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八 (14)
卷八 (14)
1. 胎寒
一論胎寒。乳母孕時受寒。生下再感外邪。令兒面色青白。四肢厥冷。大便青黑。口冷腹痛。身起寒慄等症。即宜當歸散服之。
當歸散
當歸(炒),黃耆(蜜炙),桂心,黃芩,細辛,龍骨(細研),赤芍(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字。用乳汁調下。日進三服。仍看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胎寒的情況。意思是說,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受了寒,孩子出生後再次受到外界病邪的影響,會導致孩子的臉色呈現青白色,四肢冰冷,大便顏色為青黑色,並有口脣冰冷、腹部疼痛及全身發抖等症狀。遇到這種情況,適合使用「當歸散」來治療。
「當歸散」的成分包括:炒過的當歸,蜜炙的黃耆,桂心,黃芩,細辛,細研的龍骨,以及赤芍,這些成分各兩錢。
製作方法是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量為一字,用母乳調和後餵食。一天內要餵三次,但實際用量還需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來調整。
2. 胎肥
一論胎肥。小兒生下。肥肉厚。遍身血色紅。滿月以後。漸漸羸瘦。目白。晴粉紅色。五心煩熱。大便難。時時生涎。當浴體。更別父母肥瘦。肥不可生瘦。瘦不可生肥。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新生兒出生時體型較肥胖的情況。小孩出生時,皮下脂肪豐富,全身皮膚呈現紅潤的血色。但在滿月之後,孩子開始逐漸消瘦,眼睛的眼白部分呈現粉紅色,且常有五心煩熱(即手心、腳心及胸口感到異常熱)的症狀,排便困難,並且時常會分泌口水。在這種情況下,應適當地為孩子沐浴,並觀察父母的體型。如果父母體型偏胖,則孩子不宜過度減肥;反之,若父母體型偏瘦,也不應讓孩子過於肥胖。
3. 胎怯
一論胎怯。小兒面無精光。肌肉薄弱。大便白水。身無血色。時時哽氣多噦。目無精彩。宜以浴體法主之。
浴體法
天麻(末二錢),蠍梢(去毒),硃砂(各半錢),白礬,青黛(各二錢),烏蛇肉(三錢酒浸焙為末),麝香(一字)
上同研勻。每用三錢。水三碗。桃枝一握。並葉五七個同煎。至十沸。溫熱浴之。浴時勿浴背。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新生兒體弱的狀況,稱之為"胎怯"。症狀包含:寶寶面色蒼白無光澤、肌肉虛弱、大便呈白色水狀、全身缺乏血色、經常打嗝且吐奶、眼睛也缺乏神采。對於這種情況,建議使用一種稱為"浴體法"的治療方式。
"浴體法"的藥材包含:天麻(磨成粉約二錢)、蠍梢(需去除毒性)、硃砂(各半錢)、白礬、青黛(各二錢)、烏蛇肉(三錢,先以酒浸泡再烘烤成粉末)、麝香(微量)。將上述藥材一同研磨均勻。每次取三錢的藥粉,加入三碗水中,再放入一把桃樹枝以及五到七片葉子,一起煎煮至水滾十次。待水溫適中後,用此水為寶寶沐浴,但注意不要讓寶寶的背部沾水。
4. 胎黃
一論胎黃者。皆因乳母受熱而傳於胎也。兒生下遍體。面目皆黃。狀如黃金色。身上壯熱。大便不通。小便不利。如梔子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宜用地黃湯主之。
地黃湯
生地黃,川芎,赤芍,當歸,天花粉,豬苓,澤瀉,赤茯苓,茵陳,甘草(各等分)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食前乳母服。並略滴些少與兒口中。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新生兒黃疸的情況,通常是由於母親在懷孕期間體內有過多的熱氣,影響到了胎兒。寶寶出生後,全身皮膚和臉部都呈現黃色,像金色一樣,且身體發熱,大便不通暢,小便量少且顏色深,類似梔子汁的顏色,對奶水或食物沒有胃口,並且會不停的啼哭。這種情況,適合使用地黃湯來治療。
地黃湯的成分包括:生地黃、川芎、赤芍、當歸、天花粉、豬苓、澤瀉、赤茯苓、茵陳、甘草(這些藥材份量均等)。
製作方法是將上述藥材研磨,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在飯前由母親服用,同時可稍微滴一些到寶寶口中。
5. 胎驚
一論胎驚者。由孕婦調適乖常。飲食嗜欲。忿怒驚僕。母有所觸。胎必感之。或外挾風邪。有傷於胎。故子乘母氣。生下即病也。其候月內溫壯。番眼握拳。噤口咬牙。身腰強直。涎潮嘔吐。搐搦驚啼。腮縮囟開。或頰赤。或面青眼合。其有著噤撮口。亦此一種之所發也。視其眉間。
氣色紅赤鮮碧者。可治而活。若點青黑者。不治。虎口指紋曲入里者。可治。反出外者。不治。治宜解散風邪。利驚化痰順氣。青金丸主之。慎不可作慢驚而用溫藥也。
青金丸
