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十 (9)

回本書目錄

卷十 (9)

1. 取穴法

脊骨二十一節。大椎三節。至尾骶共二十四節。

合谷(一名虎口),手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手陽明大腸脈所過。為原。虛實皆按之。

曲池,肘外輔骨。屈肘兩骨中。以手按胸取之。手陽明大腸脈所入為合谷。

頰車(一名臼關),耳下曲頰端。近前陷中。開口有空。

肺俞,項後第三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千金。對乳引繩度之。或以搭手。左取右。右取左。當中指末是。正坐取之。

心俞,五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

肝愈,九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

脾俞,十一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

白話文:

脊骨共有21節,大椎有3節,從大椎到尾骶共有24節。

合谷(別名虎口)位於手大拇指和食指的夾角內側的凹陷處,這是手陽明大腸脈的原穴,無論是虛證還是實證,都需要按壓此穴位。

曲池位於肘部外側,當屈肘時,在兩骨之間,用手按胸部可以找到這個穴位。這是手陽明大腸脈的合穴,進入的點就是合谷。

頰車(別名臼關)位於耳朵下方,頰骨的末端,靠近前方的凹陷處,張開嘴可以看到空隙。

肺俞在後頸的第三節脊椎下,兩邊離脊椎各1.5寸,可以用繩子或搭手的方式測量距離,左側取右側,右側取左側,正好在中指的末端,正確坐姿時取此穴。

心俞在第五節脊椎下,兩邊離脊椎各1.5寸,正確坐姿時取此穴。

肝俞在第九節脊椎下,兩邊離脊椎各1.5寸,正確坐姿時取此穴。

脾俞在第十一節脊椎下,兩邊離脊椎各1.5寸,正確坐姿時取此穴。

腎愈,十四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與臍平。正坐取之。

膏肓愈四椎下。近五椎上。兩旁相去脊中各三寸。正坐曲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端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毋令搖動取之。銅人。灸百壯。多至五百壯。如病人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臥。挽上臂。令取穴灸之。又當灸臍下氣海丹田關元中極四穴中取一穴。又灸足三里。以引火氣入內。

腰俞,二十一椎節下間。宛宛中。以挺身伏地。舒身兩手相重。支額。縱四體。後乃取其穴。

百會,前頂後一寸五分。頂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直兩耳尖。

中脘,臍上四寸。居心蔽骨與臍之中。胃之募。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上紀者中脘也。

白話文:

腎俞在第十四根椎骨下方,離脊柱左右各有一點五英吋,和肚臍在同一水平線上。正確站立時可以找到這個穴位。 膏肓俞在第四根椎骨下方,靠近第五根椎骨上方,離脊柱左右各有三英吋。正確坐姿是彎背、伸出雙手並將手臂放在膝蓋前面,使身體筆直,手指的大拇指要和膝蓋處於同一高度。用物品支撐住肘部,不要讓它晃動,這樣就可以找到這個穴位了。根據銅人的指示,應該使用艾灸一百次,最多到五百次。如果病患已經很疲憊,無法正常坐立,那麼就讓他側躺下來,拉起他的手臂,然後找準穴位進行艾灸。此外還應艾灸腹部的氣海、丹田、關元、中極等四個穴位中的其中一個,以及腳上的足三里穴,以便把熱力引入內部。 腰俞位於第二十一根椎骨下面之間的地方,在腰部中部的位置,俯身趴在地上,放鬆全身並用手掌託著下巴,然後再去找尋該穴位。 百會穴位於前腦後方的一點五英吋處,即頭頂中央旋毛中,大小約能放入一顆小豆子。從兩個耳朵尖端向中心看來就是百會穴所在位置。 中腕穴位於胸腔最底部的心臟遮罩骨和肚臍之間,是胃經的募集穴,也是手太陽、少陽及足陽明、任脈的交匯處。上半身的中腕穴就在這裡。

丹田,臍下二寸。三焦募也。

關元,臍下三寸。小腸之募。足三陰任脈之會。下紀者關元也。

氣海,臍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氣之海。

三里,膝下三寸䯒骨外廉。大筋內宛宛中。兩筋肉分間。舉足取之。極重。按之則跗上動脈止矣。

白話文:

