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八 (10)
卷八 (10)
1. 瘧疾
夫瘧疾者。外因感受風寒暑濕。內因飲食飢飽而作也。其症不一。先寒後熱者。名寒瘧。先熱後寒者。名溫瘧。寒而不熱者。名牝瘧。熱而不寒者。名癉瘧。不寒而熱。骨疼節痛。身重腹脹。自汗善嘔者。名濕瘧。噯氣吞酸。胸膈不利者。名食瘧。一日一發。受病一月。間日一發。
受病半年。連發二日。間一日者。氣血俱病也。起於三陽者。多熱而發於日。起於三陰者。多寒而發於夜。發於日者。隨症而治。發於夜者。加血藥並用升提。暫瘧可截。久瘧加補。經久不愈。縱兒飲水。結癖中脘。名曰瘧母。此最難痊。一二髮間。用截太早。必變浮腫疳痢之疾。
白話文:
瘧疾是由於外在因素感受風寒暑濕,內在因素飲食失調而引起的。症狀表現不一,先寒後熱的稱為寒瘧,先熱後寒的稱為溫瘧,只有寒不熱的稱為牝瘧,只有熱不寒的稱為癉瘧,不寒而熱,骨頭和關節疼痛,身體沉重,腹部脹滿,自汗且容易嘔吐的稱為濕瘧,打嗝、吞酸、胸膈不舒的稱為食瘧。一日發作一次,病程一個月,隔一天發作一次,病程半年,連續發作兩天,隔一天的,是氣血都病了。起源於三陽的,大多熱症且發作於白天;起源於三陰的,大多寒症且發作於晚上。白天發作的,根據症狀治療;晚上發作的,要加上補血藥並使用升提藥物。暫時的瘧疾可以截斷,長期的瘧疾要加強補益。長期不癒,即使喝水也會結塊在中脘,稱為瘧母,這是最難治癒的。一兩次發作就急於截斷,很容易轉變成浮腫、疳痢等疾病。
然嬰兒之瘧。自飲食得之居多。治須以消導扶胃氣為本。此秘訣也。
一論食瘧嘔吐痰沫。及時行瘴瘧。不問先寒後熱。諸瘧通用。
清脾飲
青皮,厚朴(姜炒),草果,白朮(去蘆炒),茯苓(去皮),柴胡,黃芩,半夏(姜炒),甘草
上銼。棗煎服。小便赤。加豬苓、澤瀉。
白話文:
嬰兒的瘧疾大多是因為飲食不當引起的,治療要以消導積滯,扶助胃氣為根本,這是秘訣。
針對因飲食不當引發的瘧疾,伴隨嘔吐、痰沫,以及時行瘴瘧,不論先寒後熱,各種瘧疾都能通用。
青皮、厚朴(姜炒)、草果、白朮(去蘆炒)、茯苓(去皮)、柴胡、黃芩、半夏(姜炒)、甘草,將藥材切碎,用紅棗煎服。若小便赤,則加豬苓、澤瀉。
一論停食感寒發瘧。及中脘虛寒。嘔逆噁心等症。
養胃湯
蒼朮(米泔浸),厚朴(薑汁炒),陳皮,半夏(姜炒),白茯苓(去皮),人參,藿香,草果甘草
上銼。烏梅一個。生薑水煎服。
截瘧飲
白朮(去蘆),蒼朮(米泔浸),陳皮,青皮(去穰),柴胡,黃芩,豬苓,澤瀉,常山,甘草上銼一劑。用薑棗水煎。露一宿。溫服。有汗而熱多者。加人參、黃耆、知母、前胡。無汗熱多者。加乾葛、紫蘇。寒多、加乾薑、草果。痰多。加半夏、貝母。如食積。加枳實、山楂、麥芽、神麯。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感到停食感寒,發瘧疾,或是中脘虛寒,出現嘔吐、逆氣、噁心等症狀,可以使用養胃湯。養胃湯由蒼朮、厚朴、陳皮、半夏、白茯苓、人參、藿香、草果、甘草以及烏梅、生薑等藥材組成,用水煎服。
