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十 (8)
卷十 (8)
1. 救荒辟穀
辟穀仙方
黑豆五升洗淨後。蒸三遍。曬乾去皮。火麻仁三升。湯浸一宿。濾出曬乾。膠水拌曬。去皮淘淨三遍。碓搗。拌黑豆。
上為末。用糯米粥合成團。如拳大。入甑蒸。從夜至子住火。至寅取出。於瓷器內盛貯。不令風乾。每服一二團。以飽為度。不得食一切食物。第一頓七日不食。第二頓七七日不食。第三頓三百日不食。渴即研火麻子漿飲。更滋潤臟腑。
容貌勝常。若要重吃物。用葵子三合。杵碎煎湯飲。開通胃脘。以待沖和氣也。
白話文:
闢穀仙方
準備黑豆五升,先清洗乾淨,蒸三次,然後曬乾並去掉外皮。接著,準備火麻仁三升,用熱水浸泡一夜,濾掉水分,再曬乾,與膠水拌勻後曬乾,去掉外皮並多次淘洗乾淨,使用石臼搗碎,再將搗碎的黑豆混合在一起。
以上材料混合後研磨成粉末,與糯米粥混合,做成如拳頭大小的丸子。在蒸籠中蒸煮,從夜晚到子時停止加熱,到寅時取出,放入瓷器中保存,不允許風乾。每次服用1-2個丸子,直到飽足為止,不可食用任何食物。初次辟穀為期七天,第二次為期49天,第三次為期365天。若感到口渴,可以研磨火麻籽汁飲用,以滋潤五臟六腑。
容顏會比平常更好。如果想要再次進食,可以使用葵子三合,搗碎後煎湯飲用,以開通胃部,等待氣血調和。
此方能讓人的外表看起來比以往更好,如果想再次進食,則需使用葵子進行調理,以開通胃部,等待氣血調和。
救荒代糧丸
黑豆(去皮一升),貫銀(一個),赤茯苓(一錢),白茯苓(去皮五錢),白朮(五錢),砂仁(五錢)
上切碎。用水五升。同豆熬煮。文武火燒。直至水盡。揀去各藥。取豆搗爛。丸如雞頭子大。將瓦瓶密封。每嚼一丸。則任食苗葉。可以終日飽。雖異草殊木。素所不識。亦無毒不飢。與進飯糧亦同。
防儉餅
白話文:
[ 救荒代糧丸 ] 配方:黑豆 1 升、貫銀 1 個、赤茯苓 1 錢、白茯苓 (去除皮) 5 錢、白朮 5 錢、砂仁 5 錢。 做法:
- 將以上材料切成碎片;
- 加入 5 升水和黑豆一起熬煮,用文武火加熱至水分蒸發完畢;
- 擇出各種藥材,只留下黑豆並搗爛成泥狀;
- 把泥狀物搓成像雞蛋大小的丸子,放在密閉的陶罐裡保存;
- 吃的時候每次吃一顆,搭配任何食物都可以填飽肚子;即使是一些平常不知道的食物或植物也沒有毒性,不會感到餓,跟正常飲食的效果一樣。
[ 防儉餅 ]
- 詳情未知,請提供更多信息以便回答問題。
栗子、紅棗、胡桃、柿餅四果。去核皮。於碓內一處搗爛揉勻。捻作厚餅。曬乾收之。以防荒儉之用。
辟穀散
山藥,蓮肉(去心皮),芡實(去殼),白扁豆(去殼炒),綠豆(去殼炒末各八兩),薏苡仁(去殼十二兩),小茴(炒四兩),白粳米(炒黃二升)
上共磨為末。每服五錢。滾白湯調服。或白湯調。蒸糕食之亦妙。
白話文:
【養生糕】
板栗、紅棗、核桃、柿餅這四種果品,去掉核和皮,一起在石臼裡打成泥,再揉勻,捏成厚餅,晾乾保存,以備饑荒時食用。
「闢穀散」
山藥、蓮子(去心皮)、芡實(去殼)、白扁豆(去殼後炒)、綠豆(去殼後磨成粉)各八兩,薏苡仁(去殼)十二兩,小茴香(炒四兩),白米(炒至黃色)二升。
以上所有材料一起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沸騰的開水調和服用。或者也可以用開水調和,做成糕點食用,效果也非常好。
凡遠行水火不便。或修行人欲省緣休糧。用黃耆、赤石脂、龍骨各三錢。防風五分。烏頭一錢。共泡。於石臼內。搗一千杵。煉蜜丸如彈子大。要行遠路。飽吃飯一頓服一丸。可行五百里。服二丸。可行一千里。
長生不老辟穀丹
