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四 (8)
卷四 (8)
1. 補益
茯苓膏
大白茯苓堅硬者。不拘多少。去黑皮。為細末。用水漂去浮者。漂時用白滾水。如和麵之狀。令藥濕。方入水漂澄。取下沉者。用淨布扭去水。曬乾。復為細末。再漂再曬。反復三次。再為細末。每末一斤。拌好白蜜二斤令勻。貯長瓷罐內。籜皮封口。置鍋內。桑柴火懸胎煮。
盡一日。抵晚連瓶坐埋五穀內。次早倒出。以舊在上者裝瓶下。舊在下者裝瓶上。再煮。再入五穀內。反復三日夜。次早取出。埋淨土定七日。去火毒。每早晚用三四匙。吃嚼少許。將白湯送下。補虛弱。治痰火殊效。
延壽丹
用白茯苓十斤。淨鍋內煮一夜。曬一日。去皮切片。調真蜂蜜二斤。蒸三炷香。曬乾再加蜂蜜。再蒸再曬。如是三次。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三四十丸。溫湯送下。久服大補。殊效。
地黃膏
真懷慶大生地黃一斤。酒洗令淨。加麥門冬去心四兩。貯砂鍋內。入水。熬幹一半。傾入瓷罐內。又入水。又熬。如是三次。將汁濾去渣。用文武火慢慢熬至三碗。入蜜四兩。又熬至膏。入瓷罐內封固。入土埋。去火毒。取出。每服二三匙。空心白湯點服。能補腎水真陰。填髓固精。生血烏髮。
枸杞膏
甘枸杞子一斤。放砂罐內。入水煎十餘沸。用細絹羅濾過。將渣擠出汁淨。如前再入水熬。濾取汁。三次。去渣不用。將汁再濾入砂罐內。慢火再熬成膏。入瓷器內。不可泄氣。不論男婦。早晚用酒調服。能生精補元氣。益榮衛。生血悅顏色。大補諸虛百損。延年益壽。一論此膏能鎮玉池。
存精固漏。通二十四道血脈。鎖三十六道骨節。主一身之毛竅。貼之血脈流暢。龜健不衰。精髓充盈。養精聚神。壯陽助氣。固下元。氣透三關。乃通行之道。老人貼之。夜不小便。大人精不泄。補益虛損。延年益壽。至珍至寶。又治男子下元虛冷。小腸疝氣。痞疾。單腹脹滿。
並一切腰腿骨節疼痛。半身不遂。貼三日神效。婦人子宮久冷。赤白帶下。久不坐胎。產後戰腸風。貼之三日神效。
千金封臍膏,內閣秘傳。
天門冬,生地黃,熟地黃,大鱉子,大附子,蛇床子,麥門冬,紫梢花,杏仁,遠志,牛膝,肉蓯蓉,官桂,肉豆蔻,菟絲子,虎骨,鹿茸(各二錢)
上為末。入油一斤四兩。文武火熬黑色。去渣澄清。入黃丹半斤。水飛過鬆香四兩。熬。用槐柳條攪。滴水不散為度。再下硫黃、雄黃、硃砂、赤石脂、龍骨各三錢。為末入內。除此不用見火。將藥微冷定。再下膃肭臍一付。阿芙蓉、蟾酥各三錢。麝香一錢。不見火。陽起石、沉木香各三錢。俱不見火。上為細末。入內。待藥冷。下黃蠟六錢。貯瓷器盛之。
封口。放水中浸三日。去火毒。取出。攤緞子上。或紅絹上亦可。貼之六十日。方無力。再換。
白話文:
[補益]
茯苓膏
取堅硬的大白茯苓,數量不限,去除黑皮,研磨成細末。用滾燙的白開水漂洗,去除浮在水面上的部分,直到藥材濕潤得像麵糰一樣,然後再漂洗,讓藥末沉澱,取沉澱的部分,用乾淨的布擠壓去除水分,曬乾,再研磨成細末,重複漂洗曬乾三次。每斤藥末加入兩斤上好的白蜜拌勻,貯存在長形的瓷罐中,用籜皮封口。將瓷罐放入鍋中,用桑柴火隔水煮一天。傍晚時分,連同罐子一起埋入五穀中一夜,第二天早上取出。將原來在上面的部分倒入罐子底部,原來在底部的倒入罐子上面,再煮,再埋入五穀中,重複三次。第三天早上取出,埋入乾淨的泥土中七天,去除火毒。每天早晚服用三四匙,少量咀嚼,用白開水送服,可以補虛弱,治療痰火效果顯著。
延壽丹
取十斤白茯苓,放入乾淨的鍋中煮一夜,曬一天,去除皮,切片。加入兩斤真蜂蜜,蒸三炷香的時間,曬乾後再加蜂蜜,再蒸再曬,如此三次。研磨成細末,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天服用三四十丸,溫開水送服。長期服用可以大補身體,效果顯著。
地黃膏
取一斤上好的懷慶大生地黃,用酒清洗乾淨。加入四兩去心的麥門冬,放入砂鍋中,加水熬煮至剩下原來的一半,倒入瓷罐中,再加水,再熬煮,如此三次。將汁液過濾,去除渣滓。用文火慢慢熬煮至三碗,加入四兩蜂蜜,繼續熬煮成膏狀。放入瓷罐中封好,埋入土中去除火毒。取出後,每次服用二三匙,空腹用白開水送服。可以補腎水真陰,填髓固精,生血烏髮。
枸杞膏
取一斤甘甜的枸杞子,放入砂罐中,加水煎煮十幾沸,用細絹過濾,將渣滓擠壓出汁液。按照之前的步驟,再加水熬煮,過濾取汁,重複三次,去除渣滓不用。將過濾後的汁液再倒入砂罐中,小火慢熬成膏狀,放入瓷器中保存,避免洩氣。男女皆可服用,早晚用酒調服。可以生精補元氣,益氣養血,美容養顏,大補虛損,延年益壽。據說此膏可以鎮靜心神,存精固精,通暢二十四條經絡,鞏固三十六個關節,主一身的毛竅,使血脈流暢,腎氣充足,精髓充盈,養精蓄神,壯陽補氣,固攝下元,氣血通暢三關。老年人服用可以夜間減少小便,成年人服用可以防止精液洩漏,補益虛損,延年益壽,是珍貴的良藥。還可以治療男子下元虛冷,小腸疝氣,痞塊,單純腹部脹滿,以及一切腰腿關節疼痛,半身不遂,貼敷三日即可見效。婦女服用可以治療子宮久冷,赤白帶下,久不懷孕,產後腸風,貼敷三日即可見效。
千金封臍膏(內閣秘傳)
天門冬、生地黃、熟地黃、大鱉甲、大附子、蛇床子、麥門冬、紫梢花、杏仁、遠志、牛膝、肉蓯蓉、官桂、肉豆蔻、菟絲子、虎骨、鹿茸(各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一斤四兩油,用文武火熬煮至黑色,去除渣滓,澄清藥液。加入半斤黃丹,四兩水飛過的松香,繼續熬煮,用槐柳條攪拌,直到滴水不散。再加入硫黃、雄黃、硃砂、赤石脂、龍骨各三錢,研磨成細末加入。從此步驟開始,不用見火。待藥微涼後,加入一付膃肭臍,阿芙蓉、蟾酥各三錢,麝香一錢。這些藥材均不見火。再加入陽起石、沉香各三錢,也不見火。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藥液中。待藥涼後,加入六錢黃蠟。貯存在瓷器中,封口,放入水中浸泡三日,去除火毒。取出後,攤在緞子上(或紅絹上),貼敷六十天,如果藥效減弱再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