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九(外科諸症) (8)

回本書目錄

卷九(外科諸症) (8)

1. 臁瘡

夫臁瘡者。皆由腎臟虛寒。風邪毒氣。外攻三里之旁。灌於陰交之側。風熱毒氣。流注兩腳生瘡。腫爛疼痛臭穢。步履維艱。此病生於臁骨為重。以其骨上肉少皮薄。故難愈。至有多年無已。瘡口開闊。皮爛肉現。臭穢可畏。治法當先取蟲。然後敷藥。須翹足端坐。勿多行履。庶可痊矣。

一治臁腿生瘡。或癬疥等症。

四生散

白附子,黃耆,羌活,沙苑蒺藜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用豬腰子破開。入藥。濕紙包裹煨熟。細辛煎湯下。風癬。酒下。

一論臁瘡。乃濕毒所致。及治遍體熱瘡。

黃白散

黃柏(去皮一兩),輕粉(三錢)

上為細末。用豬膽汁調塗。濕則乾摻。

一論遠年近月。一切臁瘡潰爛至骨疼痛。當止痛生肌如神。

三香膏

乳香(二錢),松香(三錢)

上為細末。真生香油調。用包粽子筍葉薄者。密針刺孔。將藥攤其上。用筍葉貼患處。藥居中。上用完筍葉蓋。葉上帛扎住即效。

一方。用松香為末。入蔥根鬚葉等分。同搗為餅。外用乳香為末。少摻藥餅上。搭在瘡口。布帛扎住。二日一換。鹽茶洗淨。一治臁瘡方。

密陀僧(八錢),石乳(二錢),銅青(八分),血竭(一錢)

上為末。將油紙刺孔。桐油掃紙上。摻藥在油上。隔紙貼之效。

一治臁瘡頑瘡裾邊瘡。許敬吾傳。

柏油(二兩),黃蠟(三錢),白蠟,香油(各三錢),密陀僧(一兩五錢為末)

上將此四味。入粗碗火上煎化。頻頻入陀僧在內。攪不住手。成膏為度。將油紙刺孔上藥。油紙反折。以孔在下貼瘡。

一治兩足生臁瘡,諸瘡久不已。後山李懷嚴傳。

輕粉(一錢),宮粉(二錢)

上用豬板油同搗爛。澆油紙上貼瘡。外帛包緊。一日換一次。先用鹽茶洗淨。貼藥。

一治臁瘡爛腳方。先用米泔水洗淨。再用川椒、艾葉濃煎水洗淨。用黃丹不拘多少。真香油調茶碗內。以艾燒煙燻至黃色。上用隔紙膏貼之妙。

白話文:

【臁瘡】

臁瘡這病症,多半源於腎臟虛弱和寒冷,風邪與毒素侵襲,從外部攻擊膝蓋下方三里的位置,流入陰交穴一側。風熱毒素流經雙腳,形成瘡傷,使腳部腫脹、腐爛、疼痛且惡臭,走路困難。此病若發生在小腿骨上,病情會更嚴重,因為骨頭上的肉少皮薄,因此難以康復。有些患者長達數年都未能康復,瘡口擴大,皮膚腐爛露出肌肉,惡臭令人畏懼。治療方法應先清除瘡中的蟲,然後再敷藥。病人需抬高腳部,端正坐姿,避免過多行走,這樣纔能有望痊癒。

一、用於治療小腿生瘡,或皮癬疥癬等症狀的「四生散」:

藥材包括:白附子、黃耆、羌活、沙苑蒺藜。將以上藥材均等份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三錢,將藥材放入切開的豬腰子中,用濕紙包裹並烤熟。用細辛煎煮的湯水送服,如果是風癬,可用酒送服。

二、用於治療濕毒導致的小腿瘡,以及全身熱瘡的「黃白散」:

藥材為:去皮的黃柏一兩,輕粉三錢。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豬膽汁調合塗抹患處,如果患處潮濕,可直接撒粉。

三、用於治療長期或短期的小腿瘡,即使已腐爛到骨頭且疼痛的「三香膏」:

藥材為:乳香二錢,松香三錢。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純正的香油調合。使用包糉子用的竹葉,選擇較薄的一層,用密針在上面刺出小孔,將藥膏塗在竹葉上,再將竹葉貼在患處,藥膏在中央,再用另一片完整的竹葉蓋住,用繃帶固定,效果顯著。

