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三 (32)
卷三 (32)
1. 嘈雜
上各等分。為細末。打稀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八十丸。臥時。清茶送下。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等量磨成細粉,調成稀糊狀,做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八十粒,睡覺前用清茶送服。
2. 諸氣
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沉極則伏。澀弱難愈。其或沉滑。氣兼痰飲病也。
人稟天地陰陽之氣以生。藉血肉以成其形。一氣周流於中。以成其象。形神俱備。乃為之全人。故氣陽而血陰。能溉周身。而無一毫之間斷也。血則隨氣而行。氣載乎血者也。有是氣必有是血。有是血必乘乎是氣。二者行則俱行。一息有間。則病矣。今之人不知忿怒驚恐悲哀而損其身。
憂愁思慮以傷其氣。故人之病。多從氣而生。致有中滿腹脹。積聚喘急。五膈五噎。皆由於氣也。
一論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忿怒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隨意。使抑鬱之氣。留滯不散。停於胸膈之間。不能流暢。致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噯氣吞酸。嘔噦噁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痿黃。口舌乾枯。飲食減少。日漸消瘦。或大腸虛閉。或內病之後。胸中虛痞。不思飲食。並皆治之。
分心氣飲
青皮(去穰二錢),陳皮(二錢),半夏(二錢姜炒),白茯苓(去皮二錢),木通(二錢),官桂(五分),赤芍(二錢),桑白皮(三錢),大腹皮(三錢),紫蘇(一錢),羌活(二錢),甘草(八分),
上銼作劑。生薑三片。棗一枚。燈心十莖。水煎。溫服。性急。加柴胡。多怒。加黃芩。食少。加砂仁、神麯。咳嗽。加桔梗、半夏。胸膈痞悶。加枳實、香附。三焦不和。加烏藥。氣閉加蘿蔔子、枳殼。氣滯腰疼。加木瓜、枳殼。上焦熱。加黃芩。下焦熱。加梔子。翻胃。
加沉香磨服。水氣面目浮腫。加豬苓、澤瀉、車前、木瓜、葶藶、麥門冬。氣塊。加三稜、莪朮。一方。去赤芍、羌活。加枳殼、桔梗、木香、檳榔、香附、莪朮、藿香。治憂思鬱怒諸氣。
一論七情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悶。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噁心嘔吐等症。
加味四七湯
半夏(湯泡五兩),白茯苓(去皮四兩),川厚朴(姜炒三兩),紫蘇(二兩),桔梗(二兩),枳實(麩炒二兩),甘草(一兩)
上銼作十劑。生薑七片。棗一枚。水煎。熱服。一方。治梅核氣。加檳榔。
一論一切氣滯。心腹飽悶疼痛。脅肋脹滿難消。嘔吐酸水。痰涎不利。頭目昏眩。並食積酒毒。及米穀不化。或下痢膿血。大小便結滯不快。風壅積熱。口苦煩躁。涕唾稠黏。此藥最能流濕潤燥。推陳致新。滋陰抑陽。破結散郁。活血通經。治氣分之聖藥也。宜此
利氣丸
大黃(生用六兩),黑醜(頭末六兩),木香(一兩),檳榔(一兩),枳殼(麩炒一兩),香附(末炒四兩),青皮(去穰一兩),陳皮(去白一兩),莪朮(煨一兩),黃連(一兩),黃柏(三兩)
白話文:
把脈時,如果按到脈象是沉的,就知道這是氣的問題。如果脈象沉到極點,就變成伏脈,這種情況通常比較嚴重,難以治癒。如果脈象沉而帶滑,則表示除了氣的問題,還有痰飲的狀況。
