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七 風毒腳氣方 (4)
卷七 風毒腳氣方 (4)
1. 小鱉甲湯
治身體虛脹如微腫,胸心痞滿,有氣壯熱,小腹厚重兩腳弱方。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身虛脹如微腫,胸心痞滿,有氣壯熱,小腹厚重兩腳弱方。
身體虛軟浮腫,胸腹之間脹滿,伴有氣喘和發熱,小腹厚重,雙腿虛弱無力。
身體虛弱,浮腫像輕微腫脹,胸腔和胃部脹滿,呼吸困難,發熱,小腹肥厚,雙腿無力,似有千斤重。
鱉甲,黃芩,升麻,麻黃,羚羊角,桂心,杏仁(各三兩),前胡(四兩),烏梅(二十枚),薤白(三十枚)
白話文:
鱉殼、黃連、升麻、麻黃、羚羊角、桂枝、杏仁(各三量) 前胡(四量) 烏梅(二十枚) 薤白(三十枚)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此常用。若體強壯欲須利者,加大黃二兩。
白話文:
將以上十種藥材粗略研碎,加上一斗水煮,取兩升七合藥液,分成三份服用。這是常用的方法。如果身體強壯,需要瀉下的話,可以增加兩兩大黃。
2. 風緩湯
治腳弱,舉體痹不仁,熱毒氣入臟,胸中滿塞不通,食即嘔吐方。
白話文:
治腳弱,全身麻痹無知覺,熱毒氣侵入臟腑,胸中鬱塞不通,進食即嘔吐的方劑:
- **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 **葛根湯:**葛根、麻黃、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
- **羌活勝濕湯:**羌活、獨活、葛根、茯苓、甘草、白朮、防風、當歸、柴胡
- **防己黃耆湯:**防己、黃耆、白朮、甘草、芍藥、生薑、大棗
- **十全大補湯:**黨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耆、當歸、川芎、白芍、熟地、枸杞子
獨活,麻黃,犀角(各三兩,一方用羚羊角),半夏(一升),大棗,烏梅(各二十枚),桂心,鱉甲,升麻,橘皮,枳實,甘草,吳茱萸,大黃(各一兩),生薑,石膏(各六兩),貝齒(七枚)
白話文:
獨活、麻黃、犀角(各 120 克,一方使用羚羊角)、半夏(600 克)、大棗、烏梅(各 40 顆)、桂心、鱉甲、升麻、橘皮、枳實、甘草、吳茱萸、大黃(各 60 克)、生薑、石膏(各 180 克)、貝齒(14 枚)
上十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不瘥至三劑必瘥。
治腳氣初發,從足起至膝脛骨腫痛者方:
白話文:
治腳氣初發,從足起至膝脛骨腫痛者方:
- 十七味藥材:
- 水一斗四升:
- 煮取四升:
- 分成五次服用:
- 每天三次,晚上兩次:
- 如果病情未好,最多到三次必定痊癒。
取蜱麻葉切搗蒸薄裹之,日二三易即消,蜱麻子似牛蜱蟲故名蜱麻也,若冬月無蜱麻取蒴藋根搗研,和酒糟三分根一分,合蒸熱,及熱封裹腫上,如前法,日二即消。亦治不仁頑痹(此方非湯,不當見此,然以前後三方俱出蘇長史,更不分出。)
若腫毒已入䏶至小腹脹,小便澀少者方:
白話文:
使用蜱麻葉子切碎搗爛,蒸熱後敷在患處,每天更換二至三次,就能消腫。蜱麻子長得像牛蝨子,因此取名為蜱麻。
如果在冬天找不到蜱麻,可以取蒴藋根搗碎研磨,與酒糟按照三分酒糟一分根的比例混合,蒸熱後敷在腫脹處,方法與上述相同,每天敷兩次即可消腫。
此方也可用於治療麻木不仁和頑固的痹證。(此方不是藥湯,不應該在這裏出現,但由於之前和之後的三個方子都是蘇長史所出,所以沒有另外分開。)
腫毒已侵入(身體)內部,小腹脹滿,小便困難稀少。
取烏特牛尿一升,一服,日二,取消乃止。(《千金翼》云,羸瘦人二分尿一分牛乳合煮,乳浮結乃服之。)
若腫已消仍有此候者,急服此湯方(蘇長史方神驗:)
白話文:
用烏牛的尿液一杯,一劑服用兩次,一天兩劑,直到症狀消失為止。(《千金翼》上記述,對於瘦弱的人,兩份尿液和一份牛乳一起煮,等牛乳漂浮凝結後再服用。)