四、另一個治療臁瘡的方法是使用松香研磨成粉,加入等份的蔥根鬚葉,一起搗成餅狀,再在餅上撒上少量的乳香粉末,覆蓋在瘡口,用繃帶固定。每兩天換一次,先用鹽茶清潔瘡口,再貼藥。

五、用於治療頑固的臁瘡、裙邊瘡,此方法由許敬吾傳授:

柏油二兩,黃蠟三錢,白蠟、香油各三錢,密陀僧一兩五錢,研磨成粉末。將前四種藥材放入粗糙的碗中,在火上煎煮融化,同時不斷加入密陀僧粉末,攪拌至形成膏狀。將油紙刺孔,塗上桐油,再將藥膏塗在油上,隔紙貼於患處。

六、用於治療雙腳生臁瘡,各種瘡口久久不愈,此方法由後山李懷嚴傳授:

輕粉一錢,宮粉二錢。將藥材與豬板油一同搗碎,塗在油紙上,貼於瘡口,外面用繃帶緊緊包紮。每天換一次藥,先用鹽茶清洗瘡口。

七、用於治療臁瘡和腳部潰爛的祕方。首先,用米泔水清洗患處,再用川椒和艾葉濃煎水清洗,用適量的黃丹,與真香油調和在茶碗內,以艾草燃燒的煙燻至黃色,再用隔紙膏貼在患處,效果神奇。

2. 諸瘡

一專治疔瘡、發背、腦疽、乳癰疽、附骨疽、一切無頭腫毒惡瘡。服之便有頭。不痛者服之便痛。已成者服之立愈。此乃惡瘡藥中至寶。病危者立效復甦。萬無一失。乃家傳之秘方。不可輕視。寶之寶之。

飛龍奪命丹

雄黃(三錢),硃砂(二錢為衣),輕粉(五分),血竭(一錢),乳香(二錢),沒藥,銅綠(各二錢),膽礬(一錢),麝香(五分),寒水石(一錢),蝸牛(二十一個),蜈蚣(一條酒浸炙黃去頭足),蟾酥(二錢干煮好酒化)

上為細末。先將蝸牛連殼搗爛。和前藥為丸。如綠豆大。如丸不就。入酒打麵糊為丸。硃砂為衣。每服二丸。先用蔥白三寸。令病人嚼爛。吐於男左女右手心。將藥丸裹於蔥內。用無灰熱酒送下。於無風處。以衣蓋護之。約行人五七里之久。復再飲熱酒數杯。以助藥力。以發汗為度。

病初覺。二丸即消。如汗不出重者。再服二丸。汗出即消。三五日病重者。再進二丸即愈。如疔瘡走黃過心者。難治之。汗出冷者。亦難治。如病人不能嚼蔥。擂爛亦可。瘡在上。食後服。瘡在下。食前服。藥後忌冷水王瓜茄子豬雞魚肉濕面。一切發風發瘡之物。數方校正無差。

清毒百應丸,單水云傳。

錦紋大黃(一斤切碎),蒼朮,黃柏,當歸,槐花,金銀花,皂角(各四兩)

上將六味細切。水二十碗。煎至十碗。去渣。浸大黃令透。取起曬乾。又浸又曬。以幹盡為度。為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六十四丸。白湯送下。以大便下滯物為效。

一治無名腫毒疼痛。癰疽乳硬等瘡。初發時。即用真香油一杯。溫熱飲之。則毒不攻心。可以緩治。

一切無名腫毒瘡。須臾腫起痛難當。即將妙藥頻敷貼。免使猖狂作禍殃。

一治無名腫毒。發背癰疽疔瘡等毒。白礬不拘多少為末。入新汲水內。用粗紙三張浸內。將一張貼患處。頻頻貼。更貼十數次。立消。

一方。用蔥頭杵爛。炒熟敷患處。冷則易之。

一方。用五倍子炒為末。醋調塗患處。

一方。用大黃為末。醋調塗患處。

一方。以端午日。取白礬研為末。但遇瘡毒初起。每服三錢。加蔥頭切拌。用酒調服。

一切無名腫毒初起。牙皂七個。燒存性為末。入真蛤粉炒過七錢。攪勻。用生酒調服。

一敷諸瘡腫未破者。蝦蟆一個。先以石灰炒過。後將蝦蟆剁爛。同研如泥。用綿帛攤上。貼患處自破。

一治諸瘡惡毒。臁瘡疔瘡。搭手背瘡等瘡。

蔥白(一斤),馬齒莧(一斤),石灰(一斤)

