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七 風毒腳氣方 (7)
卷七 風毒腳氣方 (7)
1. 防風湯
治肢體虛風微痙發熱,肢節不隨,恍惚狂言,來去無時,不自覺悟。南方支法存所用。多得力溫和,不損人,為勝於續命、越婢、風引等湯。羅廣州一門,南州士人常用,亦治腳弱,甚良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肢體虛弱、輕微抽搐、發熱、四肢不聽使喚、神志恍惚、胡言亂語,來去無常、神志不清的病症。南方中醫師支法存所使用的治療方法,多用溫和的中藥,不傷身體,優於續命湯、越婢湯、風引湯等。廣州羅氏家族的這一派治療方法,南方的讀書人經常使用,也能治療腳部虛弱,是極好的方子。
防風,麻黃,秦艽,獨活,生薑,半夏(各二兩),當歸,遠志,甘草,防己,人參,黃芩,升麻,芍藥(各一兩),石膏(半兩),麝香(六銖)
白話文:
- 防風 2 兩
- 麻黃 2 兩
- 秦艽 2 兩
- 獨活 2 兩
- 生薑 2 兩
- 半夏 2 兩
- 當歸 1 兩
- 遠志 1 兩
- 甘草 1 兩
- 防己 1 兩
- 人參 1 兩
- 黃芩 1 兩
- 升麻 1 兩
- 芍藥 1 兩
- 石膏 0.5 兩
- 麝香 6 分
上十六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一服一升,初服厚覆取微汗,亦當兩三行下,其間相去如人行十里久。更服有熱加大黃二兩。先有冷心痛疾者,倍用當歸,加桂心三兩,不用大黃。(一方用白朮一兩。)
白話文:
將上面提到的 16 種中藥材一起研磨研碎,加入一斗三升(約 2,400 毫升)的水,煮沸後取四升(約 750 毫升)的藥液。
第一次服用時,藥量為一升(約 187 毫升),蓋上厚被子發汗,同時進行 2-3 次按摩後肢,每次按摩的間隔時間如同走 10 里路那麼久。
再次服用時,如果感覺發熱,可以增加大黃 2 兩(約 30 克)。
對於有心痛、腹部寒涼的人,可以增加當歸的用量,並加桂心(桂枝心)3 兩(約 45 克),但不要加人參。
(另有一種方法是使用白朮 1 兩(約 15 克)。)
2. 甘草湯
治腳弱,舉身浮腫,反胃,食谷吐逆,胸中氣結不安而寒熱,下痢不止,小便難,服此湯即益。亦服女曲散,利小便腫消,服大散摩膏有驗方。
白話文:
治療腳無力、全身水腫、反胃、吃東西就吐逆、胸中氣滯不安而出現寒熱、腹瀉不止、小便困難,服用此湯就能好轉。也可以服用女曲散,利尿消腫,服用大散摩膏有驗方。
甘草,人參(各一兩),半夏(一升),桂心,川椒(各三兩),小麥(八合),大棗(二十枚)生薑(八兩),吳茱萸(二升)
白話文:
甘草:1 兩 人參:1 兩 半夏:1 升(升為古代容積單位,約合 200 毫升) 桂心:3 兩 川椒:3 兩 小麥:8 合(合為古代容量單位,約合 100 毫升) 大棗:20 枚 生薑:8 兩 吳茱萸:2 升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小麥,取一斗,去小麥,納諸藥煮取三升,分六服(女曲散見第十五卷第八篇中)。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打碎,用一斗三升水煮小麥,取一斗水量,去掉小麥,加入藥材煮到剩下三升水,分成六次服用(女子用的類似方劑詳見第十五卷第八篇)。
3. 恆山甘草湯
若寒熱日再三發,可服此方。
恆山(三兩),甘草(一兩半)
上二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相去五里久一服。
白話文:
恆山(三錢),甘草(一兩半)
以上兩種藥材碾碎,加入四升水煮沸,取一升半藥液,分三次服用,每隔一段時間服用一次。
