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回本書目錄

1. 卷八

2. 兒科總論

3. 小兒形色論

夫小兒半周兩歲為嬰兒。三四歲為孩兒。五六歲為小兒。七八歲為齠齔。九歲為童子。十歲為稚子矣。小兒半歲之間有病。當於額前眉端髮際之間。以名中食三指。輕手滿額按之。兒頭在左用右手。在右用左手。食指為上。中指為中。名指為下。若三指俱熱。主感受風邪。鼻塞氣粗。

發熱咳嗽。若三指俱冷。主外感內傷。發熱吐瀉。若食中指熱。主上熱下冷。名中指熱。主夾驚。食指熱。主胸膈氣滿。乳食不消。又要觀形察色。假如肝之為病。則面青。心之為病。則面赤。脾之為病。則面黃。肺之為病。則面白。腎之為病。則面黑。先要分別五臟形症。

次看稟受盈虧。胎氣虛實。明其標本而治之。無不可者。

白話文:

【對於兒童年齡的定義】 孩子從出生到兩歲稱為嬰兒,三到四歲稱為孩兒,五到六歲稱為小兒,七到八歲稱為齠齔,九歲的孩子被稱為童子,十歲的孩子則被稱為稚子。

【診斷兒童疾病的方法】 對於半歲大的嬰兒,如果有生病的跡象,可以在孩子的額頭、眉毛末端和髮際間,使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輕輕地全面按摩。如果孩子頭部在左側,就使用右手;如果孩子頭部在右側,就使用左手。食指代表上方,中指代表中間,無名指代表下方。如果三個手指都感到熱,表示孩子可能感染了風邪,會有鼻塞、呼吸粗重、發燒和咳嗽的症狀。如果三個手指都感到冷,表示孩子可能是外感或內傷,可能會有發燒、嘔吐和腹瀉的情況。如果只有食指和中指熱,表示上身熱下身冷;如果無名指和中指熱,表示孩子可能受到驚嚇;如果食指熱,表示胸膈氣滿,飲食消化不良。

【觀察兒童的面色】 此外,還需要觀察孩子的面色來判斷病情。例如,肝臟有問題,臉色會偏青;心臟有問題,臉色會偏紅;脾臟有問題,臉色會偏黃;肺部有問題,臉色會偏白;腎臟有問題,臉色會偏黑。首先需要辨別五臟的病症,然後再進一步觀察孩子的體質強弱、胎氣虛實,根據這些情況進行治療,通常都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4. 入門審候歌

觀形察色辨因由。陰弱陽強發硬柔。若是傷寒雙足冷。要知有熱肚皮求。

鼻冷便知是瘡疹。耳冷應知風熱症。渾身皆熱是傷寒。上熱下冷傷食定。

白話文:

透過觀察身體外型與臉色來判斷病因緣由。如果體質偏陰則病徵表現為軟弱,若屬陽則病症表現為強硬。假若是感冒導致的發燒,雙腳會感到冰冷,而要確認是否體內有熱氣,則可以檢查肚子是否感覺熱。

鼻子冰冷通常是因為出疹子或生瘡,耳朵冷則表示可能有風熱的症狀。全身發熱通常是感冒發燒的跡象。如果上半身熱下半身冷,這通常代表消化不良或是食物中毒。

以上是對古代中醫診斷方法的現代解讀。

5. 觀形察色面目圖

6. 觀面部

左腮屬肝。其色青者為順。白者為逆。若色赤主肝經風熱。發熱拘急。青黑主驚風腹痛。淡赤主潮熱。痰嗽。

右腮屬肺。其色白者為順。赤者為逆。若赤色甚者。主咳嗽喘急悶亂。飲水傳於腎。則小便赤澀。或淋閉不通。

額上屬心。其色赤者為順。黑者為逆。若青黑主驚風。腹痛瘛瘲啼哭。微黃主盜汗。頭髮乾燥。驚疳骨熱。

鼻屬脾。其色黃者為順。青者為逆。若色赤主脾經虛熱。飲食少思。深黃主小便閉而鼻燥衄血。

頦屬腎。其色黑者為順。黃者為逆。若色赤主腎與膀胱有熱。而小便不通。

白話文:

[觀察面部顏色]

左臉頰反映肝臟狀況。如果顏色呈青,表示身體狀況正常;若是白色,則顯示有問題。臉色紅表示肝臟可能有風熱,會有發燒和肌肉緊繃的症狀。青黑色表示可能有驚風和腹痛。淡紅色表示有潮熱和痰嗽的症狀。