上三味。濕搗為餅。陰乾為細末。貼瘡即效。

一外消腫毒方。

豬苦膽(三個),生薑(半斤取自然汁),好醋(一盞)

上三味。合和一處。以好京墨磨濃。抹腫處立消。

一治外科諸毒。腫痛初起未破。用連須蔥數根。用稻杆燒過。半熟搗爛。入蜜二匙。再搗勻成餅。敷患處立消。內服白礬熔化為丸。硃砂為衣。每服三錢。用蔥酒送下。汗出立止。

一治無名腫毒。用家園生地黃敷之。立已。

一切無名腫毒瘡癤。

樹上馬蜂窩(二錢),壁錢扯破(一錢),乳香,沒藥,孩兒茶(各八分),雞肫皮(一錢)

上各為末。蠶繭扯破一錢。攛香三根。共鋪綿紙上。卷作筒。線纏。蘸入香油點著。照患處立消。如腫盛。加艾少許。

一治諸般惡毒。腫痛不可忍者。

一枝煎

白芨,天花粉,知母,牙皂,乳香,金銀花,半夏,穿山甲(酥炙),貝母(各一錢五分)

上銼一劑。酒兩鍾。煎一鍾。溫服。汗出立愈。

一切瘡毒腫痛成膿。用火罐拔三次。即將膿水拔出。而消散矣。

洪寶膏

天花粉(三兩),赤芍(二兩),白芷,薑黃(各一兩)

上為細末。茶調敷之。此藥一涼而已。能化血為水。涼肌生肉。去死肌爛肉。及能破血退腫。又能止痛出膿。或用三分薑汁。七分雞清調敷。能使血退。薑汁性熱。能引血潮。故血破散而後成膿。如熱盛。瘡毒恐隨干又痛。赤腫不消者。用雞清調敷。取其難乾。如湯燒療亦同也。

一敷治一切腫痛如神。

鐵箍散

南星,草烏,白芨,白蘞,白薇,黃柏,天花粉,吳茱萸,白芷(各一兩),芙蓉葉(二兩)

上為末。用雞清調敷。

一治血風瘡。並濕熱生微。其形如釘。高起寸許者。

追風解毒湯

連翹,黃連,黃芩,黃柏,防風,荊芥,羌活,獨活,殭蠶,全蠍,蒺藜,金銀花,威靈仙,歸尾,甘草,赤芍

上銼。各等分。水煎服。

一治血風疥癬蟲瘡癩瘡。痛癢發熱等症。徐完初試驗。

大楓子(去殼一兩),樟腦(五錢),水銀(二錢),輕粉(一錢),核桃肉(十個)

上共研爛為丸。如彈子大。放手掌心揉擦。其瘡自已。連擦四五次。以愈為度。或將藥擦瘡上亦可。

一治軟瘡癤毒。久不能開口。疼痛不可忍者。巴豆用線穿。燈上燒存性為末。放瘡頂上。以膏藥貼之即潰。

一治坐板瘡。琯四九兄傳。

花椒(一錢炒),胡椒(七分),枯礬(一錢),人言(一分)

上為末。柏油調搽。

一治坐板瘡痛癢經年弗愈。中州傅愛泉傳。

人言(一分),密陀僧(三分),硫黃(二錢),石膏(一錢五分)

上為末。生豬油調搽患處。

一治瘡口難斂。及多年惡瘡。百方不瘥。或痛焮起不已者。馬齒莧擂罨如泥。敷周圍立效。

一治諸瘡毒臭爛不堪聞者。

雄黃,生白礬

上等分。煎湯洗之。

一治濕撓瘡方。

黃蠟,白蠟,銅綠,黃丹,童女發(各一錢)

