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八 (16)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6)

1. 天吊

一治小兒天吊潮熱。

鉤藤散

鉤藤,人參,犀角(鎊屑各五錢),全蠍,天麻(各二錢),甘草(炙一錢半)

上銼四劑。水煎。溫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小孩因為熱度高而產生的眼珠上吊現象,俗稱"天吊"。

以下是「鉤藤散」的藥方:

所需藥材包括:鉤藤、人參、犀角(需磨成碎片)、全蠍、天麻(這些藥材各用五錢),以及甘草(需先烘烤過,用量為一錢半)。

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後分成四份。每次取一份用水煎煮,煮好後溫熱服用。

2. 鵝口

一論小兒鵝口。口瘡者。胃中濕熱也。小兒口中百病。鵝口、口瘡、重齶。不能吮乳。及咽喉腫塞。一切熱毒。

牛黃散

牛黃,冰片,硼砂,辰砂(研各一分),雄黃,青黛(各二分),牙硝(一分半),黃連(末八分)黃柏(末八分)

上共入乳缽內研勻。每用少許。敷入口內。

一治小兒鵝口。不能食乳。用地龍擂水塗。瘡即愈。即摩蟲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小兒鵝口,也就是口瘡的情況,這是因為胃中有濕熱導致的。小兒口中的各種疾病,如鵝口、口瘡、重齶,會影響到他們吸吮母乳,以及咽喉腫脹阻塞等,這些都是由熱毒引起的。

在治療上,有一種叫做「牛黃散」的藥方,其成分包括牛黃、冰片、硼砂、辰砂、雄黃、青黛、牙硝、黃連和黃柏,這些藥材需磨成粉末混合均勻。使用時,取少量藥粉塗抹於患處。

另一種治療小兒鵝口、無法吸吮母乳的方法是,使用地龍研磨後加水調和,塗抹於患部,即可治療口瘡,地龍在此處指的是蚯蚓。

3. 口瘡

一治口瘡。

瀉心湯

用川黃連淨為細末。每服一字。蜜水調下。

一論小兒口舌生瘡。乃心脾受熱。口瘡赤。心臟熱。口瘡白脾臟冷。口瘡黃。脾臟熱。宜用吳茱萸末。醋調敷腳心。移夜即愈。藥性雖熱。能引熱下行。其功至良。

一論小兒滿口白爛生瘡。名口糜。

白朮,豬苓,澤瀉,木通,生地,赤苓,肉桂,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一論小兒白口瘡。黃丹、巴豆仁同炒焦。去豆用丹。摻上立已。

咽喉並口瘡。我也有妙方。白礬兩錢許。硼砂一錢強。咽痛用吹入。口瘡蜜調當。一次若不愈。再用保安康。

白話文:

[口瘡]

首先,介紹一個治療口瘡的方子,名爲"瀉心湯"。

製作方法:使用四川黃連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一小撮,以蜂蜜水調和後吞服。

再來,關於小孩口腔及舌頭長瘡的情況,這通常是因心脾過熱所致。如果瘡呈紅色,表示心臟過熱;如呈白色,則是脾臟過冷;如爲黃色,則是脾臟過熱。這時,可以採用吳茱萸粉末,與醋調和後敷在腳心,一夜間便可見效。雖然藥性偏熱,但能引導體內熱氣下行,效果顯著。

再來,針對小孩滿口潰瘍或瘡口,此症狀被稱爲“口糜”。

所需藥材有:白朮、豬苓、澤瀉、木通、生地、赤苓、肉桂、甘草(以上藥材用量相等)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另外,對於小孩的白口瘡,可用黃丹和巴豆仁一同炒至焦黑。炒好後,去除巴豆仁,僅使用黃丹,撒於患處,可立即見效。

至於咽喉痛和口瘡的問題,我也有個好方子。準備大約兩錢的白礬和稍多於一錢的硼砂。喉嚨痛時,直接吹入;若是口瘡,可用蜂蜜調和後服用。如果一次未見明顯改善,可重複使用,保證身體康健。

4. 重舌

一論重舌者。脾經實火也。小兒心脾有熱。舌下有形如舌而小者。名曰重舌。及唇口兩傍生瘡。

當歸連翹湯,治重舌。

歸尾,連翹,白芷(各三錢),大黃(煨),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作二劑。水煎。食後頻服。

一方。治重舌。用蒲黃塗之。

一方。用膽礬研細敷之。

一治小兒重舌、木舌。乃舌下生舌也。用三稜針於舌下紫脈刺之即愈。又宜竹瀝調蒲黃末。敷之舌上。

一治小兒絆舌。用布針舌下針數下。溏雞屎一搽。即愈。

一治小兒絆舌。不語啼哭。用布針蘸桐油燒紅針。下頦挨骨邊。一針即已。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重舌」的狀況,指的是在舌頭下方長出類似小舌頭的異常現象,通常是由於心脾部位產生過多的熱氣所致,同時也可能伴隨著嘴脣周圍長出瘡疹。

