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八 (1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1)

1. 咳嗽

夫咳嗽者。肺為嬌臟。外主身之皮毛。內為五臟華蓋。形寒飲冷。燥熱鬱蒸。最為傷也。肺實肺虛。皆能壅痰而發咳也。咳嗽二症。難作一塗。咳謂無痰有聲。肺氣傷而不清。嗽謂無聲有痰。脾濕動而生痰。咳嗽謂有聲有痰。因傷肺氣。兼傷脾濕也。其症感風寒者。鼻塞聲重。

停寒者。悽慘怯寒。挾熱者。則焦煩。受濕者為纏滯。停水者則怔忡。若痰飲則咳有痰聲。痰出咳止。火極則咳聲不轉。面赤痰結。肺氣則喘滿。氣結息重。風痰壅盛。則咳至極。頻吐乳食。與痰俱盡。方得少息。而或實或虛。則視痰之黃白。唾之稀稠。而可知也。以歲周論之。

春乃上升之氣。夏乃火氣炎上。秋由濕熱傷肺。冬則風寒外束。以一日論之。清晨嗽曰痰火。午後皆曰陰虛。夜間或有食積。其咳而吐膿血者。肺熱盛也。久咳不已。必致驚悸頑涎。甚至眼眶紫黑。如物傷損。眼珠紅赤如血。大可畏也。治法。風寒宜疏散。煩熱宜清利。受濕用勝濕之藥。

停水宜瀉水之劑。痰飲則豁痰。火極則降火。肺脹則養胃疏肝。風痰壅盛。宜養胃去風豁痰也。況肺生胃門。更能溫中。與表順助其氣。滋潤肺經。和順三焦者。將見氣壯則咳漸減。胃復則痰不生。肺滋則咳不有。乳母節飲食。慎風寒。咳何從而生乎。一論春夏秋傷風咳嗽。

痰熱喘急。並挾驚傷寒等症。

雄朱丸

膽南星天花粉(各一兩),薄荷荊芥防風天麻羌活硃砂雄黃(各六錢),麝香(三分)

上為細末。粳米飯為丸。薄荷湯送下。

一論冬月感寒咳嗽。夜不能睡。以此發之。

九寶飲

薄荷,紫蘇,大腹皮麻黃桂枝桑白皮杏仁陳皮甘草

上銼。生薑三片。烏梅一個。水煎。溫服。

一論小兒四時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喘急。痰涎壅盛。鼻塞聲重。涕唾稠黏。乃內傷外感。一切發熱等症。宜服

參蘇飲

紫蘇,陳皮,桔梗前胡半夏,乾葛,茯苓(去皮),枳殼(去穰),人參木香,甘草

上銼。生薑煎服。

一論小兒咳嗽吐痰。用甜梨一個。挖小孔。入硼砂一分。燒熟與服。或搗汁亦可。

一論小兒一切咳嗽不已。用

寧嗽膏

麻黃,杏仁(去皮尖),桔梗(去蘆),甘草,知母,貝母,款冬花黃芩紫菀(各五錢)黃連(一錢),香附(二錢童便炒),牛膽南星(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一丸。白湯食後化下。

一論小兒身熱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咳嗽吐痰。輕者勿藥。候二三日自愈。重者服此方。治痰為主。輕輕解之。

白朮(去蘆一錢),白茯苓(七分去皮),桑白皮(蜜炙七分),川芎(五分),桔梗(五分),橘紅(五分),半夏(五分),防風(四分),甘草,薄荷(各三分),枯芩(炒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水煎服。

一治小兒傷風咳嗽發熱。服解表之劑。如喘促出汗。此脾肺氣虛。以補中益氣湯五味子

2. 發痧

小兒發痧。有陰有陽。陰痧則腹痛而手足冷。陽痧則腹痛而手足溫。或其症似寒非寒。似熱非熱。四肢懈怠。飲食不思。容顏慘楚。為症不一。俗呼為痧病。非痧也。多由感冒風寒而耍水傷濕得之。其治之法。宜用熱水蘸搭臂膊。將苧麻頻頻刮之。候紅色出為度。甚者宜以針刺十指背。

近其爪處一分許。可先將兒兩手自臂捋下。血聚指頭方刺。抑或視其身背有紅點。以燈草蘸香油點燈燎之。以上諸法。使腠理開通。寒邪易散。血氣通暢而已矣。

一論小兒攪腸痧。心腹腰諸痛。用

火龍丹

雄黃,焰硝(各二錢)

共研細末。每用簪挑些點眼角尖。男左女右。立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