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四 (1)
卷四 (1)
1. 吐血
一切諸失血症。脈沉小身涼者生。脈大身熱者死。吐後。脈微者。可治。吐衄後。復大熱。脈反躁。急者死。
夫人身之血。名曰榮。榮者。謂榮潤於身之物也。血生精。故血充則力強體健。顏色青為血虛。色赤為血熱。白色氣血兩虛。血屬陰。陰乃陽之守也。陰有質者。則陽氣得以倚附焉。陰精一虛。則諸火炎炎。眾液沸騰妄行矣。夫人之五內。心生血。脾統血。肝藏血。猶水也。
中和則循經調暢。寒則凝滯。熱則湧射。惟小兒不知冷熱。衣被過厚。亦致客熱。則鼻中衄也。鬱熱結於陽明之經。故傷寒鼻流血。名曰紅汗。邪隨而解矣。治法不同。其男婦陰血。皆繫於心脾。君相二火協動。以致妄行而成血症。其先天真陰不足者。欲雖不淫。亦作斫喪精竭而論。
相火暴熾衝上。血湧諸絡管而來。鮮者宜涼補之劑止之。瘀者不可用京墨及十灰散、三七等劫藥阻塞。惟清涼引血歸元。補益滋陰降火。乃為良策也。
一論吐血。皆因虛火妄動。血得熱而妄行。此方主之。
涼血地黃湯
犀角(乳汁磨臨服入藥內或銼末煎四分),生地黃(酒洗一錢),牡丹皮(二錢),赤芍(七分),黃連(酒炒一錢),黃芩(酒炒一錢),黃柏(酒炒五分),知母(一錢),玄參(一錢),天門冬(去心一錢),扁柏葉(三錢許),茅根(二錢)
上銼。水煎。入後十汁同服。
一吐血成塊者。加大黃一錢。桃仁十個。去皮尖。研如泥。衄血。加梔子、沙參、玄參。溺血。加木瓜、牛膝、條芩、荊穗、地榆。倍知、柏。便血。加黃連、槐花、地榆、荊穗、烏梅。善酒者。加葛根、天花粉。
十汁飲
藕節,甜梨,茅根,韭菜,蘿蔔,家園生地黃,沙蜜,竹瀝,童便,京墨(磨藕汁)
上十汁。合作一處。不見火。入前湯藥半鍾。頻頻服之。不可間斷。服至血止。再服後滋陰清火湯同服。
一治吐血不止神方
家園生地黃(半斤洗淨搗爛扭汁),生大黃末(一方寸七錢許)
上煎地黃汁三沸。下大黃末調勻。空心服。溫飲一小盞。一日三服。血即止。
一治吐血咳嗽。上喘心慌。脈洪火盛。死在須臾。家園生地黃(北人呼為婆娑奶遍地有之)取來洗淨。搗汁半鍾。白童便半鍾。二味合一處。重湯煮一沸。溫服立效。
一論吐血。覺胸中氣塞上。吐紫血者。此上焦積熱也。宜桃仁承氣湯。(方見傷寒)
一治諸失血。韭菜連根洗淨。石臼內搗爛。入童便。用布扭去渣。重湯煮蕩令熱。濁者居下不用。止用清者。或單服。或入藥服俱好。或調百草霜二錢服之。血止效。
一論吐血衄血。宜用
滋陰清火湯
當歸(二錢),川芎(五分),赤芍(七分),生地黃(一錢五分),黃柏(乳汁炒一錢),生知母(一錢),麥門冬(去心一錢),牡丹皮(一錢),玄參(一錢),犀角(一錢),山梔仁(炒黑一錢),阿膠(炒五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吐血
所有各種失血的症狀,如果脈象沉細而且身體發冷,表示病情尚可治療;如果脈象大而身體發熱,則表示病情危險。吐血之後,如果脈象變得微弱,表示還有救治的機會;如果吐血或流鼻血後,反而出現高熱,脈象又變得急躁,情況就非常危急了。
人體內的血液,稱為「榮」,意思是能夠滋養身體的物質。血液是由精氣轉化而來的,所以血液充足就會力氣強健,身體健康。臉色青表示血虛,臉色紅表示血熱,臉色蒼白則表示氣血兩虛。血屬於陰,陰是陽的守護者,有形的陰存在,陽氣才能依附。如果陰精虧虛,虛火就會上炎,導致各種體液沸騰而妄行。人體的五臟之中,心臟產生血液,脾臟統攝血液,肝臟儲藏血液,就像水一樣。