雲南雪白大茯苓。去黑皮令淨。定粉、黃丹、白松脂、白沙蜜、黃蠟各二兩。硃砂五錢。金箔二錢。水銀三錢。先將蜜、蠟、松脂於淨瓷碗內溶為汁。傾藥在內。以木匙攪勻。候溫就大丸如指頭大。用水銀為衣。有死水銀法。先洗手淨。用水銀三錢。點在手心內。以指頭研如泥。
白話文:
以下是繁體中文版的文字:
凡是遠行時不方便使用水和火,或者想要節約食物的人,可以服用黃耆、赤石脂、龍骨各三錢,防風五分,烏頭一錢。這些草藥一起浸泡後,在石臼裡搗碎一千次,然後加入煉製好的蜂蜜做成像彈珠一樣大的丸子。如果要走很遠的路程,可以在吃完一餐之後服用一個丸子,這樣就可以行走五百公里;如果要走更遠的地方,則可以再加服一個丸子,就能夠行走一千公里了。
另一種叫做「長生不老闢穀丹」的丹藥是由雲南省產的白色茯苓製作而成的。首先要去除黑色外皮,留下乾淨的部分。接著準備定量的定粉、黃丹、白鬆脂、白沙蜜、黃蠟以及硃砂、金箔和水銀等材料。把蜜糖、蜂蠟和白鬆脂放在潔淨的瓷器碗中融化成液狀,倒入其他草藥中,用木勺拌勻。等到溫度適宜的時候,用手搓揉成手指大小的大丸子,並在外層塗上水銀作為保護膜。為了避免接觸到有毒物質,必須先把手洗乾淨,取一些水銀放在手掌心中,用手指把它磨成泥狀。
見手心青色。將藥三五丸搓揉。後以金箔約量攤碗內。以藥丸在內搖動。使金箔都在藥上。密器收貯。服時用乳香半錢。水三小盞。煎湯溫送下。不嚼破。服後第三日覺飢。以乾麵和白茯苓末烙成煎餅。食半飽。以後藥在丹田。可不飢渴。久則交過五臟。陰滓俱盡。諸人得服。
並無所忌。使人添氣力。悅容顏。身體康健。百病皆除。救貧拔苦。實濟世之良方。長生之妙法。其間若欲飲食。俱不妨事。但七日之內吃食。藥必隨下。至半月藥在丹田。永不出矣。
養元辟穀丹
安五臟。消百病。和脾胃。補虛損。固元氣。填精補髓。能令瘦者肥。老者健。常服之為佳。
白話文:
如果看到手掌心有青色,可以先準備一些草藥搓揉成三到五個丸子,然後把這些丸子放在一個碗裡,再放一片金箔在上面,讓金箔附著在草藥上。接著密封保存起來,服用的時候可以用一小塊乳香加三杯水煮開,溫熱地喝下去,不要咬碎草藥。服用三天之後會感到餓,可以吃些乾麵加上白茯苓粉做成的煎餅吃到一半就停下來。這樣就可以保持丹田的能量,不用擔心口渴或饑餓感。長期使用還能夠清除五臟中的毒素,讓人變得更加健康、充滿活力,消除各種疾病。這種方法沒有什麼禁忌,而且不會影響正常的飲食習慣,在七天之內都可以正常進食,但是要避免食用太多食物以免影響效果。到了第十五天左右,草藥就會停留在丹田部位,再也無法排出體外了。這個配方有助於滋養五臟六腑,治療各種疾病,調節脾胃功能,增強免疫力,填充骨髓,對於減輕肥胖症狀以及延緩衰老都有很好的效果,經常服用對身體非常有益處。
用黃健牛肉。不拘多少。去筋膜。切作棋子大片。用河水洗數遍令血味盡。仍用河水浸一宿。次日再洗一二遍。水清為度。用無灰好酒。入瓦壇內。黃泥封固。桑柴文武火煮一夜。取出焙乾為末。如黃沙色者佳。焦黑無用。每牛末一斤加入後藥二斤為則。
人參(四兩),白朮(去蘆陳土炒),白茯苓(去皮為末水浮去筋曬乾),薏苡仁(炒),懷山藥(水潤切片同蔥鹽炒黃去蔥鹽不用),芡實仁(去殼各半斤),蓮子肉(蔥鹽炒去心並蔥鹽不用),小茴香(炒四兩),乾薑(炒四兩),白扁豆(薑汁炒半斤),砂仁(炒二兩),青鹽(四兩),甘草(四兩),烏梅肉(二兩熬濃汁半瓶),粳米(炒黃取淨粉五斤末),川椒(去目二兩)
白話文:
使用黃牛肉來製作。不限量多寡。去除肌肉中的筋膜。切成像棋子一樣的大塊。用水清洗幾遍直到血液和味道都消失。仍然要用河水浸泡一個晚上。第二天再次清洗一到兩遍。當水變得清澈時就完成了。放入沒有灰的好酒裡,放在瓦罐中,用黃泥密封固定住。然後用桑木燃燒出文武火煮上一夜。拿出來烘烤至乾燥成為粉末狀。如果呈現出像是黃沙般的顏色就是好的,如果是黑色的話就不行了。每一磅的牛肉末要添加進其他草藥共計二磅作為標準。 人參與白朮一起烹調,去掉白朮上的蘆頭以及土壤,並且在炒過之後食用;白茯苓要去掉外皮並將其磨碎,用水漂浮出去除筋部,晾乾後使用;薏苡仁經過炒製後才能食用;懷山藥需要用清水泡軟、切片與蔥、鹽一同炒至金黃色,再去掉蔥和鹽不要使用;芡實果實要去掉外殼,一半生食,另一半熟食;蓮子肉需要用蔥和鹽炒制,去掉中心部位及蔥和鹽不要使用;小茴香經過炒製後可以食用;乾薑也需要炒製後纔可食用;白扁豆需要用薑汁炒至半熟狀態;砂仁也要經過炒製後纔可以食用;青鹽約有四兩重;甘草也是四兩重;烏梅肉需要用濃縮果汁煎煮至半瓶左右;粳米需要炒至呈現出金黃色,最後提取出純凈的米粉五公斤研磨成細末;川椒需要去掉眼珠部分,重量約為二兩。
上藥為末。與米粉末和勻。外用小紅棗五升。陳年醇酒五斤。煮棗極爛去核。加煉蜜二斤。共和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二丸。不拘冷熱。湯水任下嚼吃。一日服三五次。可不飢。如渴只飲冷水。
白話文:
把上等草藥磨成粉末,跟米粉粉末混合均勻。再使用5公升的小紅棗和5公斤的陳年醇酒一起烹煮至熟透後去除果核,加入2公斤的煉製蜂蜜混合作成圓形的丹藥,大小約如彈珠一般。每次服用兩顆,不管冷或熱的食物都可以搭配著吞嚥食用,一天可以服用三次到五次左右,這樣就不會感到餓了。如果口渴就喝些涼開水即可。
2. 定例
一定分寸。取本人男左女右手中指。相屈如環。即以杆心從中節旁側。量兩頭橫紋角。即截斷為一寸。用之不誤。最為的當。
一點穴法。皆要平正四體。勿使歪斜。灸時恐穴不正。徒壞好肉矣。若坐臥立。並不得拳縮。坐點則坐灸。臥點則臥灸。立點則立灸。反此一動。則不得其真穴矣。然下火灸。則先陽後陰。先上後下。先多後少。先左後右。宜審用之。
一論灸艾炷大小。經云。凡灸要艾根下廣三分。若不及三分。使火氣不得達。病不能愈。則是炷欲大。惟頭與四肢欲小耳。但去風邪而已。小兒及體弱者如麥大。
一點艾火。古忌松柏枳橘榆桑棗竹八木。切宜避之。今用清麻油點燈。傳火於艾莖。點發其艾是也。兼滋潤灸瘡。至愈。仍不疼痛。用蠟燭尤佳。
白話文:
以下是簡化的版本:
取本人生理正常、健康的男性左手或女性右手中的中指,彎曲呈環狀後,使用一根細棒從中間關節的一側測量兩頭橫紋之間的距離,並將其切割爲一段長度約爲一釐米的小段作爲標準尺寸。在進行穴位治療時,應確保身體保持平衡和端正,避免傾斜或者扭曲。如果患者處於不同的姿勢(例如坐著、躺著或者是站立),則應該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在開始施加熱力之前,應當首先對陽經進行處理,然後才輪到陰經;同時也要遵循“由上而下”、“由多變少”的原則來進行操作。對於不同類型的疾病來說,在選用艾草的時候也應該有所區別:一般來說,頭部以及四肢部位所使用的艾草數量較少,而對於其他部分而言,則可以適當增加用量。此外還應注意避開某些特定植物的影響,比如松樹、柏樹等。最後還要提醒大家一點就是要注意保護皮膚免受傷害——因此建議採用含有油脂成分的產品來點燃燈芯並傳遞給艾莖以便於更好地發揮效果。
一著艾時。宜正巳午時。方可用火。若午後未時。氣盛不可下火。並失飢傷飽。憂愁恐怒。怒罵喜笑。天陰下雨。風雷閃電。並皆忌之。
一下艾時。必先以蒜切片擦穴上。然後安艾。不然則動止之間。其艾必落矣。
一著艾火。痛不可忍。預先以手指緊罩其穴處。更以鐵物壓之。即止。
