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三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7)

1. 泄瀉

脈多沉。傷於風則浮。傷於寒則沉細。傷於暑則沉微。傷於濕則沉緩。泄而腹脹。脈弦者死。又云。脈緩。時微小者生。浮大數者死。

夫泄瀉屬濕。屬氣虛。有火。有痰。有食積。有寒。有脾泄。有腎泄。凡瀉水腹不痛者。濕也。飲食入胃不住。完穀不化者。氣虛也。腹痛瀉水如熱湯。痛一陣瀉一陣者。火也。或瀉或不瀉。或多或少者。痰也。腹痛甚而泄瀉。瀉後痛減者食積也。肚腹痛四肢冷者。寒也。常常泄瀉者。

脾泄也。五更泄者。腎泄也。宜分別而治也。大概泄瀉因濕傷其脾者居多。以胃苓湯加減主之。

一論中暑傷濕。停飲夾食。脾胃不和。腹痛泄瀉作渴。小便不利。水穀不化。陰陽不分者濕也。

胃苓湯,主方

蒼朮(米泔浸),厚朴(薑汁炒),陳皮,豬苓,澤瀉(各一錢),白朮(去蘆炒二錢),白茯苓(一錢五分),白芍(炒一錢五分),肉桂,甘草(炙各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溫服。泄瀉稍久。加升麻、防風。有熱者。加酒炒黃連。有寒者。加炒乾姜。暴泄水瀉。加滑石。食積。加山楂、神麯。有痰。加半夏、烏梅。氣虛。加人參、白朮。氣惱。加木香。久泄。加乾薑、肉蔻。暴痢赤白相雜。腹痛裡急後重。去肉桂。加檳榔、木香、黃連。水煎服。

一論泄瀉。飲食入胃不住。完穀不化者。氣虛也。

益氣健脾湯

人參(二錢),白朮(一錢五分去蘆土炒),白茯苓(去皮三錢),陳皮(二錢),白芍(炒三錢),蒼朮(一錢五分米泔浸),乾薑(炒黑八分),訶子(煨二錢),肉蔻(麵裹煨六分),升麻(酒洗四分),甘草(炙八分)

上銼。棗、姜煎服。腹痛。加桂。忌油膩。

一論泄瀉腹痛。瀉水如熱湯。痛一陣泄一陣者。火也。宜

加味四苓散

白朮(一錢五分),白茯苓(去皮二錢),豬苓(二錢),澤瀉(二錢),木通(二錢),梔子(三錢),黃芩(二錢),白芍(三錢),甘草(八分)

上銼。燈心十莖。水煎。空心服。

一論泄瀉或多或少。或瀉或不瀉者。痰也。宜

加味二陳湯

陳皮(二錢),半夏(姜炒二錢),白茯苓(去皮三錢),蒼朮(一錢五分),厚朴(薑汁炒八分),砂仁(八分),山藥(炒一錢半),車前子(二錢),木通(二錢),甘草(八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烏梅一個。燈心十莖。水煎。溫服。

一論泄瀉。腹痛甚而泄瀉。瀉後痛減者。食積也。用

香砂平胃散

蒼朮(一錢五分),陳皮(二錢),厚朴(姜炒八分),白朮(一錢五分),白茯苓(去皮三錢)半夏(姜炒二錢),砂仁(一錢),香附(炒二錢),神麯(炒三錢),白芍(二錢),甘草(炙八分)

白話文:

脈象多是沉在底下的。如果是因為感受風邪而引起的,脈象會是浮在表面的。如果是因為感受寒邪而引起的,脈象會是沉而且細的。如果是因為感受暑邪而引起的,脈象會是沉而且微弱的。如果是因為感受濕邪而引起的,脈象會是沉而且緩慢的。腹瀉而且肚子脹,如果脈象是像琴弦一樣繃緊的,表示病情危險。還有一種說法是,脈象緩慢,但時而變得非常微弱,這樣的情況還能活;如果脈象浮在表面而且很大又快,就表示病情危險。