平和時,血液會依照經絡運行,如果遇寒就會凝滯,遇熱就會湧出。小孩子因為不知冷熱,穿蓋過厚的衣物,也可能導致體內產生熱邪,引起鼻出血。鬱積的熱邪結聚在陽明經,所以傷寒時會流鼻血,這稱為「紅汗」,邪氣隨之消散。治療方法各有不同。男女性的陰血都和心脾有關,君火和相火協同作用,導致血不循常道而形成出血的病症。如果先天陰精不足的人,即使沒有過度的性慾,也會被視為損傷精氣過度。
相火過旺而上衝,血液會從各個脈絡湧出。鮮紅色的出血,適合用涼血滋補的藥方來止血;瘀血不能用京墨、十灰散、三七等藥物來強行阻塞,應該用清涼的藥物引導血液回歸本位,並用滋陰降火的藥物來調理才是良策。
關於吐血,通常是因為虛火妄動,血液遇熱而妄行。下面這個藥方可以治療:
- 涼血地黃湯:
- 犀角(磨成乳汁在服藥時加入,或磨成粉末煎服四分)
- 生地黃(用酒洗過,一錢)
- 牡丹皮(二錢)
- 赤芍(七分)
- 黃連(用酒炒過,一錢)
- 黃芩(用酒炒過,一錢)
- 黃柏(用酒炒過,五分)
- 知母(一錢)
- 玄參(一錢)
- 天門冬(去心,一錢)
- 扁柏葉(約三錢)
- 茅根(二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加入後面的十種藥汁一同服用。
如果吐血有血塊,加入大黃一錢、桃仁十個(去皮尖,搗成泥狀)。如果是流鼻血,加入梔子、沙參、玄參。如果是尿血,加入木瓜、牛膝、條芩、荊穗、地榆,並將知母、黃柏的用量加倍。如果是便血,加入黃連、槐花、地榆、荊穗、烏梅。如果是嗜酒的人,加入葛根、天花粉。
- 十汁飲:
- 藕節
- 甜梨
- 茅根
- 韭菜
- 蘿蔔
- 自家種的生地黃
- 沙蜜
- 竹瀝
- 童便
- 京墨(用藕汁磨成)
將以上十種汁液混合,不要加熱,加入前面湯藥半鍾,頻繁服用,不可間斷。直到血止,再服用滋陰清火湯一同調理。
有一個治療吐血不止的奇效方:
- 自家種的生地黃(半斤,洗淨搗爛擠汁)
- 生大黃末(一方寸約七錢)
先將生地黃汁煎煮三次沸騰,加入大黃末調勻,空腹溫服一小杯,一日三次,血就會止住。
有一個治療吐血咳嗽、呼吸急促、心慌、脈象洪大、火氣旺盛,病情危急的藥方:
- 自家種的生地黃(北方人稱「婆婆奶」,到處都有),洗淨搗汁半杯
- 白童便半杯
將以上兩種汁液混合,隔水加熱煮沸,溫服,效果迅速。
吐血時,如果感到胸悶氣塞,吐出紫黑色的血,是上焦積熱引起的,適合用桃仁承氣湯(藥方在傷寒篇)。
治療各種失血症,可以用:
- 韭菜連根洗淨,在石臼中搗爛,加入童便,用布絞去渣,隔水加熱煮熱,去除下面的濁液,只用清液,單獨服用,或加入藥中一同服用,也可調入百草霜二錢服用,能有效止血。
關於吐血、流鼻血,適合用:
- 滋陰清火湯:
- 當歸(二錢)
- 川芎(五分)
- 赤芍(七分)
- 生地黃(一錢五分)
- 黃柏(用乳汁炒過,一錢)
- 生知母(一錢)
- 麥門冬(去心,一錢)
- 牡丹皮(一錢)
- 玄參(一錢)
- 犀角(一錢)
- 山梔仁(炒黑,一錢)
- 阿膠(炒過,五分)
- 甘草(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