以下是簡化的回答: 丹田位於肚臍下方約2指的位置,是三焦經絡的募集點。 關元位於肚臍下方3指的位置,是小腸經絡的募集點,也是足三陰和任脈的交匯處。在下腹部的重要穴位就是關元穴。 氣海位於肚臍下方1.5指的位置,是一種圓形的區域。對男性來說,它是產生生命能量的地方。 三里穴位於膝蓋下方3指距離脳骨外側的大腿肌肉之間,靠近大腿肌腱的一個凹陷位置。當抬起腳時可以找到它,在按摩或針灸治療時,這個穴位非常重視力度,按下後可感受到股動脈跳動停止。

2. 灸諸病法

一論中風口噤不開。牙關緊閉。及中氣皆效。

人中(一穴),頰車(二穴),三里(二穴),合谷(二穴)

一論卒中惡風。心煩悶痛欲死。秘穴立效。取兩足大指下橫紋。隨年壯灸之。

一論中風口噤不開。機關二穴。在耳下八分微前。至五壯即止。

一論風中血脈則口眼喎斜。中腑則肢體廢。中臟則性命危。凡治莫如發表調氣和血治痰諸法。然後可扶持疾病。若要收全功。火艾為良也。

一論風中血脈。口眼喎斜。

聽會(二穴在耳前陷中張口得之有穴動脈應手),頰車(二穴在耳下二韭葉許陷者宛宛中開口得之),地倉(二穴在橫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脈微動者是)

白話文:

以下是對該古文中醫理論的簡易解讀:

  1. 討論了中風引起的口腔痙攣、牙關緊閉以及胃部問題的有效治療方法。
  2. 提到突然出現嚴重感冒症狀、心煩意亂且疼痛難忍的情況時,可以使用特殊穴位進行立即治療。這種療法治療方式是在雙腳的大拇指下方找到水平條紋,根據年齡來決定用多少次艾灸。
  3. 針對中風導致嘴巴無法打開的狀況,在耳朵下方約8毫米處稍微向前的位置上有一個名為“器官”的穴位,通常灸5次即可見效。
  4. 風邪侵入血液系統會引起面部肌肉扭曲;如果影響到內臟,可能會威脅生命安全。治療這些情況的方法包括發汗、調整氣息、活血化瘀等多種手段。最後再配合艾灸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5. 如果風邪侵入血液系統並引致面部肌肉扭曲:
  • 聽會:位於耳朵前方凹陷中的穴位,當嘴張開時能夠感受到其存在;
  • 臍車:位於耳朵下方約兩個韭菜葉子大小的地方,凹陷中呈圓形,當嘴張開時便能發現它;
  • 地庫:位於嘴角向外延伸4毫米之外靠近底部的地方,這裡有輕微脈搏跳動感。

以上就是古文中所描述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應用場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建議僅供參考,實際操作需遵循專業醫生指導。

凡喎向右者。為左邊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左喎陷中二七壯。喎向左者。為右邊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右喎陷中二七壯。

一論風中腑。手足不遂等症。

百會(一穴在頂中央旋毛中),肩髃(二穴在肩端兩骨罅間陷者宛宛中舉臂取之),曲池(二穴在肘外輔骨屈肘橫紋頭陷中以手拱胸取之),風市(二穴在膝外兩肋骨平立舒下兩手著腿中指盡處宛宛中),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脛骨外廉大筋內筋骨之間陷者宛宛中),絕骨(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

凡覺手足癢。或不仁痛。良久乃止。此將欲中腑之候。宜灸此七穴。病在左則灸右。在右則灸左。

白話文:

凡是嘴巴歪斜朝右邊的情況,是因爲左邊脈絡受風導致血液循環緩慢所引起的症狀。應該用艾條燻烤左側嘴角凹陷處21次;如果嘴巴歪斜朝左邊,則是由於右側脈絡受風引起血液循環緩慢的症狀,應使用艾條燻烤右側嘴角凹陷處21次。 第一種情況:受到風邪侵襲而導致四肢無法正常活動等症狀。 穴位名稱和位置如下:

  1.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心,在頭髮中間的位置;
  2. 肩俞穴有兩個,分別位於肩膀末端兩塊骨頭之間的縫隙中的深部,舉手臂時可以找到它們;
  3. 曲池穴也有兩個,位於肘關節外部骨骼彎曲部位橫紋頭上的凹陷處,將手掌放在胸前就可以找到了;
  4. 風市穴有兩隻,位於膝蓋外側兩側肋骨水平線與站立放鬆狀態下雙手自然垂放於腿部中指尖盡處之間的一個小窩內;
  5. 三里穴同樣有兩個,位於膝蓋下方約三個手指寬度的地方、脛骨外面的大筋內部、肌肉與肌腱之間的凹陷之處;
  6. 絕骨穴則是在腳背外緣上方大約四個手指寬的距離內的動脈搏動點。 當感到手腳發癢或者麻木疼痛,並且過一段時間後消失的話,這可能是即將要出現臟器疾病的表現之一。此時建議採用上述七個穴位進行鍼刺治療。如果是病症出現在身體左側就應該對右側相應穴位施加刺激;反之亦然。

一論風中臟。氣塞涎上。不語昏危者。下火立效。

百會(一穴在頂中央旋毛中),風池(一穴在顳顱後髮際陷中),大椎(二穴在項後第一椎上陷者是),肩井(二穴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當中指下),曲池(二穴同前)間使(二穴在掌後三寸兩筋間),足三里(二穴同前)

凡覺心中憒亂。神思不怡。或手足麻痹。此將中臟之候。不問是風濕氣。可速灸此七穴。但以次第灸之。各五七壯。日別灸之。隨年壯止妙。素有風人。尤須留意。此灸法可保無虞。此法能灸卒死。凡人風發強。忽怕痛不肯灸。忽然卒死。謂是何病。風入臟故也。

白話文:

如果感到心慌、精神不安寧或者四肢麻木,這可能是風邪侵襲內臟的症狀,不管是由於風還是溼氣引起的,都應該迅速艾灸這些穴位:百會、風池、大椎、肩井、曲池和間使以及足三里。每個穴位都要灸五到七次,每天要灸一次,根據年齡來決定灸多少次最好。如果有長期受風寒的人,更需要注意這個方法,可以確保沒有危險。這種方法還可以用來治療突然死亡的情況。有些人因為害怕疼痛而不肯接受艾灸,結果突然去世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風進入到了內臟所致。所以,一定要及時進行艾灸治療。

一論暴啞不能言者。速灸臍下四寸。並小便陰毛際骨陷中。各灸一七壯。重者二七壯。並男左女右手足中指頭盡處。各灸三壯。神效。

一論癲癇。不拘五般。以兩手中指相合灸之。神效。

一治癇疾盡發。灸陽蹺申脈。在外踝下赤白肉際。夜發。灸陰蹺照海。在內踝下。赤白肉際。各二七壯。

一癲狂。諸般醫治不瘥者。以兩手並兩足大拇指。用軟繩急縛之。灸三壯。要四處著艾。半在肉半在甲。要四處盡燒則效矣。此法神效。

一論魘死秘法。

凡夜夢魘死者。皆由平日神氣不足。致使睡臥神不守舍。凡魘死者。齧患人足踵。即大指甲側。即蘇。

白話文:

以下是對古文中提到的方法進行簡易的轉述:

  1. 如果突然間無法說話(暴啞),可以立即使用艾灸治療。灸療的位置包括肚臍下方約4英吋、尿道口周圍和大腿根部凹陷的地方,每個位置灸7次,如果情況嚴重可增加到14次。此外,在左手或右手指尖上灸3次也有神奇的效果。
  2. 癲癇病患者,無論是哪種類型,都可以通過將兩個中指放在一起然後灸的方式來治療,效果非常顯著。
  3. 患有癲癇症的人,若病情反覆發生,可以在外腳踝下的紅白肉交界處灸「申脈」穴位;如果是晚上發作,則應灸「照海」穴位,位於內腳踝下的紅白肉交界處。每個穴位灸14次。
  4. 若患有癡呆症且其他方法都無效時,可以用細繩緊綁雙手及雙腳的大姆趾,再灸三次。灸的時候要注意讓艾草接觸皮膚一半以上,並且要在指甲與肌肉之間均勻地燃燒。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5. 魘死是指人在睡眠中因呼吸暫停而導致死亡的情況。這種現象通常是因為日常生活中精神狀態不佳所引起的。當有人出現魘死的情況時,應該咬住患者的腳跟,也就是大拇指甲旁邊的部分,這有助於使病人恢復意識。

又法。用牙皂末。吹入鼻中亦妙。若經一二更者。亦可灸之。

又一法。灸大敦穴七壯。即醒。

一論婦人月家得此。不時舉發。手足攣拳。束如雞爪疼痛。取左右膝骨兩旁。各有一個小窩。共四穴。俗謂之鬼眼。各灸三壯即愈。

一治陰毒腹痛。脈欲絕者。先以男左女右。手足中指頭盡處。各灸三壯。又灸臍下一寸五分。名氣海穴。臍下三寸。名關元穴。各灸七壯極效。

一論真陰證。四肢厥冷。腹痛如錐刺。急服大附、薑、桂。如冰。此中焦寒冷之甚。宜急灸臍上二穴。臍下二穴。臍左右兩穴。每七壯。神效。

一論中寒陰症神法。但手足溫暖。脈至。知人事。無汗要有汗即生。不暖不醒者死。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是使用牙皁粉,把它吹進鼻子裡也很有效果。如果已經過了一兩個小時了,也可以進行艾灸治療。 另一種方法是在大墩穴位上艾灸七次,就能清醒過來。 一個理論指出,女性在月經期間出現這種情況,會不定期地發生抽搐和疼痛,她的雙腳像雞爪一樣緊縮在一起。可以在她左右膝蓋骨旁邊找到兩個小凹陷,總共有四個穴位,被稱為「鬼眼」,每個穴位艾灸三次就可以痊癒。 治療陰性病毒引起的腹部疼痛,當脈搏快要停止跳動的時候,可以先對男性左手或女性右手的小拇指指尖部位艾灸三次,然後再艾灸肚臍下方的一英吋半的位置(也就是氣海穴位),以及肚臍下方三英吋的位置(也就是關元穴位)。每個穴位艾灸七次效果非常好。 如果是真正的陰虛徵兆,四肢冰冷且腹部劇烈疼痛,像是被針扎到一般,應該立即服用大量的附子、乾薑和肉桂等藥物來緩解病情。這可能是因為中焦部分非常寒冷,因此應迅速艾灸肚臍上方的兩個穴位、肚臍下方的兩個穴位以及肚臍周圍的兩個穴位,每次艾灸七次,效果神奇。 最後,還有一個關於中寒陰症的方法,只要病人的手腳保持溫暖,脈搏正常跳動,病人意識清楚並且有出汗的情況就有可能活下來;但如果沒有這些表現,則可能死亡。

氣海穴。在臍下一寸五分。丹田在臍下二寸。關元在臍下三寸。艾灸三七壯。

一論哮吼神法。

胸中兩邊。名郁中膻中。百會一穴。用艾灸之立已。

一論霍亂吐利。及傷寒忽患咳逆。連聲不絕。

乳根在正直乳下。容一指許。骨間陷中。但婦人則屈乳頭度之。乳頭齊處是穴。艾炷如小麥大。灸三壯。男左女右。火到即瘥。只是三壯。不可多灸。

一論呃逆咳逆。灸氣海三五壯。氣海直臍下一寸半。

一論灸瘧秘法。無問新久。

令病人仰臥。以線量兩乳中間。折其半。從乳至下頭盡處。是穴。男左女右灸之。

白話文:

以下是簡化的回答: 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約4釐米的地方。丹田位於肚臍下方約8釐米的地方。關元位於肚臍下方約10釐米的地方。使用艾草進行艾灸,每次灸三次,共九次。

如果患有哮喘或喉嚨痛,可以對胸部中央(稱為“鬱中”和“羶中”)以及頭頂上的穴位進行艾灸治療。

對於腹瀉、嘔吐以及感冒引起的咳嗽和呼吸困難,可以在乳房下面的位置找到一個凹陷點,這個位置叫做“乳根”。女性應該彎曲乳頭來測量該位置。在此處放置一小塊艾草並灸治三次。男性應灸治左側,女性應灸治右側。只需要灸治三次即可,不要過多地灸治。

對於打嗝或者呼吸困難的情況,可以灸治氣海穴,它位於肚臍下方約3釐米的地方。

對於瘧疾和其他疾病的治療,讓患者躺平,然後用一根繩子測量兩個乳房之間的距離,並將這段距離的一半作為穴位的位置。男性應該灸治左側,女性應該灸治右側。

一治瘧如神。

令病人跣足。於平正處並腳立。用繩一條。自腳板周匝截斷。卻於項前般過背上。兩頭繩盡處。脊骨中是穴。先點記。待將發。急以艾灸之。三七壯。其寒熱自止。此法曾遇至人傳授。妙不可言。名曰背監穴也。

一論腹中有積。及大便閉結。心腹諸痛。或腸鳴泄瀉。以巴豆肉搗為餅。填臍中。灸三壯。可至百壯。以效為度。

一論灸遠年咳嗽不愈者。將本人乳下。大約離一指頭。有其低陷之處。與乳直對不偏者。此名為直骨穴。如婦人即按其乳頭。直向下。看其乳頭所到之處。即是直骨穴之地位。灸艾三炷。其艾只可如赤豆大。男灸左。女灸右。不可差錯。其嗽即愈。否則其病再不可治。

白話文:

第一種方法可以治療瘧疾非常有效。讓病人光著腳站在平坦的地方,使用一根繩子圍繞在腳底一週,然後從頸部前方拉到背部,在繩子末端的位置就是穴位所在。先做標記,等到症狀出現時,趕緊用艾草進行針灸,三次七次後,冷熱交替的情況就會停止。這種方法曾經得到高人的指導,效果非常好,被稱作「背監穴」。

第二個案例是關於腹部有積聚、大便不通和各種胃痛等問題。如果同時伴有腸鳴和腹瀉,可以用巴豆肉搗碎做成藥膏塡入肚臍中,然後進行針灸,大概要灸三遍,最多可以灸一百遍,直到病情好轉為止。

第三個案例是針對長期咳嗽的人。把手指放在自己的乳房下方,大約距離一個指節左右,會有一個凹陷的地方,這個地方正好和乳房垂直相對,這裡叫做「直骨穴」。如果是女性,就按照自己乳頭的方嚮往下找,找到乳頭所到達的地方就是直骨穴的位置。用艾草燃燒三根香,艾草大小隻能像紅豆一樣小,男性灸左手,女性灸右手,不能搞混了。這樣就可以治好咳嗽,不然的話疾病再也無法治癒。

一論灸勞蟲。於癸亥日灸兩腰眼低陷中之穴。每穴灸艾七炷。若灸十一炷。尤妙。須先隔一日前點穴方睡。至半夜子時。一交癸亥日期更灸。其蟲俱由大便中出。即用火焚之。棄於江河中。如蟲有黑嘴者。則其在內已傷人腎臟矣。此不可治。蟲宜謹避。瘵有數蟲。如蜈蚣。如小蛇。

如蝦蟆。如馬尾。如亂絲。如爛面。如蒼蠅。如壁油蟲。上紫下白。形銳足細而有口。或如白蟻。孔竅中皆出。此皆勞瘵根毒。

一論四花穴。治骨蒸勞熱。以稻杆心量口縫。如何闊。斷其多少。以如此長裁紙四方。當中剪小孔。別用長稻杆踏腳下。前取腳大指為止。後取腳曲踿橫文中為止。斷了。卻還在結喉下。垂向背後。看稻杆止處。即以前小孔紙當中。安分為四花。灸紙角也。可灸七壯。此四穴正合太陽行背二行膈俞膽俞四穴。