右臉頰反映肺部狀況。如果顏色是白色,表示身體狀況正常;若是紅色,則顯示有問題。臉色非常紅表示可能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難和混亂的症狀。若喝水後影響到腎臟,小便可能會呈現紅色且排尿困難,甚至無法排尿。

額頭反映心臟狀況。如果顏色是紅色,表示身體狀況正常;若是黑色,則顯示有問題。青黑色表示可能有驚風、腹痛、痙攣和啼哭的症狀。淡黃色表示可能有盜汗、頭髮乾燥、驚嚇、疳積和骨頭熱的症狀。

鼻子反映脾臟狀況。如果顏色是黃色,表示身體狀況正常;若是青色,則顯示有問題。紅色表示脾臟可能有虛熱,會有食慾不振的症狀。深黃色表示可能有小便不通和鼻子乾燥流鼻血的症狀。

下巴反映腎臟狀況。如果顏色是黑色,表示身體狀況正常;若是黃色,則顯示有問題。紅色表示腎臟和膀胱可能有熱,會有小便不通的症狀。

7.

面赤心家熱。面黃脾有積。面白肺家寒。面青肝有風。唇赤心家熱。唇黃脾有積。唇白肺虛寒。唇燥脾有熱。眼赤心經熱。眼青肝有驚。眼黃脾有積。眼白肺有驚。鼻青主吐瀉。人中青感風。人中赤肺家痰。人中黑腹蟲痛。風池紅多蹄。風池黃吐逆。山根紫傷食驚。承漿黃主吐青主驚。

唇紅面赤主傷寒。臉青唇黑驚風。唇青面白瘧疾。面黃如土食症。痢下眉頭皺。驚風面頰紅。渴來唇帶赤。熱甚眼朦朧。面黃多食積。青色是驚風。面白多成瀉。傷寒色紫紅。

白話文:

[又],如果面色紅潤,可能是心臟有熱。面色黃,可能是脾臟有積滯。面色白,可能是肺部受寒。面色青,可能是肝臟有風邪。嘴脣紅,可能是心臟有熱。嘴脣黃,可能是脾臟有積滯。嘴脣白,可能是肺虛和受寒。嘴脣乾燥,可能是脾臟有熱。眼睛紅,可能是心臟經絡有熱。眼睛青,可能是肝臟受到驚嚇。眼睛黃,可能是脾臟有積滯。眼睛白部分有異狀,可能是肺部受到驚嚇。鼻子青,可能是有嘔吐或腹瀉。人中部位青,可能是受了風邪。人中部位紅,可能是肺部有痰。人中部位黑,可能是腹部有蟲或疼痛。風池穴紅,可能是多汗。風池穴黃,可能是有嘔吐。山根部位紫,可能是飲食過量或受驚。承漿穴黃,可能是嘔吐。承漿穴青,可能是受驚。

嘴脣紅且面色紅,可能是感冒。臉色青且嘴脣黑,可能是驚風。嘴脣青且面色白,可能是瘧疾。面色黃像土一樣,可能是食積。痢疾時,眉毛會皺起。驚風時,面色會紅。口渴時,嘴脣會帶紅。體溫高時,視力會模糊。面色黃,可能是食積。面色青,可能是驚風。面色白,可能是腹瀉。感冒時,面色可能會呈紫紅。

8. 手指脈紋式

夫小兒三歲以下有病。須看男左女右手虎口三關紋理。兩手食指本節為風關。中節為氣關。第三節為命關。其紋曲直不同。如紋只在本節。病易治。透過中節則病重。過第三節則難治。驚則紋青。淡紅則寒熱在表。深紅必主傷風痘疹。

紋亂則病久。紋細則腹痛多啼。乳食不消。紋粗直射指甲。必主驚風惡候。紋黑如墨。必困重難醫。此乃神聖工巧之一端也。

白話文:

對於三歲以下的小孩生病的情況,我們需要觀察他們的手部,具體是男孩的左手,女孩的右手的虎口處以及食指的三段關節的紋路。食指的第一節代表風關,第二節代表氣關,第三節則是命關。這些紋路的形狀各異,有的彎曲有的直線。如果病紋僅僅出現在第一節,那麼病情相對容易治療。若病紋延伸到第二節,表示病情較嚴重;如果延伸到第三節,則病情可能比較難以治療。當小孩受到驚嚇時,病紋會呈現青色。如果病紋顏色偏淡紅,則可能代表小孩有表徵的寒熱症狀。而深紅色的病紋通常預示著風寒或皮膚疾病如水痘、麻疹等。

病紋如果看起來混亂無序,代表小孩病情已持續一段時間。病紋細微且小孩常哭鬧,可能是因為消化不良或腹部疼痛。如果病紋粗壯且直接延伸至指甲,那可能是嚴重的驚風或不良症狀的表現。若病紋呈現墨黑色,病情可能非常嚴重,治療困難。這就是古時醫生用來判斷病情的一種特殊技術。

希望這個翻譯能幫上你的忙!

