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三 (35)
卷三 (35)
1. 痞滿
青皮,陳皮,三稜(煨),莪朮(煨),神麯(炒),麥芽,香附(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清茶送下。
一腹中窄狹。須用蒼朮。若肥人自覺腹中窄狹。乃是濕痰流注臟腑。氣不升降。燥飲。用蒼朮、香附行氣。如瘦人自覺腹中窄狹。乃是熱氣熏蒸臟腑。宜黃連、蒼朮。
一論心下堅如盤者。
枳實(麩炒一錢),白朮(去蘆三錢)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八味丸(方見補益)
白話文:
痞滿
將青皮、陳皮、三稜(炮製過)、莪朮(炮製過)、神麴(炒過)、麥芽、香附(炒過)等分量磨成細粉,用醋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清茶送服。
如果腹部感覺狹窄,需要加入蒼朮。肥胖的人感覺腹部狹窄,是因濕痰阻滯臟腑,氣機升降失調,可用蒼朮、香附理氣。瘦弱的人感覺腹部狹窄,是因熱氣熏蒸臟腑,宜用黃連、蒼朮。
如果心下堅硬如盤,則可用麩炒枳實一錢、去蘆白朮三錢,煎水溫服。
此外,還有補中益氣湯(藥方見內傷篇)及八味丸(藥方見補益篇)可參考使用。
2. 鼓脹
經云。其脈大堅以澀者。脹也。關上脈浮則內脹。遲而滑者脹。脈盛而緊者脹。脹。脈浮大者易治。虛小者難治。
水病腹大如鼓。脈實者生。虛者死。脈洪者生。微細者死。中惡腹大。四肢滿。脈大而緩者生。浮而緊者死。
丹溪云。七情內傷。六淫外感。飲食不節。房勞致虛。脾土之陰受傷。轉輸之官失職。胃雖受谷。不能運化。故陰陽不交。清濁相混。隧道壅塞。鬱而為熱。熱留為濕。濕熱相生。遂成脹滿。經云鼓脹者是也。以其外雖堅滿。中空無物。有似於鼓。其病膠固。難以治療。又名曰蠱。
若蠱侵蝕之義。陰陽愆伏。榮衛凝滯。三焦不能宣行。脾胃不能傳布。脹滿之所由生也。曰谷脹。曰水脹。曰氣脹。曰血脹。謂之四病。或寒或熱。或虛或實。又不可以無別也。若久病羸乏。卒病脹滿。喘息不得。與夫臍心突起。或下痢頻數。百方調治。未見一愈者矣。
朝寬暮急者為血虛。暮寬朝急者為氣虛。朝暮俱急者。氣血俱虛。
脈經曰。胃中寒則脹滿。此論內傷不足之邪。乃久病也。寒者非寒冷之寒。乃陽虛之義。故用參、術以補脾為君。蒼朮、茯苓、陳皮為臣。黃芩、麥門冬為使。以制肝木。少加厚朴。以消腹脹。氣不運。加木香。氣下陷。加升麻、柴胡提之。血虛。加四物湯。有痰。加半夏。
經云塞因塞用者是也。病脹久。脾胃虛者。雖有大小便不利之症。乃氣不運血不潤也。當大補氣血為主。慎不可用下藥也。鼓脹為病多端。宜照後方加減調治。毋得執泥以誤人也。
一論病人初起。心腹脹滿。因於食傷脾胃。濕痰氣鬱。食積而作脹也。用此通治之劑。宜
香砂和中湯
藿香(一錢二分),砂仁(一錢二分),蒼朮(炒一錢半),厚朴(薑汁炒),廣陳皮(去白),半夏(薑汁炒),白茯苓(去皮),神麯(炒),枳實(麩炒),青皮(去穰),山楂肉(各一錢),白朮(去蘆炒一錢半),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
一論脾虛鼓脹。手足倦怠。短氣溏泄者。此調治脹滿王道之藥。久病虛弱之人。宜服
六君子湯
人參(二錢),白朮(一錢五分去蘆炒),白茯苓(去皮三錢),半夏(薑製二錢),陳皮(去白二錢),甘草(八分)
上銼。生薑煎服。一方。加當歸、白豆蔻、蘇梗。尤妙。
按經曰。塞因塞用。故用補劑以治脹初服則脹。久服則通。此唯精達經旨者知之。庸醫未足道也。若朝寬暮急為血虛。加當歸、川芎。暮寬朝急為氣虛。依本方。朝暮俱急。亦加芎、歸。
一論男婦因於氣惱。而心腹脹滿。或痰嗽喘急者。予常見因氣而作脹滿者甚多。用此方甚效。分心氣飲。(方見諸氣)依本方。加檳榔、枳殼、香附、烏藥。
白話文:
醫書上說,如果脈象呈現又大又硬又澀,就是脹氣的表現。關脈浮起的,是內臟脹氣;脈象遲緩而滑的,也是脹氣;脈象強盛而緊的,也是脹氣。脹氣的脈象如果是浮大,比較容易治療;如果是虛小,就比較難治。
