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奎

《松峰說疫》~ 卷之二·論治 (3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論治 (37)

1. 妊娠時疾赤斑變黑尿血

蔥白一把,水三盅,煮熟服汁,食蔥令盡,取汗。

白話文:

拿一把蔥白,用三碗水來煮,煮熟後服用這湯汁,並且吃掉蔥白直到吃完,目的是為了讓身體出汗。這段文字是在描述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用於處理懷孕期間出現紅斑,且尿色變黑甚至有血尿的症狀。

2. 熱病胎死及下胎衣

紅花酒,紅花入黃酒煮,飲二三盞。

白話文:

對於因熱病導致胎兒死亡或需要催生胎盤的情況,可以使用紅花酒。具體做法是將紅花加入黃酒中煮沸,然後飲用兩到三杯。

3. 寒疫

世之言疫者,將瘟疫二字讀滑,隨曰疫止有瘟而無寒也。豈知疫有三而瘟其一焉。尚有寒疫、雜疫二者,而人自不體認耳。茲專說寒疫,吳又可言:春夏秋三時,偶感暴寒,但可謂感冒,不當另立寒疫之名固已,但感訓觸,冒訓犯,系人不慎風寒自取之。至於當天氣方溫熱之時,而悽風苦雨驟至,毛竅正開,為寒氣所束,眾人同病,乃天實為之,故亦得以疫名也。其症則頭痛身痛身熱,脊強惡寒拘急,無汗,(感冒所有。

)或則往來寒熱,氣壅痰喘,咳嗽胸痛,鼻塞聲重,涕唾稠黏,咽痛齒痛,(俗云寒逼生火,感冒所無。)蘇羌飲主之。(自定新方。)

蘇羌飲,(治四時寒疫,歷有奇效,屢試屢驗。並治傷寒、傷風,可代麻、桂、青龍、羌活、十神等湯,誠諸路之應兵也。)

紫蘇(三錢),羌活(二錢),防風(一錢),陳皮(一錢),淡豉(二錢),蔥白(數段)

水煎服,不應再服。初覺,速服必愈,遲則生變。

此足太陽藥也。紫蘇溫中達表,解散風寒;羌活直入本經,治太陽諸症;淡豉解肌發汗,兼治疫瘴;防風能防禦外風,隨所引而至;陳皮利氣而寒鬱易解;姜可驅邪,蔥能發汗,輔佐諸藥,以成厥功。四時風寒,皆能治療,甚毋以藥味平淺而忽之。(惟不治瘟疫。)

如兼陽明症者,加白芷一錢;兼食積者,加炒麥芽、神麯各一錢;肉積者,加山楂一錢;風痰氣壅,涕唾稠黏,加前胡一二錢;咳嗽喘急,加杏仁一錢;(泡去皮、尖,研。)心腹膨脹,加姜炒厚朴一錢;胸臆悶寒,加炒枳殼五六分;嘔逆噁心,酌加藿香、製半夏、生薑一錢;年高者,虛怯者,加人參一錢;陰虛血虛者,加熟地三錢,當歸一錢;脾虛者,中氣不足者,加參、術各一錢。此汗散之方,故不入柴胡。

若現少陽症,當另作主張,用和解之劑。(錦志。)

白話文:

現在人們談到疫情,往往將瘟疫二字連在一起念,隨口就說疫情只有瘟而沒有寒。然而,事實上疫情有三種型態,瘟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寒疫與雜疫兩種,只不過人們自己並未意識到這一點。現在我們專門來說寒疫,吳又可曾提到:在春、夏、秋三個季節,偶爾受到突然的寒冷,只能稱為感冒,不應該另外設立寒疫的名稱。但是,"感"字的解釋是接觸,"冒"字的解釋是侵犯,這是由於人們不小心防範風寒而導致的。然而,當天氣正在溫暖的時候,突然出現淒涼的風和苦澀的雨,人的毛孔正在開放,被寒氣束縛,大家都會生病,這是天氣造成的,所以也可以稱為疫情。

其症狀是頭痛、身體疼痛、身體發熱、脊背僵硬、怕冷、肌肉緊繃、無汗,(這些都是感冒常見的症狀。)或者會有寒熱交替、呼吸困難、咳嗽、胸痛、鼻塞、聲音沙啞、鼻涕和唾液粘稠、咽喉痛、牙齒痛,(俗話說,這是寒氣過度產生的火氣,這是感冒不會有的。)蘇羌飲是治療這種病情的藥方。(這是自創的新藥方。)

蘇羌飲,(治療四季的寒疫,效果非常顯著,多次使用都有效。同時也能治療傷寒、風寒,可以替代麻黃湯、桂枝湯、青龍湯、羌活湯、十神湯等,確實是各種病情的應急良藥。)

藥方中的紫蘇(三錢)、羌活(二錢)、防風(一錢)、陳皮(一錢)、淡豆豉(二錢)、蔥白(數段)

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再次服用。剛開始感覺不舒服時,快速服用一定能痊癒,如果延遲就會發生變化。

這是足太陽經的藥物。紫蘇可以溫暖中焦,達到表層,疏散風寒;羌活可以直接進入本經,治療太陽經的所有症狀;淡豆豉可以解肌發汗,同時可以治療疫情;防風可以防禦外來的風,隨著引入的藥物而到達;陳皮可以幫助氣機運行,使寒氣容易消散;薑可以驅除邪氣,蔥可以發汗,輔助其他藥物,以完成其功效。四季的風寒,都能治療,不要因為藥材味道平淡而忽略它。(但不能治療瘟疫。)

如果同時有陽明經的症狀,可以加入白芷(一錢);如果有食積,可以加入炒麥芽、神麯各一錢;如果有肉積,可以加入山楂(一錢);如果風痰氣壅,涕唾稠黏,可以加入前胡一二錢;如果咳嗽喘急,可以加入杏仁(一錢);如果心腹膨脹,可以加入薑炒厚朴(一錢);如果胸臆悶寒,可以加入炒枳殼五六分;如果嘔吐噁心,可以酌情加入藿香、製半夏、生薑各一錢;如果是老年人,或者體質虛弱的人,可以加入人參(一錢);如果是陰虛血虛的人,可以加入熟地(三錢),當歸(一錢);如果是脾虛,或者中氣不足的人,可以加入人參、白朮各一錢。這是一個出汗散熱的藥方,所以不包含柴胡。

如果出現少陽經的症狀,應該另尋方法,使用和解的藥物。(錦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