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七 風毒腳氣方 (5)

回本書目錄

卷七 風毒腳氣方 (5)

1. 犀角麻黃湯

犀角,麻黃,防風,獨活,(崔氏用茯苓),防己,川芎,白朮,羚羊角(崔氏用附子),當歸,黃芩(各二兩),石膏(四兩),生薑,甘草,杏仁(崔氏用細辛),桂心(各三兩)

白話文:

犀牛角、麻黃、防風、獨活(崔氏使用茯苓)、防己、川芎、白朮、羚羊角(崔氏使用附子)、當歸、黃芩(各兩百克)、石膏(四百克)、生薑、甘草、杏仁(崔氏使用細辛)、桂枝(各三百克)

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二斗煮麻黃,去沫取汁八升,下藥煎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訖,覆取汗。若不瘥,五日後更服一劑,取汗同前。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五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先用二斗水煮麻黃,去除泡沫後取八升湯汁。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三升。分為三劑服用,每次間隔十里路程的時間。藥服完後,蓋著身體發汗。如果病情沒有好轉,五日後再服用一劑,發汗方法同前。

2. 茱萸湯

治腳氣入腹,困悶欲死,腹脹方(蘇長史方。)

吳茱萸(六升),木瓜(兩顆切)

白話文:

治療腳氣侵入腹腔,導致困悶欲死的腹脹方(蘇長史方)

吳茱萸(六升),木瓜(兩顆切塊)

上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進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熱悶,即瘥(此起死回生方。)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用一斗三升的水煮,取三升藥汁,分成三次服用,每次服用間隔的時間,像人走十里路那麼久。服用後,如果出現嘔吐、出汗、排便或感到非常燥熱,就表示疾病痊癒了。(這是救死扶傷的方劑。)

3. 小風引湯

治中風,腰腳疼痛弱者方(胡洽名大風引湯。)

白話文:

古文:

胡洽名 [大風引湯]

胡洽名的大風引湯

方劑:

治療中風、腰腳疼痛無力的方劑。

獨活,茯苓,人參(各三兩),防風,當歸,甘草,乾薑,石斛(各二兩胡洽作黃耆),附子(一枚),大豆(二升)

白話文:

獨活、茯苓、人參(各120克),防風、當歸、甘草、乾薑、石斛(各80克,石斛用黃耆代替),附子(1顆),黃豆(1公斤)

上十味㕮咀,以水九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胡洽云:南方治腳弱與此別,用升麻一兩,半夏、芍藥各二兩合十三味。本只有十味,減當歸、石斛名小風引湯。刪繁方無石斛,以療肉極寒、肌肉變、舌萎,名曰惡風腰痛腳弱。)

白話文:

將上述十種藥材搗碎,加入九升水和三升酒,煎煮成三升藥液,分為四次服用,每次服用的間隔時間為步行十里路的時間。(根據胡洽的說法:南方治療腳無力的方法與此不同,使用一兩升麻、兩兩半夏、兩兩芍藥,共十三味藥材。此方原本只有十味,去除當歸和石斛後稱為「小風引湯」。另有一種簡化方劑不含石斛,用於治療極度寒性體質、肌肉萎縮、舌頭萎縮,稱為「惡風腰痛腳弱湯」。)

4. 四物附子湯

風濕相搏,骨節煩疼,四肢拘急不可屈伸,近之則痛,自汗出而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頭面手足時時浮腫方。

白話文:

風寒濕氣同時侵襲身體,造成骨節疼痛煩躁,四肢僵硬難以伸展,靠近病患會感到疼痛,患者會自發出汗、氣喘,小便困難,怕風寒、不願脫衣物,或是頭部、臉部、手腳經常浮腫。

附子(二枚),桂心(四兩),白朮(三兩),甘草(二兩)

白話文:

附子:兩顆 桂心:四兩 白朮:三兩 甘草:兩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微汗愈。大汗煩者,一服五合。體腫者加防己四兩。悸氣,小便不利加茯苓三兩,既有附子,今加生薑三兩。

治腳弱風毒實及嶺南瘴氣面腫,乍寒乍熱似瘧狀,腳腫氣上心悶,咳嗽癱緩頑痹方: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搗碎,加入六升水煮沸,並煮到剩三升,分成三次服用,微微出汗就可以痊癒。如果出汗太多煩躁,則一次服用五合(約六分之一升)。身體浮腫的人,加入四兩的防己。心悸氣短、小便不利的人,加入三兩的茯苓。由於已經有附子了,所以還要再加三兩的生薑。

治腳弱風毒實及嶺南瘴氣面腫,乍寒乍熱似瘧狀,腳腫氣上心悶,咳嗽癱緩頑痹方

腳弱風毒實

處方:

  • 生山豆根一兩
  • 生防己一兩
  • 生貫眾一兩
  • 生大黃二兩
  • 生白芍藥三兩
  • 生甘草一兩

**用法:**研末,每服二錢,食後,米飲調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緩解腳弱風毒實。

嶺南瘴氣面腫,乍寒乍熱似瘧狀

處方:

  • 生山豆根一兩
  • 生防己一兩
  • 生貫眾一兩
  • 生大黃二兩
  • 生白芍藥三兩
  • 生桂枝二兩
  • 生生薑一兩
  • 生甘草一兩

**用法:**研末,每服二錢,食後,米飲調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除濕,驅邪解瘴,緩解嶺南瘴氣面腫,乍寒乍熱似瘧狀。

腳腫氣上心悶,咳嗽癱緩頑痹

處方:

  • 生山豆根一兩
  • 生防己一兩
  • 生貫眾一兩
  • 生大黃二兩
  • 生白芍藥三兩
  • 生桂枝二兩
  • 生生薑一兩
  • 生甘草一兩
  • 生紫蘇葉一兩
  • 生薄荷葉一兩

**用法:**研末,每服二錢,食後,米飲調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除濕,化痰止咳,通絡止痛,緩解腳腫氣上心悶,咳嗽癱緩頑痹。

麻仁,升麻,麻黃,射干,菖蒲,芒硝,甘草,大黃(各半兩),豉(三合)

白話文:

黑芝麻,升麻,麻黃,射干,菖蒲,芒硝,甘草,大黃(各半兩),大豆(三合)

上九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納芒硝,又煎三沸,分三服。微利一二行解毒熱,有腫滓敷之,凡覺氣滿輒服一劑佳。

白話文:

將九種藥材搗碎,加入六升水,煮沸後取兩升半,加入芒硝,再煮沸三次,分三次服用。此藥方可輕微瀉下,祛毒熱,如有腫痛,可敷用此方。只要覺得氣滿,即可服用一劑,效果良好。

5. 道人深師增損腎瀝湯

治風虛勞損挾毒,腳弱痛痹或不隨,下焦虛冷,胸中微有客熱,心虛驚悸不得眠,食少失氣味,日夜數過心煩迫不得臥,小便不利,又時復下。湘東王至江州,王在嶺南病悉如此極困篤,余作此湯令服,即得力。病似此者,服無不瘥,隨宜增損之方。

白話文:

治療風虛勞損導致的毒邪侵襲,導致腳部虛弱疼痛或行動不便,下半身虛冷,胸中有輕微的熱邪,心臟虛弱、驚悸、失眠,食慾不振且味道失常,經常感到心煩意亂,小便不順利,有時還會腹瀉。湘東王到達江州後,由於在嶺南患病,身體極其虛弱,我配製了這個湯劑讓他服用,他馬上就感覺有力氣了。類似這種疾病的患者,服用這個湯藥無不痊癒,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減藥物。

黃耆,甘草,芍藥,麥冬,人參,肉蓯蓉,乾地黃,赤石脂,茯神,地骨白皮,當歸,遠志,磁石,枳實,防風,龍骨(各一兩),桂心,川芎(各二兩),生薑(四兩),五味子(三合),大棗(三十枚),白羊腎(一具),半夏(一升)

白話文:

黃耆、甘草、芍藥、麥冬、人參、肉蓯蓉、生地黃、赤石脂、茯神、地骨皮、當歸、遠志、磁石、枳實、防風、龍骨(各50公克)

桂心、川芎(各100公克)

生薑(200公克)

五味子(15克)

大棗(30顆)

白羊腎(一顆)

半夏(500公克)

上二十三味㕮咀,以水二斗煮羊腎,取汁一斗二升納諸藥,煮取四升,分五服。不利下者除龍骨赤石脂,小便澀以赤茯苓代茯神加白朮三兩,多熱加黃芩一兩,遺溺加桑螵蛸二十枚(胡洽方無黃耆、肉蓯蓉、赤石脂、地骨皮、磁石、枳實、防風、龍骨、半夏,有黃芩為十五味。)

白話文:

將以上二十三味藥材搗碎,用二斗水煮羊腎,取出一斗二升汁液,放入所有藥材,煮成四升,分成五次服用。

如果利尿不順暢,去除龍骨和赤石脂。小便不通時,用赤茯苓代替茯神,並加入三兩白朮。體內熱氣過多時,加入一兩黃芩。小便失禁時,加入二十顆桑螵蛸。(胡洽的方子中不含黃耆、肉蓯蓉、赤石脂、地骨皮、磁石、枳實、防風、龍骨、半夏,而含有黃芩,總共十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