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三 (19)
卷三 (19)
1. 泄瀉
一論腎虛久瀉不止。用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破故紙、肉豆蔻、吳茱萸。(方見補益)大抵久瀉。多由泛用消食利水之劑。損其真陰。元氣不能自持。遂成久瀉。若非補中益氣湯、四神丸。滋其本源。後必胸痞腹脹。小便淋澀。多致不起。
一人患泄瀉。日久不止。以致元氣下陷。飲食入胃不住。完穀不化。肌肉消削。肢體沉困。面目兩足腫滿。上氣喘急。此元氣脾胃虛之甚也。宜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依本方減當歸。加酒炒白芍、茯苓、澤瀉、山藥、蓮肉、木香、乾薑炒黑。止泄瀉之良方也。
一泄瀉因內傷勞倦。飲食化遲而瀉。及脾胃素蘊濕熱。但遇飲食勞倦即發。而肢體痠軟沉困泄瀉者。以益氣湯去當歸。加炒芍、茯苓、蒼朮、豬苓、澤瀉。薑、棗煎服。
按上諸方治泄瀉。有濕瀉。有氣虛瀉。有火瀉。有痰瀉。有食積瀉。有土敗木賊瀉。有寒瀉。有脾瀉。有脾胃瀉。有元氣下脫瀉。有腎瀉。有虛寒滑脫。久瀉不止者。宜依病對方而用也。
一人食下即響。響而即瀉。不敢食一些。食之即瀉。諸藥不效。以生紅柿核。紙包水濕。灰火燒熟食之。不三四個即止。
一秘方。治泄瀉。用雞子一個。將小頭破開。入胡椒七粒。紙糊頂。煨熟。好酒送下。燒酒更好。將胡椒完吞下。
一泄瀉二三日。或腹疼痛。生薑、豆豉、胡椒煎湯。熱服即止。
一治暴泄不止。小便不通。車前子炒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其根葉亦可搗汁服。此藥利水道。而不動元氣。
一治泄瀉。用獖豬肚一枚。淨洗去脂膜。入大蒜在內。以水煮爛搗膏。入蒼朮泔制、陳皮、厚朴姜炒、甘草炙。各等分為末。
同杵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湯下。鹽湯亦可。
一治許州黃太守患泄瀉。二三年不愈。每飲燒酒三盅則止二三日以為常。畏藥不治。召余診之。六脈弦數。先服此藥。以解酒毒。後服理氣健脾丸。加澤瀉而愈。(方見傷寒門)
宣黃連(一兩),生薑(四兩)
上為一處。以慢火炒令乾姜脆色。去姜取連。搗末。每服二錢。空心。臘茶清下。甚者不過二服。專治久患脾泄。
一大便溏泄。米穀不化。用
黃連(酒炒),白芍(煨),吳茱萸(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小米飯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米湯送下。
一治泄瀉手足冷。不渴腹痛。用人參、白朮、乾薑、甘草。水煎。熱服。中寒重者。加附子。
一治久瀉。大腸滑泄。五倍子炒五兩為末。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米飲下。日三服。
六味丸,金匱腎氣丸,八味丸,十全大補湯俱見補益)補中益氣湯見內傷)
白話文:
泄瀉
久瀉不止,多因腎虛,可用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破故紙、肉豆蔻、吳茱萸。一般久瀉都是因為長期服用消食利水的藥物,損傷了陰液,元氣無法維持,於是導致久瀉。如果不服用補中益氣湯、四神丸等藥物來滋養根本,日後容易出現胸悶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有人患泄瀉日久不愈,導致元氣下陷,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消化吸收,肌肉消瘦,四肢沉重疲倦,臉部和四肢浮腫,呼吸急促,這是脾胃元氣極度虛弱的表現,應服用補中益氣湯。可以根據藥方減少當歸的用量,加入酒炒白芍、茯苓、澤瀉、山藥、蓮子肉、木香、炒黑乾薑,這是治療泄瀉的良方。
有些泄瀉是由於勞累過度、飲食消化不良、脾胃蘊積濕熱等原因引起的,只要勞累或飲食不當就會發病,伴有肢體酸軟沉重、泄瀉等症狀,可用益氣湯去當歸,加入炒白芍、茯苓、蒼朮、豬苓、澤瀉、生薑、大棗煎服。
上述治療泄瀉的藥方,針對濕瀉、氣虛瀉、火瀉、痰瀉、食積瀉、土敗木賊瀉、寒瀉、脾瀉、脾胃瀉、元氣下陷瀉、腎瀉以及虛寒滑脫等不同情況的久瀉,需根據病情選擇相應的藥方。
有人吃東西後馬上就肚子響,然後就拉肚子,不敢吃東西,吃一點就拉肚子,各種藥物都不見效,可以用生柿蒂,用紙包好,稍微沾點水,用火灰烤熟後服用,一般吃三到四個就能止瀉。
有一個秘方治療泄瀉,用一個雞蛋,把小頭打破一個小洞,放入七粒胡椒,用紙糊住洞口,煨熟後用好酒(燒酒更好)送服,將胡椒一起吞下。
泄瀉二三日,伴有腹痛,可用生薑、豆豉、胡椒煎湯熱服,即可止瀉。
治療暴瀉不止、小便不通,可用車前子炒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車前子的根和葉也可以搗碎取汁服用。此藥能利尿,而不傷元氣。
治療泄瀉,可用洗淨去脂膜的豬肚一個,放入大蒜,加水煮爛後搗成膏狀,加入等量的蒼朮泔制、陳皮、姜炒厚朴、炙甘草,研磨成粉末,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服用,用米湯或鹽湯送服。
治療許州黃太守的泄瀉,二三年未愈,每次喝三杯燒酒就能止瀉二三日,他害怕吃藥,請我診治。脈象弦數,先服用以下藥物解酒毒,再服用理氣健脾丸加澤瀉,病就好了。(藥方見傷寒門)
黃連一兩,生薑四兩。慢火炒至乾薑脆黃,去姜取黃連,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服用,用淡茶送服,病情嚴重者,服用不超過兩次,專治久患脾瀉。
大便溏瀉,米穀不消化,可用酒炒黃連、煨白芍、炒吳茱萸等分,研磨成細末,用小米飯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空腹服用,用米湯送服。
治療泄瀉伴有手腳冰冷、不渴、腹痛,可用人參、白朮、乾薑、甘草水煎熱服,寒邪重的可以加附子。
治療久瀉,大腸滑瀉,可用炒五倍子五兩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丸,用米湯送服,一天三次。
(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八味丸、十全大補湯的方劑見補益篇;補中益氣湯的方劑見內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