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八 (8)

回本書目錄

卷八 (8)

1. 吐瀉

夫小兒吐瀉。因六氣未完。故六淫易侵。兼以調護失常。乳食不節。遂使脾胃虛弱。清濁相干。蘊作而然。大概有冷有熱有食積三者之不同也。蓋冷者脾胃虛寒。水穀不化。小便白而大便青。或如糟粕。手足厥冷。或吐或瀉。宜助胃膏主之。如上之症。或兼有外感風寒。內傷生冷。

身熱。乍涼乍熱。作吐瀉者。宜藿香正氣散主之。熱者脾胃有濕。大便黃而小便赤。口乾煩渴。四肢溫暖。或吐或瀉。宜甘露散主之。如上之候。有兼中暑受熱作吐瀉者。宜茹苓湯主之。或益元散亦可。食積者。因傷食過多。積滯脾胃。則腹脹發熱。若吐如酸醙氣。或瀉如敗卵臭。

萬億丸微利即愈。利後不愈。乃脾胃虛弱。仍助胃膏主之。凡吐瀉初起者。即服燒針丸鎮固之即效。大抵吐瀉之症。多因乳食以傷脾胃。乳食傷胃。則為嘔吐。乳食傷脾。則為泄瀉。吐瀉不止。漸到日深。致其脾氣之虛。慢驚之候。自此而得。可不慎乎。

2. 吐瀉不治症

小兒瀉不定。精神好者。脾敗也。吐瀉唇深紅者。內熱故也。不退必死。

而黑氣喘者不治。大渴不定。止之又渴。腎敗也。

遺瀉不覺者死。

燒針丸,治吐瀉如神。

黃丹(水飛過),硃砂白礬(火煅各等分)

上為末。棗肉為丸如黃豆大。每服三四丸。戳針尖上。放燈焰上燒過存性至爛。涼米泔水調服。瀉者食前。吐者無時。外用綠豆粉。以雞子清和作膏。以塗腳心。如瀉塗囟門上。止則去之。

一治脾胃虛弱。吐瀉不食。凡虛寒症。先服此以正胃氣。

五味異功散

人參白朮(去蘆),茯苓(去皮),陳皮甘草

上銼。薑、棗煎服。

一論小兒吐瀉。脾胃虛弱。飲食不進。腹脅脹滿。腸鳴吐瀉。虛寒等症。

助胃膏

人參,白朮(炒),白茯苓(去皮),丁香木香砂仁白豆蔻,肉豆蔻,官桂,藿香,甘草(各一錢),陳皮(五分),山藥(四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米湯化下。兼治哯乳便青。或時夜啼。胎寒腹痛。

一論四時不正之氣。寒疫時氣。山崖瘴氣。雨濕蒸氣。或中寒腹痛。冒風吐瀉。中濕身重。泄瀉。脾胃不和。或飲食停滯。復感外寒。頭疼憎寒。嘔逆噁心。肋膈悶。或發寒熱無汗。

藿香正氣散

藿香(一錢),紫蘇(八分),陳皮,厚朴(姜炒),白朮(去蘆炒),茯苓(去皮),桔梗大腹皮白芷,甘草(炙各五分),半夏(薑汁炒五分)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

一論小兒夏秋之月。霍亂吐瀉。身熱口渴。

加減茹苓湯

豬苓(七分),赤茯苓(去皮一錢),澤瀉(七分),白朮(去蘆五分),黃連(五分),竹茹(一錢),乾葛(七分),天花粉(二錢),甘草(五分)

上銼。生薑煎服。如熱極。加石膏知母。瀉極。加升麻。腹痛。加炒白芍一錢。肉桂三分。寒痛亦加。

一論小兒五種泄瀉。赤白痢疾。宜用

鐵門拴

文蛤(一兩炒黃色),白礬(一錢半生半枯),黃丹(二錢)

上為末。用黃蠟一兩。化開為丸。如綠豆大。大人每服十五丸。小兒五七丸。用茶一錢。姜二錢煎湯下。

一小兒水瀉痢疾。用蜜三匙。枯礬末三錢。蘿蔔汁調服。微汗。忌醋。

一論小兒脾胃久虛。嘔吐泄瀉。頻頻不止。津液枯竭。發熱煩渴多燥。但欲飲。乳食不進。羸困失治。變成慢驚風癇。不問陰陽虛實。並宜服之。

七味白朮散

人參,白朮(去蘆炒),白茯苓(去皮),藿香,木香,乾薑,甘草

上銼。薑、棗煎服。如小兒頻頻瀉痢。將成慢驚。加山藥、扁豆、肉豆蔻各一錢。薑汁一錢煎服。若慢驚已作。加細辛天麻各一錢。全蠍二個。白附子八分。若小兒冬月吐瀉。皆是胃寒胃虛所致。加丁香兩粒。若胃虛不能食。而大渴不止者。不可用淡滲之藥。但胃元氣少故也。

以白朮散補之。如不能食而渴者。倍用乾葛。加天花粉。如能食而渴者。白虎湯加人參。

一論小兒嘔吐不止。宜

金棗丸

木香,半夏,南星(湯泡透薑汁炒各三錢),丁香,陳皮(各二錢),砂仁,藿香(各五錢)人參(一錢半)

上為細末。薑汁打糊和成錠。辰砂為衣。淡薑湯送下。

一論小兒久瀉久痢不止。及滿口生瘡。白爛如泥。痛哭不已。諸醫罔效。用

巴豆(去殼一個),瓜子仁(七個)

共搗一處如泥。津調。貼在兩眉間。手巾包。待成泡。揭去即愈。

一論小兒泄瀉。用巴豆汁末為膏。貼在囟門上。燒線香一炷。火盡即去巴豆。立效。

一小兒泄瀉不止。用山藥炒為末。不拘多少。入粥。同粥食之。立止。

一小兒久瀉兼脫肛。小腹重墜。四肢浮腫。面色痿黃。時或兼青。諸藥到口即嘔吐。審乳母憂鬱傷脾。大便不實。先用補中益氣湯。後用五味異功散四神丸調治其母。不兩月而子母俱痊。

一小兒傷食嘔吐。服克伐之藥。嘔中見血。用清熱涼血之藥。又大便下血。唇色白而或青。問其故於余。余曰。此脾土虧損。肝木所乘而然也。令空心用補中益氣湯。食遠用異功散。以調補中氣。使涎血各歸其源而愈。

一小兒吐瀉不止。或攻伐過多。四肢發厥。虛風不省人事。用此四肢溫暖。神識漸省。

益陽散

天南星為末。每服三錢。入京棗二枚同煎。溫服。

一治小兒吐不定。五倍子兩個。一生一熟。甘草一握。用濕紙包。炮過。同為末。每服半錢。用米泔水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