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三 (3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2)

1. 補遺

一治服信毒方。建昌胡春寰傳。

威靈仙(生者七錢乾者一兩),綠豆粉(一錢),芝麻(一錢)

上將威靈仙研爛。同下二味。入涼水二碗。攪勻。先服一碗。次將雞毛。如服白信。用紅公雞尾毛。如服紅信。用白雞毛一根。入喉中即吐。次又服前藥。又探又吐。三日愈。

一治信毒神方。建昌鄧少山傳。

百草霜(一錢),硫黃(五分),白礬(煮過巴豆三粒燒成灰三味研末),雞清(三個),黃土(一兩)

上水研化。濾去渣。將藥入內調下。

一方。用綠豆粉、白礬、甘草。各等分為細末。每三錢。香蔥湯下。

一中硇砂毒。研綠豆汁以解之。

一治牛肉傷。成脹滿。用干稻草濃煎湯。服之立效。

一中箭毒。以鹽貼瘡上。灸鹽三十壯瘥。

一中鱔魚毒。可食蟹即解。

一中食牛馬肉毒。甘草四兩。研酒服。儘量飲之。須臾即吐或瀉。如渴。切不可飲水。飲之即死。

白話文:

[補遺]

這是一個治療服用信石中毒的處方,由建昌的胡春寰提供。

使用新鮮的威靈仙七錢或是乾燥的一兩,綠豆粉和芝麻各一錢。

首先,把威靈仙搗碎,再與綠豆粉和芝麻混合,加入兩碗涼水攪拌均勻。先喝一碗,然後用雞毛催吐。如果服用的是白信石,就用紅公雞的尾巴毛;如果是紅信石,就用一根白雞毛。插入喉嚨後會引起嘔吐,然後再喝剩下的藥,再探喉催吐。三天後應能康復。

另一個治療信石中毒的神奇處方,由建昌的鄧少山傳授。

需要百草霜一錢,硫磺五分,煮過的巴豆三粒燒成灰,雞蛋清三個,黃土一兩。

將這些藥材用水研磨溶解,過濾掉渣滓,將藥物倒入其中調和服用。

還有一個處方是,綠豆粉、白礬、甘草各等份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香蔥湯送服。

如果誤食了硇砂中毒,可以研磨綠豆汁來解毒。

對於食用牛肉導致的脹氣,可以用乾稻草熬濃湯服用,效果立即顯現。

如果被箭毒所傷,可在傷口上塗鹽,並進行三十次的灸鹽療法。

若誤食黃鱔中毒,可以吃蟹來解毒。

若誤食牛馬肉中毒,可用甘草四兩研磨成粉,用酒沖服,盡量多喝,不久就會嘔吐或拉肚子。若感到口渴,千萬不能喝水,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2. 骨鯁

一、治一切骨鯁。或竹木箭刺喉中不下。

  《勝金方》

於臘月中取鱖魚膽。懸北檐下令乾。每有魚鯁。即取一皂子許。以酒煎化。溫溫呷下。若得逆便吐。骨即隨頑痰出。若未吐。更吃溫酒。但以吐出為妙。酒即隨性量力也。若更未出。即煎一塊子。無不出者。此藥應是鯁在臟腑中。日久疼痛。面黃甚者。服之皆出。若卒求鱖魚不得。蠡魚鯽魚鱅魚俱可。臘月收之。蠡魚即黑大頭。

一、治雞魚等骨所鯁。用金櫻子根。將竹籤取出。捶爛水煎。用罐嘴插入喉內灌下。勿犯牙。

一、治諸骨鯁喉。用玉簪花為末。無花用根取汁。用好醋調汁灌服。不可犯牙。犯之即落。

一、治雞魚骨鯁。用霜梅捶成指大丸子。再將棉裹。用線穿在內。冷茶送下。扯住線頭在手。一嘔即出。

一、治魚骨鯁不出。以蒜納鼻中即出。

一、治雞魚骨鯁。燈心灰。以米糖如指大。蘸灰置喉中。勿令沾齒。待糖化。骨即化下。

一、治諸骨鯁喉。以狗涎飲之即下。

一、治骨鯁。取硼砂一小塊。口含化即下。

一、諸骨鯁喉。(池素水傳)黃蠟為丸。如棗大小。將溫茶飽服。多多為佳。然後服一丸。當時諸骨或吐或下。如神。

一、雞骨鯁。用香油煎滾。待溫服之。即可吐出。

一、諸般骨鯁。及魚鯁咽喉。吞吐不得。以橄欖食下即化。如無橄欖。用核燒灰。水調下亦化。

白話文:

[骨鯁治療]

  1. 針對所有骨鯁問題,比如竹木箭刺在喉中無法排出。

取自《勝金方》的療法:在臘月期間獲取鱖魚的膽,掛在北邊屋簷下使其自然風乾。每次遇到魚鯁時,取約一皁子大小的鱖魚膽,用酒煎煮至溶解,趁溫熱慢慢飲下。如果感到不適想吐,骨鯁就會隨著濃痰一起排出。如果沒有吐出,可以再多喝些溫酒,直到吐出為止。酒的份量依個人酒量而定。如果骨鯁仍未排出,就再煎煮一塊鱖魚膽,通常都能排出。這種藥物對於骨鯁在臟腑中停留太久,導致持續疼痛,甚至臉色發黃的情況都有幫助。若無法立刻找到鱖魚,可以用蠡魚、鯽魚或鱅魚替代,同樣在臘月收集保存。蠡魚即是指黑色的大頭魚。

  1. 對於雞魚等骨鯁,使用金櫻子根,先用竹籤挑出部分,再搗碎後用水煎煮,用罐子的嘴部插入喉嚨內灌下,注意不要碰到牙齒。

  2. 對於各種骨鯁在喉嚨的狀況,使用玉簪花研磨成粉,沒有花時可用其根部榨汁,與好醋混合後灌服,注意不要碰到牙齒。

  3. 對於雞魚骨鯁,用霜梅製成手指大小的丸子,再用棉花包裹,以線穿過,冷茶送下,手持線頭,一嘔吐即可帶出骨鯁。

  4. 對於魚骨鯁無法排出,可以將大蒜塞入鼻子中,骨鯁就能排出。

  5. 對於雞魚骨鯁,用燈心草燒成灰,取米糖如手指大小,沾上燈心草灰,放置在喉嚨中,注意不要讓它碰到牙齒。等到糖融化,骨鯁就會被一同化解並吞下。

  6. 對於骨鯁,可以取一小塊硼砂,含在口中使其溶解,骨鯁就會被排出。

  7. 對於各種骨鯁在喉嚨的狀況,將黃蠟做成棗子大小的丸子,用溫茶送服,越多越好。然後再服用一顆,骨鯁會立即被吐出或排下。

  8. 對於雞骨鯁,用香油煎滾,待溫熱時飲下,即可吐出。

  9. 對於各種骨鯁,包括魚鯁在咽喉,無法吞吐的情況,食用橄欖即可化解。若無橄欖,可將橄欖核燒成灰,用水調和後飲下也能達到同樣效果。

3. 邪祟

脈來乍大乍小。乍長乍短。為邪祟脈。又寸尺有脈。關中無脈。為鬼脈。

鬼脈,得病之初。便譫語。或發狂。六部無脈。切大指之下。寸口之上。有動脈者是。

白話文:

[邪祟症狀]

脈搏出現忽大忽小,忽長忽短的情況,這是受到邪祟影響的脈象。另外,如果手腕兩端(寸、尺)有脈跳,但手掌中央部位(關)卻沒有脈跳,這種被稱為鬼脈。

鬼脈患者,在剛開始生病的時候,就會開始胡言亂語,或者表現出精神失常的行為。在通常應當有脈象的六個部位都找不到脈象時,可以試著按壓大拇指下方,手腕內側的位置,如果有脈搏跳動,那就是鬼脈的徵兆。

4. 承祖灸鬼法

一治一切驚狂譫妄。逾垣上屋。罵詈不避親疏等症。以病者兩手大拇指。用細麻繩扎縛定。以大艾炷置於其中。兩介甲。及兩指角肉四處著火。一處不著即不效。灸七壯神效。

一論婦人瘟疾。此方最妙。

辟邪丹

虎頭骨(二兩),硃砂,雄黃,雌黃,鬼臼,皂莢,蕪荑仁,鬼箭,藜蘆(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囊盛一丸。男左女右。係臂上。或當病人房內燒之。

