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三 婦人方中 (33)
卷三 婦人方中 (33)
1. 防風湯
治肢體虛風微痙發熱,肢節不隨,恍惚狂言,來去無時,不自覺悟。南方支法存所用。多得力溫和,不損人,為勝於續命、越婢、風引等湯。羅廣州一門,南州士人常用,亦治腳弱,甚良方。
防風,麻黃,秦艽,獨活,生薑,半夏(各二兩),當歸,遠志,甘草,防己,人參,黃芩,升麻,芍藥(各一兩),石膏(半兩),麝香(六銖)
上十六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一服一升,初服厚覆取微汗,亦當兩三行下,其間相去如人行十里久。更服有熱加大黃二兩。先有冷心痛疾者,倍用當歸,加桂心三兩,不用大黃。(一方用白朮一兩。)
白話文:
【防風湯】
這帖藥方適用於治療身體因虛弱而產生的輕微痙攣、發燒,以及四肢關節不靈活、精神恍惚、出現胡言亂語,這些症狀可能不定時地出現,患者自身無法察覺。此方來自南方支法存,效果溫和,不會傷害人體,比續命湯、越婢湯、風引湯等更加優秀。在廣州的羅氏家族中,以及南方的知識分子間經常使用,對於腳部無力也有很好的療效,是一帖非常好的處方。
所需藥材有:防風、麻黃、秦艽、獨活、生薑、半夏(各二兩)、當歸、遠志、甘草、防己、人參、黃芩、升麻、芍藥(各一兩)、石膏(半兩)、麝香(六銖)。
將以上十六種藥材切碎,用十三升水煮至剩四升,每次服用一升。初次服用後,應蓋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也可能會有兩到三次的排便,兩次服藥之間的間隔時間,大約是人步行十里的時間。如果感覺到體內有熱氣,可以增加大黃二兩。若患者之前有心臟冷痛的病史,則當歸的份量加倍,再加桂心三兩,但不要加入大黃。(另一個版本的處方中,還包含白朮一兩。)
2. 甘草湯
治腳弱,舉身浮腫,反胃,食谷吐逆,胸中氣結不安而寒熱,下痢不止,小便難,服此湯即益。亦服女曲散,利小便腫消,服大散摩膏有驗方。
甘草,人參(各一兩),半夏(一升),桂心,川椒(各三兩),小麥(八合),大棗(二十枚)生薑(八兩),吳茱萸(二升)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小麥,取一斗,去小麥,納諸藥煮取三升,分六服(女曲散見第十五卷第八篇中)。
白話文:
[甘草湯]用於治療腳部無力、全身浮腫、反胃、吃東西後嘔吐、胸口氣悶不舒適且伴隨冷熱交錯的症狀、持續性腹瀉、小便困難等情況。服用此湯劑後可見改善。同時,也可以服用女曲散,有利於小便通暢和消腫,再配合使用大散摩膏,效果更佳,這是經過驗證的有效配方。
所需材料包括:甘草、人參(各30克)、半夏(100克)、桂皮、川椒(各90克)、小麥(約500毫升)、大棗(20顆)、生薑(240克)、吳茱萸(600克)。
將以上九種材料切碎,先用水13升煮小麥,取其汁10升,然後去掉小麥,將其他藥材加入繼續煮至剩3升,分成六次服用。(女曲散的詳細內容請參閱第十五卷第八篇)
3. 恆山甘草湯
若寒熱日再三發,可服此方。
恆山(三兩),甘草(一兩半)
上二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相去五里久一服。
白話文:
如果出現寒熱交替,一天反覆發作三次的情況,可以服用這個藥方。
所需藥材為:恆山(90克),甘草(45克)。