如果腫脹已經消退,但仍然出現這個症狀的話,趕快服用這個湯方(蘇長史的方子,非常有效:)
麻黃,射干,人參,茯苓,防己,前胡,枳實(各二兩),半夏,犀角,羚羊角,青木香橘皮,杏仁,升麻(各一兩),生薑(五兩),獨活(三兩),吳茱萸(一升)
白話文:
麻黃(2 兩)、射干(2 兩)、人參(2 兩)、茯苓(2 兩)、防己(2 兩)、前胡(2 兩)、枳實(2 兩)、半夏(1 兩)、犀角(1 兩)、羚羊角(1 兩)、青木香(1 兩)、橘皮(1 兩)、杏仁(1 兩)、升麻(1 兩)、生薑(5 兩)、獨活(3 兩)、吳茱萸(1 升)
上十七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相去二十里久,中間進少粥,以助胃氣。此湯兩日服一劑,取病氣退乃止,以意消息之。若熱盛喘煩者,加石膏六兩、生麥冬一升,去吳茱萸。若心下堅加鱉甲一兩。
白話文:
以上 17 種藥材搗碎,用 12 升水煮沸,取 4 升藥湯,分為 5 次服下,每兩次服用的時間間隔為一個小時左右。服藥期間可進食少量稀飯,以幫助胃氣。此藥方兩天服用一劑,直至病情緩解後即可停止,具體用量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如果患者發熱嚴重、喘息煩躁,可加用 6 兩石膏和 1 升生麥冬,並去除吳茱萸。如果患者心下堅硬,可添加 1 兩鱉甲。
夫腳氣之病,先起嶺南,稍來江東,得之無漸。或微覺疼痹,或兩脛腫滿,或行起澀弱,或上入腹不仁,或時冷熱,小便秘澀,喘息氣衝喉,氣急欲死,食嘔不下,氣上逆者,皆其候也,若覺此證先與犀角旋覆花湯方(方列後。)
白話文:
腳氣病最初發生在嶺南,後來漸漸傳到江東,感染的人數不斷增加。症狀表現為:
- 輕微痠痛麻痺
- 雙腿腫脹
- 行走時感覺虛弱
- 上腹部麻木
- 忽冷忽熱
- 便祕
- 喘息、氣息衝到喉嚨
- 氣喘發作時感覺快死了
- 嘔吐、無法進食
- 氣息逆流
如果發現有上述症狀,應盡快服用犀角旋覆花湯方(具體藥方如下)。
3. 犀角旋覆花湯方
犀角,旋覆花(各二兩),橘皮,茯苓,生薑(各三兩),大棗(七枚),香豉(一升),紫蘇莖葉(一握)
白話文:
犀牛角、旋覆花(各 60 克),橘皮、茯苓、生薑(各 90 克),紅棗(7 枚),香豉(300 克),紫蘇莖葉(一把)
上八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之,以氣下小便利為度。(崔氏名小犀角湯,如其不下服後大犀角湯。)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磨碎,加入八碗水,煮至剩兩碗七分,分成三份服用,每份服用時間間隔十分鐘,長期服用。以排氣和通便順暢爲度。(崔氏古方稱作「小犀角湯」,如果服用後沒有排氣排便,就轉服「大犀角湯」)
4. 大犀角湯
療腳氣毒衝心變成水,身體遍腫,悶絕欲死方。
白話文:
腳氣毒衝心變水,身體遍腫,悶絕欲死方。
腳氣的毒氣衝上心臟化為水氣,全身浮腫,胸悶氣絕,快要死亡的方子。
犀角,旋覆花,防己,白朮,桂心,橘皮,黃芩,生薑,桑白皮,前胡,茯苓(各二兩),香豉(一升),大棗(十枚),紫蘇莖葉(一握)
白話文:
犀牛角、旋覆花、防己、白朮、桂枝、橘皮、黃芩、生薑、桑白皮、前胡、茯苓(各 90 克),香豉( 250 克),紅棗( 10 顆),紫蘇莖葉(一把)
上十四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取下氣為度。若得氣下,小便利,腳腫即消,能食。若服湯竟不下,氣急不定,仍服後犀角麻黃湯。(崔氏又以白前代白朮,無防己、黃芩、桑白皮名旋覆花湯。)
白話文:
以上十四味藥物搗碎,用九升水熬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次服下,間隔時間約十里路。以上氣排出為止。如果氣排出,小便通暢,腳腫就會消退,又能進食。如果服用湯藥後仍未排出氣,氣喘不停,就繼續服用後犀角麻黃湯。(崔氏另一種版本是用白前代替白朮,不加防己、黃芩、桑白皮,名為旋覆花湯。)