一客忤者。中惡之類也。多於道間門外得之。令人心腹絞痛。脹滿氣喘。入心胸。如不急治。能殺人。搗墨水和服一錢。

一飛屍者。遊走皮膚。穿臟腑。每發刺痛。變作無常處。

一遁屍者。附骨入肉。攻鑿血脈。每發不可得近。見屍喪。聞哀哭便作。

一風屍者。淫濯四肢。不知痛之所作。每發昏沉。得風雪便作。

一沉屍者。纏骨結臟。衝心脅。每發絞切。遇寒冷便作。

一屍疰者。舉身沉重。精神錯雜。覺昏廢。每節氣至。則輒至。大惡。

上俱宜服蘇合香丸(方見諸氣)

一論中惡客忤。心腹脹滿癢痛。如錐刀刺痛。氣急口噤者。以熱湯或酒送下。若不下。扶起頭灌之。令下喉。須臾瘥。未蘇。更與三丸。腹當鳴轉。即吐下便愈。若口已噤。亦須折齒灌之。藥入喉即瘥。忌蘆筍豬肉冷水肥皂之物。

備急丹

大黃,巴豆(去殼油),乾薑(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量老幼虛實用之。

一論心腹痛如錐刺。下血便死。不知人事。及臥魘齧腳踵不覺者。諸惡毒氣病方。此是漢文帝時太倉公淳于意方。故名。

倉公散

白礬,皂莢,雄黃,藜蘆(各等分)

上四味共為細末。每用如豆大。納竹管中。吹入病人鼻內。得嚏則氣通。便活。若未嚏。更吹之。以得嚏為度。能起死回生。

一方。治急時氣。纏喉風。漸入咽塞。水穀不下。牙關緊急。不省人事。名如聖散。加全蠍七枚。吹鼻吐痰。

一論凡遇屍喪。玩古廟。入無人所居之室。回來暴絕。面赤無語者。名曰屍疰。亦曰鬼疰。即中祟之謂也。進藥便死。宜移病人。更行火醋熏鼻法。則可復甦。否則七竅迸血而死。

一論凡感臭穢瘴毒暴絕者。名曰中惡。不治即死。宜燒炭火一杓。以醋沃之。令患人鼻受醋氣。則可復甦。既蘇以藿香正氣散服之。(方見霍亂)

一論初到客舍館驛。及久無人居之冷房中。為邪厲所襲。但聞其人吃吃作聲。便令人叫喚。如不醒。可用牛黃、雄黃各一錢。硃砂五分。共為細末。每一錢。床下燒。一錢酒灌之。

一論凡館舍久無人到。積濕容易侵人。預製此法。即可遠此害。極宜暑月燒之。以卻瘟疫。並散邪氣。

太倉公闢瘟丹

茅朮(一斤),臺烏,黃連,羌活,白朮(各半斤),川芎,草烏,細辛,紫草,獨活,防風,甘草,藁本,白芷,香附,當歸,荊芥,天麻,官桂,甘松,乾薑,三柰,麻黃,牙皂,麝香芍藥(各四兩)

上為末。紅棗肉為丸。如彈子大。每一丸燒之。

一卒中惡。搗韭菜汁灌鼻中。又宜蔥心黃刺鼻中。血出良。

白話文:

一種治療所有驚嚇、精神失常、胡言亂語、越牆登屋、不分親疏地怒罵等病症的方法。將病人的兩隻手的大拇指用細麻繩綁住,然後在大拇指的指甲間和指端肌肉處放置大艾炷點燃。如果有一處沒有點燃,療效就會降低。應該灸七次,效果神奇。

一個針對婦女熱病的療法,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辟邪丹

所需材料:虎頭骨(二兩)、硃砂、雄黃、雌黃、鬼臼、皁莢、蕪荑仁、鬼箭、藜蘆(各一兩)。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後,用蜂蜜製成彈珠大小的丸子。男性應將一顆丸子放在左臂,女性則應放在右臂。或者在病人房間內燃燒這些丸子。