9. 虎口三關脈紋圖

虎口。叉手處是也。三關在第二指。應看三節。

第一節風關。第二節名氣關。第三節名命關。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在描述一種觀測健康狀況的方式,內容如下:

虎口,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手掌與拇指相交的部位。而所謂的三關,它們位於食指上,具體來說,是食指的三個指節部分。

從下往上,第一個指節叫做風關,代表的是皮膚表層的健康狀況;第二個指節被稱為氣關,反映的是人體的氣血運行情況;最上面的第三個指節叫做命關,與人的生命力和整體健康有關。

10. 脈指歌

小兒食指辨三關。男左女右一般看。 皆知初氣中風候。末是命門易亦難。 要知虎口氣紋脈。倒指看紋分五色。 紅黃安樂五臟和。紅紫依稀有損益。 紫青傷食氣虛煩。青黑之時症候逆。 忽然純黑在其間。好手醫人心膽寒。 若也直上到命關。粒米短長分兩端。 如槍沖射驚風至。分作枝叉有數般。

弓反里順外為逆。順逆交連順已難。 叉頭長短猶可救。如此醫人仔細看。 初看掌心中有熱。便知身體熱相從。 肚熱腳冷傷積定。腳熱額熱是感風。 額冷腳熱驚所得。瘡疹發來耳後紅。 孩子無事忽大叫。不是驚風是天吊。 大叫氣促長聲粗。誤吃熱毒悶心竅。 急須吐下卻和脾。若將驚藥真堪笑。

痢後努氣眉頭皺。不努不皺腸有風。 冷熱不調分赤白。脫肛因毒熱相攻。 十二種痢何為惡。噤口刮腸大不同。 孩兒有病不可下。不熱自汗兼自瀉。 神困囟陷四肢冷。乾嘔氣虛神怯怕。 吐蟲面白毛憔悴。府氣潮熱食不化。 鼻塞咳嗽及虛痰。脈細腸鳴煩躁訝。 方將有積與疏通。下了之時必生詫。

孩兒實熱下無辜。面赤睛紅氣壯強。 脈大弦洪肚上熱。胙腮喉痛尿如湯。 屎硬腹脹脅肋滿。四肢浮腫夜啼長。 遍體生瘡肚隱痛。下之必愈是為良。

白話文:

【脈指歌現代版】

小孩子的健康狀況,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他們食指的脈象來判斷,男生用左手,女生則用右手。

都知道初氣指的是風邪侵襲的徵兆,而命門的脈象則是比較難解讀的。

虎口的氣紋和脈象,如果倒轉手指來看,可以分辨出五種顏色。

若是紅黃色,代表孩子五臟平和,健康安樂;紅紫色表示身體有些微損失;紫青色可能是飲食過量,氣血虛弱;青黑色則是病情危急的信號。

如果看到純黑色,即使是醫術高明的醫生也會感到害怕。如果脈紋一直延伸到命門,就像一粒米那麼短,或者像兩粒米那麼長,形狀如槍尖,可能有驚風的症狀。

脈紋呈現弓反形態,向內為順,向外為逆,順逆交錯,診斷就更困難了。叉頭的長短還能救治,醫生在診斷時必須細心觀察。

先檢查手掌中心,如果感覺熱,就知道身體有熱症。肚子熱腳冷,可能是消化不良;腳熱額頭熱,可能是感冒;額頭冷腳熱,可能是受到驚嚇;耳後紅,可能是皮膚病或出疹子的前兆。