水病造成腹部腫大如鼓,如果脈象實在,就比較可能存活;脈象虛弱,就比較可能死亡。脈象洪大的,表示身體狀況較好;脈象微細的,表示身體狀況很差。因為外邪侵襲導致腹部腫大,四肢脹滿,脈象大而緩慢的,可能存活;脈象浮而緊的,可能死亡。
朱丹溪說,七情內傷(情緒上的問題)、六淫外感(外在環境的影響)、飲食不節制、房事過度導致身體虛弱,使得脾胃的陰氣受損,運送養分的機能失調。雖然胃能夠接受食物,但卻無法消化吸收,造成體內陰陽失調、清濁混雜,通道阻塞,氣鬱久了就會生熱,熱久了就會生濕,濕熱相互作用,最終形成脹滿。醫書上說的「鼓脹」,就是這種情況。它的外表看起來堅實飽滿,裡面卻是空的,像鼓一樣。這種病很頑固,難以治療,又被稱為「蠱」。
所謂「蠱」有侵蝕的意思,指的是體內陰陽失調、營衛之氣運行不暢、三焦的機能無法正常運作、脾胃無法將營養輸送到全身,這些都是造成脹滿的原因。脹滿又可以分為穀脹、水脹、氣脹、血脹,總稱為四種脹。脹滿的情況,有寒有熱,有虛有實,必須要仔細區分。如果久病導致身體虛弱,又突然發生脹滿、呼吸困難、肚臍突出、或頻繁腹瀉,即使想盡各種方法治療,也很難痊癒。
如果早上腹脹比較寬鬆,晚上比較嚴重,表示是血虛;如果晚上腹脹比較寬鬆,早上比較嚴重,表示是氣虛;如果早晚都嚴重,表示是氣血兩虛。
《脈經》記載,胃裡寒冷會導致脹滿。這是指內傷導致的正氣不足,通常是久病造成。這裡說的寒不是指寒冷,而是指陽氣虛弱。因此要用人參、白朮來補脾胃作為主要治療方法,搭配蒼朮、茯苓、陳皮來輔助,黃芩、麥門冬作為引經藥,來抑制肝氣。可以稍微加入厚朴來消除腹脹。如果氣不運行,可以加入木香;如果氣下陷,可以加入升麻、柴胡來提氣。血虛可以服用四物湯,有痰可以加入半夏。
醫書上說「阻塞就應該用疏通的方法」,指的就是這種情況。脹氣久了,脾胃就會虛弱。即使出現大小便不順暢的症狀,也是因為氣不運行,血不滋潤的緣故。這個時候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要治療方向,絕對不能使用瀉下的藥物。鼓脹的病因很多,應該依照後面的藥方,根據情況加減藥物來治療,不要固執己見,以免耽誤病情。
以下提供一個治療脹氣的藥方,適用於病人剛開始發病,出現心腹脹滿,原因是飲食損傷脾胃、體內有濕氣痰液、氣鬱、食積造成的脹氣。
- 香砂和中湯: 藿香(1.2錢)、砂仁(1.2錢)、炒蒼朮(1.5錢)、薑汁炒厚朴、去白陳皮、薑汁炒半夏、去皮茯苓、炒神麯、麩炒枳實、去穰青皮、山楂肉(各1錢)、去蘆炒白朮(1.5錢)、甘草(0.3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加生薑煎服。
以下提供一個治療脾虛鼓脹的藥方,適用於病人手腳疲倦、呼吸短促、腹瀉。這是一個調理脹滿的良方,適合久病虛弱的人服用。
- 六君子湯: 人參(2錢)、去蘆炒白朮(1.5錢)、去皮茯苓(3錢)、薑製半夏(2錢)、去白陳皮(2錢)、甘草(0.8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加生薑煎服。有的人會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入當歸、白豆蔻、蘇梗,效果更好。
醫書說「阻塞就應該用疏通的方法」,因此使用補氣的藥物來治療脹氣,剛開始服用可能會感覺更脹,但長期服用就會暢通。只有精通醫理的人才明白這個道理,庸醫是不會理解的。如果早上腹脹寬鬆,晚上嚴重是血虛,可以加入當歸、川芎;如果晚上腹脹寬鬆,早上嚴重是氣虛,可以使用原方;如果早晚都嚴重,也是加入川芎、當歸。
以下提供一個治療男女因情緒不佳導致心腹脹滿,或是咳嗽喘息的藥方。我經常看到因氣鬱而導致脹滿的病人,這個方子效果很好。可以使用「分心氣飲」(方劑內容請參考其他關於氣的章節),在此基礎上,加入檳榔、枳殼、香附、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