將上述兩種藥材切碎,然後用四升的水煎煮,直到剩下一半多一點的水量,約1.5升。然後將藥水分成三份,每五個小時服用一次。
4. 丹參牛膝煮散
治腳痹弱,氣滿身微腫方。
丹參,牛膝,桑白皮,杏仁,升麻,茯苓,豬苓(各四兩),犀角,黃芩,橘皮,防己,白前,澤瀉,桂心,秦艽(各三兩),生薑,李根白皮(各二兩),大麻仁(一升)
上十八味搗粗篩,以水一升半,納散方寸匕,煮取七合輕絹濾去滓,頓服日再。夏月熱不得服丸散,此煮散頃年常用,大驗。
治腰髂不隨,兩腳攣腫方:
川椒四升,以水四斗,煮取二斗半,甕盛,下著火暖之,懸板為橋,去湯二寸許,以腳踏板柱腳坐,以綿絮密塞,勿令泄氣。若疲即出,入被以粉摩之一食久,更入甕,常令甕下火不絕,勿使湯冷。如此消息,不過七日得伸展,並腫亦消。
白話文:
【丹參牛膝煮散】
這張處方適用於治療腳部無力、身體輕微浮腫的情況。
藥材包含:丹參、牛膝、桑白皮、杏仁、升麻、茯苓、豬苓(每種各160克)、犀角、黃芩、橘皮、防己、白前、澤瀉、桂心、秦艽(每種各120克)、生薑、李根白皮(每種各80克)、大麻仁(500毫升)。
將上述十八種藥材粗略研磨後篩選,然後取一升半的水,加入一立方寸的藥粉,煮沸後取七合過濾掉藥渣,一次喝完,一天服用兩次。在夏天天氣熱時,如果無法服用丸狀或散狀的藥物,可以使用這種煮散的方式,多年來常使用,效果顯著。
【腰髂不隨,兩腳攣腫方】
用於治療腰部活動不便,雙腳抽筋腫脹的情況。
取川椒1600克,用水160公升煮沸,煮至剩120公升時,倒入陶罐中,下方用火加熱保持溫度,用木板架起形成橋狀,讓雙腳離湯約5公分,將腳放在木板上,坐在湯上,用棉絮封住四周,避免熱氣洩漏。若感到疲憊即可休息,蓋上被子用粉按摩一會,再進入陶罐,持續加熱保持湯溫,不要讓湯變冷。根據個人情況調整,一般七天內可看到改善,同時也能消除腫脹。
5. 諸散第三
(例一首,方七首)
例曰:大法春秋宜服散。
白話文:
例子說明:根據大的法則,春天和秋天適合服用散劑。
6. 八風散
治風虛面青黑土色不見日月光。腳氣痹弱准經面青黑主腎,不見日月光主肝,宜補腎治肝方。
菊花(三兩),石斛,天雄(各一兩半),人參,附子,甘草(各一兩六銖),鍾乳,山藥,川斷,黃耆,澤瀉,麥冬,遠志,細辛,龍膽,秦艽,石葦,菟絲子,牛膝,菖蒲,杜仲,茯苓,乾地黃,柏子仁,蛇床子,防風,白朮,乾薑,萆薢,山茱萸(各一兩),五味子,烏頭(各半兩),蓯蓉(二兩)
上三十三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不效加至二匕。
白話文:
[八風散]這個處方是用來治療因風邪侵入導致面色青黑如土色,且無法見到日月光的情況。
腳氣、痹弱等症狀,面色青黑與腎臟相關,無法見到日月光則與肝臟有關,因此應當補腎和調理肝臟。
處方成分包括:菊花(三兩),石斛、天雄(各一兩半),人參、附子、甘草(各一兩六銖),鍾乳、山藥、川斷、黃耆、澤瀉、麥冬、遠志、細辛、龍膽、秦艽、石葦、菟絲子、牛膝、菖蒲、杜仲、茯苓、乾地黃、柏子仁、蛇牀子、防風、白朮、乾薑、萆薢、山茱萸(各一兩),五味子、烏頭(各半兩),蓯蓉(二兩)。
以上共三十三種成分,應當研磨成粉末後過篩,再以酒送服,每次服用量為方寸匕大小,一天三次。若效果不明顯,可增加至兩倍用量。
注:方寸匕是一個古代的容量單位,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一茶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