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八 (19)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9)

1. 蟲痛

一論小兒蟲積痛。凡腹痛。口中出清水者。蟲積也。

追蟲散

使君子(去殼一錢),檳榔(一錢)

作一劑。水煎。食遠服。

使君散

使君子(去殼一錢),檳榔(一錢),雄黃(五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苦楝根皮煎湯調下。

一治小兒蟲積腹痛。用巴豆一枚。去殼捶去油。以硃砂一粒同研勻。用雞子一個開頂。微去白。入藥在內調勻。仍將紙餬口。用杆圈坐於鍋內。水煮熟。令兒食之。或以茶清送下。即打下所積蟲。極效。

一治小兒吐蛔蟲。

蛔蟲出口有三般。口鼻中來大不堪。如有白蟲兼黑色。靈丹縱服病難安。

楝陳湯

苦楝根皮(二錢),陳皮,半夏(姜炒),白茯苓(去皮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

一女子肚大腹脹。蟲積瘦弱。用馬慈一名地梨。食之。打下蟲來。肚脹立消。

一治小兒冬月吐蛔蟲。多是胃寒胃虛所致。

錢氏白朮散

人參,白朮(去蘆),白茯苓(去皮),藿香,木香,乾葛,甘草(各二錢),丁香(兩粒)

每服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蟲痛】

如果孩子出現腹痛,並且口中會分泌清水,這可能是因為腸胃中有寄生蟲。

【追蟲散】

使用去殼的使君子一錢和檳榔一錢,混合後作為一劑。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使君散】

同樣使用去殼的使君子一錢、檳榔一錢以及雄黃五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苦楝根皮煎湯送服。

另一種治療方法:取一顆巴豆,去殼並去除油份,與一粒硃砂一同研磨均勻。然後打開一顆雞蛋的頂部,稍微去除蛋白,將藥物放入雞蛋中調勻。再用紙將雞蛋封口,將雞蛋放在鍋中的支架上,加水煮熟。讓孩子吃掉煮熟的雞蛋,或者以茶水送服,可以有效清除腸胃中的寄生蟲。

另一種治療方式用於孩子因蟲害而嘔吐的情況。

【楝陳湯】

使用苦楝根皮二錢、陳皮、半夏(姜炒)、白茯苓(去皮)各一錢,以及甘草五分。混合後作為一劑,加入生薑煎煮服用。

有一個案例,一位女性肚子膨脹且腹部鼓脹,因為寄生蟲而身體瘦弱。她食用了一種名為馬慈的地梨,結果打下了腸胃中的寄生蟲,腹部的膨脹立刻消失。

另一種治療方式用於孩子在冬天嘔吐出蛔蟲,多是因為胃部寒冷和虛弱所致。

【錢氏白朮散】

配方包括人參、白朮(去蘆)、白茯苓(去皮)、藿香、木香、乾葛、甘草各二錢,以及丁香兩粒。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2. 尾骨痛

一小兒尾骨痛者。乃陰虛痰火所致也。

滋陰化痰湯

當歸(酒炒),川芎,白芍(好酒炒),熟地黃,黃柏(酒炒),知母(酒炒),陳皮,半夏(姜炒),白茯苓(去皮),甘草(各等分)

上銼。少用官桂為引。或以前胡、木香為引。如痛不止。加乳香、沒藥。

白話文:

有個小孩尾骨疼痛,這是因為體內陰氣不足,痰火旺盛所導致的。

這裡推薦一種名為「滋陰化痰湯」的藥方。

藥方成分包括:當歸(用酒炒過),川芎,白芍(用好酒炒過),熟地黃,黃柏(用酒炒過),知母(用酒炒過),陳皮,半夏(用薑炒過),白茯苓(去掉外皮),甘草(所有成分份量相同)。

這些藥材需進行切碎處理。可少量加入官桂作為導向藥物,或者也可以選擇前胡和木香作為導向藥物。如果疼痛感持續不減,可以再額外加入乳香和沒藥。

3. 陰腫疝氣

一論小兒陰腫疝氣者。寒邪所郁也。五倍子燒存性為末。好酒調服。出汗而愈。

一治疝氣偏墜。腫痛不可忍者。槐子炒為末。每服一錢。入鹽三分。黃酒調下。立止。

一治小兒疝氣。小腹痛引腰脊攣曲。身不能直。京師傳。

青皮,陳皮,三稜,莪朮(炮),木香,檳榔,川楝肉,芫花(醋炒各五錢),辣桂,牽牛(生取末各三錢),巴豆肉(不去油一錢)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三丸。空心一服。午前一服。薑湯下。

