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四 (1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7)

1. 發熱

柴苓湯,小柴胡湯方見傷寒)五苓散方見中暑)二方相合是也。

一論積勞虛損。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顏色枯槁。汲汲短氣。飲食無味也。

人參養榮湯

人參(三錢),當歸(二錢),陳皮(一錢五分),蜜炙黃耆(二錢),桂心(五分),白朮(去蘆一錢五分),白芍(二錢酒炒),熟地黃(三錢),白茯苓(三錢去皮),五味子(四分),遠志(八分去心),甘草(炙八分)

上銼。薑、棗煎服。

一論男婦氣虛。無汗潮熱者。宜用

人參清肌散

人參(二錢),白朮(一錢五分),白茯苓(三錢去皮),當歸(二錢),赤芍(二錢),柴胡(八分),半夏(二錢),葛粉(二錢),甘草(八分)

上銼。薑、棗煎服。其藥服之自愈。

一論虛勞潮熱咳嗽。紅痰盜汗。宜

人參五味散

黃耆(二錢),人參(三錢),白朮(一錢五分),白茯苓(三錢),當歸(二錢),熟地黃(三錢),桔梗(八分),地骨皮(三錢),陳皮(二錢),前胡(二錢),柴胡(八分),五味子(四分)枳殼(一錢),桑白皮(三錢),甘草(八分)

上銼。生薑、烏梅半個。水煎。加知母二錢。

一論男婦五心煩熱。骨蒸勞熱。宜

清骨散

人參(一錢),赤茯苓(五錢),柴胡(二錢),蓁艽(五錢),生地黃(二錢),熟地黃(二錢),薄荷(七分),胡黃連(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一論發熱口乾。小便赤澀。夜則安靜。晝則發熱。此症在氣分也。清心蓮子飲。(方見赤白濁)

一論男婦肌肉燥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日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內經曰。脈虛血虛。脈實血實。又名血虛發熱。症象白虎。若誤服白虎。必死。此病因飢餓勞役而起。宜服

當歸補血湯

嫩黃耆(蜜水炒一兩),當歸(酒洗二錢)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一人虛勞發熱自汗。諸藥不能退其熱者。服當歸補血湯。一劑如神。

一沈大尹不時發熱。日飲冰水數碗。寒藥兩劑。熱渴益甚。形體日瘦。尺脈洪大而數。時或無力。王太僕曰。熱之不熱。責其無火。寒之不寒。責其無水。又云。倏往倏來。是無火也。時作時止。是無水也。法宜補腎。用加減八味丸。不月而愈。

一男子七十九。頭痛發熱。眩暈喘急。痰涎壅塞。小便頻數。口乾引飲。遍舌生刺。縮斂如荔枝然。下唇黑裂。面目俱赤。煩躁不寐。或時喉間如煙火上衝。急飲涼水少解。已瀕於死。脈洪大而無倫。且有力。捫其身烙手。此腎經虛火遊行於外。投以十全大補。加山茱萸、澤瀉、丹皮、山藥、麥門冬、五味、附子一鍾。

熟睡良久。脈症各減三四。再與八味丸服之。諸症悉退。後畏冷物而痊。

一儒者發熱口乾。小便頻濁。大便秘結。盜汗遺精。遂致廢寢。用當歸六黃湯二劑。盜汗頓止。用六味地黃丸。二便調和。用十全大補湯。及前丸兼服。月餘諸症悉愈。

白話文:

發熱

柴苓湯與小柴胡湯(傷寒方)、五苓散(中暑方)合用。

一種情況是因積勞成疾,導致身體虛弱,四肢乏力,肌肉消瘦,面色萎黃,呼吸急促,食慾不振。 可用人參養榮湯:人參三錢、當歸二錢、陳皮一錢五分、蜜炙黃耆二錢、桂心五分、白朮(去蘆)一錢五分、白芍(酒炒)二錢、熟地黃三錢、白茯苓(去皮)三錢、五味子四分、遠志(去心)八分、甘草(炙)八分。水煎服,加薑、棗。

另一種情況是男女因氣虛導致無汗、潮熱,可用人參清肌散:人參二錢、白朮一錢五分、白茯苓(去皮)三錢、當歸二錢、赤芍二錢、柴胡八分、半夏二錢、葛粉二錢、甘草八分。水煎服,加薑、棗。服用此藥即可自愈。

虛勞導致潮熱、咳嗽、咳紅痰、盜汗者,可用人參五味散:黃耆二錢、人參三錢、白朮一錢五分、白茯苓三錢、當歸二錢、熟地黃三錢、桔梗八分、地骨皮三錢、陳皮二錢、前胡二錢、柴胡八分、五味子四分、枳殼一錢、桑白皮三錢、甘草八分。水煎服,加生薑、烏梅半個,煎好後再加知母二錢。

男女五心煩熱、骨蒸勞熱者,可用清骨散:人參一錢、赤茯苓五錢、柴胡二錢、秦艽五錢、生地黃二錢、熟地黃二錢、薄荷七分、胡黃連五分。水煎溫服。

發熱口乾、小便短赤澀痛、夜間安靜、白天發熱,此症屬氣分病,可用清心蓮子飲(方見赤白濁)。

男女肌肉乾燥發熱、目赤面紅、口渴引飲、日夜不止,脈象洪大而虛,重按無力,此為血虛發熱,症狀類似白虎湯證,誤服白虎湯則必死。此病因飢餓勞累引起,宜服當歸補血湯:嫩黃耆(蜜水炒一兩)、當歸(酒洗二錢)。水煎溫服。

一人虛勞發熱自汗,各種藥物都無法退熱,服用當歸補血湯一劑即可見效。

一位沈姓大尹時常發熱,每日飲用大量冰水,服用寒涼藥物兩劑後,熱渴症狀加重,身體日漸消瘦,脈象洪大而數,時常無力。王太僕指出,熱而不熱是因無陽氣,寒而不寒是因無陰液,其病症時發時止,是陽氣不足,時好時壞,是陰液不足,應當補腎,用加減八味丸治療,不到一個月便痊癒。

一位七十九歲男子,頭痛發熱、頭暈眼花、呼吸急促、痰多、小便頻數、口乾引飲、舌苔佈滿針刺樣突起、嘴唇收縮如荔枝狀、下唇黑裂、面紅耳赤、煩躁失眠,有時喉嚨感覺像有煙火往上衝,喝涼水才能稍緩解,已瀕臨死亡,脈象洪大而紊亂有力,身體灼熱。此為腎經虛火外遊,用十全大補湯,加山茱萸、澤瀉、丹皮、山藥、麥門冬、五味子、附子適量。服用後熟睡很久,脈象症狀減輕,再服用八味丸,諸症皆退,之後畏寒,痊癒。

一位儒者發熱口乾、小便頻濁、大便秘結、盜汗遺精,導致失眠。服用當歸六黃湯兩劑後,盜汗即止;服用六味地黃丸後,二便調和;服用十全大補湯和六味地黃丸,一個多月後諸症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