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四 (2)
卷四 (2)
1. 吐血
上銼一劑。水煎。入十汁飲同服。如不思飲食。加白朮去蘆一錢。
一治吐血不止。屬實熱者。胡云閣傳。
將軍丸
錦紋大黃酒拌。九蒸九曬。為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滾湯送下。下血。條芩湯送下。
一論先吐血而後見痰者。是陰虛也。宜
清火滋陰湯
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生地黃,牡丹皮,赤芍,梔子,黃連,山藥,山茱萸(去核),澤瀉,赤茯苓(去皮),甘草
上銼一劑。水煎。入童便同服。
一論先吐痰而後見血者。是積熱也。宜
清肺湯
白茯苓(去皮),陳皮,當歸,生地黃,芍藥,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黃芩,山梔,紫菀,阿膠(炒),甘草(減半),烏梅(一個),桑白皮(各等分)
上銼一劑。棗一枚。水煎服。喘急。加蘇子。去天門冬。
一治吐血。一服立止。
歸尾,赤芍,生地黃,百合,貝母,梔子(炒),麥門冬(去心各一錢),蒲黃(炒黑),牡丹皮(各七分),川芎,阿膠(炒),熟地黃,桃仁(去皮尖各五分)
上銼一劑。生薑一片。水煎服。
一論痰中見血。
當歸(一錢),白芍(一錢),白朮(一錢五分),青皮(五分),桃仁(去皮尖一錢),牡丹皮(一錢五分),黃芩(八分),桔梗(五分),貝母(一錢),梔子(炒黑八分),甘草(三分),潮熱。加柴胡、赤茯苓。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一論每言語過多。即吐血一二口。久有此病。遇勞即作。此勞傷肺氣。其血必散。視之果然。宜服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依本方加麥門冬、五味子、山藥、地黃、茯神、遠志立效。一論吐血。每遇勞則作。咳嗽有痰。吐血。脾胃腎三脈皆洪數。宜補中益氣湯。依本方加貝母、茯苓、石棗、山藥、麥門、五味。
一男子鰥居數年。素勤苦。勞則吐血發熱煩躁。服犀角地黃湯。氣高而喘。前病益盛。更遺精白濁。形體倦怠。飲食少思。脈洪大。舉按有力。服十全大補湯。加麥門冬、五味、山藥、山茱而愈。
一儒者素勤勞苦。吐血發痙。不知人事。余以為脾胃虛損。用十全大補湯。及加減八味丸。而痙愈。用歸脾湯而血止。
一童子年十四。發熱吐血。余謂宜補中益氣湯。兼滋化源。伊信用寒涼降火。愈甚。始謂余曰。童子未室。何腎虛之有。參、耆補氣。奚為用之。余述丹溪云。腎主閉藏。肝主疏泄。二臟俱有相火。而其繫上屬於心。心為君火。為物所感。則易於動。心動則相火翕然而隨。雖不交會。
其精亦暗耗矣。又精血篇云。男子精末滿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臟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遂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味地黃丸。加麥門冬、五味。治之而愈。後因勞怒。忽吐紫血塊。先用花蕊石散。又用獨參湯漸愈。後勞則咳嗽吐血一二口。脾胃腎三脈皆洪數。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全愈。
白話文:
吐血
第一種治療方法:將藥材研磨成一劑,水煎服,加入十種果汁一同服用。如果不想吃東西,可以再加一錢去蘆白朮。此方適用於因實熱引起的吐血不止,出自胡云閣的醫案。
另一種治療方法(將軍丸):將錦紋大黃用酒拌勻,反覆九蒸九曬,研磨成粉末,製成梧桐子大小的水丸。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若出血不止,則改用條芩湯送服。
關於先吐血後見痰的情況:這是陰虛引起的,宜用清火滋陰湯: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生地黃、牡丹皮、赤芍、梔子、黃連、山藥、山茱萸(去核)、澤瀉、赤茯苓(去皮)、甘草,研磨成一劑,水煎服,加入童便一同服用。
關於先吐痰後見血的情況:這是積熱引起的,宜用清肺湯:白茯苓(去皮)、陳皮、當歸、生地黃、芍藥、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黃芩、山梔、紫菀、阿膠(炒)、甘草(減半)、烏梅(一個)、桑白皮(等分),研磨成一劑,加一枚棗,水煎服。如果呼吸急促,可以加蘇子,並去除天門冬。
一種見效迅速的吐血治療方法:歸尾、赤芍、生地黃、百合、貝母、梔子(炒)、麥門冬(去心)、蒲黃(炒黑)、牡丹皮、川芎、阿膠(炒)、熟地黃、桃仁(去皮尖),研磨成一劑,加一片生薑,水煎服,可立即止血。
關於痰中帶血的情況:當歸、白芍、白朮、青皮、桃仁(去皮尖)、牡丹皮、黃芩、桔梗、貝母、梔子(炒黑)、甘草,研磨成一劑,加三片生薑,水煎溫服。若伴有潮熱,則需加柴胡、赤茯苓。
關於因說話過多而引起的吐血:如果經常說話過多就吐血,且病程較長,勞累時就會發作,這是勞傷肺氣導致的,宜服用補中益氣湯(方劑見內傷篇),並加麥門冬、五味子、山藥、地黃、茯神、遠志,療效顯著。
關於勞累時發作的吐血:如果勞累時就吐血,伴有咳嗽痰多,吐血,且脾胃腎三脈皆洪數,宜服用補中益氣湯,並加貝母、茯苓、石棗、山藥、麥門冬、五味子。
一個長期獨居、辛勞的男子,勞累時會吐血、發熱、煩躁,服用犀角地黃湯後,氣喘加重,病情惡化,還伴有遺精、白濁、體倦、食少、脈洪大等症狀,服用十全大補湯加麥門冬、五味子、山藥、山茱萸後痊癒。
一位勤勞的儒者,吐血並伴有痙攣,昏迷不醒,醫生認為是脾胃虛損,用十全大補湯及加減八味丸治療痙攣,用歸脾湯止血。
一個十四歲的男孩,發熱吐血,醫生認為應該用補中益氣湯滋補,但家屬卻使用寒涼降火藥物,病情加重。醫生解釋說,即使是童子,腎虛也是可能的,參、耆補氣是有必要的。腎主閉藏,肝主疏泄,兩者都與相火相關,而相火又與心相連。心為君火,受外邪侵犯容易動搖,心動則相火隨之而動,即使沒有房事,精氣也會暗耗。根據《精血篇》所述,男子精滿後行房事以通精,否則五臟會有不足,日後容易患病。最終,醫生使用了補中益氣湯及六味地黃丸,加麥門冬、五味子治療,使其痊癒。後來,因勞怒又吐出紫色的血塊,先用花蕊石散,再用獨參湯,逐漸痊癒。後來勞累時會咳嗽吐血,脾胃腎三脈皆洪數,服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