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七 風毒腳氣方 (5)
卷七 風毒腳氣方 (5)
1. 犀角麻黃湯
犀角,麻黃,防風,獨活,(崔氏用茯苓),防己,川芎,白朮,羚羊角(崔氏用附子),當歸,黃芩(各二兩),石膏(四兩),生薑,甘草,杏仁(崔氏用細辛),桂心(各三兩)
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二斗煮麻黃,去沫取汁八升,下藥煎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訖,覆取汗。若不瘥,五日後更服一劑,取汗同前。
白話文:
[犀角麻黃湯]
藥材包含:犀角、麻黃、防風、獨活、茯苓(崔氏使用)、防己、川芎、白朮、羚羊角(崔氏使用附子)、當歸、黃芩(各二兩)、石膏(四兩)、生薑、甘草、杏仁(崔氏使用細辛)、桂心(各三兩)。
以上十五種藥材切碎,先用二十公升的水煮麻黃,去除浮沫後,取其汁液八公升,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最終取得三公升的藥汁,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間隔約三小時。服用完畢後,應蓋被發汗。如果病情未見好轉,五天後可再服用一劑,發汗方式與先前相同。
2. 茱萸湯
治腳氣入腹,困悶欲死,腹脹方(蘇長史方。)
吳茱萸(六升),木瓜(兩顆切)
上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進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熱悶,即瘥(此起死回生方。)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來治療腳氣病蔓延至腹部,導致患者感到極度不適,幾乎要窒息,並且腹部腫脹的情況(這是蘇長史的處方)。
所需藥材為:吳茱萸六升,以及兩顆切片的木瓜。
將這兩種藥材與十三升的水一同煎煮,最後取得三升的藥汁,然後將這三升的藥汁分成三次服用。每次服藥之間隔,應當如同一般人步行十里路所需的時間。服用後,可能會有嘔吐、出汗、腹瀉或是高熱等症狀出現,但這些都是病情好轉的徵兆(此處方能起死回生)。
3. 小風引湯
治中風,腰腳疼痛弱者方(胡洽名大風引湯。)
獨活,茯苓,人參(各三兩),防風,當歸,甘草,乾薑,石斛(各二兩胡洽作黃耆),附子(一枚),大豆(二升)
上十味㕮咀,以水九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胡洽云:南方治腳弱與此別,用升麻一兩,半夏、芍藥各二兩合十三味。本只有十味,減當歸、石斛名小風引湯。刪繁方無石斛,以療肉極寒、肌肉變、舌萎,名曰惡風腰痛腳弱。)
白話文:
[小風引湯]的方子用於治療中風後,腰腳疼痛及力量減弱的情況(在胡洽的著作中,此方稱為大風引湯)。
所需藥材有:獨活、茯苓、人參(各90克),防風、當歸、甘草、乾薑、石斛(各60克,在胡洽的版本中,石斛被黃耆替代),附子(1個),大豆(400克)。
將上述十種藥材切碎,然後用水2700毫升加上酒900毫升一起煎煮,煮至剩餘900毫升的藥汁,將其分成四次服用,每次服藥間隔約為一個人步行十里的時間。
胡洽提到,南方用來治療腳部無力的配方與此不同,會加入升麻30克,半夏、芍藥各60克,這樣就成為了由十三種藥材組成的方子。原本的方子只有十種藥材,如果去掉當歸和石斛,則稱為小風引湯。在刪繁方中沒有石斛,此方適用於治療肌肉極度寒冷、肌肉質地改變、舌頭萎縮等情況,被稱為「惡風腰痛腳弱」。
4. 四物附子湯
風濕相搏,骨節煩疼,四肢拘急不可屈伸,近之則痛,自汗出而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頭面手足時時浮腫方。
