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八 (7)

回本書目錄

卷八 (7)

1. 脾胃

一論小兒諸病。因藥攻伐。元氣虛損。脾胃衰憊。惡寒發熱。肢體倦怠。飲食少思。或兼飲食勞倦。頭痛身熱。煩躁作渴。脈洪大弦虛。或微細軟弱。右關寸獨甚。亦宜用之。大凡久病或過服克伐之劑。虧損元氣。而諸症悉具之。最宜此湯調補。

若無有前症之兒為患者。尤宜用之。

補中益氣湯

黃耆(蜜水炒),揀參(各八分),白朮(去蘆油炒),當歸身(酒洗各一錢),陳皮甘草(炙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二分)

上銼。薑棗煎。空心。溫服。

一論小兒脾胃虛弱。或因克伐之過。致飲食少思。或食而難化。或欲作嘔。或大便不實。脾胃虛損。吐瀉少食。宜用

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去蘆炒),白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薑、棗煎服。

六君子湯,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大便不調。肢體消瘦。面色痿黃。即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

一論小兒脾胃虛弱。吐瀉不食。或驚搐痰盛。或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或脾肺虛弱。咳嗽吐痰。或虛熱上攻。口舌生瘡。弄舌流涎。若母有疾。致兒患此。母亦當服之。

異功散

人參,白茯苓(去皮),白朮(去蘆炒),甘草(炙),陳皮(各等分)

上用薑、棗煎服。

2. 傷食

經云。脈滑者。有宿食也。虎口脈紋黃色。為脾家有積。小兒脈沉者。為乳不消。

夫小兒傷食。皆因乳哺不節。過食生冷堅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積滯中脘。外為風寒所搏。或因夜臥失蓋。以致頭痛身熱。面黃目胞微腫。腹痛脅脹。足冷肚熱。喜睡神昏。不思飲食。或惡食。或噁心。或嘔或噦。或口噯酸氣。或大便敗卵臭。或氣短痞悶。或胃口作痛。或心下痞滿。

按之則痛。此皆為陳積所傷也。宜以萬億丸利之。若內停於食。或外又感寒邪者。則人迎氣口俱緊盛。頭痛惡寒拘急兼前等症。宜以太和散佐之。葛氏曰。乳者奶也。哺者食也。乳後不可與食。食後不可與乳。緣小兒脾胃怯弱。乳食易傷。難於消化。初則成積。久則成癖成疳。

變為百病。可不慎乎。

萬億丸(方見通治),治傷食百病。

一論內傷乳食。肚腹脹痛。外感風寒。頭痛發熱。宜服

太和丸

紫蘇,陳皮香附羌活蒼朮川芎枳殼山楂,神麯(炒),麥芽(炒),甘草(炙)

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一治小兒食積。腹痛膨脹。肚硬青筋。

黑醜(半生半炒),檳榔(各三錢),木香(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黑砂糖調入滾水服。立消。

一論小兒時常傷食。皮黃肌瘦。肚大腹脹。用此焦餅。令常食之。

消食餅

蓮肉(去皮),山藥(炒),白茯苓(去皮),芡實(去殼炒),神麯(炒),麥芽(炒),扁豆(炒),山楂(去子)

上各等分為末。每四兩。入白麵一斤。水同和。烙焦餅用。

一論此藥消食止泄。止吐消疳。消黃消脹。定肚痛。益元氣。健脾胃。

啟脾丸

人參白朮(去蘆炒),白茯苓,山藥,蓮肉(去心皮各一兩),山楂肉,陳皮,澤瀉,神麯(炒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米湯送下。小兒常患傷食諸疾。服之立愈。

一論小兒傷食。肚大腹脹。用做酒小曲一枚為末。打入雞子一個。調勻。入鹽少許。蒸熟食之。每早服一次。可數次而愈。

一論健脾胃。進飲食。消積滯。殺疳蟲。長肌肉。乃保嬰第一方也。

保嬰丸,臨川徐培鴻試驗。

人參(三錢),白朮(去蘆五錢),橘紅(刮淨五錢),白茯苓(去皮四錢),甘草(炙二錢),青皮(去穰三錢),砂仁(二錢半),木香(二錢五分),山藥(五錢),蓮肉(去皮與心三錢),使君子(去殼三錢),山楂肉(三錢),六神麯(炒三錢)

上共為細末。用生荷葉包粳米炒熟。去荷葉。將米杵爛。以青布扭出。更煮成糊為丸。如麻仁大。第二十五丸。或三十五丸至五十丸。陳米炒熟煎湯。不拘時服。

一小兒食粽後。咬牙欲吐。頃間腹脹昏瞶。鼻青黃赤。此脾土傷而肝氣所動。食積發厥也。先令雞翎探吐出酸物。頓醒。節其飲食。勿藥而愈。

一小兒好吃粽。忽腹脹痛。用白酒麴末。同黃連末為丸。服之愈。

一小兒因停食腹痛。服峻利之藥。後患瘧。日晡而作。此元氣下陷。以補中益氣湯治之。

千金肥兒餅,小兒無病。日常食三五餅。可防患於未然。妙不可言。

嬰兒恆缺乳。飲食不消停。脾胃一傷損。吐瀉兩相併。痰嗽加吭喘。熱積致疳驚。面黃肌瘦削。腹脹肚青筋。赤子焦啼叫。慈母苦傷情。吾心懷幼切。家蓮子茯苓。芡實幹山藥。扁豆薏苡仁。以上各四兩。神麯麥芽陳。人參使君子。山楂國老並。六味每二兩。白糯米二升。藥米均為末。

布裹甑內蒸。白糖二斤半。調和餅印成。每日二三餅。諸病即安寧。肥兒王道藥。價可擬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