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四 (23)
卷四 (23)
1. 攝養良箴
養生之術。凡百有節。人之壽夭。在乎調攝。一有所偏。百病俱發。五勞七傷。損傷氣血。釀成陰虛。痰咳喘熱。脈來澀數。病成虛怯。猶樹根枯。治當補接。斡旋元氣。滋陽枯竭。神醫妙手。庶免夭折。病者心堅。嚼釘咬鐵。調攝經年。藥餌千帖。妄想要息。房勞要絕。惱怒要除。
飲食要節。欲犯絲毫。噬臍莫及。洗心滌慮。謹遵成法。雲林格言。非為浪說。卻病延年。千金秘訣。
一羊城馬伏所。昔遘沉疴。諸醫罔效。召予治愈。遂成莫逆之交。萬曆庚戌夏。乃郎年二旬余。素稟清弱。酷嗜酒欲。頻年遭驚駭。至今遂成虛勞之恙。召予至。診其六脈。弦數無力。其症潮熱憎寒。盜汗如雨。時微痰嗽。手掌熱而手指冷。心驚悸而夢遺。以上諸症。皆系腎水枯竭。
心血乾涸。相火上炎。熏克肺金。元氣受傷。脾胃虧損。而臟腑氣血皆耗憊矣。余治以十全大補湯。看病加減施治。用地黃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加歸、麥、酸、志。以補心血。用瑞蓮丸、白雪糕。以補元氣脾胃。每日如此服之。如彈天平一般。不可偏勝。倘萬有一偏。則病劇不可復救藥矣。
何也。若偏於補陽藥多。則陽旺而陰愈消。相火愈熾。則咽喉腫痛。生瘡聲啞之症。可立而待矣。若偏於補陰藥多。而用地黃、當歸。泥滯脾胃。不運而為痢瀉。腫脹喘滿等症生焉。所以用藥。不可偏勝。有如此矣。余將前四藥服之。旬日。頗有微效。分付病家。執此以往。
調攝期以歲年。投劑積以千百。度可免危而就安也。余緣有司召。遂暫離而去。殊料病家欲速即愈。更醫。不審病由。誤認為陽虛。輒投烏、附、參、耆之類。數服。諸症消減。一家欣然。而反罪余用歸、地之過。遂連進補陽之藥。不半月而陽火愈熾。則喉痛聲啞諸症出矣。
病之至此。雖日進歸、地數斤。亦無用矣。醫者至此。急進人乳、童便以遏其火。將脾胃復憊。以致上熱未除。而中寒復生。泄瀉之病又作。若兩斧之伐一枯樹。不數月而告終矣。籲。醫者不悟妄治之失。病家不悔欲速之瘥。可勝嘆哉。
白話文:
養生之道,在於凡事有節制。人的壽命長短,關鍵在於自我調理和保養。一旦生活習慣有所偏差,各種疾病就會隨之而來。所謂的「五勞七傷」,會損害人的氣血,最終導致陰虛,引發咳嗽、喘息、熱病等症狀。如果脈搏呈現澀數的特徵,這表明身體已經虛弱不堪。就如樹木的根部枯萎一樣,治療時應當注重滋養和補充,調整元氣,滋潤陽氣。只有高明的醫生,才能避免患者早逝。患者必須有堅韌的意志,像嚼釘咬鐵那樣堅定。在一年的時間裡,服用上千帖的藥物,戒除所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包括性事過度、惱怒等。
飲食也要有所節制,一旦違背這些原則,後果將無法挽回。要淨化心靈,謹慎遵循正確的養生之道。雲林的格言並非空談,而是防止疾病、延年益壽的千金良方。
以羊城的馬伏所為例,他過去曾罹患重病,多個醫生都束手無策,最後由我成功治療,我們因此成為莫逆之交。在萬曆庚戌年的夏天,他的兒子年約二十餘歲,體質一直虛弱,卻酷愛喝酒,且過度縱慾。因為長期受到驚嚇,最終發展成虛勞的病情。我被請來診斷,發現他六脈弦數無力,症狀包括潮熱、畏寒、大量盜汗、輕微的咳嗽、手掌熱但手指冷、心悸和夢遺等。這些症狀顯示他的腎水已枯竭,心血乾涸,相火上炎,侵蝕肺金,元氣受損,脾胃功能衰退,臟腑的氣血都被耗盡了。
我用十全大補湯進行治療,根據病情調整配方。使用地黃丸滋補腎水,以控制陽火。加上當歸、麥冬、酸棗仁、遠志等,以補充心血。再用瑞蓮丸和白雪糕,以滋補元氣和脾胃。每天按照這種方式服用,就像在調整天平一樣,不能讓任何一方佔據優勢。如果稍有偏差,病情將迅速惡化,難以挽救。
這是因為如果補陽藥物過多,陽氣旺盛會導致陰氣進一步消耗,相火更加熾烈,可能立即出現咽喉腫痛、生瘡和聲音嘶啞等症狀。相反,如果補陰藥物過多,如地黃和當歸,可能會使脾胃機能停滯,引起腹瀉、腫脹、喘息等問題。因此,用藥必須平衡,不能偏向任何一方。我開出的前四種藥物,經過十天的服用,已有初步的效果。我囑咐病人家屬,繼續按照這個方向治療。
調理身體需要一年或更長的時間,治療的藥方可能需要積累到數百甚至上千帖。這樣,或許可以避免危險,恢復健康。然而,由於官府的召喚,我不得不暫時離開。沒想到,病人家屬渴望快速痊癒,轉而尋找其他醫生。新醫生未能正確判斷病情,誤以為是陽虛,隨即開出烏頭、附子、人參、黃耆等藥物。幾次服藥後,病人的症狀似乎有所緩解,全家人都非常高興,反而責怪我之前使用當歸和地黃的錯誤。於是,他們繼續大量服用補陽藥物。不到半個月,陽火再次燃起,咽喉痛和聲音嘶啞等症狀再度出現。
到了這個地步,即使每天服用數斤的當歸和地黃,也無濟於事。醫生這時急忙開出人乳和童便,試圖抑制火氣,卻導致脾胃功能進一步衰弱,不但未能消除上身的熱症,反而引發中焦的寒症,造成腹瀉的問題。這就像兩把斧頭同時砍向一棵枯萎的樹,不出幾個月,病人就去世了。唉,醫生未能理解自己胡亂治療的失誤,病人家屬也沒有反省對快速康復的盲目追求,真是令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