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四 (4)
卷四 (4)
1. 溺血
一論溺血者。小便出血。乃心移熱於小腸也。宜
清腸湯
當歸,生地黃(焙),梔子(炒),黃連,芍藥,黃柏,瞿麥,赤茯苓,木通,萹蓄,知母(各一錢),甘草(減半),麥門冬(一錢去心)
上銼一劑。燈心、烏梅。水煎。空心服。溺血莖中痛。加滑石、枳殼。去芍藥、茯苓。
金黃散,治尿血。
槐花(淨炒),鬱金(濕紙包火煨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淡豆豉湯送下。
一治小便下血不止。地骨皮。燒酒二鍾。煎至七分。去渣。空心服。立止。
一治小便溺血。旱蓮草、車前草。各取自然汁。每服半茶鍾。空心服自愈。
又方。用壯年無病人頭髮。不拘多少。燒存性。將側伯葉搗汁。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以四物湯下。
一治溺血不止效方
小薊根,生地黃(各二錢),通草,滑石,蒲黃(炒),淡竹葉,當歸,藕節,山梔,甘草(各六分),茯苓,車前草(各八分)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
一治尿後有鮮血。用柿子三枚。燒灰。陳米煎湯調服。因柿性寒故也。
一治尿血。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殊效。
一尿血。因心腎氣結所致。或憂勞房室過度而得之。實因精氣滑脫。陰虛火動。榮血妄行耳。尿行則不痛。尿淋血行則痛。
一治暴熱尿血。山梔子去皮炒。水煎服。
一治小便出血。以車前草根葉。多取洗淨。取汁頻服。可通五淋。
白話文:
[溺血]
討論溺血的情況,即是小便中帶有血跡,這通常是因為心臟的熱氣影響到了小腸。建議使用「清腸湯」來治療。
清腸湯的成分包括:當歸,生地黃(烘焙過),梔子(炒過),黃連,芍藥,黃柏,瞿麥,赤茯苓,木通,萹蓄,知母(各一錢),甘草(減半量),麥門冬(一錢,去心)。以上藥材混合成一份,再加入燈心草和烏梅,用水煎煮後,在空腹時服用。如果小便時感到疼痛,可在湯中添加滑石和枳殼,但需去掉芍藥和茯苓。
「金黃散」可以治療尿血,主要成分為槐花(淨炒)和鬱金(濕紙包火煨各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淡豆豉湯送下。
另一個治療小便出血的方法是,用地骨皮,燒酒二杯,煎煮至剩七分,去渣,在空腹時服用,能立即止血。
還有一種方法是使用旱蓮草和車前草,各取其自然汁液,每次服用半茶杯,空腹服用即可痊癒。
另有一方,使用壯年健康人的頭髮,數量不限,燒成灰燼,再將側柏葉搗碎成汁,與糯米糊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粒,配合四物湯一起服用。
另一種治療溺血不止的有效方法是,小薊根,生地黃(各二錢),通草,滑石,蒲黃(炒),淡竹葉,當歸,藕節,山梔,甘草(各六分),茯苓,車前草(各八分)。將這些藥材混合成一份,用水煎煮,空腹時服用。
對於尿後出現鮮血的情況,可用三個柿子燒成灰,用陳米煎湯調服,因柿子性質寒涼,有助於止血。
另一種治療尿血的方法是,使用六味地黃丸,加上黃柏和知母,效果顯著。
尿血可能是由於心臟和腎臟氣結所導致,或者是由於過度勞累或性生活過度引起的。實際上,這是因為精氣流失,陰虛火旺,導致血液異常流動。排尿時如果不痛,可能只是尿血;如果排尿時疼痛,則可能是尿淋出血。
對於突然熱性尿血的情況,可使用去皮炒過的山梔子,用水煎煮後服用。
另一種治療小便出血的方法是,大量使用車前草的根和葉,洗淨後取出汁液頻繁服用,可以治療各種類型的尿淋。
2. 惡熱
惡熱非熱。明是虛症。經曰。陰虛則發熱。陽在外為陰之衛。陰在內為陽之守。精神外馳。淫欲無節。陰氣耗散。陽無所附。遂致浮散於肌表之間而惡熱也。當作陰虛火動治之。
白話文:
【對於熱的不適感】
對於熱的不適感,實際上並不是因為天氣真的熱,而是身體出現了虛弱的情況。根據古籍記載,陰氣不足會導致發熱。陽氣在外面保護著陰氣,陰氣在裡面穩定著陽氣。如果精神過度消耗,或是生活作息不規律、房事無節制,就會使陰氣大量流失,導致陽氣沒有陰氣來穩定,因而飄散在身體表面,產生對熱的不適感。這種情況應被視為陰虛引起的火氣上升,需要針對此症狀進行治療。
3. 惡寒