白話文:

有一篇關於治療疲勞和疾病的論述,要在癸亥這一天,在腰部凹陷的地方進行艾灸,每個穴位要放七個艾柱,如果能放十一個就更好了。必須提前一天晚上點好穴位才能入睡,到午夜十二點開始艾灸。疾病會從大便中排出,應該立即燒掉並扔進河流裡。如果有黑色嘴巴的病菌,表示它已經對人的腎臟造成損害,這種情況無法救治,應避免接觸。肺結核有多種類型,例如像蜈蚣、小蛇、蝦蟆、馬尾巴、亂絲、爛麵條、蒼蠅、壁虎等,這些都是肺結核的根本毒素。另一篇論述是關於「四花穴」,可以治療骨骼發炎引起的疲倦和高溫症狀。首先要用稻草芯測量口腔縫隙的寬度,然後根據這個尺寸裁切方形紙張,再在中央剪一個小洞。接著使用一根較長的稻草放在腳底下,前面以大拇指為界線,後面以腳踝中部作為終點,最後把稻草切成適當的長度,放在脖子下方,讓它朝著背部的方向延伸。然後觀察稻草停止的位置,並將之前的小孔紙片分成四份,分別放置在各個角落進行艾灸,每次艾灸七次。這四個穴位正好符合太陽經脈在背部第二排以及膈俞和膽俞兩個穴位的位置。

一論泄瀉三五年不愈者。百會穴五七壯即愈。(有灸至二三十壯而愈者)

一論小兒大人吐瀉日久垂死者。

天樞(二穴在臍旁各開二寸是),氣海(一穴在臍下一寸半),中脘(一穴在臍上四寸)

一論霍亂已死。而腹中尚有暖氣者。以鹽納臍中。以艾灸。不計其數。

一論翻胃垂死。男左女右。手拿棍一條。伸手放在地上。與肩一般高。肩上有窩。名肩井穴。灸三壯即效。

一論翻胃噎膈神效。

膏肓(二穴令病人兩手交在兩膊上則膊骨開以手指揣摸第四椎骨下兩旁各開三寸四肋三間之中按之痠痛是穴灸時手按則膊上不可放下灸至百壯為佳),膻中(一穴在膝部中行兩乳中間陷中仰肘取之灸七壯),三里(二穴在臍下三寸節外臁兩筋間灸七壯)

白話文:

第一篇:如果有人拉肚子三年到五年都治不好,只要用艾草灸百會穴五次或七次就可以治好。(也有灸了二十多次就好的案例)

第二篇:小孩和大人的長期嘔吐腹瀉快要死亡的情況。 可以使用穴位治療:

  1. 天樞(位於肚臍兩側兩英吋處)
  2. 氣海(位於肚臍下方一點五英吋處)
  3. 中腕(位於肚臍上方四英吋處)

第三篇: 如果人已經因爲抽搐而去世, 但是腹部還有溫暖的感覺的話, 可以將鹽放入肚臍內並進行艾灸, 不計次數.

第四篇: 對於即將死去的人出現反胃症狀時, 男性左手女性右手握住一根木棒, 將手臂伸直放置在地上與肩膀同高度的位置, 肩膀上的凹槽就是“肩井”穴位, 使用艾灸三次就能有效果

第五篇: 針對喉嚨阻塞、吞嚥困難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

  1. 膏盲 (讓患者雙手交叉放於雙臂之上,則可找到胸腔骨頭下的位置,在第四個脊柱節下面兩邊距離爲三寸的地方,按摩後感到痠疼的就是這個穴位;灸的時候要用手壓住不能放鬆,最好能灸一百壯左右),
  2. 羶中 (位於膝蓋中部,兩個乳房中間稍微向內的地方,俯身彎曲肘關節即可找到該穴位,灸七壯),
  3. 三里 (位於肚臍下方三寸,大腿根部兩條腿肌之間,灸七壯).