治療重舌的一個藥方為「當歸連翹湯」,其成分包含:歸尾、連翹、白芷各三錢,大黃(炒過)、甘草(炒過)各一錢。將這些材料切碎後分為兩劑,用水煎煮,飯後多次服用。

另一種治療方式是使用蒲黃塗抹在患處。

還有一種方法是將膽礬研磨成細粉後敷在患處。

對於兒童的重舌或木舌(即舌頭下方長出小舌頭的狀況),可用三稜針在舌下紫色的血管處輕輕刺一下,通常就能立即改善。此外,也可用竹瀝調和蒲黃粉末敷在舌頭上。

針對兒童因舌頭下方受到束縛導致無法說話並哭泣的情況,可使用布針在舌下輕輕刺幾下,然後塗上稀釋的雞糞,通常就能立即痊癒。

另一種治療兒童舌頭下方受束縛的狀況,是使用布針沾取桐油燒紅後,在下頦靠近骨頭的邊緣輕輕刺一下,通常也能立即改善。

5. 木舌

一論木舌。乃舌腫硬不柔和。脾經實火也。

瀉黃散,治木舌、弄舌。

藿香葉(七分),山梔(一錢),軟石膏(五分),防風(四分),甘草(七分)

上銼一劑。水煎。不拘時服。

一治木舌。

百草霜,芒硝,滑石

上為末。酒調敷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木舌」的症狀和治療方式。「木舌」指的是舌頭腫脹且僵硬,不柔軟,這被認為是脾臟部位有過多的熱氣造成的。

第一個治療方法提到的是使用「瀉黃散」來治療「木舌」和「弄舌」。具體的藥方包括:藿香葉七分,山梔一錢,軟石膏五分,防風四分,甘草七分。這些材料一起配製成一劑,用水煎煮後,無需拘泥於時間隨時可以服用。

另一種治療「木舌」的方法則是使用百草霜,芒硝和滑石,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後,用酒調和,然後塗敷在患處。

6. 弄舌

一論小兒舌微露而即收。名弄舌。屬心脾虧損。用補脾散補之。舌舒長而收緩。名舒舌。乃心脾積熱。少用前瀉黃散主之。兼口舌生瘡。作渴飲冷。胃經實熱。用瀉黃散。作渴畏冷。屬脾經虛熱。用四君子湯。食少作渴。或大便不實。脾胃虛弱也。用吐瀉門七味白朮散,若午後甚者。

脾血虛也。四物湯多加參、朮、茯苓末。應用內傷門補中益氣湯。大病未已。而弄舌者凶。

弄舌微微露即收。得於病後最難瘳。出長收緩名舒舌。熱在心脾不用憂。

補脾散,治弄舌。

人參,白朮(去蘆各一錢),白芍(酒炒),茯苓(各八分),陳皮,川芎(各六分),黃耆(鹽炒),當歸(酒炒),甘草(炙各四分)

上銼。每劑三錢。生薑煎服。

白話文:

[弄舌]

討論到小孩的舌頭稍微露出來然後立刻收回,這種現象被稱為「弄舌」,這通常代表心臟和脾臟有功能上的損失,應使用補脾散來調理。

如果舌頭伸出來比較長且收回去的動作緩慢,我們會稱為「舒舌」,這表示心臟和脾臟有熱度堆積。對於這種情況,少量使用瀉黃散可以改善。如果同時伴有口舌生瘡,口渴想喝冷飲的症狀,表示胃部可能有實熱,可用瀉黃散治療。如果口渴但畏寒,則是脾臟虛熱,可使用四君子湯。如果食慾不佳且口渴,或者大便不成形,這是脾胃虛弱的表現,應該使用吐瀉門七味白朮散。如果這些症狀在下午加重,那可能是脾血不足,需在四物湯中加入大量的人參、白朮、茯苓。如果是在大病之後出現弄舌,這是一個不良的徵兆。

稍微露出舌頭隨即收回的弄舌,特別在疾病後期出現時,往往是最難康復的。舌頭伸長收縮緩慢的,稱為舒舌,心脾有熱,不必過度擔心。

補脾散,是用來治療弄舌的。

藥方組成:人參、白朮(去蘆)、白芍(酒炒)、茯苓、陳皮、川芎、黃耆(鹽炒)、當歸(酒炒)、炙甘草。

將這些藥材研磨混合,每一劑用量約三錢,加入生薑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