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麻木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服。血虛。加當歸。氣虛。加人參。亦有十指麻木。胃中有濕痰死血。加蒼朮、白朮。少佐熟附子。行經中死血者。四物湯加紅花、桃仁、韭葉。忌生冷魚腥。發風發熱之物。

一論十指痠痛。麻木不仁。

大附子木香各等分。每服三錢。姜三片。水一碗。煎七分服。

一論婦人遍身麻痹。謂之不仁。皆因血分受風濕所致。用祛風散。送下五補丸。

祛風散

生川烏,白朮(去蘆),白芷(各三錢),甘草(二錢)

上為細末。酒調。吞下五補丸。

五補丸

黃耆(蜜炒一兩),人參(五錢),附子(一個),當歸(三錢),白芍(酒炒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祛風散送下。

一論不仁者。謂不凝和也。痛癢不知。針灸不知是也。經曰。諸乘虛寒。而鬱冒不仁。蓋其血氣虛弱。不能周流於一身。於是正氣為邪氣所伏。故肢體頑麻。不知痛癢。遇寒。厥如死屍。而鬱且冒也。用麻桂各半湯。不愈者。補中益氣湯入薑汁。設或汗如油。喘不休。喘而直視。水漿不入者。皆為絕症也。

一論風熱血燥。皮膚瘙癢。頭面手足麻木。

清涼潤燥湯

當歸(酒洗),生地黃(各一錢半),黃連,黃芩,白芍(煨),川芎(各一錢),天麻,防風,羌活,荊芥(各八分),細辛(六分),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食遠服。麻甚。加川烏炮三分。

一論面上木處。可用桂枝為末。用牛皮膠。和少水化開。調敷之。厚一二分。若腳底硬木處。可將牛皮膠熔化。入薑汁調和。仍入南星末五錢和勻。用厚紙攤貼二三分。乘半熱。裹貼腳底。用溫火烘之。此外治也。

一治兩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臥。乃熱傷元氣也。

黃耆(八錢),人參(五錢),白芍(三錢),柴胡(二錢五分),升麻(二錢),五味子(百四十粒),生甘草(五錢),炙甘草(二錢)

上銼。水煎。稍熱。空心服。

一治兩腿麻木。沉重無力。多汗。喜笑。口中涎下。身重如山。語聲不出。右寸脈洪大。

黃耆(三錢),當歸(二錢),蒼朮(四錢),陳皮(五錢),藁本(三錢),黃柏(酒炒一錢)柴胡(三錢),升麻(一錢),知母(酒炒一錢),五味子(一錢),生甘草(二錢五分)

上每銼一錢。水煎。空心服。少待以早飯壓之。

一治皮膚間有麻木。乃肝氣不行故也。

黃耆(一兩),白芍(一兩半),橘皮(一兩半不去白),澤瀉(五錢),炙甘草(一兩)

上銼。水煎。溫服。

白話文:

麻木

手腳麻木,用生薑三片水煎服。若因血虛,加當歸;若因氣虛,加人參。十指麻木,若因胃中有濕痰死血,加蒼朮、白朮,少加熟附子。經期出現死血導致的麻木,用四物湯加紅花、桃仁、韭菜葉。忌食生冷、魚腥及發風發熱的食物。

十指痠痛麻木,用大附子、木香等量,每次服三錢,加生薑三片,水一碗煎至七分服下。

婦女全身麻痹(麻木),皆因血分受風濕所致,用祛風散送服五補丸。

祛風散:生川烏、白朮(去蘆)、白芷(各三錢)、甘草(二錢),研成細末,酒調服,送服五補丸。

五補丸:黃耆(蜜炒一兩)、人參(五錢)、附子(一個)、當歸(三錢)、白芍(酒炒五錢),研成細末,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六七十丸,用祛風散送服。

麻木不仁,指身體感覺遲鈍,疼痛瘙癢都感覺不到,針灸也無感覺。經書記載,因虛寒鬱結而導致麻木,是因血氣虛弱,不能周流全身,正氣被邪氣所壓制,所以肢體麻木,感覺不到疼痛瘙癢。遇冷則像死屍一樣僵硬冰冷。可用麻黃、桂枝等量煎湯服用。若無效,則用補中益氣湯加薑汁。若出汗如油、喘息不止、喘息時眼睛直視、無法進食飲水,則屬絕症。

風熱血燥導致皮膚瘙癢,頭面手足麻木,用清涼潤燥湯。

清涼潤燥湯:當歸(酒洗)、生地黃(各一錢半)、黃連、黃芩、白芍(煨)、川芎(各一錢)、天麻、防風、羌活、荊芥(各八分)、細辛(六分)、甘草(五分),水煎服,飯後服用。麻木嚴重者,加川烏炮製三分。

面部麻木,可用桂枝研末,加牛皮膠少許水化開調勻敷於患處,厚度一二分。腳底麻木硬結,可將牛皮膠熔化,加薑汁、南星末五錢調勻,用厚紙攤開,厚度二三分,趁半熱敷貼於腳底,用溫火烘烤。

兩手指麻木,四肢困倦,嗜睡懶動,是熱傷元氣所致。

黃耆(八錢)、人參(五錢)、白芍(三錢)、柴胡(二錢五分)、升麻(二錢)、五味子(百四十粒)、生甘草(五錢)、炙甘草(二錢),水煎,稍溫服,空腹服用。

兩腿麻木,沉重無力,多汗,愛笑,流口水,身體沉重如山,說話困難,右寸脈洪大。

黃耆(三錢)、當歸(二錢)、蒼朮(四錢)、陳皮(五錢)、藁本(三錢)、黃柏(酒炒一錢)、柴胡(三錢)、升麻(一錢)、知母(酒炒一錢)、五味子(一錢)、生甘草(二錢五分),每次取一錢分量水煎服,空腹服用,稍待片刻再吃早飯。

皮膚麻木,是肝氣不通所致。

黃耆(一兩)、白芍(一兩半)、橘皮(一兩半,不去白)、澤瀉(五錢)、炙甘草(一兩),水煎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