人參,天麻(煨),白茯神(去皮木),白附子(炮),牛膽南星(各二錢),甘草(炙一錢半)青黛(一錢),硃砂(水飛半錢),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用鉤藤、皂莢子煎湯研化。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胎驚」的情況。指的是在懷孕期間,母親如果生活作息失常,飲食偏好過度,情緒波動劇烈,或是受到驚嚇跌倒,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到胎兒。此外,外部環境的風邪也可能對胎兒造成傷害。因此,胎兒可能在出生後就會呈現出病症。
症狀通常會在出生後一個月內出現,包括身體發熱,眼睛翻白,握緊拳頭,嘴巴緊閉甚至咬牙,身體僵硬,口水多或嘔吐,抽搐和驚嚇哭鬧,臉頰縮小,前囟門開闊,臉頰可能泛紅,或者臉色蒼白,眼睛閉合。有些情況會出現嘴巴緊閉,這也是胎驚的一種表現。觀察眉間的氣色,如果是紅色或淡綠色,有治療的希望;若是青黑色,則難以治癒。如果手指虎口的紋路向內彎曲,表示可以治療;如果向外,則無法治癒。治療應著重在疏散風邪,利驚化痰,順暢氣血,主要使用青金丸。
青金丸的成分包括人參,天麻(炒過),白茯神(去除外皮和木質部分),白附子(炮製過),牛膽南星(各二錢),甘草(炒過,一錢半),青黛(一錢),硃砂(用水飛,半錢),麝香(一分)。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加入煉製的蜂蜜,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服用時用鉤藤、皁莢子煎湯研化,隨時都可以服用,但千萬不能將此視為普通的驚嚇症狀,而使用溫補的藥物。
6. 鎖肚
一論鎖肚者。由肚中受熱毒壅盛。大小便閉而不通。結於肛門。腹脹欲絕。急令婦人以溫水先漱了口。吸咂於兒前後心。並臍下手足心。共七處。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紅赤為度。須臾自通。不爾無生意。若有此症。知此可得再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鎖肚」的情況。指的是因腹部受到熱毒過盛,導致大小便堵塞不通,糞便積聚在肛門,腹部脹大到極點。需立即請婦女先用溫水漱口,然後用嘴吸取嬰兒胸前、背後、肚臍下以及手腳心,共七處。需重複進行三到五次,每次吸取至出現紅色或紫色為止。通常這樣做後,大小便就會自然暢通。如果不這樣處理,情況可能就會很危急。如果有這樣的症狀,知道這個方法就能得到重生的機會。
簡單來說,這是在描述一種古時的緊急救護方式,當嬰兒有大小便不通的情況,會請婦女用嘴吸取特定部位,以刺激嬰兒的生理反應,達到解便的目的。
7. 不乳
一論不乳者。謂初出胞胎而不吮乳也。嬰兒初出胎時。其聲未發。急以手拭其口。令惡血淨盡。不得下咽。即無他病。若拭口不全。惡穢入腹。則令腹滿氣短。不吮乳汁。或產母取冷過度。胎中受寒。致令兒腹痛也。宜用
茯苓丸
赤茯苓(去皮),川黃連(去毛),枳殼(去穰麵炒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丸。乳汁化下。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新生兒出生後不吸吮母乳的情況。意思是說,當嬰兒剛從母體出生,尚未發出哭聲時,應立即用手清理其口腔,確保污血完全清除,避免被嬰兒吞下,這樣就能避免其他疾病發生。假使口腔清潔不徹底,污物進入肚子,可能會導致嬰兒腹部脹滿、呼吸短促,進而無法吸吮母乳。另外,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過度食用寒涼食物,導致胎兒在子宮內受到寒冷影響,也可能會讓嬰兒出現腹痛。
對於這種情況,建議使用「茯苓丸」來治療:
所需藥材包含:去皮的赤茯苓、去掉絨毛的川黃連、去掉果肉並炒過的枳殼,這些藥材的份量要均等。
製作方式是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再以煉製過的蜂蜜搓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一丸,用母乳沖服即可。
8. 撮口
一論撮口者。由胎氣挾熱。風邪入臍。流毒心脾之經。故令舌強唇青聚口。啼聲不出者。當視其齒齦之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狀。急以溫水蘸青熟棉布。裹手指。輕輕擦破。開口便安。如甚則用牛黃三分。竹瀝一蜆殼調勻。滴入口中。即愈。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撮口」的狀況。撮口的情況多是由於胎兒在母體內受到熱氣影響,或是出生後風邪從肚臍進入身體,導致毒素流竄到心臟和脾臟的經絡。因此會出現舌頭僵硬、嘴脣發青且口部緊閉,哭聲無法發出的症狀。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嬰兒的牙齦上方有像粟米一樣的小泡泡。應立即使用溫水沾濕的深藍色熟棉布,包裹住手指,輕輕地將這些小泡泡擦破,這樣孩子就可以張開嘴巴了。如果情況更嚴重,可以使用三分量的牛黃,加上一蚌殼量的竹瀝混合均勻,滴入孩子的口中,即可治癒此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