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坤秘笈》~ 中卷 (5)
中卷 (5)
1. 產後嗽立三方
產後七日內,外感風寒嗽,鼻塞聲重惡寒,宜生化湯加杏仁、桔梗。有痰加天花,勿用麻黃以動汗,如嗽而脅下痛,勿用柴胡湯。若患火嗽而有聲,痰少面赤,勿用涼藥。凡產有火有痰,必調理產婦,半月後方可用冷寒之劑。半月前還當重產。丹溪云:產後不可發表,蓋因其內虛也。
加味生化湯方
治產後感風寒嗽,鼻塞聲重。
川芎(一錢),當歸(二錢五分),杏仁(十粒),甘草(四分),乾薑(四分),桔梗(四分),知母(八分)
白話文:
產婦在生產後七天內,如果外感風寒咳嗽,出現鼻塞、聲音嘶啞、怕冷等症狀,可以用生化湯加杏仁、桔梗來治療。如果有痰,可以加天花,但不要用麻黃來發汗。如果咳嗽伴隨肋骨下方疼痛,也不要用柴胡湯。如果患上熱咳,聲音嘶啞,痰少面紅,就不要用涼性的藥物。總之,產婦如果有熱症或痰症,都需要調理身體,至少半個月後才能用冷寒的藥物,半個月前應該以調養產後身體為主。丹溪先生說:產後不可發汗,因為產婦體虛。
這個方子叫做加味生化湯,專門用來治療產後感風寒咳嗽、鼻塞聲音嘶啞。裡面含有川芎、當歸、杏仁、甘草、乾薑、桔梗、知母。
有痰加天花粉,姜水煎服。虛弱有汗,嗽加參一錢。
加參寧肺生化湯
治產弱、產婦旬日內,患感風寒聲重有痰,或身熱頭痛,或汗多,服此方。
川芎,白芍,知母,訶子皮,栝蔞仁(各一錢),當歸(三錢),生地(一錢),蔸鈴(四分),桔梗,甘草(各四分),款冬花(六分)
煎服。
白話文:
如果有痰,就加天花粉,用薑水煎服。如果體虛出汗,咳嗽的話就加人蔘一錢。
加人蔘服用寧肺生化湯。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產後虛弱,產婦在生產後十天內,患上風寒,聲音嘶啞有痰,或發熱頭痛,或出汗多的情況。
藥材包括川芎、白芍、知母、訶子皮、栝蔞仁(各一錢)、當歸(三錢)、生地(一錢)、蔸鈴(四分)、桔梗、甘草(各四分)、款冬花(六分)。
煎服。
2. 產後類瘧症,分二症,立三方
產後半月內,寒熱往來,或午後,或日晡,或夜間發熱,其發有期類瘧。此由氣血並竭,陽虛寒作而陰虛發熱也。慎勿以瘧治。雖柴胡亦不可用,惟調補血氣而寒熱自除矣。勿用芩、連、柏、梔以退熱,勿用草果、檳榔以絕瘧。如有汗氣短加參耆,熱加歸參。若產已及一月,亦用人參養胃湯加減調治,外再煎參朮膏。
仲景云:傷寒往來寒熱,一二三度發,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或更下更吐也。與此意同。
白話文:
產後半個月內,身體時而發冷時而發熱,可能在下午、傍晚或夜間出現,發熱的時間規律如同瘧疾。這是因為產後氣血兩虛,陽氣不足導致寒邪入侵,而陰氣虛弱又容易引起發熱。切勿用治療瘧疾的方法。即使是柴胡也不可使用,應以補益氣血為主,寒熱自然會消失。也不可用黃芩、黃連、側柏、梔子等藥物退熱,更不能用草果、檳榔等藥物治療瘧疾。如果伴有汗出氣短的症狀,可以加入人參、黃耆;如果發熱明顯,可以加入當歸、人參。
