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三 (2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5)

1. 翻胃

脈浮緩者生。沉澀者死。脈澀而小。血不足。脈大而弱。氣不足。

夫翻胃之症。其來也未有不由膈噎而始者。膈噎者喜怒不常。憂思勞役。驚恐無時。七情傷於脾胃。鬱而生痰。痰與氣搏。升而不降。飲食不下。血氣留於咽嗌。五噎結於胸膈者為五膈。法當順氣化痰。溫脾養胃。如陽脈緊而澀者。為難治之症。夫翻胃即膈噎。膈噎即翻胃之漸。

大法有四。血虛氣虛。有痰有熱。血虛者。脈必數而無力。氣虛者。脈必緩而無力。氣血俱虛者。則口中多出沫。但見沫大出者必死。有熱者。脈必數而有力。有痰者。脈必滑數。二者可治。血虛者。則以四物湯為主。左手脈無力。氣虛者。則以四君子為主。右手脈無力。糞如羊屎者。

斷不可治。大腸無血故也。痰以二陳湯為主。寸關脈沉。或伏或大。有氣結滯。通氣之藥皆可用。寸關脈沉而澀大。不可用香燥熱劑。宜薄滋味。又曰。膈噎翻胃之疾。得之六淫七情。遂有火熱炎上之作。多升少降。又有外為陰火上炎翻胃者。作陰火治之。大便必結。用童便、竹瀝、韭汁、薑汁、牛羊乳。

分別而用。

一論膈有十般之病。其實同出一源。皆因動性不能發泄。則鬱於肝。人之膈膜。屬肝木。否則木乘土位。木曰曲直作酸。然酸則能收塞。胃脘因之而收小窒礙。乃作膈症。宜用此湯。

當歸活血潤膈湯

當歸(酒洗一錢半),桃仁(去皮尖一錢),廣陳皮(青色者八分),川厚朴(姜炒一錢),黃連(吳茱萸煎湯炒一錢),大腹皮(甘草湯洗一錢),片白朮(鹽水炒一錢),紅花(七分),炙甘草(三分),善飲酒者。加葛根。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按五噎名雖有五。原其要在於氣弱血枯之人。思慮勞欲而成者也。氣弱則運化不開。血枯則道路閉塞。蓋心生血。腎生氣。任脈乃陰之母。枯則精涸。任脈不潤矣。任脈循咽嗌胸中胃之三脘。一直而下。腎虛則丹田清氣不升。故中焦失順下之化。脾雖思味而愛食。因升降不利而成噎矣。

宜絕欲以後精血。須節順志以和心脾。用當歸活血潤膈湯。去白朮。加人參一錢。白豆蔻七個。黃柏酒炒七分。知母七分。梔子炒一錢。栝蔞仁炒一錢。遠志(甘草湯泡去心)八分。紅棗三個。水煎服。

一論膈噎。胸中不利。大便結燥。痰嗽喘滿。脾胃壅滯。此能推陳致新。治膈氣之聖藥也。

人參利膈丸

人參(三錢),當歸(二錢),藿香(一錢五分),厚朴(薑汁炒一兩),枳實(麩炒一兩),大黃(酒蒸一兩),木香(一錢五分),檳榔(一錢五分),甘草(炙三錢)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送下。

一論噎食轉食。宜

加減不換金正氣散

蒼朮(米泔浸一錢半),陳皮(去白二錢),厚朴(薑汁炒八分),藿香(三錢),半夏(薑汁炒二錢),枳實(麩炒二錢),白朮(去蘆一錢五分),白茯苓(去皮三錢),白豆蔻(去殼八分),甘草(八分),黃連(土炒六分)

白話文:

脈象浮緩的人可以存活,脈象沉澀的人會死亡。脈象澀而細小,是血不足的表現;脈象大而無力,是氣不足的表現。

翻胃這種病症,通常都是從膈噎開始的。膈噎的成因是情緒不穩定,時常喜怒無常,或者過度憂慮思慮,勞累過度,時常受到驚嚇。這些情緒上的波動會傷害脾胃,導致氣機鬱結而產生痰,痰與氣相互搏結,氣機上逆而不能下降,導致飲食難以下嚥,血氣滯留在咽喉。各種原因導致的氣機阻滯結於胸膈,就形成了五種不同的膈症。治療原則應當是疏通氣機、化解痰濕、溫養脾胃。如果脈象呈現陽脈緊而澀,則屬於難治的病症。翻胃其實就是膈噎,膈噎是逐漸發展成翻胃的過程。