一種稱為「客忤」的疾病,類似於中邪,通常在道路邊或門外感染。這種病會導致心腹劇痛、脹滿、呼吸困難,如果不立即治療,可能致命。可以將墨水和藥材一起搗碎,服用一錢。

一種稱為「飛屍」的疾病,會在皮膚下游走,穿透臟腑,每次發作會引起劇烈疼痛,且疼痛位置不固定。

一種稱為「遁屍」的疾病,會附著在骨骼和肌肉上,破壞血液循環,每次發作時無法接近,一看到屍體或聽到哀哭就會發作。

一種稱為「風屍」的疾病,會侵害四肢,使人失去疼痛感,每次發作會讓人感到昏沉,遇到風雪天氣就容易發作。

一種稱為「沉屍」的疾病,會纏繞骨骼、糾結內臟,每次發作時會讓人感到劇烈疼痛,遇到寒冷天氣就容易發作。

一種稱為「屍疰」的疾病,會讓人全身沉重,精神混亂,感覺昏沉,每逢節氣變化時就會發作,病情非常嚴重。

以上病症都適合服用蘇合香丸(詳見諸氣)。

一種針對中邪、心腹脹滿、疼痛如針刺、呼吸困難、口不能張開的病症的治療方法。可以用熱湯或酒送服藥物。如果病人無法吞嚥,可以扶起他的頭部,將藥物灌入口中。服用後,病人很快就能恢復。如果情況仍未好轉,可以再給三粒藥丸。病人可能會聽到肚子裡有聲音,隨後嘔吐或排便,病情就會好轉。如果病人口腔已經無法張開,也要設法讓藥物進入喉嚨,藥物一旦進入喉嚨,病情就會改善。禁忌食用蘆筍、豬肉、冷水和肥皂。

備急丹

所需材料:大黃、巴豆(去殼油)、乾薑(各等分)。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根據病人的年齡和身體狀況使用。

一種針對心腹劇痛如針刺、下血、昏迷的病症的治療方法。這是一種漢文帝時期太倉公淳于意的方子,因此命名為「倉公散」。

倉公散

所需材料:白礬、皁莢、雄黃、藜蘆(各等分)。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使用時,取豆子大小的藥粉放入竹管中,吹入病人的鼻子。如果病人打噴嚏,則表示氣息暢通,病情就會好轉。如果病人還沒有打噴嚏,可以再次吹入藥粉,直到病人打噴嚏為止。這種方法能夠起死回生。

另一個方子,用於治療急時氣、纏喉風,逐漸堵塞咽部,無法進食,牙關緊閉,昏迷不醒的病症,名為「如聖散」,可以在藥粉中加入七隻全蠍,吹入病人鼻子,使其吐痰。

一種針對接觸屍體、拜訪古廟、進入無人居住的房間後突然死亡、面色潮紅、無法說話的病症的治療方法。這種病被稱為「屍疰」,也被稱為「鬼疰」,即中邪的意思。如果立刻進行治療,病人可以康復;否則,會從七竅流血而死。

一種針對接觸惡臭、瘴氣、毒素後突然死亡的病症的治療方法,被稱為「中惡」,如果不立即治療,病人就會死亡。可以在一勺碳火上倒入醋,讓病人吸入醋氣,這樣病人就可以恢復意識。一旦恢復意識,可以服用藿香正氣散(詳見霍亂)。

一種針對剛到達旅館、長期無人居住的冷房中被邪靈侵襲的病症的治療方法。如果聽到病人發出「吃吃」的聲音,應立即呼喚他。如果病人沒有反應,可以使用牛黃、雄黃各一錢、硃砂五分,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使用一錢,放在牀下燃燒,同時用一錢藥粉和酒灌入病人口中。

一種預防在長期無人居住的房間中感染疾病的治療方法,特別是在夏季,燃燒這種藥物可以預防瘟疫,同時驅散邪氣。

太倉公闢瘟丹

所需材料:茅朮(一斤)、臺烏、黃連、羌活、白朮(各半斤)、川芎、草烏、細辛、紫草、獨活、防風、甘草、藁本、白芷、香附、當歸、荊芥、天麻、官桂、甘松、乾薑、三柰、麻黃、牙皁、麝香、芍藥(各四兩)。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粉,用紅棗肉製成彈珠大小的丸子。每次使用一丸燃燒。

一種針對突然中邪的病症的治療方法。可以將韭菜搗成汁,灌入病人的鼻子中。也可以將蔥心插入鼻孔,讓病人流血,這樣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