若產後已滿一個月,則可用人參養胃湯加減調治,並外敷參朮膏。
張仲景說:「傷寒症狀時而發冷時而發熱,一、二、三天發作一次,這是陰陽兩虛,不可再用汗法、下法或吐法。」此處的病症與產後寒熱往來症狀類似。
加味生化湯方,治產後半月內外類瘧。
川芎,人參,白朮(各一錢),當歸(二錢),甘草(三分),白茯苓,藿香(各八分),青皮(二錢),烏梅(一個)
渴加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痰加半夏七分、生薑三片;汗多加黃耆、棗仁各一錢。
白話文:
加味生化湯專治產後一個月內發生的類似瘧疾的症狀,藥方如下:川芎、人參、白朮各一錢,當歸二錢,甘草三分,白茯苓、藿香各八分,青皮二錢,烏梅一個。如果患者口渴,可以加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如果患者有痰,可以加半夏七分、生薑三片;如果患者出汗多,可以加黃耆、棗仁各一錢。
加味人參養胃湯方,治產後及一月瘧疾並用參朮膏。
人參(一錢五分),白朮,當歸(各二錢),茯苓,半夏(各八分),草果(三分),甘草,青皮(各四分),藿香(五分),烏梅(三個)
再用白朮四兩,洗淨銼烘乾,參四兩,用水六碗,各煎取半碗,如法再煎三次,渣取,汁共九碗,再熬至一碗,每日服半酒盞,白湯下。
產後乳生癰未成膿,服栝蔞子乳沒散。已服有膿,服排膿回毒散。虛人不可用。膿出後服十全大補金銀花散。
白話文:
加味人參養胃湯方
適用症狀:
- 治產後及一月瘧疾,可用參朮膏輔助。
方劑組成:
- 人參:一錢五分
- 白朮:二錢
- 當歸:二錢
- 茯苓:八分
- 半夏:八分
- 草果:三分
- 甘草:四分
- 青皮:四分
- 藿香:五分
- 烏梅:三個
製法:
- 取白朮四兩,洗淨、切碎、烘乾。
- 取人參四兩。
- 將白朮、人參分別用六碗水煎煮,每次取半碗藥汁。
- 重複煎煮三次,取藥渣。
- 將三次藥汁混合,共九碗,熬至一碗。
服用方法:
- 每日服用半酒盞,用白湯送服。
其他說明:
- 產後乳生癰,未化膿者,服用栝蔞子乳沒散。
- 已化膿者,服用排膿回毒散。
- 虛弱體質者忌用。
- 膿出後,服用十全大補金銀花散。
栝蔞乳沒散方
栝蔞(一個,連皮搗碎),當歸,金銀花(各三錢),白芷(一錢),青皮,乳香,沒藥,甘草(各五分)
胎前生癰可照方煎服亦效。
又方:蒲公英八錢,金銀花一兩。
酒煎飽服神效。
十全大補湯方
治產後膿出後虛弱甚者服之。
人參,白朮,熟地,黃耆(各二錢),茯苓,川芎(各八分),當歸,金銀花(各三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栝蔞乳沒散方可以用於孕婦生前患癰,將栝蔞連皮搗碎,與當歸、金銀花、白芷、青皮、乳香、沒藥、甘草一起煎服,效果顯著。另外,也可以用蒲公英和金銀花一起用酒煎服,效果更佳。十全大補湯則適合產後膿出導致虛弱者服用,可以補氣補血,滋陰益腎。
水二鍾,煎六分。
泄瀉加蓮子十粒,肉果一個;渴加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
產後生癰發寒熱類瘧,作虛治。產後惡露日久不散,凝結成塊。