治療翻胃的主要方向有四種:血虛、氣虛、有痰、有熱。血虛的人,脈象通常是快而無力;氣虛的人,脈象通常是緩慢而無力;氣血都虛的人,口中會經常吐出泡沫,如果吐出的泡沫很多,則表示病情危重,預後不良。有熱的人,脈象通常是快而有力;有痰的人,脈象通常是滑而快。這兩種情況都還可以治療。血虛的治療,應以四物湯為主;如果左手脈無力,則是氣虛,應以四君子湯為主;如果右手脈無力,並且大便乾燥像羊屎一樣,則無法治癒,這是因為大腸缺乏血液供應的緣故。治療痰濕,應以二陳湯為主。如果寸關脈沉、伏或者脈象很大,表示有氣機鬱滯,可以使用通氣的藥物。如果寸關脈沉而澀大,則不宜使用香燥溫熱的藥物,應該吃清淡的食物。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膈噎翻胃的病是因外感六淫邪氣和內傷七情所引起的,導致體內產生火熱向上,多升少降的狀態。還有外在的陰火導致的上炎翻胃,治療應該按照陰火的思路進行。通常會有大便乾結的情況,可以使用童子尿、竹瀝、韭菜汁、生薑汁、牛乳羊乳等分別使用。

另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膈有十種不同的病症,實際上都源於同一個原因,就是肝氣鬱結。人的膈膜屬於肝木,如果肝氣不能疏泄,就會導致肝木克制脾土。肝木主曲直,會產生酸味,而酸味有收澀的作用,導致胃脘因此而收縮窒礙,產生膈症。可以服用以下藥方:

當歸活血潤膈湯:當歸(酒洗,1.5錢),桃仁(去皮尖,1錢),廣陳皮(青色,8分),川厚朴(薑炒,1錢),黃連(吳茱萸煎湯炒,1錢),大腹皮(甘草湯洗,1錢),片白朮(鹽水炒,1錢),紅花(7分),炙甘草(3分),如果喜歡喝酒,可以加入葛根。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加水煎煮,溫服。

總體來說,五種膈症的名稱雖然不同,但其根本原因在於體弱血虧的人,由於思慮過度或勞累過度造成的。氣虛則運化功能失常,血枯則經絡阻塞。心主生血,腎主生氣,任脈是陰脈之母,如果任脈枯竭,則精血不足,任脈就會失去濡養。任脈循行於咽喉、胸中和胃的三個部位,一直向下。腎虛則丹田的清氣不能上升,導致中焦的運化功能失常。脾雖然喜愛食物的味道,但由於升降功能失調,就會形成膈噎。

要節制性慾以補充精血,也要注意調和情緒,保持心脾健康。可以使用當歸活血潤膈湯,去掉白朮,加入人參1錢、白豆蔻7個、黃柏(酒炒)7分、知母7分、梔子(炒)1錢、栝蔞仁(炒)1錢、遠志(甘草水泡去心)8分、紅棗3個。加水煎煮服用。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膈噎會導致胸部不適,大便乾結,咳嗽痰多,氣喘,脾胃壅滯。以下藥方可以推動體內陳舊的廢物,促進新物質的產生,是治療膈氣的良藥:

人參利膈丸:人參(3錢),當歸(2錢),藿香(1.5錢),厚朴(薑汁炒,1兩),枳實(麩炒,1兩),大黃(酒蒸,1兩),木香(1.5錢),檳榔(1.5錢),甘草(炙,3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水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50丸,用溫水送服。

對於噎食、吞入的食物又吐出來的情況,可以服用以下藥方:

加減不換金正氣散:蒼朮(米泔浸,1.5錢),陳皮(去白,2錢),厚朴(薑汁炒,8分),藿香(3錢),半夏(薑汁炒,2錢),枳實(麩炒,2錢),白朮(去蘆,1.5錢),白茯苓(去皮,3錢),白豆蔻(去殼,8分),甘草(8分),黃連(土炒,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