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三 (29)
卷三 (29)
1. 水腫
一論小兒腫滿。土虧水旺也。並四肢腫滿。陰水陽水皆可服。
加味五皮散
五加皮,地骨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各一錢),加薑黃、木瓜各一錢。銼散。水煎服。一方。去五加皮。加陳皮、桑白皮。
一治小兒諸般腫脹。黑牽牛半生半熟。取頭細末。每服一二匙。桑白皮煎湯磨木香汁調服。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小兒水腫的情況,通常是因為脾胃功能弱,水液代謝失調導致的。當四肢出現腫脹時,無論是陰性水腫還是陽性水腫,都可以服用以下藥方。
藥方名稱為「加味五皮散」,藥材包括五加皮、地骨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各一錢,再加入薑黃和木瓜各一錢。將這些藥材混合後,用水煎煮服用。另一種變化方,不使用五加皮,改用陳皮和桑白皮。
還有一種治療小兒各種腫脹的方法,使用半生半熟的黑牽牛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約一到兩匙,用桑白皮煎煮的湯水,再加入木香汁調和後服用。
2. 黃疸
一論小兒黃疸。寒熱嘔吐而渴。或飲冷水。身體面目俱黃。小水不利。不得安臥。不思飲食。
茯苓滲濕湯
茯苓,茵陳,山梔,黃連,黃芩,防己,白朮,蒼朮,陳皮,青皮,枳殼,豬苓(各二錢),澤瀉(二錢)
水煎。漸漸溫服。如小便不通。加木通。如傷食不思飲食。加神麯、麥芽、砂仁。
白話文:
這是在討論小孩出現黃疸的情況。症狀包含冷熱交替、嘔吐且口渴,有時會想喝冷水,全身包括臉部和眼睛都呈現黃色,排尿不順,無法安穩睡覺,並且失去食慾。
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茯苓滲濕湯"來治療:
藥方成分包含茯苓、茵陳、山梔、黃連、黃芩、防己、白朮、蒼朮、陳皮、青皮、枳殼、豬苓(各約6克),以及澤瀉(約6克)。
將這些草藥用水煎煮後,慢慢溫熱服用。如果小便無法排出,可以在藥方中加入木通。若因消化不良導致不想吃東西,則可加入神麯、麥芽、砂仁。
3. 汗症
一論小兒盜汗。寒熱往來。胡黃連、柴胡各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每一丸至三丸。用酒少許化開。更入水五分。重湯煮二三十沸。放溫。食後和渣服之。
一治小兒虛汗。或心血液盛。亦發為汗。此藥收斂心氣。
新羅人參,川當歸(各三錢)
上細銼。用雄豬心一個。切三片。每服二錢。豬心一片。井水一盞半煎。食前。作兩次服。
一治小兒盜汗。因食生冷之物過多。或熱水淘飯。大能損土。為水之所傷。則不能制其津液。故成汗自出也。
牡蠣(煅二錢),黃耆(蜜炙),生地黃(各一兩)
銼散。水煎服。
一治小兒盜汗。用五倍子為末。津液調塗臍中。一宿即止。
又方。用何首烏為末。津液調塗亦效。
白話文:
[汗症]
首先討論到小兒在睡夢中出汗,且伴有寒熱交錯的症狀。可用胡黃連和柴胡,兩者份量相等,研磨成細粉,再以蜂蜜製成丸藥,大小約如雞頭。每次服用一至三丸,先以少量酒溶解,再加入五分水,用滾水煮沸二三十次,待溫後,在飯後連同藥渣一同服下。
治療小兒虛汗,或因心血旺盛而出汗,此藥可收斂心神。
所需藥材為新羅人參及川當歸,各取三錢,切細。每次服用時,取兩錢藥材與豬心一片,以一碗半的井水煎煮,飯前服用,分兩次服用。