凡產下兒惡露隨下,則腹無痛而自舒暢。若腹失蓋,或傷冷物,則惡露凝給成塊。虛症百出,腹痛身熱,骨蒸,五心煩熱,食少羸瘦,或似瘧,或月水不行,其塊在兩脅,痛動作雷鳴嘈,眩暈身熱,時作時止等症。治法當遵丹溪云:欲泄其邪,當補其虛,用補中益氣溫送。丹溪纂中三消丸,使塊消而人不弱。
若塊無補非唯塊不可消盡,且食立減,甚至絕谷成勞而夭。
白話文:
水兩杯,煎煮至剩下六分之一。腹瀉者可加入蓮子十粒,肉桂一個;口渴者可加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產後生瘡發燒類似瘧疾,應當虛症治療。產後惡露長期不退,凝結成塊。一般來說,產後惡露順利排出,肚子就不會痛,感覺舒暢。如果肚子受寒或受涼,惡露就會凝結。虛症百出,肚子痛、發燒、骨蒸、五心煩熱、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甚至出現類似瘧疾的症狀,或是月經不調,腹部兩側有塊狀物,疼痛時發出雷鳴般聲音,頭暈發燒,時好時壞。治療方法應該遵循丹溪先生所說:想要排除邪氣,必須補益身體,用補中益氣湯溫和地排出邪氣。丹溪先生在《丹溪纂要》中記載的三消丸,可以化解積塊,又不傷身體。如果積塊不去,不單單是積塊無法消散,而且食慾大減,甚至拒絕進食,變成虛勞而早逝。
加味補中益氣湯方
人參,山藥,黃耆(各一錢),白朮(二錢),當歸(三錢),陳皮,甘草(各四分)
姜水煎服。
治婦人死血、食積、痰三等塊。
黃連一兩五錢,一兩用吳茱萸四錢煎汁,去渣,浸,黃連(炒燥)五錢,用益志炒去心,蘿蔔子一兩五錢(炒),臺烏、桃仁、山梔(各炒)五錢,麥芽、三稜、莪朮並醋炙。
白話文:
加味補中益氣湯,由人參、山藥、黃耆各一錢,白朮二錢,當歸三錢,陳皮、甘草各四分組成,用姜水煎服。此方可治婦人死血、食積、痰三等塊。另用黃連一兩五錢,吳茱萸四錢煎汁去渣,浸泡炒燥的黃連五錢,並以益志炒去心的黃連、炒過的蘿蔔子一兩五錢、炒過的臺烏、桃仁、山梔各五錢,以及醋炙的麥芽、三稜、莪朮。
以上各炒五錢,香附一兩(童便浸,炒),山楂一兩,各為末,蒸餅為丸,食遠用補中益氣湯送五六十丸,或以白朮三錢,陳皮五分,水一鍾,煎五分送亦可。
產後大便不通,因血少腸燥,其虛弱產婦多服生化湯,則血旺氣順,自無便澀之症。切不可用硝黃等下藥,重亡陰血,便閉愈甚。致成脹滿者,或致瀉不能止者,又當服生化湯加減治之。
助血潤腸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各炒五錢,香附一兩(用童便浸泡後炒),山楂一兩,將它們研磨成粉末,用蒸餅做成丸藥。每次服食五六十丸,可以用補中益氣湯送服,或者用白朮三錢、陳皮五分,加水一鍾煎煮,取藥汁送服也可以。
產後大便不通,是因為血少腸燥。虛弱的產婦多服生化湯,可以補血順氣,自然不會便秘。切不可使用硝黃等瀉藥,因為它們會損傷陰血,導致便秘加重。如果出現腹脹或腹瀉不止的症状,也要服用加減后的生化湯來治療。
以下是助血潤腸丸的藥方。
治產後大便不通,或誤用下藥成脹之症。
川芎(一錢),當歸(四錢),桃仁(十粒),甘草(五分),麻仁(一錢五分,炒),陳皮(四分)