孩子無故大叫,如果不是驚風,可能是天吊(一種兒童疾病)。大叫且呼吸急促,聲音粗重,可能是吃了熱毒食物,導致心臟受壓,應立即治療。

孩子拉肚子後用力,眉毛皺起,可能腸胃有風。冷熱不調,會出現赤白兩色的大便;脫肛可能是因為熱毒攻心。十二種痢疾各有不同,但噤口和刮腸是最嚴重的。

孩子不能輕易地進行瀉下療法。如果沒有熱症,自汗,又自瀉,加上神情疲憊、囟門凹陷、四肢冰冷、乾嘔、氣虛,面色蒼白,毛髮枯槁,府氣潮熱,食不下咽,鼻塞咳嗽,虛痰,脈細腸鳴,煩躁不安,這時候才考慮瀉下,效果會很驚人。

如果孩子實熱,無辜被瀉,臉色紅潤,眼睛紅,氣勢強壯,脈象大弦洪,肚子熱,胙腮喉痛,尿液像湯一樣,大便硬,腹部脹,脅肋滿,四肢浮腫,夜裡啼哭不止,全身長瘡,肚子隱痛,這時候瀉下一定能治好。

以上就是脈指歌的現代版解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1. 小兒脈理

小兒一歲。變蒸已足。方有脈自寸口而生。予見小兒初生未滿月。手掌高骨之際。亦有脈息。吸吸而動。脈者氣血之波瀾。既生乃成人。必有氣血。焉得無脈。但不見有大人察其端的之至意也。

白話文:

【小兒脈理】

大意如下:

一個小孩到了一歲,經過了成長的階段,才會在寸口(手腕靠近拇指的一側)出現脈搏。我曾經觀察到,有些新生兒,即使還不到一個月大,在他們的手掌靠近高骨的地方,也能感覺到脈搏的跳動,它隨著呼吸一起一伏。脈搏是體內氣血活動的表現,既然孩子已經出生,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個體,當然會有氣血運行,怎麼可能沒有脈搏呢?只是通常大人們並不會特別去注意和探查這些細節。

12. 小兒脈歌

小兒有病須憑脈。一指三關定息數。遲冷數熱古今傳。浮風沉積當先識。左手人迎主外症。右手氣口主內疾。外候風寒暑濕侵。內候乳食痰積致。洪緊無汗是傷寒。浮緩傷風有自汗。浮洪多是風熱盛。沉細原因乳食積。沉緊腹中痛不休。弦緊喉間作氣急。緊促之時痘疹生。緊數之際驚風至。

虛軟慢驚作瘛瘲。緊實風癇發搐搦。軟而細者為疳蟲。牢而實者因便閉。脈芤大小便中血。虛濡有氣兼驚悸。滑主露濕冷所傷。弦急客忤君須記。大小不勻為惡候。二至為脫三至卒。五至為虛四至損。六至和平曰無疾。七至八至病猶輕。九至十至病勢急。十一二至死無疑。此訣萬中無一失。

白話文:

小兒生病時,診斷必須依賴脈象。用一指在腕部探查三關(寸、關、尺),來確定脈搏的次數。古往今來,脈搏遲緩表示體寒,脈搏快速則代表體熱。浮脈反映風邪,沉脈顯示體內有積滯,這是基本的辨識方法。

左手的脈象反映外感病症,如風寒、風熱;右手的脈象反映內科疾病,如消化不良或食積。外感病是由風、寒、暑、濕等外邪侵襲所致;內科病則常因飲食不節、食積、痰濕引起。

洪脈緊脈無汗,可能是傷寒;浮脈緩脈自汗,是風邪所致。浮脈洪脈表示風熱旺盛;沉脈細脈則可能是因飲食過量導致的積食。沉脈緊脈反映腹部持續疼痛;弦脈緊脈則提示可能有呼吸困難。緊脈加速時,預示著疹子即將出現;緊脈快速則是驚風的徵兆。

虛弱軟弱且脈搏緩慢,可能伴隨抽搐,是慢驚風的表現。緊脈實脈則可能是風癇或抽搐。脈象軟弱細微,可能是因為有寄生蟲。脈象堅固實在,可能是因為便祕。芤脈可能伴有大小便出血。虛弱而柔軟的脈象,可能伴有氣虛和驚悸。滑脈主導的可能是受潮濕寒冷影響。弦脈緊迫,可能是受到異常因素幹擾,這一點要牢記。

脈象不規則,大小不均,是不好的徵兆。脈搏每分鐘兩次是瀕臨死亡,三次則病情危急。五次脈搏表示虛弱,四次則表示身體受損。六次脈搏表示健康。七次到八次脈搏,病情尚輕。九次到十次脈搏,病情嚴重。十一到十二次脈搏,生命垂危。這些診斷原則,在萬例之中絕不會有一例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