再談到小兒在睡夢中出汗,可能是食用過多生冷食物,或是熱水淘飯,這會大量損害脾胃,造成水濕傷害,使脾胃無法控制津液,所以形成出汗的情況。
所需藥材為煅牡蠣二錢,黃耆一兩(蜜炙),生地黃一兩。將這些藥材混合,用水煎煮服用。
另有一個治療小兒睡夢中出汗的方法,使用五倍子研磨成粉,以體液調和,塗抹於肚臍部位,一夜後即可止汗。
另外,使用何首烏研磨成粉,以體液調和,塗抹於肚臘部位,也有同樣的效果。
4. 解顱
一論小兒解顱者。生下囟門不合也。長必多愁少笑。目白睛多。面色㿠白。肢體消瘦。皆腎虛也。
一治小兒顱開解。頭縫不合。此乃腎氣不成。腎主骨髓。腦為髓海。腎氣不勝。所以腦髓不足。故不能合。丹溪治解顱以八物湯。有熱。加酒炒黃連、黃芩、甘草。水煎服。外用布帛緊束。又以白芨末敷之。
人參地黃丸
人參(二錢),懷熟地黃(四錢),嫩鹿茸,山藥,白茯苓(去皮),牡丹皮,山茱萸(酒蒸去核各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用人參煎湯研化。食遠服。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小兒出生時頭頂的軟點(俗稱囟門)未能正常閉合的情況,這種狀況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導致孩子情緒容易煩惱,笑容較少,眼睛白色部分較多,臉色蒼白,身體瘦弱,這些症狀通常和腎臟功能不足有關。
對於小兒囟門未閉的治療,文中提到是因為腎氣不足所致,因為腎臟主管骨骼與骨髓,而大腦則被視為骨髓的海洋,當腎氣不足以支撐時,會導致腦髓不足,進而無法使囟門閉合。丹溪先生針對這種情況,使用「八物湯」進行治療,如果伴有熱象,還會添加酒炒過的黃連、黃芩以及甘草,用水煎煮後服用。此外,還會在外科上使用布帛緊緊綁住,並塗抹白芨粉。
接下來介紹了一個名為「人參地黃丸」的藥方,成分包括人參(兩錢)、熟地黃(四錢)、嫩鹿茸、山藥、去皮的白茯苓、牡丹皮、酒蒸過的山茱萸(去核,各三錢)。將這些材料磨成細粉後,用煉製的蜂蜜做成芡實大小的丸子,再用人參煎湯溶解服用,應在飯後一段時間服用。
5. 鶴節
一論小兒鶴節。因氣血不充。故肌瘦薄。骨節呈露。如鶴之膝。
當歸地黃丸
懷熟地黃(酒蒸八錢),山茱萸(酒蒸去核),乾山藥,澤瀉(去毛),牡丹皮(去梗),白茯苓(去皮),當歸(酒洗各二錢),一方。加鹿茸酥炙。牛膝去蘆酒洗。各二錢。
上為細末。煉密為丸。如芡實大。每用熱水研化。食前服。仍以天南星炮去皮臍。研細末。入米醋調。敷絹帛上烘熱。貼之。亦良法。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兒童鶴節症狀。鶴節是因為兒童的氣血不足,導致肌肉消瘦,皮膚薄,骨骼關節突出,看起來就像鶴的膝蓋一樣。
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當歸地黃丸"來治療。
藥方如下:懷熟地黃(酒蒸後8錢)、山茱萸(酒蒸去核2錢)、乾山藥(2錢)、澤瀉(去毛2錢)、牡丹皮(去梗2錢)、白茯苓(去皮2錢)、當歸(酒洗2錢)。另有一種配方則會加上鹿茸(酥炙2錢)和牛膝(去蘆酒洗2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子,大小約如芡實。每次服用時,先用熱水研磨融化,然後在飯前服用。
另外,還有一個好的療法,就是將天南星(炮去皮臍)研磨成細粉,加入米醋調和,敷在絹帛上,然後加熱,貼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