桂枝,甘草(各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棗煎服。

一論十指盡麻。並面目皆麻。此亦氣虛也。補中益氣湯。依前方去青皮、川芎、桂枝。加麥冬、羌活、防風、烏藥。共十四味。一論木是濕痰死血也。

雙合湯

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陳皮,半夏(姜炒各一錢),桃仁(去皮尖八分),白茯苓(去皮一錢),紅花(三分),白芥子(一錢),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姜十片。水煎熟。入竹瀝、薑汁同服。

一論手足麻痹。因濕所致也。香蘇散。(方見感冒)依本方加蒼朮、麻黃、桂枝、白芷、羌活、木瓜。

一論感風濕。手膊或痛或木。或遍身麻木。五積散。(方見中寒)

一論婦人七情六郁。氣滯經絡。手足麻痹。宜

開結舒經湯

紫蘇,陳皮,香附,臺烏,川芎,蒼朮(米泔浸),羌活,南星,半夏,當歸(各八分),桂枝(四分),甘草(三分)

上銼。生薑三片。入薑汁、竹瀝服。

一論口舌麻木。延及嘴角頭面亦麻。或嘔吐痰涎。或頭暈眼花。噁心。遍身麻木。宜

止麻消痰飲

黃連,半夏,栝蔞仁,黃芩,白茯苓,桔梗,枳殼(麩炒),陳皮,天麻,細辛,南星,甘草

白話文:

麻木

脈象浮而軟弱,通常是氣虛的表現。如果這種脈象出現在寸關部位,表示麻木發生在上半身;如果出現在關尺部位,表示麻木發生在下半身。脈象浮而緩和,通常是濕邪引起的麻痹。脈象浮而緊,通常是寒邪引起的痛痹。脈象澀而空虛,通常是瘀血阻滯,導致肢體麻木不仁,沒有痛感。

《內經》說,風、寒、濕三種邪氣共同作用,就會形成痹症。其中,寒邪偏盛,就會引起痛痹;濕邪偏盛,就會引起著痹。名醫劉河間說,濕邪停留在體內不去,就會導致四肢麻木、拘攣。

《內經》還說,疼痛是因為體內寒邪過多,所以會感覺疼痛。而那些不痛不癢的麻木,往往是因為病程已久,病邪深入體內,使得氣血運行不暢,經絡也時常閉塞,所以不會感覺疼痛。皮膚得不到氣血的濡養,就會麻木不仁。

所謂的麻木不仁,可能是全身,也可能是四肢,會感覺像有螞蟻在爬,麻木不知痛癢,就像被繩子捆綁很久剛解開時的感覺。古時候把這種情況叫做「麻痹」。名醫朱丹溪說,麻木是氣虛的表現,而木是濕痰和瘀血的表現。因此,麻和木雖然都是不仁,但它們的原因和性質有所不同。

雖然也有氣血都虛的情況,但也有只有麻而沒有木的情況,還有虛弱而又感受濕邪,導致麻木同時發生的情況。另外,也有因為虛弱而同時感受風、寒、濕三種邪氣,導致全身抽痛,兼有麻木的,古人稱之為「周痹」。治療原則,應該先用發汗的方法祛邪,然後再用補益的方法扶正。醫生也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運用治療方法,不能拘泥於一種方法。

關於麻木的論述

全身手腳都麻木,通常是氣血兩虛的表現,可以服用加味八仙湯

當歸(用酒洗過)、川芎、熟地黃(各六分)、白芍(用酒炒過,八分)、人參(六分)、白朮(去除蘆頭,二錢)、陳皮(八分)、半夏曲(七分)、白茯苓(去皮,一錢)、桂枝(三分)、柴胡(四分)、羌活(五分)、防風(五分)、秦艽(六分)、牛膝(六分)、炙甘草(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生薑一片、紅棗一枚,用水煎服,最好在飯後服用。如果氣虛明顯,可以加入蜜炙黃耆八分。

關於麻是全身氣虛的論述,可以服用加減益氣湯

蜜炙黃耆、人參、白朮(去蘆)、陳皮、當歸(各一錢)、升麻、柴胡、木香(各五分)、香附、青皮(去除內瓤)、川芎(各七分)、桂枝、甘草(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生薑、紅棗煎服。

如果十個手指都麻木,甚至連臉部和眼睛都麻木,這也是氣虛的表現,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將原方中的青皮、川芎、桂枝去除,加入麥冬、羌活、防風、烏藥,共十四味藥。

關於木是濕痰和瘀血的論述,可以服用雙合湯

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陳皮、半夏(用生薑炒過,各一錢)、桃仁(去除皮和尖,八分)、白茯苓(去皮,一錢)、紅花(三分)、白芥子(一錢)、甘草(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十片,用水煎好,再加入竹瀝和薑汁一起服用。

手腳麻痹,通常是濕邪引起的,可以服用香蘇散(方子在感冒的章節),在此方基礎上加入蒼朮、麻黃、桂枝、白芷、羌活、木瓜。

如果感受風濕,手臂或痛或麻,或全身麻木,可以服用五積散(方子在中寒的章節)。

如果婦女因七情六欲導致氣機鬱滯,經絡不通,引起手腳麻痹,可以服用開結舒經湯

紫蘇、陳皮、香附、台烏、川芎、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羌活、南星、半夏、當歸(各八分)、桂枝(四分)、甘草(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再加入薑汁和竹瀝一起服用。

如果口舌麻木,甚至蔓延到嘴角和頭面,或者伴有嘔吐痰涎,頭暈眼花,噁心,全身麻木,可以服用止麻消痰飲

黃連、半夏、栝蔞仁、黃芩、白茯苓、桔梗、枳殼(用麩皮炒過)、陳皮、天麻、細辛、南星、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