惡寒非寒。明是熱症。亦有久服熱藥而得之。河間謂火極似水。熱甚而反覺自冷。實非寒也。有用熱藥而少愈者。辛能發散。郁遏暫開耳。又曰。火熱內熾。寒必蕩外。故惡寒。實非寒症。凡背惡寒甚者。脈浮而無力者。陽虛也。用參、耆之類。加附子少許。
一婦人六月惡寒之極。怕風。雖穿棉襖。亦不覺熱。此火極似水也。六脈洪數。小水赤少。予以皮硝五錢。溫水化服而愈。一羅工部仲夏腹惡寒而外惡熱。鼻吸氣而腹覺冷。體畏風而惡寒。脈大而虛微。每次進熱粥甌許。必兼食生薑甌許。若粥離火食。腹內即冷。余曰。熱之不熱。是無火也。宜用八味丸。壯火之源。以消陰翳。彼反服四物元參之類而歿。惜哉。
白話文:
【對於惡寒的理解】
惡寒並不是因為寒冷。事實上,這是一種熱症的表現。也有因長期服用熱性藥物導致的情況。正如河間學派所說,火氣過旺會呈現出像水一樣的冷感,當體內熱度過高時,反而會讓人感覺自己很冷,但實際上並非真的感到寒冷。有時候,使用熱性藥物後病情會稍微好轉,這是因為辛辣藥物可以幫助發散體內的鬱熱,讓身體得到短暫的舒緩。再說一次,當體內火熱旺盛時,身體表面就會感到寒冷,所以產生了惡寒的現象,但這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寒症。凡是背部特別感到寒冷,且脈搏浮弱無力的人,是因為陽氣虛弱,應該使用如人參、黃耆等補品,加上少量的附子來調理。
有個婦女在六月份的時候極度感到寒冷,怕風吹,即使穿上棉衣,也不覺得熱。這是因為體內火氣太盛,呈現出像水一樣的冷感。她的六脈都呈現洪大而數的脈象,小便顏色深紅且量少。我讓她服用五錢的芒硝,用溫水溶解後飲下,她的病就痊癒了。另有一名姓羅的工部長官,在仲夏時節腹部感覺寒冷,但身體外部卻感到熱。他鼻吸空氣時,腹部會感覺到冷,身體畏風,而且非常怕冷。他的脈象大而虛弱。每次進食熱粥一小甌時,必須同時吃下一小甌的生薑。如果粥離開火後食用,腹部就會馬上感到冷。我告訴他,熱食不熱,表示體內沒有足夠的火氣。應該使用八味丸,壯大火源,以消除體內的陰寒。但他卻選擇服用四物和玄參等涼血滋陰的藥物,結果不幸去世。真是可惜。
4. 汗症
(自汗,盜汗)
脈大而虛浮而濡者。汗。在寸為自汗。在尺為盜汗。傷寒脈陰陽俱緊。當無汗。若自汗者。曰亡陽。不治。
自汗者。無時而濈濈然出。動則為甚。屬陽虛。衛氣之所司也。盜汗者。寐中出。通身如浴。覺來方止。屬陰虛。榮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補陽調衛。盜汗宜補陰降火。心虛而冷汗自出者。理宜補肝。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也。陰虛火炎者。法當補腎。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又有火氣上蒸胃中之濕。亦能生汗。涼膈散主之。凡汗出發潤。汗出如油。汗綴如珠者。皆不治也。自汗大忌生薑。以其開腠理故也。
一論自汗屬陽虛。時常而出也。宜
參耆湯
黃耆(蜜炙),人參,白朮(去蘆炒),白茯苓(去皮),當歸(酒洗),熟地黃,白芍(酒炒)酸棗仁(炒),牡蠣(煅各一錢),陳皮(七分),甘草(炙二分),烏梅(一枚)
上銼一劑。棗一枚。浮小麥一撮。水煎。溫服。
一論自汗虛弱之人。可服
大補黃耆湯,黃耆(蜜炒),人參,白朮(去蘆炒),白茯苓(去皮),當歸(酒洗),白芍(酒炒),熟地
黃,山茱萸(酒蒸去核),肉蓯蓉(酒洗各一錢),五味子(十粒),肉桂(五分),防風(七分),甘草(炙三分)
上銼一劑。棗二枚。水煎。溫服。
一論盜汗。屬陰虛。睡中則出。醒則止也。此方治盜汗之聖藥也。
當歸六黃湯
當歸(酒洗),黃耆(蜜炙),生地黃,熟地黃(各二錢),黃柏,黃連,黃芩(各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
一論治盜汗。屬氣血兩虛者。宜
滋陰益陽湯
當歸(酒洗),熟地黃,生地黃,白芍(酒炒各一錢),黃柏(蜜水炒),知母(蜜水炒各八分),人參(五分),白朮(去蘆),白茯苓(去皮),黃耆(蜜水炒各一錢),陳皮(八分),甘草(炙八分)
上銼一劑。棗二枚。淨小麥一撮。水煎。溫服。
一論自汗盜汗。宜實腠理也。男子失精。女子夢交。自汗盜汗。宜
白龍膠
桂枝,白芍(酒炒),龍骨(煅),牡蠣(煅各三錢),甘草(炙一錢)
上銼一劑。棗二枚。水煎服。
四制白朮散
白朮(四兩),黃耆(炒一兩),石斛(炒二兩),牡蠣(煅一兩),甘草(炙一錢),麥麩(炒一兩)
有止用白朮為末。每服三錢。粟米調服。
