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三 (3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1)

1. 嘈雜

夫胃為水穀之海。無物不受。若夫濕面魚腥。水果生冷。以及烹飪不調。黏滑難化等物。恣食無節。朝傷暮損。而成清痰稠飲。滯於中宮。故為嘈雜。噯氣吞酸痞滿。甚則為翻胃膈噎。即此之由也。夫嘈雜之為症也。似飢不飢。似痛不痛。而有懊憹不自寧之況者是也。其症或兼噯氣。

或兼噁心。或兼痞滿。漸至胃脘作痛。實痰火之為患也。治法以南星、半夏、橘紅之類。以消其痰。芩、連、梔子、石膏、知母之類。以降其火。蒼朮、白朮、芍藥之類。以健脾利濕。壯其本元。又當忌口節欲。無有不安者也。

一論嘈雜。乃痰因火動也。宜

化痰清火湯

南星(姜炒二錢),半夏(姜炒二錢),陳皮(二錢),黃連(六分),黃芩(二錢),梔子(三錢),知母(一錢五分),石膏(二錢),蒼朮(一錢半米泔浸),白朮(一錢五分),白芍(炒二錢),甘草(八分)

上銼。生薑煎服。

一論嘈雜。因血虛而作者。宜

養血四物湯

當歸(三錢),川芎(一錢五分),白芍(炒二錢),熟地黃(姜炒四錢),人參(二錢),白朮(去蘆一錢五分),白茯苓(去皮二錢),半夏(姜炒二錢),黃連(姜炒六分),梔子(三錢),甘草(八分)

一方。去人參。加香附二錢。貝母二錢。

上銼。生薑煎服。

一論婦人心胸嘈雜。多是痰症。或云是血嘈。而用豬余血炒食之則愈。此以血導血歸原耳。此方治中脘心腹冷痰。心下嘈雜。口出清水。脅肋急。腹滿痛。不欲食。此胃氣虛冷。脈沉遲弦細。宜此

旋覆花湯

陳皮,半夏(姜炒),赤茯苓,旋覆花(去皮),人參,白芍(炒),細辛,桔梗,官桂,甘草

上銼。生薑七片。水煎服。

一論婦人心胸嘈雜。用

茯苓補心湯,即四物湯。合參蘇飲是也。

一治心中嘈雜。坐臥不寧。蔡完體傳。

陳皮(一錢),半夏(八分),白茯苓(錢半),赤茯神(八分),酸棗仁(炒八分),益智仁(三分),麥門冬(去心一錢),甘草(二分)

上銼一劑。生薑水煎。半空心溫服。

一人多思慮。以致血虛。五更時嘈雜是也。宜以四物湯加香附、山梔、黃連、貝母。

一肥人嘈雜。宜用二陳湯。少加川芎、蒼朮、炒梔子。水煎服。

一論嘈雜者。痰水內動。如阻食在膈。令人不自安也。用

痰火越鞠丸

海石(研水飛三兩),膽星(二兩),栝蔞仁(三兩),山梔(炒黑三兩),青黛(水飛過八分)香附(童便浸二兩),蒼朮(米泔浸透搓去黑皮切片炒二兩),撫芎(二兩)

上各等分。為細末。湯泡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臨臥。白湯送下。

一論嘈雜屬鬱火者。宜

加味三黃丸

黃芩(二兩去朽酒炒),黃連(六錢去毛薑炒),黃柏(一兩五錢去皮童便炒),香附(二兩米醋浸透炒),蒼朮(一兩五錢米泔浸透搓去黑皮切片炒)

白話文:

標題:[嘈雜]

內容:胃就像是容納水谷的大海,任何東西都能接受。但如果吃了過多的溼面、魚腥、水果生冷食物,或是烹飪不當、難以消化的食物,無節制地食用,早晚損傷身體,就會產生清痰稠飲,滯留在中宮(脾胃),因此出現嘈雜感。噯氣、吞酸、胃部脹滿,嚴重時甚至會嘔吐,這就是原因。嘈雜症狀表現爲,既不餓也不痛,卻感到煩躁不安。可能伴有噯氣、噁心、胃脹,逐漸導致胃痛,這都是痰火的問題。治療方法是使用南星、半夏、橘紅這類藥物來消除痰,黃芩、黃連、梔子、石膏、知母這類藥物來降火,蒼朮、白朮、芍藥這類藥物來健脾利溼,增強體質。同時,應當忌口和控制慾望,這樣就不會不適。

一種論點認爲嘈雜是痰火引起的,適合服用化痰清火湯。

另一種論點認爲嘈雜是由於血虛引起的,適合服用養血四物湯。

對於女性的心胸嘈雜,多數情況下是痰症,有人建議食用豬血可以治癒,這是通過血液引導血液迴歸原本狀態的方法。這種方子可以治療中脘心腹冷痰、心下嘈雜、口出清水、脅肋急、腹滿痛、不想吃東西等症狀,這是胃氣虛冷的症狀,脈搏沉遲弦細,適合服用旋覆花湯。

對於女性的心胸嘈雜,還可以服用茯苓補心湯,即四物湯合參蘇飲。

對於心內嘈雜,坐臥不寧的症狀,蔡完體傳推薦陳皮、半夏、白茯苓、赤茯神、酸棗仁、益智仁、麥門冬、甘草組成的方子,用水煎煮後半空心溫服。

如果一個人思慮過多,導致血虛,在五更時嘈雜,應該使用四物湯加香附、山梔、黃連、貝母。

對於肥胖人士的嘈雜,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入少量川芎、蒼朮、炒梔子,水煎服。

對於嘈雜症狀,可能是痰水內動,像阻食在膈,讓人感到不安,可以使用痰火越鞠丸。

對於屬於鬱火的嘈雜,可以使用加味三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