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八 (9)
卷八 (9)
1. 痢疾
小兒八痢者。乃飢飽勞役。風寒暑濕。因觸冒天地八風之邪而得。故以痢命名也。大抵多由脾胃不和。飲食過度。停積於脾胃。不能克化。又為風寒暑濕干之。故為此疾。傷熱則赤。傷冷則白。傷風則純下清血。傷濕則下如豆汁。冷熱交併。赤白兼下。若下迫後重。裡急窘迫。
急痛者。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或夏末秋初。忽有暴折於盛熱無所發。故客搏肌膚之中。發於外則為瘧。發於內則為痢。內外俱發則為瘧痢。凡痢病久則令腫滿。下焦偏冷。上焦偏結。則為上實下虛。若脾胃濕熱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閉塞而噤口痢疾。又有一方一家之內。
白話文:
小孩患上八痢症,多半是因飢飽勞役、風寒暑濕,或觸犯天地八風的邪氣所致,因此以「痢」來命名。主要原因是脾胃失調,飲食過度,食物積在脾胃中無法消化,再受到風寒暑濕等邪氣侵襲,就容易生病。傷熱則大便偏紅,傷寒則大便偏白,傷風則大便清稀並帶血,傷濕則大便如豆汁。如果冷熱交加,則大便會又紅又白。若排便後有墜脹感,且肛門急迫難忍,疼痛劇烈,這是因為火性急躁,容易燥熱所致。也可能是在夏末秋初,突然遇到酷暑,熱氣無處發散,便會侵入肌膚,外發則為瘧疾,內發則為痢疾,內外皆發則為瘧痢。痢疾若久治不愈,就會導致腹脹,下焦偏寒,上焦偏結,形成上實下虛。若脾胃濕熱的毒氣上熏,就會導致胃口閉塞,出現噤口痢疾。此外,還有一些地方病,會在同一家庭中傳播。
上下傳染。長幼相似。是疫毒痢也。當先推其歲運。以平其外。察其鬱結。以調其內。審其所傷。別其虛實冷熱以治之。條然明白。不致妄投也。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的意思是:疾病會在人與人之間互相傳播,年老和年輕的人都可能受到影響,這是瘟疫引起的痢疾。治療時應該首先瞭解該年的天氣變化,使其外部環境平衡;觀察病人的症狀,調整內部身體狀態;仔細分析病人受損的部分,區分出虛弱、寒涼或炎熱的情況來進行治療。這樣清晰明瞭地處理病情,就不至於胡亂用藥了。
2. 痢疾不治症
凡小兒下痢。如豆腐色者死。下如屋漏水者死。
下痢日久。大孔如孔者死。下痢如竹筒注水者死。
又小兒赤白同下。久而不禁。小便赤澀。腹痛。時發熱。唇紅舌胎。氣促心煩。坐臥不安。狂渴飲水。穀道傾陷。復面容似妝。飲食全不進者。並不治。
清熱化滯湯,治痢主方。
黃連(吳茱黃煎湯拌炒),白芍藥,陳皮,白茯苓(去皮),枳殼(去穰炒),黃芩,甘草
白話文:
小孩拉肚子,如果像豆腐渣一樣,就會死。如果像屋頂漏水一樣,也會死。拉肚子時間長了,肛門像洞一樣,也會死。如果像竹筒注水一樣,也會死。
如果小孩拉肚子又赤又白,久治不癒,尿赤澀,肚子痛,偶爾發燒,嘴唇紅,舌苔厚,呼吸急促,心煩意亂,坐立不安,狂喝水,肛門下陷,臉色像塗了粉一樣,完全不進食,那就沒救了。
清熱化滯湯是治療拉肚子的主要方劑。
黃連(用吳茱萸黃煎湯拌炒)、白芍、陳皮、白茯苓(去皮)、枳殼(去籽炒)、黃芩、甘草。
上銼一劑。用生薑一片。水煎。空心。溫服。初起積熱正熾。加大黃、芒硝。血痢。加酒炒黃芩、當歸、地榆。白痢。加厚朴、枳殼。赤白並下。加川芎、歸尾、桃仁、紅花滑石、陳皮、乾薑炒黑。白痢久虛。加白朮、黃耆、白茯苓。去芩、連、枳殼。赤痢久虛。下後未愈。
白話文:
每次取藥一劑,加入一片生薑,水煎後空腹溫服。如果剛開始積熱很盛,可以加黃大黃和芒硝。若是血痢,可以加入酒炒黃芩、當歸、地榆。若是白痢,可以加入厚朴和枳殼。如果赤白痢一起下,可以加川芎、歸尾、桃仁、紅花、滑石、陳皮、乾薑炒黑。若白痢時間久導致虛弱,可以加白朮、黃耆、白茯苓,並去掉黃芩、連翹、枳殼。若赤痢時間久導致虛弱,而且拉完肚子後還沒有完全好,也要去掉黃芩、連翹、枳殼。
去芩、連、。加當歸、白芍、白朮、川芎、阿膠珠。裡急後重。加木香、檳榔。腹痛。加白芍、川芎、玄胡索、枳殼。小便赤少。加木通、豬苓、澤瀉。下如豆汁。加白朮、蒼朮、防風。食積。加山楂、枳實、麥芽、神麯。久痢氣血兩虛者。加人參、黃耆、當歸、川芎、升麻、肉蔻。
白話文:
去掉黃芩、黃連,加入當歸、白芍、白朮、川芎、阿膠珠。如果出現裡急後重,加入木香、檳榔。如果出現腹痛,加入白芍、川芎、玄胡索、枳殼。如果小便赤少,加入木通、豬苓、澤瀉。如果大便稀薄如豆汁,加入白朮、蒼朮、防風。如果食積,加入山楂、枳實、麥芽、神麴。如果是久痢氣血兩虛者,加入人參、黃耆、當歸、川芎、升麻、肉蔻。
下後二便流利。惟後重不去者。氣陷於下也。以升麻提之。
一論小兒痢疾屬熱居多。用黃連、黃芩、大黃、甘草煎服。赤痢。加桃仁、紅花。白痢。加滑石末同煎。
開板丹
黃丹(飛過一兩),黃蠟(一兩),乳香(一錢),沒藥(一錢),杏仁(去皮尖八個),巴豆(去油八個)
上將四味為細末。將黃蠟熔開。後將末藥同蠟拌勻。調冷成塊。丸如黃豆大。每服一丸。空心服。紅痢。冷甘草湯下。白痢。冷乾薑湯下。水瀉。冷米湯下。忌生冷油膩。
白話文:
大便和小便都暢通,但排便後仍然覺得沉重,這是因為氣虛下陷。可以用升麻來提升氣機。
治療小兒痢疾,大多屬於熱證,可以使用黃連、黃芩、大黃、甘草煎服。如果是赤痢,可以加桃仁、紅花。如果是白痢,可以加滑石粉一起煎服。
開板丹的製作方法:
將黃丹(飛過一兩)、黃蠟(一兩)、乳香(一錢)、沒藥(一錢)、杏仁(去皮尖八個)、巴豆(去油八個)研磨成細粉。將黃蠟熔化,然後將藥粉與熔化的黃蠟拌勻,待冷卻後製成塊狀,做成黃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空腹服用。如果是紅痢,用冷甘草湯送服;如果是白痢,用冷乾薑湯送服;如果是水瀉,用冷米湯送服。忌食生冷油膩的食物。
一治休息痢及疳瀉。日久不能安。用雞子一枚打破。用黃蠟一塊。如指大。銚內熔。以雞子拌和。炒熟。空心食之。
一治小兒痢疾方。用雞子一個。冷水下鍋。煮二三沸取出。去白用黃。研碎。以生薑汁半小鐘和勻。與小兒服。不用茶。神效。
一治小兒患痢脫肛。色赤或痛。以補中益氣湯送香連丸而愈。後傷食作瀉。脫肛不入。仍以益氣湯服之。更以蓖麻仁研塗頂門。
一治小兒久痢裡急後重。欲去不去。手足並冷。皆胃氣虛寒下陷也。以補中益氣湯加木香、補骨脂。倍加升麻、柴胡。
白話文:
治療休息痢及疳瀉,久病難安,可用雞蛋一個打碎,黃蠟一块,如手指般大小,在銚中熔化,與雞蛋混合,炒熟,空腹食用。
治療小兒痢疾,可用雞蛋一個,冷水下鍋,煮沸兩三沸後取出,去蛋白留蛋黃,研碎,用生薑汁半小碗混合,給小兒服用,不用茶水,效果顯著。
治療小兒患痢脫肛,肛門顏色發紅或疼痛,可用補中益氣湯送服香連丸治癒。之後如果傷食導致腹瀉,脫肛不縮回,仍用益氣湯服用,並用蓖麻仁研碎塗抹在头顶。
治療小兒久痢裡急後重,想排泄卻排不出來,手腳冰冷,都是胃氣虛寒下陷所致,可用補中益氣湯加入木香、補骨脂,升麻、柴胡的量加倍。
一治紅痢及噤口。用田螺搗爛填臍中。頃刻奏效。
一治痢不拘赤白。白蘿蔔汁、蜜各等分。調勻。服三四匙。即效。
一治小兒噤口痢。用甜梨一個。挖空。入蜜填滿。紙包火煨熟吃立止。
一治噤口痢。湯飲米穀不下者。石蓮子去殼並內紅皮及心。為細末。每服量兒大小。或五分。或一錢、二三錢。用陳倉米湯調下。如嘔。加生薑汁一二匙。
一治血痢。用苦參炒為末。每服三分或五分。米湯調下。
白話文:
治療紅痢和噤口症,可以用田螺搗爛填在肚臍中,很快就能見效。治療痢疾,不論是赤痢還是白痢,都可以用白蘿蔔汁和蜂蜜等量混合,調勻後服用三到四匙,馬上就能見效。治療小兒噤口痢,可以用一個甜梨挖空,填滿蜂蜜,用紙包好火烤熟後吃,就能立刻止住痢疾。治療噤口痢,患者喝不下湯水和米飯的,可以用石蓮子去殼,去除紅色外皮和心,磨成細末,每次服用量根據孩子的大小,可以服用五分、一錢、二三錢,用陳倉米湯調服。如果嘔吐,可以加生薑汁一到兩匙。治療血痢,可以用苦參炒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分或五分,用米湯調服。
一治白痢。用肉豆蔻。麵包煨乳香一粒。共為末。每服二三分。米湯調下。
一治久痢不止。用陳蘿蔔煎湯。一服立止。
一方。用莧菜煎湯服效。
一治瀉久久不止。不肯服藥。用肉豆蔻煨去油。為末三錢。麥面四兩同和。切面入蔥。鹽煮如常食之。
白話文:
治療白色痢疾,可用肉豆蔻和乳香共研成末,每次服用二三分,用米湯送服。治療久痢不止,可用陳蘿蔔煎湯服用,一服即可止瀉。另外,莧菜煎湯服用也有療效。對於久瀉不止,不肯服藥的患者,可用肉豆蔻煨去油,研成末三錢,與麥面四兩混合,切成麵條,加入蔥鹽煮熟,如同常食般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