一論頭痛連齒。時發時止。連年不愈。謂之厥逆頭痛。

曲鬢二穴。在耳上。將耳卷前。正尖之上。可灸五七壯。左痛灸左。右痛灸右。

一論牙疼痛。隨左右所患肩尖。微近後骨縫中。小舉臂取之。當骨解陷中。灸五壯。灸畢。項大痛。良久乃定。永不發。

一論牙齒痛百藥不效。用艾炷如麥大。灸兩耳當門尖上。三壯立已。

一論治心痛神法。

兩手肘後陷處痠痛是穴。先用香油半鍾。煮湯溫服。即用艾入水粉揉爛為炷。每處灸五壯。其痛立止。

一論偏墜氣痛妙法。

蓖麻子一歲一粒。去皮搗爛。貼頭頂囟上。卻令患人仰臥。將兩腳掌相對。以帶子綁住二中指。於兩指合縫處。艾麥粒大。灸七壯。立時止痛。神效。

白話文:

第一篇討論的是長期不斷、時好時壞的頭痛和牙痛問題。可以在耳朵上方找到曲鬢穴位,在耳朵前方捲起的時候,就在耳朵尖端上面一點點的位置,可以使用針灸治療,每次灸五到七次,哪邊痛就灸哪邊。

第二篇討論的是牙痛問題,如果牙痛是在左側或右側,那麼應該在肩膀靠近後方的地方找尋一個穴位,這個穴位位於骨骼之間的小凹槽裡,可以用艾草進行灸療,灸完之後可能會感到頸部劇烈疼痛,但過一段時間就會恢復正常,並且永遠不會再發生這種情況。

第三篇討論的是牙齒疼痛且其他方法都無效的情況,可以使用像小麥一樣大小的艾草柱,在兩個耳朵前面的尖端位置各灸三次,這樣就可以立即緩解牙痛。

第四篇討論的是治療心臟病的方法,首先喝下一些香油,然後使用艾草和粉末混合物搓成艾草柱,在雙手肘後面的穴位上每個地方灸五次,就能夠立刻停止心痛。

第五篇討論的是治療腹腔內器官疼痛的方法,使用一顆蓖麻籽(根據人的年齡來決定數量),去掉外殼並搗碎,塗抹在頭頂上的囟門部位,讓患者躺著,把兩隻腳掌相互面對,用繩子綑紮住中指,然後在手指接觸的地方灸一小塊艾草,灸七次即可立即止痛,效果非常神奇。

一論蠱病及痞塊。

中脘(一穴或兩分三寸),右關(二穴),分水(一穴在右),章門(一穴在左)

再用線比患人五手指之長。作朝圓賁。以銅錢調下背。至此錢所止脊骨處。

一論痞積妙法。

以雙線系開元舊錢一個。懸於頸上適中處所。錢胸前直垂而下。孔對臍為率。卻將頂上之線。懸於喉上。向背後垂下。至錢孔對臍而止。用墨點孔之中。再錢之兩邊點處。各灸一火。至十餘壯。更服他藥。痞積即消。其效甚速。

一論黃疸。

病人脊骨。自上數至下第十三椎下。兩旁各量一寸。灸三壯即效。

一論衄血良法。

項後髮際。兩筋間。宛宛中。灸三壯立止。凡衄血自此入腦注法也。

白話文:

關於蠱病和痞塊的治療:

中脘(一穴或兩分三寸),右關(二穴),分水(一穴在右),章門(一穴在左):使用針灸方法來治療這些問題。中脘是腹部的中間位置,右關是右側的兩個穴位,分水在右側的一個穴位,章門則是在左側的一個穴位。

再用線比患人五手指之長。作朝圓賁。以銅錢調下背。至此錢所止脊骨處:用一根長度等同於病人手掌長度的線,做成一個圓形,將銅錢放在背部,直到銅錢碰到脊骨的位置。

關於痞積的治療妙法:

以雙線系開元舊錢一個。懸於頸上適中處所。錢胸前直垂而下。孔對臍為率。卻將頂上之線。懸於喉上。向背後垂下。至錢孔對臍而止。用墨點孔之中。再錢之兩邊點處。各灸一火。至十餘壯。更服他藥。痞積即消。其效甚速:使用一條線綁住一個開元時代的古錢,掛在脖子中央,讓錢直垂胸前,孔對著肚臍。再將另一條線掛在喉部,垂向背部,直到錢孔對著肚臍。在錢孔中點上墨,然後在錢的兩側各灸一次火,共十多次,再服用其他藥物,痞積就會消除,效果非常快。

關於黃疸的治療:

病人脊骨。自上數至下第十三椎下。兩旁各量一寸。灸三壯即效:找到脊骨從上數到第十三椎下的兩側,各量出一寸的地方,灸三次,即可見效。

關於衄血的治療法:

項後髮際。兩筋間。宛宛中。灸三壯立止。凡衄血自此入腦注法也:在頭部後方的髮際、兩筋之間的凹陷處灸三次,可以立即止血,這是衄血進入腦部的治療方法。

一治衄秘法。

急用線一條。纏足小指。左孔取左。右孔取右。俱出則俱聽取。於脂頭上灸三壯。如綠豆大。若衄多時不止者。屈手大指。就骨節尖上灸各三壯。左取右。右取左。俱衄則俱取。

一論下血不止秘法。

命門一穴。用篾二條。自地至臍心截斷。令患人平立取之。取向後自地比至脊盡處是穴。又須按其穴處疼。方可灸。不疼則不灸也。灸可七壯止。斷根永不發。

一論灸腸風臟毒便血。久不止者。以患人平立量脊骨。與臍平處。椎上灸七壯。或年代深者。更於椎上兩旁各一寸。灸七壯。無不除根。

一灸痔疾。先以柳枝濃煎湯洗痔。艾灸其上。連灸三五壯。忽覺一道氣。轉入腸中。因大轉瀉。先血後穢。一論脫肛秘法。

百會一穴。尾骶一穴。各灸三壯。炷如小麥大。當正午時。用桃柳枝煎湯浴淨。灸之立效。

白話文:

治療鼻出血的祕密方法。 迅速使用一根繩子繞在腳趾的小拇指上。如果左側鼻子流血,就在左手的小手指上點火灸烤三次;如果是右側鼻子流血,在右手的小手指上點火灸烤三次。如果兩個鼻子都流血,那麼就要同時進行以上操作。此外,還可以在耳朵上的耳垂部位點火灸烤三次。如果鼻出血持續不斷,可以彎曲大拇指並靠近關節尖端的位置點火灸烤三次。左側鼻子流血要選擇右側的手指,反之亦然。如果兩個鼻子都流血,就需要同時進行上述操作。 治療下消化道出血的方法。 找到一個名為「命門」的穴位,使用竹片從地面到肚臍中心的地方切開一段長度,讓患者站立並且保持平衡。然後測量從地面開始直到背部最上方的一個位置就是該穴位所在的位置。必須確定這個穴位有疼痛感纔能夠進行灸療。灸療約需七次即可停止出血,且能永久性地解決問題。 灸療治療長期無法控制的大便帶血癥狀(包括直腸和結腸)。 讓患者站立並將脊柱骨與腹部相對應的部分標記出來,然後在這部分的椎骨上部灸烤七次。對於病程較長的人羣,還要在椎骨上部左右各一公分的位置再灸烤七次,這樣就能完全消除病因。 灸療治療痔瘡。 首先使用柳樹皮煮水清洗痔瘡,然後用艾草灸烤患處。連續灸烤三、五次之後,可能會感到一股氣息進入腸胃之中,接著就會出現排泄物中含有血液的情況。灸烤治療痔瘡的效果非常顯著。 灸烤治療脫肛的方法。 找尋百會穴和尾骶穴,每個穴位灸烤三次,每次使用的艾草大小如同小麥粒一般。最好是在中午十二點的時候,使用桃柳枝煮水洗澡清潔身體,然後立即進行灸烤治療,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