針對瘧疾,可以使用截瘧飲。截瘧飲包含白朮、蒼朮、陳皮、青皮、柴胡、黃芩、豬苓、澤瀉、常山、甘草等藥材,以薑棗水煎,露一宿後溫服。如果患者有汗且熱多,可以加入人參、黃耆、知母、前胡;若無汗而熱多,則加入乾葛、紫蘇;寒多者加乾薑、草果;痰多者加半夏、貝母;食積者加枳實、山楂、麥芽、神麯。
夜發者為陰分。加當歸、升麻。二日三日一發者。加人參、黃耆、白朮、烏梅。去蒼朮。單寒。加乾薑、附子、人參。去柴芩、豬苓、澤瀉。腹痛。加厚朴、檳榔。室女熱入血室。加小柴胡湯。
截瘧仙丹
五月五日午時。用雄黑豆四十九粒。先一日以水泡去皮。研爛。入人言五分。同研為丸。如黃豆大。雄黃一錢為衣。陰乾收貯。臨發熱。早晨無根水下一丸。忌熱酒熱物一時。仍忌魚腥生冷之物三日。黑豆圓者是。
白話文:
截瘧仙丹 方劑說明
夜間發病者屬陰虛,應加入當歸、升麻。
每隔兩三天發病一次者,應加入人參、黃耆、白朮、烏梅,並去除蒼朮。
若單純寒症,應加入乾薑、附子、人參,並去除柴胡、豬苓、澤瀉。
若伴隨腹痛,應加入厚朴、檳榔。
如果是未婚女性,熱邪入侵血室,應加入小柴胡湯。
五月初五午時,取雄黑豆四十九粒,前一日用水泡去皮,研磨成泥狀,加入人言(即人髮)五分,一同研磨成丸,大小如黃豆。以雄黃一錢作為藥丸外衣,陰乾保存。臨發熱時,於早晨空腹用無根水(井水)送服一丸。忌食熱酒熱物及魚腥生冷食物三日。黑豆需選擇圓形飽滿者。
一乳兒瘧疾痞塊。
川芎,生地,白芍藥(各一錢半),陳皮,半夏,黃芩(炒各一錢),甘草(四分)
上作一服。姜三片煎。下鱉甲末半錢。
白話文:
一位乳兒患上瘧疾,並伴隨有痞塊。
方劑:川芎、生地、白芍(各一錢半),陳皮、半夏、黃芩(炒各一錢),甘草(四分)
用法:以上藥材共製成一劑,用生薑三片煎煮,煎好後再加入鱉甲末半錢。
2. 痰喘
痰者風之苗。熱生於心。痰生於火。火者痰之根。靜則伏於脾土動則發於肺金。水澄則清。水沸則渾。小兒痰嗽。乃心火剋制肺金。或寒邪停留肺腧。寒化為熱。必生痰喘。咳逆上氣。肺脹齁䶎。俗為馬脾風。又為喉風。若不速治。立見危殆。
奪命丹,治小兒風涎灌膈。利痰去風。
青礞石煅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七八丸。薄荷湯下。
一小兒風痰吐沫。氣喘咳嗽。肚腹膨脹。不思飲食。
小兒肺脹喘嗽。人多看作風喉。大黃檳榔二牽牛。人參分兩等勻。五味研成細末。蜜水調量稀稠。每將一字著咽喉。不用神針法灸。
白話文:
痰是風的起源,熱氣來自心臟,痰則由火氣產生,火是痰的根本。痰氣平時潛藏於脾土,一旦活動就會發作於肺金。水清澈則乾淨,水沸騰則混濁。小兒咳嗽痰多,是因為心火剋制肺金,或是寒邪停留在肺部,寒氣轉化為熱氣,必然會產生痰喘,咳嗽上氣,肺部脹滿,聲音嘶啞,俗稱馬脾風或喉風。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快就會危及生命。
[奪命丹],專治小兒風涎灌膈,能化痰去風。
將青礞石煅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七八丸,用薄荷湯送服。
有一個小兒患有風痰,吐口水,氣喘咳嗽,肚子脹,不願意吃東西。