血塊痛加肉桂、玄胡索各五分,水二鍾煎七分,食前稍熱服。
氣虛多汗加人參一二錢、黃耆一錢。汗多而渴加參一二錢,麥冬二錢五分,五味子八粒。
如大便燥結十日以上,肛門必有燥糞,用蜜棗導之。蜜煎褐色成膏,入水成棗,入肛門,其燥糞自化而出。或用蠟燭一支插入亦能化。
又方:用麻油口含,竹管入肛門內,吹油入四五口,腹中屎和即通。豬膽一個,竹管照前插入亦可。
白話文:
治療產後大便不通,或是錯誤使用下藥導致脹滿之症狀。
- 川芎(一錢):增強血氣流通。
- 當歸(四錢):補血調經,緩和身體。
- 桃仁(十粒):活血通便。
- 甘草(五分):調和藥性,解毒。
- 麻仁(一錢五分,炒):潤腸通便。
- 陳皮(四分):助消化,理氣。
若伴有血塊疼痛,則需加入肉桂、玄胡索各五分以散瘀止痛。
將以上藥物用水煎煮,量為二鍾,煮至剩七分,於飯前稍加溫後服用。
若氣虛易出汗,可加入人參一二錢、黃耆一錢以補氣固表。
若出汗多且口渴,則需加入人參一二錢、麥冬二錢五分、五味子八粒以滋陰養津,固表止汗。
若大便乾硬達十日以上,肛門附近必有乾硬的排泄物,可用蜂蜜製成的膏狀物導引排出。將蜂蜜煎煮成褐色膏狀,加入水中變為蜂蜜球,塞入肛門,乾硬的排泄物即可自行排出。也可使用蠟燭一支插入肛門,同樣可以幫助排便。
另一個方法是將麻油含入口中,再用竹管插入肛門,吹入幾口麻油,腹中的糞便與油脂混合後即可通便。也可以使用一個豬膽,按照相同的方法將竹管插入,同樣可以達到通便的效果。
產後妄言妄見,由氣血大虛,精奪神昏,妄所有見,而妄言也。輕則夢中呢喃,重則不睡多言,又痰乘虛於中焦,以致五官各失其職,視聽言動皆有虛妄,勿認鬼邪,誤用符水以致不救,丹溪云:虛症猶似邪崇也。屢治此症(服藥數多見效)。
加味生化安神湯方
治產後三日內血塊未除,患妄言妄見,服此三四帖後加減。
川芎(二錢),當歸(四錢),茯苓(一錢),甘草(四分),乾薑(四分),棗仁(一錢),桃仁(十粒),大棗(二枚)
白話文:
產後妄言妄見的病症與治療
產後出現胡言亂語、幻覺等症狀,是因氣血嚴重虧虛,精氣耗損導致神志昏迷,以致產生幻覺並胡言亂語。輕微者僅在夢中喃喃自語,嚴重者則整夜不眠,胡言亂語不斷。此外,痰邪趁虛而入中焦,導致五官功能失調,視聽言行皆出現虛妄。切勿誤認為鬼邪作祟,盲目使用符水治療,反而可能延誤病情,得不償失。丹溪先生曾言:“虛症猶似邪崇也。”
針對此症,我們可以使用加味生化安神湯進行治療。
加味生化安神湯方
適用於產後三日內血塊未除,出現妄言妄見的患者。服用三到四帖後可根據病情加減藥物。
藥物組成:
- 川芎 (二錢)
- 當歸 (四錢)
- 茯苓 (一錢)
- 甘草 (四分)
- 乾薑 (四分)
- 棗仁 (一錢)
- 桃仁 (十粒)
- 大棗 (二枚)
此方經臨床驗證,對產後妄言妄見有良好的療效。
水二鍾,煎六分,食遠服。
益榮安神湯方
治三日內外,血塊不痛,妄見妄言症虛極。服藥但平穩未見大效,候藥力充足,諸症頓除。曾服二十帖多見全效。
川芎(一錢五分),當歸(三錢),茯苓,人參,柏子仁(各一錢),棗仁(一錢),甘草(五分),龍眼肉(八個),陳皮(去白,三分),竹肉(二丸)
