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三 (23)
卷三 (23)
1. 嘔吐
脈滑數為嘔。代者霍亂。微滑者生。澀數者凶斷。
嘔吐者。飲食入胃而覆逆出也。有聲無物謂之噦。有物無聲謂之吐。嘔吐謂有聲有物。胃氣有所傷。中氣不足所致也。有外感寒邪者。有內傷飲食者。有氣逆者。三者俱以藿香正氣散加減治之。有胃熱者。清胃保中湯。有胃寒者。附子理中湯。有嘔噦痰涎者。加減二陳湯。有水寒停胃者。茯苓半夏湯。有久病胃虛者。比和飲。醫者宜審而治之也。
藿香正氣散(方見霍亂),治諸嘔吐。照後加減。
一論外感寒邪嘔吐者。(依前方)
一論內傷飲食嘔吐者。(依前方)加砂仁八分。山楂二錢。神麯二錢。
一論有氣逆嘔吐者。(依前方)加木香八分。砂仁八分。白豆蔻八分。
一論胃虛有熱嘔吐者。宜後方。
清胃保中湯
藿香(一錢),白朮(土炒一錢),陳皮(八分),半夏(姜炒八分),砂仁(五分),黃連(土炒一錢),白茯苓(三錢),黃芩(土炒一錢),梔子(姜炒二錢),甘草(四分),加枇杷葉(去毛一錢)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長流水和黃泥攪澄清二盅。入藥煮至一盅。稍冷服。氣逆吐甚。加伏龍肝一塊。因氣。加香附炒一錢。枳實麩炒八分。白朮一錢。心煩不寐。加竹茹二錢。酒傷脾胃。加乾葛八分。天花粉三錢。白豆蔻八分。一論嘔噦痰涎者。
加減二陳湯
陳皮(二錢),半夏(姜炒二錢),白茯苓(去皮三錢),甘草(八分),人參(二錢),白朮(一錢五分),竹茹(二錢),砂仁(八分),山梔(三錢),麥門冬(去心一錢)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徐徐溫服。
一論水寒停胃作嘔吐者。
茯苓半夏湯
白茯苓(去皮),半夏(姜炒),陳皮,蒼朮(米泔浸),厚朴(姜炒各一錢),砂仁(五分),藿香(八分),烏梅(一個),乾薑(炒三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徐徐服。
一論陰症嘔吐。或手足厥冷。腹痛。屬虛寒。冷甚者。附子理中湯。(方見中寒門)
一論久病胃虛嘔吐。月餘不納水穀。聞食即嘔。聞藥亦嘔者。
比和飲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白茯苓(去皮一錢),藿香(五分),陳皮(五分),砂仁(五分)神麯(炒一錢),甘草(炙三分)
上銼一劑。用陳倉米一合。順流水二盅。煎沸泡伏龍肝。研細。攪渾澄清。取一鍾。生薑三片。棗二枚。同煎七分。稍冷服。別以陳倉米煎湯啜之。日進藥二三服即止。
一論卒暴嘔吐。虛弱困乏無力。及久病人嘔吐。飲食入口即吐者。人參一兩切片水煮。徐徐而服之立止。
一治胃氣冷。飲食即欲吐。白豆蔻五錢為末。以好酒一盞。微溫調服。日三盞。
一治冷涎嘔吐。陰症乾嘔。
白話文:
脈象呈現滑數,代表有嘔吐的現象。如果脈象呈現代脈,則可能是霍亂。如果脈象稍微滑,則病情較輕微。如果脈象澀數,則病情危險。
嘔吐是指吃進去的食物,進入胃後又逆向吐出來。有聲音卻沒有東西吐出來,稱為「噦」。有東西吐出來卻沒有聲音,稱為「吐」。嘔吐是指既有聲音又有東西吐出來。這是因為胃氣受到損傷,中氣不足所導致。原因可能包括外感寒邪、內傷飲食或氣逆。這三種情況都可以用藿香正氣散來治療,並根據情況加減藥材。如果是胃熱引起的嘔吐,可以使用清胃保中湯。如果是胃寒引起的嘔吐,可以使用附子理中湯。如果是嘔吐並伴隨痰涎,可以使用加減二陳湯。如果是因水寒停留在胃部引起的嘔吐,可以使用茯苓半夏湯。如果是久病導致胃虛引起的嘔吐,可以使用比和飲。醫生應該仔細辨別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藿香正氣散(藥方在霍亂篇),可以治療各種嘔吐,再根據情況加減藥材。
一種情況是外感寒邪引起的嘔吐(按照藿香正氣散的方子)。
一種情況是內傷飲食引起的嘔吐(按照藿香正氣散的方子),加砂仁八分、山楂二錢、神麯二錢。
一種情況是氣逆引起的嘔吐(按照藿香正氣散的方子),加木香八分、砂仁八分、白豆蔻八分。
一種情況是胃虛有熱引起的嘔吐,適合使用以下藥方。
清胃保中湯: 藿香(一錢)、白朮(土炒一錢)、陳皮(八分)、半夏(姜炒八分)、砂仁(五分)、黃連(土炒一錢)、白茯苓(三錢)、黃芩(土炒一錢)、梔子(姜炒二錢)、甘草(四分),再加入枇杷葉(去毛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取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用長流水和黃泥攪拌澄清後的兩碗水,煮成一碗。稍微放涼後服用。如果氣逆嘔吐嚴重,加入伏龍肝一塊。如果是因為氣的問題,加入炒香附一錢、麩炒枳實八分。如果心煩失眠,加入竹茹二錢。如果是因為飲酒傷到脾胃,加入葛根八分、天花粉三錢、白豆蔻八分。
一種情況是嘔吐並伴隨痰涎。
加減二陳湯: 陳皮(二錢)、半夏(姜炒二錢)、白茯苓(去皮三錢)、甘草(八分)、人參(二錢)、白朮(一錢五分)、竹茹(二錢)、砂仁(八分)、山梔(三錢)、麥門冬(去心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取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用水煎煮,慢慢溫服。
一種情況是水寒停留在胃部引起的嘔吐。
茯苓半夏湯: 白茯苓(去皮)、半夏(姜炒)、陳皮、蒼朮(米泔浸)、厚朴(姜炒,各一錢)、砂仁(五分)、藿香(八分)、烏梅(一個)、乾薑(炒三分)、甘草(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取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慢慢服用。
一種情況是陰症嘔吐,或者手腳冰冷、腹痛,屬於虛寒,如果寒冷嚴重,使用附子理中湯。(藥方在《中寒門》)
一種情況是久病導致胃虛引起的嘔吐,超過一個月無法進食水穀,聞到食物就想吐,聞到藥味也想吐。
比和飲: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白茯苓(去皮一錢)、藿香(五分)、陳皮(五分)、砂仁(五分)、神麯(炒一錢)、甘草(炙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取一劑,用陳倉米一合,加入兩碗順流水,煮沸後泡入磨成粉的伏龍肝,攪拌澄清後取一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一起煎煮至七分。稍微放涼後服用,另外用陳倉米煎湯慢慢喝。每天服用兩三次藥,症狀緩解後就停止。
一種情況是突然發生的嘔吐,虛弱乏力,或者久病患者嘔吐,吃進去的東西立刻吐出來,可以用人參一兩切片煮水,慢慢喝下,立刻見效。
一種治療胃氣虛寒,吃東西就想吐的方法:用白豆蔻五錢磨成粉,用一杯溫熱的好酒調服,每天喝三杯。
一種治療寒痰引起的嘔吐,陰症乾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