4. 丹參牛膝煮散
治腳痹弱,氣滿身微腫方。
白話文:
治療腳部麻木無力、全身氣血不通、身體輕微浮腫的方子。
丹參,牛膝,桑白皮,杏仁,升麻,茯苓,豬苓(各四兩),犀角,黃芩,橘皮,防己,白前,澤瀉,桂心,秦艽(各三兩),生薑,李根白皮(各二兩),大麻仁(一升)
白話文:
丹參、牛膝、桑白皮、杏仁、升麻、茯苓、豬苓(各160克),犀角、黃芩、橘皮、防己、白前、澤瀉、桂心、秦艽(各120克),生薑、李根白皮(各80克),大麻仁(400克)
上十八味搗粗篩,以水一升半,納散方寸匕,煮取七合輕絹濾去滓,頓服日再。夏月熱不得服丸散,此煮散頃年常用,大驗。
治腰髂不隨,兩腳攣腫方:
白話文:
將以上 18 味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選,用 1.5 公升的水煮沸後,酌量放入一指甲蓋大小的藥粉,繼續熬煮至藥水剩 700 毫升,用細布過濾去渣,一天服 2 次,一次性喝完。在炎熱的夏季無法服用丸子或藥粉時,可以使用這種煮散方,近年來經驗證明效果顯著。
治腰髂不隨,兩腳攣腫方
組成:
- 蒼朮(炒)一兩
- 茯苓(去皮)一兩
- 羌活(去蘆)一兩
- 防風(去蘆)一兩
- 人參(去蘆)一兩
- 當歸(去蘆)一兩
- 川芎(去蘆)半兩
- 白芍(去皮)一兩
- 甘草(炙)半兩
- 桂枝(去皮)半兩
- 細辛(去鬚)半兩
- 附子(去皮破八片,炮)半兩
用法:
將所有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一日分兩次服。
川椒四升,以水四斗,煮取二斗半,甕盛,下著火暖之,懸板為橋,去湯二寸許,以腳踏板柱腳坐,以綿絮密塞,勿令泄氣。若疲即出,入被以粉摩之一食久,更入甕,常令甕下火不絕,勿使湯冷。如此消息,不過七日得伸展,並腫亦消。
白話文:
將四升川椒放入四鬥水熬煮,取熬煮後剩餘的二斗半水。把熬煮後的藥水倒入甕中,在甕口下面架一個小火爐,吊掛一塊木板作為橋樑,讓木板距離藥水兩寸左右。人坐在木板的柱腳上,用棉絮將甕口嚴密覆蓋,防止藥氣洩漏。如果身體感到疲倦,就從甕中出來,蓋上被子並用藥粉按摩。休息一會兒,再進甕中繼續治療。保持甕中的藥水溫度,不要讓藥水變冷。這樣治療,七天內就能緩解疼痛,腫脹也能消退。
5. 諸散第三
(例一首,方七首)
例曰:大法春秋宜服散。
白話文:
例:大法春秋宜服用散劑。
6. 八風散
治風虛面青黑土色不見日月光。腳氣痹弱准經面青黑主腎,不見日月光主肝,宜補腎治肝方。
白話文:
用來治療由肝腎氣虛所致的臉色蒼白、黑土色,不見陽光和月亮。腳氣腫脹、四肢痿弱,以脈象辨證為準。臉色蒼白、黑主腎虛,不見陽光和月亮主肝虛,應當使用補腎、治療肝虛的方劑。
菊花(三兩),石斛,天雄(各一兩半),人參,附子,甘草(各一兩六銖),鍾乳,山藥,川斷,黃耆,澤瀉,麥冬,遠志,細辛,龍膽,秦艽,石葦,菟絲子,牛膝,菖蒲,杜仲,茯苓,乾地黃,柏子仁,蛇床子,防風,白朮,乾薑,萆薢,山茱萸(各一兩),五味子,烏頭(各半兩),蓯蓉(二兩)
上三十三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不效加至二匕。
白話文:
菊花(60克),石斛,草烏(各30克),人參,附子,甘草(各22.4克),鍾乳,山藥,川斷,黃耆,澤瀉,麥冬,遠志,細辛,龍膽,秦艽,石葦,菟絲子,牛膝,菖蒲,杜仲,茯苓,生地黃,柏子仁,蛇牀子,防風,白朮,乾薑,萆薢,山茱萸(各20克),五味子,烏頭(各10克),淫羊藿(40克)
治療下痢的三十三味藥方,用酒服,一次服方寸匕,每日三次。如果無效,增加至兩方寸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