小兒肺部脹滿喘咳,很多人誤認為是風喉。用大黃、檳榔、牽牛、人參等分量,研磨成細粉,用蜜水調成糊狀,每次服用一小點,讓藥物接觸到咽喉。不用神針法灸。
上其證肺脹喘滿。膈高氣急。兩脅煽動。陷下作坑。兩鼻竅張。悶亂嗽渴。聲嗄不鳴。痰涎壅塞。俗云馬脾風。若不急治。死於旦夕也。
定喘湯,治齁喘氣急。
麻黃(六分),杏仁(一錢),半夏(六分甘草水泡七次),黃芩(微炒三分),蘇子(一錢),款冬花(一錢),甘草(二分),白果(五枚去殼打碎炒黃),桑白皮(蜜炙五分)
白話文:
患者有肺脹喘滿、膈肌上抬呼吸急促、兩側肋骨起伏不定、胸部凹陷、鼻孔張開、呼吸不暢咳嗽口渴、聲音嘶啞、痰液阻塞等症狀,俗稱馬脾風。若不緊急治療,性命危在旦夕。
定喘湯可治療哮喘、呼吸急促。配方包括麻黃、杏仁、半夏、黃芩、蘇子、款冬花、甘草、白果、桑白皮。
上銼。水煎。溫服。不必用生薑。
一論小兒脾胃虛寒。久嗽不已。咽膈滿悶。咳嗽痰涎。嘔逆噁心。肚腹膨脹。腰背倦痛。虛勞冷嗽。諸藥無效者。服
人參款冬花膏
人參(八錢),紫菀(一錢),款冬花(去梗八錢),桑白皮(炒一兩),貝母(二錢半),桔梗(炒二錢半),紫蘇(五錢),檳榔(五錢),木香(五錢),杏仁(去皮炒八錢),五味子(八錢),馬兜鈴(二錢半)
白話文:
上銼,指的是將草藥材料進行研磨或切割,以便於煎煮。水煎,是用火加熱,並加入水,使草藥成分溶解於水中,形成藥湯。溫服,則是指飲用藥湯時應保持溫度,避免過熱或過冷。
內容簡述如下:
此方專為治療小兒脾胃虛寒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而設,如久咳嗽不止、咽喉及食道堵塞、咳嗽伴有痰液、嘔吐和惡心、腹部膨脹、腰背疲倦疼痛、虛弱乏力且常有冷咳,即便使用其他藥物也無法見效的情況。
方名:人參款冬花膏。
配方:
- 人參(8錢):滋補強壯,益氣養血。
- 紫菀(1錢):止咳平喘,潤肺化痰。
- 款冬花(去梗8錢):止咳平喘,潤肺化痰。
- 桑白皮(炒,1兩):清肺止咳,利尿消腫。
- 貝母(2錢半):清熱化痰,散結止痛。
- 桔梗(炒,2錢半):宣肺利咽,止咳祛痰。
- 紫蘇(5錢):解表散寒,理氣和胃。
- 檳榔(5錢):行氣消積,殺蟲。
- 木香(5錢):行氣止痛,調和各藥。
- 杏仁(去皮炒,8錢):潤肺止咳,降氣平喘。
- 五味子(8錢):固表止汗,益氣生津。
- 馬兜鈴(2錢半):止咳平喘,潤肺化痰。
以上各草藥均需按照比例配比後,進行研磨或切割,然後用水煎煮,待藥湯溫度適宜時飲用。此方不需添加生薑。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薑湯化下。
一論小兒喉中痰壅喘甚。神效方。用巴豆搗爛作一丸。以棉花包裹。男左女右塞鼻。痰即墜。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像龍眼一樣。每次吃一丸,用薑湯送服。
如果小孩喉嚨有痰,喘得很厲害,可以用巴豆搗碎做成一個丸子,用棉花包起來,男孩塞左鼻孔,女孩塞右鼻孔,痰就會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