汗加黃耆一錢、麻黃根一錢;瀉加白朮一錢五分;痰加竹瀝一小酒盞,薑汁一茶匙;大便不通加麻仁一錢五分,切不可用大黃。
白話文:
益榮安神湯 方
水二鍾,煎六分,食遠服。
意思是:用兩杯水煎煮藥材,煎煮至原先水量六分之一時,飯後服用。
治三日內外,血塊不痛,妄見妄言症虛極。
這個方子主治:在三日前後出現的,伴隨血塊、不痛、幻覺、胡言亂語、虛弱無力等症狀。
服藥但平穩未見大效,候藥力充足,諸症頓除。曾服二十帖多見全效。
服用後如果症狀只是平穩,沒有明顯改善,要耐心等待藥力完全發揮,症狀就會全部消失。曾經服用過二十帖藥的患者,大多見效。
川芎(一錢五分),當歸(三錢),茯苓,人參,柏子仁(各一錢),棗仁(一錢),甘草(五分),龍眼肉(八個),陳皮(去白,三分),竹肉(二丸)
藥材配方:川芎一錢五分,當歸三錢,茯苓、人參、柏子仁各一錢,棗仁一錢,甘草五分,龍眼肉八個,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三分,竹肉兩丸。
汗加黃耆一錢、麻黃根一錢;瀉加白朮一錢五分;痰加竹瀝一小酒盞,薑汁一茶匙;大便不通加麻仁一錢五分,切不可用大黃。
根據患者情況加減藥材:
- 出汗加黃耆一錢、麻黃根一錢;
- 瀉痢加白朮一錢五分;
- 痰多加竹瀝一小酒盞,薑汁一茶匙;
- 便秘加麻仁一錢五分;
- 嚴禁使用大黃。
產後育子乳少,無錢雇乳母,勉強乳子,致母子俱疲瘁,日食減少者,急急斷乳,速服後方。
川芎,當歸,黃耆,麥冬,茯苓(以上各一錢),炙甘草(五分),五味子(十五粒),人參(二錢),大熟地,白朮(各二錢),陳皮(四分),棗(二枚)
水二鍾,煎六分。
若發熱兼作骨蒸,兼服紫河車丸。驚怖有汗,加棗仁一錢。
產後乳母生癰,已破出膿,寒熱往來如瘧,一日一發,或二三次,或二日一發,不可作瘧治,不可全用攻毒消癰藥,又不可用截瘧等藥,當補氣血,少佐金銀花去毒之劑,以散餘邪。
白話文:
生完孩子後奶水不足,又沒錢請奶媽,勉強餵奶,結果母子都很疲憊,每天食慾也下降,這時就要趕快斷奶,並服用以下藥方:川芎、當歸、黃耆、麥冬、茯苓各一錢,炙甘草五分,五味子十五粒,人參二錢,熟地黃、白朮各二錢,陳皮四分,大棗兩枚,加水兩杯,煎煮至剩下六分即可。如果出現發熱伴隨骨蒸的情況,可以服用紫河車丸。若有驚嚇出汗,則再加棗仁一錢。產婦乳房生瘡,已經破潰流膿,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一天發作一次或兩三次,甚至兩天發作一次,這不能用治療瘧疾的方法,也不能完全用清熱解毒的藥,更不能用止瘧藥,應該以補氣血為主,再加入少量金銀花解毒,以散除餘邪。
黃耆,金銀花,茯苓(各一錢),人參,白朮,生地(各二錢),甘草,連翹(各四錢),當歸(二錢),青皮(三分),白芷(五分),烏梅(一個),棗(一枚)
水二鍾煎服。
白話文:
這是一道傳統漢方藥物配方:黃芪、金銀花、茯苓各一兩,人參、白朮、生地黃各二兩,甘草、連翹各四兩,當歸二兩,青皮三錢,白芷五錢,烏梅一個,棗一枚。用水兩鍾煮沸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