一治小兒陰囊忽腫。或坐地多時。或風邪。或蟲蟻咬者。蟬蛻半兩。水一大碗。煎湯洗腫處。其痛立止。若不消。再煎再洗。內服五苓散。燈草煎服。(方見中暑)

又方。用蔥園內蚯蚓屎。用甘草汁調塗腫痛處。或薄荷汁調塗。亦可。

白話文:

【對於兒童的陰部腫脹和疝氣問題】,這是由寒邪阻滯導致的。治療方法是:將五倍子燒製後磨成粉末,再用好酒調和服用,會透過出汗的方式痊癒。

【另一種治療疝氣的方法】,當疼痛難忍時,可以將槐子炒製成粉,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三分的鹽,以黃酒調和後服用,馬上就可以止痛。

【針對兒童疝氣的治療】,當小腹疼痛且影響到腰部和脊椎,使身體無法直立時,有以下藥方:

藥材包括青皮、陳皮、三稜、炮製過的莪朮、木香、檳榔、川楝肉、醋炒過的芫花(各五錢)、辣桂、未經炮製的牽牛(各三錢)以及巴豆肉(一錢,不需去油)。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並以麵糊製成像芝麻大小的丸狀。每天早晨和上午空腹時各服用三粒,以薑湯送服。

【處理兒童陰囊突然腫脹的情況】,可能因長時間坐地、風邪入侵或是昆蟲叮咬導致。可以用半兩的蟬蛻,加一大碗水煮沸,用此熱水洗滌腫脹部位,能立即緩解疼痛。如果腫脹仍未消除,可以再次煮水洗滌。同時內服五苓散,以燈心草煎服(該藥方詳見中暑篇)。

另一種方法,可以用從菜園中收集的蚯蚓糞便,用甘草汁或薄荷汁調和,塗抹在腫脹和疼痛的部位。

4. 盤腸氣痛

一論小兒盤腸氣痛。則腰曲乾啼。額上有汗。是小兒為冷氣所搏而然也。其口閉腳冷。或大便青色不實。上唇乾者是也。此多因生下洗遲。感受風冷而致也。急用蔥湯淋洗其腹。揉蔥熨臍腹間良久。尿且湧出。其痛自止。

乳香散,治盤腸氣痛。

乳香,沒藥(各等分)

共為細末。以木香煎湯調服。

白話文:

[關於嬰兒腸絞痛]

討論到小兒腸絞痛時,他們會彎腰痛哭,額頭冒汗。這是因為他們被寒氣影響所致。他們可能會口閉、腳冷,或是大便呈現青色且不成形,上脣乾燥。這通常是由於出生後洗澡時間過晚,受到風冷侵襲而導致。應立即使用蔥湯淋洗腹部,並在肚臍和腹部之間敷上搗碎的蔥,持續一段時間,尿液就會排出,疼痛自然會緩解。

乳香散,用於治療腸絞痛。

所需材料:乳香,沒藥(兩者份量相同)

將上述材料磨成細粉,再以木香煎煮的湯水來調服。

5. 脫肛

一論小兒脫肛。皆因久患瀉痢所致。大腸頭自糞門出而不收是也。用蔥湯熏洗令軟送上。或以五倍子末敷。而頻托入。又以五倍子煎湯洗之亦可。

又方。以鱉頭燒存性為末。香油調敷。一云以此物燒煙燻之。久久自收。

又以陳壁土用湯泡之。先熏後洗。亦效。

提氣散(方見脫肛),治小兒肛門脫下。極效。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小兒脫肛的情況,大多是由於長期腹瀉或痢疾所導致,症狀為大腸末端從肛門突出且無法自行縮回。治療方式上,可以使用蔥煮的湯來薰蒸並清洗,讓突出部位軟化,再輕柔地推回去。或者使用五倍子磨成的粉敷在患處,並頻繁地將突出部位推回,也可以用五倍子煎煮的湯來清洗。

另一種方法是將鱉頭燒成灰後研成粉末,用香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也有說法是用此物燒製的煙來薰,長時間下來會自然縮回。

還有一種方式是使用陳舊的牆壁土,用水泡開後,先用其蒸汽薰蒸,再進行清洗,這種方式也有效果。

最後提到一種名為「提氣散」的藥方(詳細配方參見脫肛專區),對於治療兒童肛門脫垂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