腹瀉這種病,多半是跟濕氣有關,也可能是因為氣虛,或者有火氣,或者有痰,或者有食物積滯,或者有寒氣,也可能是脾虛引起的腹瀉,或者是腎虛引起的腹瀉。凡是腹瀉拉水但不肚子痛的,多半是濕氣引起的。食物吃進胃裡,沒辦法消化,直接拉出來,這是因為氣虛。腹痛而且拉出來的像熱水一樣,痛一陣拉一陣的,這是因為體內有火。有時拉肚子,有時不拉,有時拉得多,有時拉得少,這是因為有痰。肚子很痛然後拉肚子,拉完肚子後疼痛減輕的,這是因為食物積滯。肚子痛而且四肢冰冷的,這是因為寒氣。常常拉肚子的,是脾虛引起的腹瀉。每天清晨五更拉肚子的,是腎虛引起的腹瀉。應該要區分清楚原因,然後對症治療。一般來說,腹瀉多半是因為濕氣傷到脾胃引起的,可以用胃苓湯來加減藥物治療。

再來說說中暑又感受濕氣,導致體內有積水,又加上吃了不消化的食物,使得脾胃不和,引起肚子痛、腹瀉、口渴、小便不順暢、食物沒辦法消化,陰陽失調的情況,這也是因為濕氣引起的。

胃苓湯的組方: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厚朴(用薑汁炒過)、陳皮、豬苓、澤瀉(各一錢)、白朮(去掉蘆頭炒過,二錢)、白茯苓(一錢五分)、白芍(炒過,一錢五分)、肉桂、甘草(炙過,各三分)。

把這些藥材切碎成一帖,加三片生薑和兩枚紅棗,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如果腹瀉時間比較久,可以加入升麻和防風。如果體內有熱,可以加入用酒炒過的黃連。如果體內有寒,可以加入炒過的乾薑。如果是突然拉肚子像水一樣,可以加入滑石。如果是食物積滯,可以加入山楂和神麯。如果體內有痰,可以加入半夏和烏梅。如果氣虛,可以加入人參和白朮。如果情緒不佳,可以加入木香。如果是長期腹瀉,可以加入乾薑和肉豆蔻。如果突然拉出紅色的或白色的像痢疾一樣的東西,肚子痛而且想要拉卻拉不乾淨,就去除肉桂,加入檳榔、木香和黃連,用水煎煮後服用。

再來說說,如果吃進去的食物沒辦法消化,直接拉出來,這是因為氣虛。

益氣健脾湯的組方:人參(二錢)、白朮(去掉蘆頭用土炒過,一錢五分)、白茯苓(去掉皮,三錢)、陳皮(二錢)、白芍(炒過,三錢)、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一錢五分)、乾薑(炒黑,八分)、訶子(煨過,二錢)、肉豆蔻(用麵包起來煨過,六分)、升麻(用酒洗過,四分)、甘草(炙過,八分)。

把這些藥材切碎,加紅棗和生薑煎煮後服用。如果肚子痛,可以加入肉桂。要忌吃油膩的食物。

再來說說,如果腹瀉而且肚子痛,拉出來的像熱水一樣,痛一陣拉一陣的,這是因為體內有火。可以用加味四苓散來治療。

加味四苓散的組方:白朮(一錢五分)、白茯苓(去掉皮,二錢)、豬苓(二錢)、澤瀉(二錢)、木通(二錢)、梔子(三錢)、黃芩(二錢)、白芍(三錢)、甘草(八分)。

把這些藥材切碎,加入十根燈心草,用水煎煮後,空腹服用。

再來說說,如果腹瀉時多時少,有時拉肚子,有時不拉,這是因為有痰。可以用加味二陳湯來治療。

加味二陳湯的組方:陳皮(二錢)、半夏(用薑炒過,二錢)、白茯苓(去掉皮,三錢)、蒼朮(一錢五分)、厚朴(用薑汁炒過,八分)、砂仁(八分)、山藥(炒過,一錢半)、車前子(二錢)、木通(二錢)、甘草(八分)。

把這些藥材切碎成一帖,加入三片生薑、一顆烏梅和十根燈心草,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再來說說,如果肚子痛得很厲害然後拉肚子,拉完肚子後疼痛減輕的,這是因為食物積滯。可以用香砂平胃散來治療。

香砂平胃散的組方:蒼朮(一錢五分)、陳皮(二錢)、厚朴(用薑炒過,八分)、白朮(一錢五分)、白茯苓(去掉皮,三錢)、半夏(用薑炒過,二錢)、砂仁(一錢)、香附(炒過,二錢)、神麯(炒過,三錢)、白芍(二錢)、甘草(炙過,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