一論心汗者。心孔有汗。別處無也。宜
茯苓補心湯
白茯苓(去皮),人參,白朮(去蘆),當歸,生地黃,酸棗仁(炒),麥門冬(去心),陳皮,黃連(炒各等分),甘草(炙八分),辰砂(研末臨服調入五分)
上銼一劑。棗二枚。烏梅一個。浮小麥一撮。水煎。食遠服。
一秘方。治冷汗時出。宜用公豬肚洗淨。裝糯米入內。令滿。用線縫口。入砂鍋內。水煮爛。將肚與湯一併食之。用糯米曬乾為末。每服小盞空心。米湯調服。
白話文:
汗症
(分為自汗和盜汗)
脈象如果呈現大、虛浮、又濡軟的狀態,表示有汗。汗如果主要出現在寸部(手腕處),屬於自汗;如果主要出現在尺部(手肘處),屬於盜汗。傷寒的脈象陰陽都緊繃,正常來說應該沒有汗,如果有自汗,就表示陽氣虛脫,病情危急,難以治療。
自汗是指不分時間,總是汗出不止,稍微活動就更嚴重,這屬於陽氣虛弱,是衛氣功能失調所引起的。盜汗是指睡著時出汗,全身像洗澡一樣濕透,醒來後汗就停止,這屬於陰液虧虛,是榮血功能失調所引起的。一般來說,自汗適合補益陽氣、調理衛氣;盜汗適合滋補陰液、降火。心氣虛弱而冷汗自發出的情況,應當調理肝臟,補益火的根源,來消除陰寒的影響。陰虛而虛火旺盛的情況,應當補腎,壯大腎水的功能,來制約過旺的陽火。
另外,火氣上蒸,加上胃裡有濕氣,也可能導致出汗。這種情況可以使用涼膈散來治療。凡是汗出後皮膚油亮,汗水像油一樣,或汗珠像珍珠一樣串連,都屬於病情危急,難以治療的徵兆。自汗的人尤其忌食生薑,因為生薑會打開毛孔,使汗出更多。
關於自汗,認為屬於陽虛,所以常常出汗,應服用:
- 參耆湯 黃耆(蜜炙),人參,白朮(去蘆炒),白茯苓(去皮),當歸(酒洗),熟地黃,白芍(酒炒),酸棗仁(炒),牡蠣(煅),各一錢,陳皮七分,甘草(炙)二分,烏梅一枚。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紅棗一枚、浮小麥一小把,用水煎煮後溫服。
對於自汗體虛的人,可以服用:
- 大補黃耆湯 黃耆(蜜炒),人參,白朮(去蘆炒),白茯苓(去皮),當歸(酒洗),白芍(酒炒),熟地黃,山茱萸(酒蒸去核),肉蓯蓉(酒洗),各一錢,五味子(十粒),肉桂五分,防風七分,甘草(炙)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紅棗二枚,用水煎煮後溫服。
關於盜汗,認為屬於陰虛,睡著時出汗,醒來後停止。這個藥方是治療盜汗的特效藥:
- 當歸六黃湯 當歸(酒洗),黃耆(蜜炙),生地黃,熟地黃各二錢,黃柏,黃連,黃芩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空腹服用。
針對盜汗,認為屬於氣血兩虛的情況,應服用:
- 滋陰益陽湯 當歸(酒洗),熟地黃,生地黃,白芍(酒炒)各一錢,黃柏(蜜水炒),知母(蜜水炒)各八分,人參五分,白朮(去蘆),白茯苓(去皮),黃耆(蜜水炒)各一錢,陳皮八分,甘草(炙)八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紅棗二枚,淨小麥一小把,用水煎煮後溫服。
認為自汗和盜汗都需要固澀毛孔。男子遺精,女子夢交,伴隨自汗盜汗,適合服用:
-
白龍膠 桂枝,白芍(酒炒),龍骨(煅),牡蠣(煅)各三錢,甘草(炙)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紅棗二枚,用水煎煮後服用。
-
四制白朮散 白朮(四兩),黃耆(炒一兩),石斛(炒二兩),牡蠣(煅一兩),甘草(炙一錢),麥麩(炒一兩)。 有的只用白朮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小米粥調服。
關於心汗,指的是只有心口部位出汗,其他地方沒有,應服用:
- 茯苓補心湯 白茯苓(去皮),人參,白朮(去蘆),當歸,生地黃,酸棗仁(炒),麥門冬(去心),陳皮,黃連(炒)各等分,甘草(炙)八分,辰砂(研末,服用時加入)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紅棗二枚、烏梅一個、浮小麥一小把,用水煎煮後,在飯後服用。
一個秘方,用來治療常常出冷汗的情況: 用公豬肚洗淨,裝入糯米,填滿後用線縫合,放入砂鍋中加水煮爛,將豬肚和湯一起吃掉。再將糯米曬乾磨成粉,每次早晨空腹服用一小杯,用米湯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