上用香油二兩。入銅杓內熬。入藥同煎。將紙折作十數層。入鍋內熬貼瘡。

一治凍瘡用茄子根濃煎湯洗。並山雀兒腦髓塗之。

一諸處凍瘡久不瘥。年年發不歇。先癢後痛。然後腫破。出黃水不止。用雄雉黃一枚。搗爛。黃蠟各等分。清油減半。同於慢火熔熬。調搽患處。如治手腳痛瘡。用橄欖燒存性為末。入輕粉。油調塗上。

一治頭上風瘡。腫痛臭爛。用包銀硃粗紙菸熏發內。蟲即死而愈。

一治蛇頭指。用雞子開一竅。將指入內。待蛋化水。又換一個。如此三枚即已。

一手足患纏爪黃。腫痛作膿。不可忍者。用藠加石灰捶爛。敷上立已。

一蛇頭指。痛不可忍。臭不可聞。用蜈蚣一條。焙乾為末。豬膽汁調塗。

一又指無名腫毒。痛不可忍者。

白芨(一錢),蟾酥(三分)

上共和一處。用雞清調塗。當時腫消痛止。

一治血風瘡。

石膏,硫黃,百草霜

上各等分。柏油調搽。

一治肥瘡黃水瘡。

紅棗(燒灰),枯礬,黃丹,宮粉,松香(各一錢),銀硃(三錢)

上為細末。濕則摻之。干則香油調搽。

一治腳上諸般瘡毒膏藥方。

水銀(一錢),沒藥(五分新瓦焙乾),黃丹(五錢),細茶(三錢),大楓子(十個去蘆),輕粉(一錢),黃蠟(五錢),石乳香(五分瓦焙),片腦(三釐),真麻油(一盞)

上藥俱研極細末。篩過。用黃蠟麻油同煎。用文武火慢慢煎熔成膏。稍冷方下片腦。再煎一刻。取退。用細嫩油紙薄抹。隨瘡大小為度。不宜太闊。二日一換。每帖用後藥煎水洗淨瘡口。方貼。

大黃,苦參,黃柏,蒼朮,防風,金銀花,艾葉,茶葉

上各等分。煎湯洗瘡口。

一多年頑瘡久不愈者。並諸瘡不收口者。

黃蠟(二兩),黃丹(四兩),輕粉,乳香,沒藥,血竭,孩兒茶(各一錢)

上為細末。先將真麻油半斤。煎至滴水成珠。下黃蠟化開。再入黃丹。就起離火。方下諸藥。攪勻。入罐收用。

一翻花瘡及似花之狀。

胭脂,貝母(各三錢),胡粉(一錢五分),硼砂,沒藥(各二錢)

上為細末。先用溫漿水洗淨。後敷之。

一月蝕瘡。蟲或生小耳內。

胡粉(炒微黃),枯山礬,黃丹(煅),黃連,輕粉,胭脂(各三錢),麝香(少許)

上為末。以漿水洗之。拭乾後搽藥。上麻油調敷即愈。

一腳生雞眼作痛者。以燖雞湯剝洗效。

一腳指縫白爛者。用鵝掌黃皮燒存性為末。敷之。如水出。用飛黃丹入花蕊石粉摻之。

一治腳脛上生瘡腫痛。頑毒潰爛久不已。

隔紙膏,陳雲岳傳。

枯礬(三錢),密陀僧(三錢),龍骨(煅三錢),黃丹(水飛三錢)

上用油紙。將布針刺孔。桐油調摻上。貼患處。

一治軟癤方。用牛膠將滾水泡軟貼患處。中留一孔出氣。久之自落。

一人累年遍身瘡疥風癢熱毒。苦楚難禁。予制此。或服之永不瘡疥。妙不可言。

當歸(酒洗一兩),白芍(乳汁炒二兩),懷生地黃(酒洗二兩),防風(去蘆二兩),熟地黃(酒蒸二兩),川黃柏(鹽水炒一半童便炒一半各一兩),知母(去毛酒炒二兩),白朮(用壁土炒一兩),土茯苓(六兩),苦參(去皮炒四兩),甘草(一兩)

上為細末。用豬肚一個。好酒四壺。文武火煮爛。搗成藥末。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忌雞魚牛羊肉。

一治瘡疽久不愈。

黃耆(一兩),當歸(一兩五錢),白芍(二兩),白茯苓(一兩),白芷(三錢),川芎(二兩)厚朴(五錢),官桂(七錢),陳皮(一兩),炙甘草(一錢)

上銼。薑、棗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