附子(二枚),桂心(四兩),白朮(三兩),甘草(二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微汗愈。大汗煩者,一服五合。體腫者加防己四兩。悸氣,小便不利加茯苓三兩,既有附子,今加生薑三兩。
治腳弱風毒實及嶺南瘴氣面腫,乍寒乍熱似瘧狀,腳腫氣上心悶,咳嗽癱緩頑痹方:
麻仁,升麻,麻黃,射干,菖蒲,芒硝,甘草,大黃(各半兩),豉(三合)
上九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納芒硝,又煎三沸,分三服。微利一二行解毒熱,有腫滓敷之,凡覺氣滿輒服一劑佳。
白話文:
【四物附子湯】
症狀為風濕交纏,骨節疼痛,四肢緊繃無法自由活動,觸碰會感到痛楚,且自發性出汗,呼吸短促,小便不通暢,畏懼風邪不願脫衣,偶爾出現頭面部或四肢浮腫的情況。
藥方成分包含:附子兩枚,桂心四兩,白朮三兩,甘草二兩。
以上四種藥材細切,加入六升水熬煮至剩三升,分三次服用,微微出汗即見效。若出汗過多且感到煩躁,一次可服用五合。若身體出現浮腫,可再加入防己四兩。若心悸氣喘且小便不順,可再加入茯苓三兩,因為已經有附子,所以再加生薑三兩。
另一個藥方用於治療腳力虛弱,風毒侵襲以及南方山嶺地區的瘴氣所導致的面部浮腫,忽冷忽熱類似瘧疾的症狀,腳部腫脹,氣息上沖心臟感到悶痛,咳嗽,肢體無力,頑固性關節炎等症狀:
藥方成分包括:麻仁,升麻,麻黃,射干,菖蒲,芒硝,甘草,大黃各半兩,豉三合。
以上九種藥材細切,加入六升水熬煮至剩二升半,然後加入芒硝,再煎煮三沸,分三次服用。會有輕微的瀉下作用一到二次,有助於解毒退熱,若有腫塊可用藥渣外敷,若感覺氣滿,隨時服用一劑效果更佳。
5. 道人深師增損腎瀝湯
治風虛勞損挾毒,腳弱痛痹或不隨,下焦虛冷,胸中微有客熱,心虛驚悸不得眠,食少失氣味,日夜數過心煩迫不得臥,小便不利,又時復下。湘東王至江州,王在嶺南病悉如此極困篤,余作此湯令服,即得力。病似此者,服無不瘥,隨宜增損之方。
黃耆,甘草,芍藥,麥冬,人參,肉蓯蓉,乾地黃,赤石脂,茯神,地骨白皮,當歸,遠志,磁石,枳實,防風,龍骨(各一兩),桂心,川芎(各二兩),生薑(四兩),五味子(三合),大棗(三十枚),白羊腎(一具),半夏(一升)
上二十三味㕮咀,以水二斗煮羊腎,取汁一斗二升納諸藥,煮取四升,分五服。不利下者除龍骨赤石脂,小便澀以赤茯苓代茯神加白朮三兩,多熱加黃芩一兩,遺溺加桑螵蛸二十枚(胡洽方無黃耆、肉蓯蓉、赤石脂、地骨皮、磁石、枳實、防風、龍骨、半夏,有黃芩為十五味。)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治療因風邪虛弱導致的勞損且帶有毒素,症狀包含腳部無力、疼痛或麻痹,以及行動不便。患者可能還有下腹部虛弱冰冷,胸口偶爾會感到些許異常的溫熱,心臟虛弱導致容易驚嚇、失眠,食慾不佳,對食物的喜好降低,日夜頻繁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入眠,小便不順,甚至偶爾會有下痢的情況。當湘東王到達江州時,他身在嶺南的病情也大致如此,十分嚴重。我製作了這個藥湯讓他服用,馬上見效。只要症狀相似的人,服用後幾乎都能康復,以下就是可以根據個人狀況調整劑量的處方。
藥材包括:黃耆、甘草、芍藥、麥冬、人參、肉蓯蓉、乾地黃、赤石脂、茯神、地骨白皮、當歸、遠志、磁石、枳實、防風、龍骨(每種各一兩),桂心、川芎(每種各二兩),生薑(四兩),五味子(三合),大棗(三十枚),白羊腎(一個),半夏(一升)。
將上述二十三種藥材切碎,用二斗水先煮羊腎,取出汁液約一斗二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剩四升,分成五次服用。如果排泄不暢,可去除龍骨和赤石脂;若小便困難,可用赤茯苓代替茯神並加入白朮三兩;若有高熱感,可再加入黃芩一兩;如出現尿失禁,可額外添加桑螵蛸二十枚。(胡洽的處方沒有黃耆、肉蓯蓉、赤石脂、地骨皮、磁石、枳實、防風、龍骨、半夏,但有黃芩,總共十五種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