人稟受天地陰陽之氣而生,藉由血肉來構成形體。氣在體內循環流動,形成生命的表象。當形體和精神都具備時,才是一個完整的人。氣屬陽,血屬陰,兩者共同滋養全身,沒有一刻間斷。血隨著氣運行,氣是承載血的基礎。有氣就有血,有血就必然依附於氣。兩者一同運行,如果有一絲間隔,就會生病。現在的人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像是憤怒、驚恐、悲哀等,這些都會損害身體。
憂愁思慮會損傷氣,因此人的疾病很多是從氣的問題開始產生的。這會導致腹部脹滿,積聚不散,呼吸急促,甚至出現五種膈症(咽喉、胸膈等部位受阻)和五種噎症(飲食難以下嚥),這些都是氣的問題造成的。
總體來說,不論男女,一切氣不順暢的情況,大多是因為憂愁、思慮、憤怒等情緒損傷了精神。有時可能是吃飯時憂慮,或者事情不順心,使得壓抑的氣滯留在胸膈之間,無法順暢流通。這會導致胸悶、肋骨脹痛、吞嚥困難、打嗝、胃酸反流、噁心、頭暈目眩、四肢疲倦、面色萎黃、口舌乾燥、食慾減退,並逐漸消瘦。有時也可能導致大腸虛弱便秘,或是在生病後,胸中虛悶,不想吃飯。這些情況都可以用以下藥方治療。
分心氣飲
藥方組成:青皮(去瓤,8克),陳皮(8克),半夏(薑炒,8克),茯苓(去皮,8克),木通(8克),肉桂(2克),赤芍(8克),桑白皮(12克),大腹皮(12克),紫蘇(4克),羌活(8克),甘草(3克)。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燈心草十莖,用水煎煮後溫服。如果病情緊急,可以加入柴胡;容易發怒,可以加入黃芩;食慾不佳,可以加入砂仁、神曲;咳嗽,可以加入桔梗、半夏;胸膈痞悶,可以加入枳實、香附;三焦不和,可以加入烏藥;氣閉,可以加入萊菔子、枳殼;氣滯導致腰痛,可以加入木瓜、枳殼;上焦有熱,可以加入黃芩;下焦有熱,可以加入梔子;胃部翻騰,可以加入沉香磨成粉末服用。水腫導致臉部或眼部浮腫,可以加入豬苓、澤瀉、車前子、木瓜、葶藶子、麥門冬。氣塊,可以加入三稜、莪朮。另有一個配方,去除赤芍、羌活,加入枳殼、桔梗、木香、檳榔、香附、莪朮、藿香,這個配方專門治療因憂愁思慮、憤怒等情緒引起的各種氣不順暢。
另外,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導致氣鬱結,會形成痰涎,這些痰涎像破棉絮,或像梅核一樣卡在咽喉之間,吐不出來,也嚥不下去。有時會感到中脘(胃部)痞悶,氣不順暢,或者痰液過多,呼吸急促,有時則是因為痰飲導致噁心嘔吐等症狀。
加味四七湯
藥方組成:半夏(用湯泡過,200克),茯苓(去皮,160克),厚朴(薑炒,120克),紫蘇(80克),桔梗(80克),枳實(麩炒,80克),甘草(40克)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分成十份。加入生薑七片、紅棗一顆,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另有一個配方,專門治療梅核氣,可以加入檳榔。
最後,各種氣滯,導致心腹飽脹疼痛,肋部脹滿難消,嘔吐酸水,痰液難以排出,頭暈目眩,以及食物或酒精積滯,米穀不化,或者腹瀉膿血,大小便不暢快,風熱積聚,口苦煩躁,鼻涕唾液黏稠等情況。這個藥方能疏通濕氣,滋潤乾燥,促進新陳代謝,滋陰制陽,破除結塊,疏散鬱結,活血通經,是治療氣分疾病的良藥,適用於這種情況。
利氣丸
藥方組成:大黃(生用,240克),牽牛子(頭末,240克),木香(40克),檳榔(40克),枳殼(麩炒,40克),香附(末炒,160克),青皮(去瓤,40克),陳皮(去白,40克),莪朮(煨,40克),黃連(40克),黃柏(1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