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補益

六味地黃丸

懷生地黃(八兩要真懷慶生乾地黃酒洗淨入砂鍋內蒸黑為度如病胃弱畏滯再加生薑汁拌勻再蒸半晌取出用手掐斷入後藥同搗成餅今市賣熟地黃皆是用鐵鍋煮過則不可用者矣),山茱萸(酒蒸剝去核取肉曬乾四兩),懷山藥(四兩),白茯苓(去皮三兩),牡丹皮(去土三兩),澤瀉(去毛三兩)

上忌鐵器。將藥精製。秤為一處。入石臼內搗成餅。曬乾。或微火焙乾。或碓杵。或石磨為細末。煉熟蜜一斤。加水一碗。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曬乾。用瓷器收貯。每服三錢。空心鹽湯酒任下。忌三白。腎水不能攝養脾土。多吐痰唾。薑湯下。加麥冬、五味。名八仙長壽丸。

腰痛。加鹿茸、木瓜、續斷。消渴。加五味子。諸淋瀝。倍茯苓、澤瀉。老人夜多小便。加益智仁。去澤瀉。茯苓減半。老人下元虛冷。胞轉不得小便。膨急切痛。四五日。困篤垂危者。倍澤瀉。遺精。去澤瀉。虛火耳聾。加黃柏、知母、遠志、石菖蒲。小兒遺尿。加破故紙、益智仁、人參、肉桂。

小兒鶴節。加鹿茸、牛膝、人參。小兒解顱頭縫開解不合。亦加人參。小兒稟賦。腎經虛熱。耳內生瘡。或肌肉消瘦。骨節皆露。名節疳。加鹿茸、牛膝各一兩。五味子四兩。若顱解不合。牙齒不生。眼睛不黑。腿軟難行。最宜此藥。

一論大補元氣。培填虛損之聖藥也。即六味地黃丸。依本方再加五味是也。

五子益腎養心丸

甘枸杞子(四兩),柏子仁(二兩),覆盆子(二兩),楮實子(炒二兩),沙苑蒺藜子(麩炒二兩)

上共十一味。為細末。用蜜八兩。入斑龍膠先煉。次入浮小麥粉四兩。芡實粉四兩。水調。亦入膠蜜同煉熟。和藥。再杵千餘下。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服百丸。淡鹽湯送下。

一論腎虛不能制火。六味地黃丸主之。腎非獨水也。命門之火併焉。腎不虛。則水足以制火。腎水虛。則火無所制。而熱症生矣。名曰陰虛火動。河間氏所謂腎虛則熱是也。令人足心熱。陰股熱。腰脊痛。率是此症。老人得之為順。少年得之為逆。乃咳血之漸也。地黃、茱萸味厚者也。

經曰。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能滋少陰。補腎水。澤瀉味甘鹹氣寒。甘從土化。咸從水化。寒從陰化。故能入水藏。而瀉水中之火。丹皮氣寒味苦辛。寒能勝熱。苦能入血。辛能生水。故能益少陰。平虛熱。山藥、茯苓味甘者也。甘從土化。土能防水。故用之以制水藏之邪。且益脾胃。

而培萬物之母也。

一論腎虛移熱於肺。咳嗽者。六味地黃丸主之。有足心熱。內股熱。腰痛。兩尺脈虛大者。病原於腎虛也。地黃、茱萸味厚者也。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能益腎。腎者水藏。虛則水邪歸之。故用山藥、茯苓以利水邪水邪歸之。則生濕熱。故用澤瀉、丹皮以導坎中之熱。滋其陰血。去其邪熱。則精日生。而腎不虛。病根既去。咳嗽自寧矣。

白話文:

補益

六味地黃丸

將懷慶府產的生乾地黃(八兩,必須是真正懷慶府產的,用地黃酒洗淨後放入砂鍋內蒸至變黑,如果病人胃弱、容易滯食,再加入生薑汁拌勻後再蒸半晌,取出用手掐斷後,與其他藥材一起搗成藥餅。現在市面上賣的熟地黃都是用鐵鍋煮過的,因此不能使用),山茱萸(酒蒸後剝去核,取肉曬乾,四兩),懷山藥(四兩),白茯苓(去皮,三兩),牡丹皮(去土,三兩),澤瀉(去毛,三兩)等藥材,務必避免使用鐵器。將藥材精製後,秤好重量,放在石臼內搗成藥餅,曬乾或用微火焙乾,或用碓杵或石磨磨成細末。用煉好的熟蜜一斤,加水一碗,和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曬乾,用瓷器收貯。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用鹽湯或酒送服。忌食三白(糯米、白糖、白面)。若腎水不能滋養脾土,出現多吐痰唾的情況,可用薑湯送服,並可加麥冬、五味子,名為八仙長壽丸。

腰痛者,可加鹿茸、木瓜、續斷;消渴者,可加五味子;諸淋瀝者,可加倍茯苓、澤瀉;老人夜尿頻多者,可加益智仁,並去澤瀉,茯苓減半;老人下元虛冷,小便不通,腹部膨脹疼痛,持續四五天,病情危重者,可加倍澤瀉;遺精者,去澤瀉;虛火耳聾者,可加黃柏、知母、遠志、石菖蒲;小兒遺尿者,可加破故紙、益智仁、人參、肉桂;小兒鶴膝風者,可加鹿茸、牛膝、人參;小兒顱骨縫線開裂不合者,也加人參;小兒先天不足,腎經虛熱,耳內生瘡,或肌肉消瘦,骨骼突出,名為節疳者,可加鹿茸、牛膝各一兩,五味子四兩。若顱骨縫線不合、牙齒不生、眼睛發白、腿軟難行,最適合服用此藥。

此藥是一味大補元氣,培補虛損的聖藥,即六味地黃丸,在此基礎上再加五味子效果更佳。

五子益腎養心丸

甘枸杞子(四兩),柏子仁(二兩),覆盆子(二兩),楮實子(炒二兩),沙苑蒺藜子(麩炒二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磨成細末,用蜜八兩,先煉製斑龍膠,然後加入浮小麥粉四兩,芡實粉四兩,加水調勻,再加入膠蜜一起煉熟,和藥材混合,再反復杵搗一千多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日服用一百丸,淡鹽湯送服。

腎虛不能制約心火,六味地黃丸可以主治。腎臟不僅主水,也與命門之火相關。腎不虛,則水能制約火;腎水虛,則火無所制約,就會產生熱症,稱為陰虛火旺,河間先生所說的“腎虛則熱”就是這個意思。症狀表現為足心熱、陰部熱、腰脊痛,多數是這種病症。老年人患此病屬於順利成章,年輕人患此病則屬於逆行,是咳血的先兆。地黃、茱萸味道濃厚,經書上說,“味厚為陰中之陰”,所以能滋養少陰,補腎水。澤瀉味甘鹹性寒,甘味從土化生,鹹味從水化生,寒性從陰化生,所以能入水臟,瀉去水中的火。丹皮性寒味苦辛,寒能勝熱,苦能入血,辛能生水,所以能益少陰,平息虛熱。山藥、茯苓味甘,甘味從土化生,土能制水,所以用它來制約水臟的邪氣,並且益脾胃,培育萬物之母。

腎虛導致熱邪上移於肺,引起咳嗽,六味地黃丸可以主治。如果出現足心熱、內股熱、腰痛、兩尺脈虛大等症狀,病根在於腎虛。地黃、茱萸味道濃厚,“味厚為陰中之陰”,所以能益腎。腎是水臟,腎虛則水邪歸於腎,所以用山藥、茯苓以利水邪。水邪歸於腎則會產生濕熱,所以用澤瀉、丹皮來疏導坎中之熱,滋養陰血,去除邪熱,則精氣日益充足,腎不虛,病根消除,咳嗽自然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