一著火有眩暈者。神氣虛也。宜仍以冷物壓灸處。其暈自蘇。再停良久。以稀粥或薑湯與飲之。以壯其神。復如前法。以終其事。
一著艾火後。須要瘡發。所患即瘥。不得瘡發。其疾不愈。若見灸瘡不發者。用故鞋底令熱熨之。三日而發。仍以小雞鰱魚豆腐等熱毒者與之食。謂以毒攻。其瘡必發。若氣血虛弱者。調之以藥餌。
白話文:
當使用艾草進行治療時,最好在上午和中午的時候纔可以用火。如果是在下午或者傍晚,人體的能量旺盛,不能夠施加火療。同時也要避免空腹、過度饑餓、情緒波動(包括悲傷、憤怒、焦慮)、大喊大叫、高興地笑出聲來、天氣不好(例如下雨、刮風、打雷、閃電)等等情況,這些都應該避開。
在開始艾灸之前,必須先用大蒜切成薄片擦拭穴位,這樣才能確保艾草能夠牢固地固定在皮膚上,否則艾草可能會掉落。
如果艾灸過程中感到疼痛難耐,可以事先用手指緊握住穴位附近的地方,並且用金屬物品按壓,這有助於減輕疼痛感。
如果艾灸之後出現頭昏眼花的情況,可能是因為身體能量不足導致的。這種時候需要用冷水敷在艾灸的位置上,讓自己恢復清醒。接著等待一段時間,喝一些稀飯或者是薑汁,增強自己的精神狀態,然後繼續按照之前的步驟完成整個過程。
艾灸結束後,希望看到的是皮膚產生紅腫反應,表示疾病已經得到改善。如果不產生紅腫反應,那麼疾病的症狀可能還沒有完全消失。如果發現艾灸部位沒有產生紅腫反應,可以使用舊鞋子底部加熱後放在該位置上,三天左右就會產生紅腫反應。此外也可以食用一些具有溫性特徵的食物,比如小雞肉、鰱魚以及豆腐等等,利用食物中的毒素刺激皮膚產生紅腫反應。但是對於那些氣血虛弱的人來說,就需要通過服用藥品來調整身體狀況了。
一灸後瘡未發。宜柏樹葉貼之。
一灸後切宜避風冷。節飲酒。戒房事。遠七情。可擇幽靜之所。養之為善。
一灸瘡痛不止。用柏葉芙蓉葉。端午午時採。陰乾為細末。每遇灸瘡黑蓋子脫了。水調少許。如膏貼紙上。貼之即愈。
一灸瘡洗法。以蔥艾薄荷等物煎水溫洗。令逐風邪。
一灸瘡已發。黑爛疼痛。用桃枝、楊柳枝、胡荽、黃連。煎水溫洗。
白話文:
第一段:在進行艾灸治療後如果傷口沒有出現感染症狀,可以用柏樹葉敷在上面。
第二段:在進行艾灸治療後要特別避免受涼和吹風,不要喝酒,也要避免性生活以及情緒波動,最好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休息,這樣對身體恢復有好處。
第三段:如果在接受艾灸治療後傷口一直很疼,可以使用柏樹葉和芙蓉葉(要在端午節中午採集),晾乾後磨成粉末,每次遇到艾灸傷口黑色皮膚掉落的情況,用水稀釋一些粉末,然後像塗抹藥膏一樣把它們粘到紙上,再把它們黏在傷口上就可以緩解疼痛。
第四段:如果接受艾灸治療後傷口已經開始潰爛並且非常疼痛,可以使用蔥、艾草、薄荷等植物來煮水,然後用溫熱的水清洗傷口,幫助排除風寒病氣。
第五段:如果接受艾灸治療後傷口已經開始潰爛並且非常疼痛,可以使用桃樹枝、楊柳枝、胡荽、黃連來煮水,並且用溫熱的水沖洗傷口。
一灸瘡出血。用百草霜為末。摻之即止。
一灸瘡已發。可用膏藥貼之。一二日一見。使瘡膿出多而疾除也。其膏必用真麻油。入治病之藥。或祛風除濕。養氣滋血。誠療損補虛之藥。隨症入之為妙。
白話文:
當艾灸後出現潰瘍出血時,可以使用百草霜研磨成粉末,撒在傷口上就能止住出血。如果艾灸已經引發了病症,可以用膏藥覆蓋患處,每隔一天更換一次,讓瘡毒排出更多,從而消除疾病。這種膏藥必須使用真正的麻油製作,並加入治療疾病的藥物,或者具有祛風、除溼、養生和滋潤血液的功效,是能夠修復受損組織和補充身體能量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